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惲之瑋獲2020西蒙斯學者獎,曾被稱為「惲神」

2020-12-12 中國校園在線

編 者

據西蒙斯基金會官網最新公布消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校友惲之瑋獲得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以表彰他在表示論、代數幾何和數論的交叉研究等方面的突出貢獻。本年度共評選出15位西蒙斯學者,惲之瑋成為數學領域四位獲獎者之一

獲獎公告,圖片來自於西蒙斯基金會官網

惲之瑋於2000年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本科畢業後赴普林斯頓大學留學,師從Robert MacPherson教授,2009年獲得博士學位,2018年起擔任麻省理工學院(MIT)數學系教授。惲之瑋主要從事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尤其是朗蘭茲綱領的研究。他利用幾何的思想和技術來解決群表示和數論中的問題,構造了E7和E8類型動機的第一個例子,並解決了相關逆伽羅瓦問題,他還與2000級院友張偉合作,給出了函數場的L函數高階導數的幾何解釋。

在北大數院學習期間,惲之瑋所學課程取得了19門100分、7門99分的好成績,是同學們眼中的「惲神」;他看理論書籍感覺就像閱讀小說,每天研究10小時以上的數學而不覺疲倦。20年後的今天,他已成長為表示論、數論和代數幾何方向傑出研究者,此次的西蒙斯學者獎也是他繼2018 ICM報告人、拉馬努金獎、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等國際大獎後獲得的又一殊榮。20年的成就與建樹,是時間的浸潤,是不減的激情和不懈的堅持,更是與志同道合的昔日同窗持續不斷地互相促進與靈感激蕩。

2000年對於北大數院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年份,這一年及前後入校的學生中有多位都與惲之瑋一樣,是如今綻放在國際數學舞臺的華人青年數學家代表,其中包括同年入校的張偉、袁新意、朱歆文;1999年入校的許晨陽、劉若川;2001年入校的肖梁等等。

劉若川、惲之瑋、袁新意、宋詩暢、肖梁、許晨陽

燕園數載同窗,讓我們看到了友情最美的樣子。離開燕園後,數學品味相同但風格各異的他們,經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他們各有所長又通力合作,不斷地相互促進、共同進步,逐漸成長為國際數學界耀眼的明星,被譽為北大數院「黃金一代」。2018年,惲之瑋與許晨陽、張偉同時登上了國際數學家大會的學術報告講臺。2017年到2019年的三年間,惲之瑋與張偉、許晨陽、朱歆文接續獲得「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年長惲之瑋一級的劉若川也已經成為p進霍奇理論研究領域最好的世界級專家之一,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比惲之瑋晚一年入校的肖梁也因出色的研究工作獲西蒙斯基金會及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資助,與惲之瑋同級的袁新意在2008年成為了首個獲得「美國克雷研究所研究獎」的華人。劉若川、肖梁、袁新意都已回到燕園,繼續他們的數學研究與教學。

惲之瑋在2018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報告

2017年惲之瑋與張偉獲得「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

他們常回到燕園,以不同的方式積極參與北大數學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2017年惲之瑋回校參加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舉辦的「p進霍奇理論與自守形式(p-adic Hodge Theory and Automorphic Forms)」研討會並作報告,同時回來的還有張偉、朱歆文、肖梁、劉一峰等青年校友,他們還藉此機會通過座談形式鼓勵在校學子。2019年6月8日,惲之瑋回到學校,參加數學科學學院主辦的「2019青年數學家論壇」 並作學術報告,同時回來的還有劉一峰、孫鑫、王博潼、朱歆文等4位北大數學傑出青年校友。會議期間,他們與學弟學妹座談,從個人體驗出發,分享了心得與經驗,言談話語連綴出他們的學習、思索、蛻變的學術成長道路。

2017年惲之瑋回校參加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舉辦的「p進霍奇理論與自守形式」研討會並與學弟學妹座談

2019年惲之瑋回校參加數學科學學院主辦的「2019青年數學家論壇」 並作學術報告

北大數院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學生,這些從北大數院走出的青年才俊,真正做到了繼續深稽博考、協同合作,他們將同窗之情變為數學研究之路上的催化劑,不斷催生出絢麗的花朵,他們在各行各業取得了傑出的成績,群星璀璨、薪火相傳,他們不斷書寫北大數學新的篇章,在更大更廣的範圍內提升北大數學學科的國際影響力。

我們一次又一次地在各類榜單上看到北大數學人的名字,倍感激動!我們期待更多北大數學人做出開拓性的工作和貢獻,更期待著更多熱愛數學的同學能因為這裡的學風、這裡的激情、這裡的大師和這裡的同窗,來到北大數院!

西蒙斯基金會由著名數學家、慈善家和有「對衝基金第一人」美譽的詹姆斯·西蒙斯及其夫人創立,資助教育、衛生、自然科學等研究領域學者。自2012年以來,西蒙斯基金會每年會挑選三到四位傑出的數學家成為西蒙斯學者。每位西蒙斯學者將獲得為期5年、總額50萬美元的研究資金,並依據獲獎者的研究影響力,可續延5年。獲獎者可自由支配資金以進行長期的原創性工作和解決數學的根本性問題。

來源:北京大學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西蒙斯基金會官網、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編輯:任燃、鮑琪鳳

相關焦點

  • 35歲成MIT終身教授,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近幾年,他們陸續斬獲多項國際大獎,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光環閃耀。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惲之瑋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的代表性人物。除了他,還有許晨陽、張偉、朱歆文、袁新意、劉若川、肖梁等數學家。 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科學學院,也大都在36歲左右成為MIT、北大、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頂尖高校的教授或研究員。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新聞—科學網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再獲大獎
  • 數學奇才惲之瑋35歲成MIT華人終身教授,如今再獲西蒙斯學者獎
    近日,西蒙斯基金會官網公布了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獲獎名單,人稱「惲神」的80後數學奇才惲之瑋,成為了今年唯一的華人獲獎者。西蒙斯基金會自2012年起開始評選西蒙斯學者。評選結束會,基金會將連續5年為獲獎學者提供每年10萬美元的研究經費。今年,共有15位西蒙斯學者獎獲得者,其中數學領域僅有4位,惲之瑋就是其中之一。值得注意的是,惲之瑋是繼陶哲軒、姚鴻澤、陳秀雄之後,第4位獲此殊榮的華人數學家。1982年,惲之瑋出生在江蘇常州的一個「名門望族」。
  • 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終身教授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 北大學神惲之瑋斬獲西蒙斯學者獎:18歲滿分獲IMO金牌,35歲成MIT...
    沒錯,就是那個18歲滿分斬獲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IMO)金牌,35歲捧起「科學界奧斯卡獎」、成為MIT終身教授的北大數學學神惲之瑋。△圖源:北大新聞網今年西蒙斯學者獎唯一華人獲獎者前不久,西蒙斯基金會公布了今年西蒙斯學者獎的獲得者。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亮相科學界奧斯卡!強到無法理解…
    他們被稱為北大數學的「黃金一代」惲之瑋、張偉都是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2000級的本科生。惲之瑋、張偉、袁新意、吳忠濤、劉志鵬、朱歆文……2000級的數院本科生逐漸成為中國數學新一代領軍人物。其中,惲之瑋、張偉、朱歆文和袁新意四人的友情持續了十幾年,他們的數學品味相同,但風格各異,常常在一起討論問題,不斷的相互促進與挑戰。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又一位獲得世界大獎,全成美國名校教授
    只是,排名越靠前的大學,擁有的強勢專業就越多,譬如北大,不僅擁有名滿天下的光華管理學院,還有享譽全球的數學院。就在前不久,北大數學院「黃金一代」中,又有一位獲得世界大獎,至此,這些北大培養出來的優秀數學家全部成為美國名校教授。此次獲獎的中國數學家名叫惲之瑋,從小就酷愛數學,中學時代成為奧賽界的王者,奪得過多個第一。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導讀:近日,被譽為「科學界的奧斯卡」的科學突破獎揭曉,華人數學家朱歆文榮獲其中的「數學新視野獎」,成為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大獎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朱歆文是繼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之後,第四位獲此獎項的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巧的是,朱歆文和惲之瑋、張偉是同屆同學,都是2000年進入北大數學學院攻讀,許晨陽是他們的師兄,1999年進入北大。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四位已為人師的北大數學才子。
  •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名校執教
    北大數學黃金一代,三人均獲數學新視野獎,如今均在美國頂級名校執教。北大數學學院校友惲之瑋、張偉、許晨陽三人都曾獲科學突破獎-數學新視野獎。張偉在29歲時曾獲得過拉馬努金獎,2016年獲晨興數學金獎,他已然成為了當下國際數學界一顆閃耀的學術之星。晨興數學獎被譽為「華人菲爾茲獎」,即華人數學領域的最高榮譽。2017年張偉和惲之瑋因為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 北大校友許晨陽獲美國數學會科爾代數獎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10日,美國數學會發布公告,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院友許晨陽因在K-穩定性Fano簇的模理論以及使用K-穩定性研究極小模型綱領中的奇點方面的貢獻,獲得2021年弗蘭克·尼爾森·科爾代數獎(The Frank Nelson Cole Prize)。
  • 惲之瑋、張偉獲「數學新地平線獎」:終將點亮學術殿堂的「黃金一代」
    他談論的是頗熟悉的兩位數學家,事實上同為北大校友的惲之瑋和張偉的最近工作。十幾年前,他們都是北大的本科生,因為對數學的共同愛好而相識。惲之瑋和張偉是2000級,許晨陽是1999級。
  • 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1998年,田剛向北大提議創辦「特別數學講座」,邀請一批高水平的留美中國數學家回國講學。他每年也會在北大組織本科生讀書班和研究生討論班。有意思的是,一批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的年輕人恰在世紀之交進入北大學習,包括99級的許晨陽、劉若川,00級的惲之瑋、袁新意、張偉、朱歆文……他們後來均在世界頂級學術舞臺證明了自己,被外界評價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專訪數學家惲之瑋,曾證明高階Gross-Zagier公式
    他最近再次獲得學術界關注,是因獲得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儘管獲獎一事早已在各大科技媒體刷屏,但他本人對相關報導並未關注。對於獲獎,惲之瑋很低調,他告訴DeepTech:「這次獲得的是一筆研究基金,並不是獎項。」
  • 專訪惲之瑋,曾證明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
    安安靜靜做研究,是這位來自江蘇常州的數學家的唯一嗜好,對於DeepTech的在線語音交流請求,惲之瑋一開始是拒絕的。直到用郵件溝通,才發現他在文字表達上更加遊刃有餘,這或許是數學家獨特的交流方式之一。 他最近再次獲得學術界關注,是因獲得2020年西蒙斯學者獎(Simons Investigators),儘管獲獎一事早已在各大科技媒體刷屏,但他本人對相關報導並未關注。
  • 專訪田剛:四合院裡的北大數學「特區」,能否再締造黃金一代
    有意思的是,一批對數學有天賦、有興趣的年輕人恰在世紀之交進入北大學習,包括99級的許晨陽、劉若川,00級的惲之瑋、袁新意、張偉、朱歆文……他們後來均在世界頂級學術舞臺證明了自己,被外界評價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2019年結束美國的工作,回國效力
    特別是2000年前後進入北大數學學院的學生,由於在數學領域取得不俗的成績,被稱為北大數學「黃金一代」,比如1999屆的許晨陽、劉若川;2000屆的李馳、惲之瑋、張偉、朱歆文;2001屆的魯劍鋒、馬宗明、肖梁等。
  • 北大黃金一代,齊聚美國,僅有一位還留在國內,是學術能力不夠嗎
    北大數院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在這裡,人才是最不稀奇的,幾乎每個都是,這裡更聚集了無數天才,其中最出色的無疑是黃金一代4位頂尖學者,他們幾乎代表了國內數學界的最高水平,他們在數學界獲獎無數,離數學界皇冠菲爾茨獎也僅一步之遙。他們就是惲之瑋、張偉、許晨陽和劉若川。
  • 北京大學校友惲之瑋獲2012年「拉馬努金」獎
    2012年8月12日,印度SASTRA大學宣布北京大學校友惲之瑋被授予2012年度「拉馬努金」獎(SASTRA Ramanujan Prize),頒獎儀式將於12月22日在新德裡舉行。拉馬努金獎是為了紀念印度的天才數學家斯力瓦薩•拉馬努金(Srinivasa Aiyangar Ramanujan)而設立,每年頒發一次。
  • 他是北大數學「黃金一代」,專業課19門滿分,現任麻省理工教授
    一說到「數學」,相信許多人都跟小編一樣抗拒,這個科目,就像「魔鬼」,從小學到高中,陰魂不散,常常折磨的學生「體無完膚」,也因此,上了大學,許多學生選擇了沒有數學的專業,只為了更好的「快樂學習」!數學不好的學生,都非常的羨慕並且佩服那些思維靈活能輕易解開數學題的學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