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咬手指、咬人,可能是父母忽略了這些需求!4個方法改善咬手指的現象!

2021-02-22 多特兒童專注力

在電視劇《兒科醫生》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一位母親帶兒子冬冬來看病,冬冬從小就喜歡咬手,上學後更加頻繁。這位母親試了在手指頭上抹鹽、辣椒、芥末等,都沒有效果。

而且她發現,冬冬考試考得越不好,啃手指的現象就越嚴重。在和醫生描述孩子症狀的過程中,這位母親還向冬冬發洩情緒,冬冬下意識地又開始咬指甲。

其實,不少孩子都存在咬指甲的現象,有的孩子甚至還會「咬人」。由於咬指甲的行為太過普遍,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甚至注意不到自己孩子有相關的行為。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咬指甲、「咬人」的現象呢?

當孩子處在陌生環境或是面臨挑戰的時候,會產生緊張、焦慮的情緒,這時候他們就會通過咬手指、咬人的行為來讓自己放鬆下來。

如果家長平時的教育方式較為嚴厲,經常批評、訓斥孩子,孩子容易產生挫敗感、心情低落,他們也會通過咬指甲、咬人來幫助自己緩解情緒,《兒科醫生》中的冬冬就是如此。

口腔敏感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階段,一般出現在孩子2歲以前,這個階段的孩子會用牙齒、舌頭來探索環境,隨著年齡增長,吃手、咬指甲的頻率會降低直至消失。

如果家長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在口腔敏感期過度幹預,不允許孩子亂啃亂咬,孩子的口欲需求沒有得到應有的滿足,會導致口腔敏感期延長,甚至,口腔敏感期結束之後還會出現咬人、咬手指的行為,來彌補沒有被滿足的需求。

隨著孩子成長,他們對世界有了一定的認知和分辨能力,但是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所欠缺,當他們無法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有時候就會本能地通過「咬」的方式來表達。

比如,孩子被同伴拿走了玩具,孩子認為這個玩具是自己的,誰都不能碰,但他還不知道要怎麼表達,可能就會用咬同伴的方式來告訴同伴:「這是我的玩具,你不準碰。」

有的家長自己就有咬手指的習慣,孩子看了很容易有樣學樣,還有很多家長和孩子親暱的方式是輕輕含一口孩子的臉、咬一口孩子的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但他們掌握不了輕重,同樣的操作可能就會變成「重重地咬」。另外,孩子身邊的小朋友如果有咬手指、咬人的行為,他們看到了,也會嘗試著去這麼做。

在了解了孩子孩子咬手、咬人的原因之後,家長就可以採取正確的方式進行引導。接下來,教家長們幾個小妙招。

當家長發現孩子有因為緊張、焦慮等原因導致的咬手、咬人行為時,不要一味斥責,這樣孩子會導致孩子更緊張,過分強調可能會增加暗示的作用。

首先應該理解接納、安撫孩子的情緒,可以通過肢體撫觸、聽音樂、做運動等方式幫助孩子平穩情緒。不要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可以試著將任務和目標拆解,讓孩子分步去實現和解決,孩子完成後鼓勵和肯定孩子,沒有完成也不否定孩子,逐步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

像《兒科醫生》中,醫生對於冬冬咬指甲的建議就是讓冬冬母親每天擁抱冬冬、多對冬冬微笑。日常生活中家長還要和孩子多交流、多互動,傾聽孩子的需求,建立孩子內心的滿足感。

在孩子口腔敏感期期間,給孩子吃不同口感、不同軟硬程度的食物,鍛鍊孩子的咀嚼能力。給予孩子適當的觸覺刺激訓練,增加孩子的感覺刺激,孩子的口欲需求滿足了,就不會通過咬手、咬人來彌補了。

錯過口欲期階段的孩子,家長可以在孩子出現吃手現象的時候,邀請孩子一起玩遊戲或是給孩子一些堅果咀嚼,或者由此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長的弱化處理,才不會強化孩子吃手的行為,通過這樣後期幹預的方式,慢慢地減少孩子吃手的頻率,直至消失。

家長可以讓孩子多練習繞口令或者口舌操等,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鼓勵孩子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多用疑問句和孩子交流,引導孩子繼續對話;認真傾聽,養成耐心等待孩子把話說完的習慣。

對於年齡小的孩子,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關於引導孩子正確表達的繪本,輔助孩子學會正確用語言表達情緒和想法。

家長首先應該改正咬手指的壞習慣,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改用擁抱或者是語言來表達對孩子的愛。發現孩子有咬同學或同伴的行為時,明確告訴孩子:「咬人是一種不好的行為,會對同學和同伴造成傷害,爸爸媽媽不希望你以後再有這樣的行為。」,引導孩子戒除咬人的壞習慣,再讓孩子傳遞自己的榜樣力量去影響身邊的同學、同伴。

妙招一,理解接納。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幫助孩子平穩情緒。同時注意不給孩子太大壓力,多交流互動,提升孩子內心的安全感。

妙招二,滿足需求。理解孩子的「口欲」需求,給予適當的觸覺刺激訓練。

妙招三,提高表達。多練習、多鼓勵,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藉助繪本引導孩子正確表達。

妙招四,以身作則。家長要先為孩子做好榜樣,戒除孩子的模仿行為,再引導孩子用實際行動去影響身邊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咬手指的6個原因家長要注意,利用這4招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
    孩子咬手指的6個原因家長要注意,利用這4招幫助孩子糾正壞習慣引言之前發小的孩子總是咬指甲,她媽媽試了各種辦法,什麼塗苦瓜啦,塗辣椒啦,都沒能阻止孩子,於是就去了醫院,醫生說,孩子啃指甲可能是沒養成好習慣,我有可能是心理的問題。我們發展小時候喜歡咬指甲的長大了依舊改不了,基本上每兩個孩子中間就有一個咬指甲的,這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 孩子為什麼喜歡咬手指?兒科醫生表示:「長牙期」是禍首
    在孩子處於幼兒期的時候,他們身上所發生的成長變化是非常明顯的,很多大運動都是在這個階段習得的。當然與此同時,孩子身上也有可能會發生一些父母們不能"理解"的行為舉動,比如說很多孩子都會在這個階段開始喜歡"咬手指"。
  • 孩子咬手指?學會這些分分鐘戒掉
    很多家長都表示,自己甚至想用武力和果斷的方法制止孩子的行為。實際上,情況比較輕的咬手指是孩子對於世界認知的一種表現,也是孩子多動情況下不可避免的一種行為。但如今很多小朋友一手指的行為變得越來越嚴重,不僅僅損害了手指甲的美觀,同時還容易讓很多細菌緊損害了,有些家長在觀察孩子並且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會發現孩子的手指甲都已經咬破流血了。
  • 科普:小朋友愛咬手指,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孩子愛咬手指,很多父母無奈又無助。有媽媽說,家裡的男孩4歲了,喜歡在看電視時,看到驚險或高興的場景就會咬手指。如今十隻小手指的指甲都被啃得光光的,讓人不敢直視。媽媽說,打罵無數次了,孩子總是改不了。有時打得狠了,孩子會哭著說再也不敢咬了,但家長一不留神,孩子又開始咬……
  • 寶寶喜歡咬手指?這幾個問題,千萬不能忽視
    我們都知道6個月以前的孩子都會有非常強烈的吮吸需求,有的高吮吸需求的寶寶甚至連喝奶也不能滿足,就會開始去吮吸自己的手指。而大概等到6個月之後,孩子的吮吸需求不再會像之前那樣強烈,逐漸減弱,但依然能看到很多寶寶也會去啃咬手指,這個時候其實是寶寶在探索自己的身體。從弗洛伊德的理論來看,孩子在出生後到1.5歲之前,嬰幼兒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口部,他們是靠吮吸、咀嚼、吞咽、咬等口腔活動,獲得快感與滿足。
  • 孩子沒事喜歡「咬手指」,是身體在「求救」,你讀懂了嗎?
    焦點 | 育兒 | 片刻 | WeLive | 好物很多孩子愛咬手指,大人好說歹說,都沒用,有的孩子甚至十個手指都啃得禿禿的,還是控制不了自己。小區裡,曾有一位媽媽跟我聊天,她說:我孩子看電視或者聽課時都會咬手指。那時,我拿著孩子的小手一看,十個指甲蓋只剩下窄窄的一小條,整個手看起來又短又粗,特別難看。
  • 寶寶喜歡咬手指,這是什麼原因?樹袋寶寶告訴你
    4、寶寶4歲了,還吃手,甚至出現咬指甲、咬被角、咬衣服袖口的現象,就可能是行為問題,需要進行矯治了。4、促進神經發育寶寶吃手的時候會加強他對嗅覺,觸覺以及嗅覺等三個感官的神經發育,而且對他的吮吸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經常吃手指的寶寶,在吮吸奶頭時,會更加有力,對促進奶水的分泌有很大好處,因此媽媽也無需太過幹預這種行為。
  • 你為什麼會咬手指?心理學:這是你安全感缺失的真實反映
    剛出生的他們由於環境的改變,迫切地需要一種安全感,因此吸吮的需求很強烈,尤其在就寢時間更為明顯。吮吸是孩子認識世界的一種獨特的方式,也是最初的與生俱來的一種進食方式,因此不用媽媽教孩子自己就知道吮吸奶嘴。而且研究發現,從一開始吮吸整個手到有選擇地吮吸某個手指,這表明孩子支配自己行動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 小孩啃咬手指5年難改,兩件常見家庭用品輕鬆解決
    來源:幼兒說(ID:bb-edu)孩子愛咬手指,很多父母無奈又無助。有媽媽說,家裡的男孩4歲了,在看電視時,看到驚險或高興的場景就會咬手指。如今十隻小手指的指甲都被啃得光光的,讓人不敢直視。媽媽說,打罵無數次了,孩子總是改不了。
  • 小孩啃咬手指5年難改,心理學者支招了兩件常見家庭用品
    孩子愛咬手指,很多父母無奈又無助。有媽媽說,家裡的男孩4歲了,喜歡在看電視時,看到驚險或高興的場景就會咬手指。如今十隻小手指的指甲都被啃得光光的,讓人不敢直視。媽媽說,打罵無數次了,孩子總是改不了。小朋友幼年期的咬手指現象作為養育過孩子的父母,我們經常能看到孩子咬手指的現象。
  • 孩子總喜愛咬手指,家長別不當一回事?可能是性情上的缺點暴露
    其實不是,孩子咬手指遭受好幾個層面所危害,可能是自然環境功效下的結果,也可能是人們心理障礙在作怪,那麼到底是什麼緣故,下邊帶著家長來詳盡了解一下。,因此大家會發覺一些孩子在心態無從發洩的情況下,這時孩子們就會出現將手指頭放進嘴唇裡邊的狀況,根據牙啃咬手指的方法來減輕心裡的不滿意與低沉,因此根據這類狀況大家會發覺,有時候孩子精神壓力大一樣會造成這類主要表現。
  • 孩子咬手指要不要阻止?#葉子口腔科普#
    成長過程中孩子們可能會感到緊張和焦慮,許多這些緊張和壓力是父母難以察覺的。如果您的孩子不知不覺(比如一邊看電視一邊咬指甲)而且不以傷害自己為目的地咬指甲,或他們傾向於在特定情況下咬指甲(比如在考試的時候),這些情況下的咬指甲行為只是他們應對輕微的壓力的一些小辦法,家長無需擔心。至於什麼時候應該擔心,我們下文中會提到。
  • 孩子咬人可能為了滿足2個需求,聰明媽媽這樣做,早看早受益
    孩子之所以會有咬人的行為,一般來說是為了滿足自身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1)生理需求年齡太小無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需求如果孩子能夠用語言表達需求,用自己的方式表達想說的話,那他肯定不會用咬人來表達自己的思想。
  • 如何預防 糾正 孩子咬手指的壞習慣?
    手指擺擺好,大家一起來檢查,你家孩子指甲健康嘛?最近給女兒讀繪本,發現一本很實用的預防 糾正孩子咬指甲的書,通過有趣的故事讓孩子不知不覺就明白咬指甲行為的危害,讓孩子自己決定改止。3、於是小妖怪就鑽進了優優的身體裡,開始咬手指。
  • 寶寶老愛咬手指,該怎麼辦?
    寶寶咬手的原因無外乎這幾點:1、安慰 嬰兒期,寶寶咬手,可能是在安撫情緒,但是,如果寶寶到了三四歲還愛吃手,那就需要糾正了。2、壓力和焦慮 有的孩子可能因為生活不順(父母吵架、親人去世等)、學習壓力(考試、新環境等)引起壓力或者焦慮,從而咬手。
  • 從小喜歡咬手指的孩子,長大逃不過2種「結局」,父母要引起重視
    並且隨著孩子牙齒的不斷發育, 不間斷的咬手指,也會引起一些關於手指的疾病,這都需要家長不定期的關懷的孩子。如果家長讓孩子繼續發展下去的話。很可能對孩子長大後的心理健康造成的影響。如果孩子長期處於家庭環境不和諧的情況下,孩子就會逐步喪失安全感。而咬手指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所以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 從小喜歡咬手指的孩子,以後逃不過2種「結局」,父母要引起重視
    從小喜歡咬手指的孩子,以後逃不過2種「結局」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咬手指很正常,但是長大了還是在咬手指就要引起注意了,這種行為不僅不美觀,更重要的是會造成2種後果,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口欲期過後觀察孩子還有沒有喜歡咬手指的行為。
  • 從小喜歡咬手指的孩子,以後逃不過2種「結局」,父母要引起重視
    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咬手指很正常,但是長大了還是在咬手指就要引起注意了,這種行為不僅不美觀,更重要的是會造成2種後果,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口欲期過後觀察孩子還有沒有喜歡咬手指的行為。心理疾病的風險有心理學研究表明,喜歡咬手指的人,多數是內心焦慮,有強迫症的人,對別人的依賴感很強,性格一般都比較孤僻,家長如果不及時做好引導,很可能就會對孩子以後的心理疾病埋下禍根,而長時間的啃咬手指,會讓手指變成畸形,和朋友玩耍的時候,很容易成為別人嘲笑的把柄
  • 孩子沒事喜歡咬手指,別以為正常,小時候不重視會影響發育
    在這段時間還不採取摧毀種種錯誤和惡習的手段的話,他們就會發芽滋長,及至以後採取手段去改的時候,他們已經是紮下了深根,以致永遠也拔不掉了--法(盧梭)孩子的健康成長是每位父母都是所擔心的,近期聽到一些寶媽們坐在一起聊,自家孩子咬手指習慣的話題。郭:我孩子到小學還在咬手指頭,有時都咬破了,還忍不住,我拿過風油精,芥末粉,也沒能控制。
  • 咬手指竟會導致敗血症!還有這些動作都可能是「高危」
    你有沒有咬手指的習慣?有的人咬手指是因為焦慮;有的是因為可以幫助他們更加集中精力思考;還有的,單純因為手上長了倒刺,強迫症看著難受。然而近日,英媒報導了一個英國男人的新聞,這個男人,差點因為咬指甲而丟掉了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