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移民故園,探秘寧波無人區

2020-12-20 穎之星語

二十多年前,寧波的行政區劃版圖上,有一個鄉制,名叫赤水鄉。

赤水之名,緣於公元1116年,宋徽宗趙佶的御筆題字,「丹山赤水」。

原赤水鄉所轄區域,包括周公宅、外岸、裡岸、翻身、天雷坑、茅鑊、黃巖頭、低坪、上橫、姜家山、陶坑、烏坑、箭峰等村落,這一帶山清水秀,風景宜人,與宋皇的題字非常應景。

1992年,中國大規模撤鄉並鎮,赤水鄉併入章水鎮。

1999年6月,寧波市作出了修建周公宅水庫的決定,從此,章水鎮內原赤水鄉所屬區域,開始了大規模的移民撤遷工程,移民區域涉及周公宅、外岸、裡岸、烏坑、陶坑、直岙、姜家山等村落。

2003年2月,周公宅水庫正式開建。

2006年4月,周公宅水庫下閘蓄水。

周公宅、外岸、裡岸等村落,漸漸被水淹沒,水越來越深,永沒水底。

烏坑、陶坑、直岙、姜家山等山谷中的村落,被水庫阻隔,道路被淹,成為了寧波的無人區。

周公宅水庫與下遊的皎口水庫一起,集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功能為一體,被譽為寧波人民的兩個大水缸。

高峽出平湖,澤被寧波人。

寧波人民受水庫之水之恩澤,然而撤遷範圍內的原著民,撤離世代守護的故土,當時也經歷了難捨難分的精神煎熬。

快二十年了,當年從陶坑村搬遷出來的潘行軍先生說:這些年來,夢魂縈繞的,總是故土的點點滴滴。

潘先生現居寧波市海曙區集士港鎮,開辦的企業,頗有成就。

我與潘先生相約,同赴庫區。對於潘先生而言,這是一次尋根之旅。

對我來說,則是一次尋訪寧波無人區的探秘之行。

周公宅水庫,因壩址位於原周公宅村而名。

水庫中央有一座小島,被淹之前,名叫排齊嶺。

在過往的歲月裡,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來源於竹木產品,竹木產品都要集中在嶺下,通過水路運送出山,為了節省場地,村民們約定成俗,堆放產品時要排列整齊,因此這個地方被稱為「排齊嶺」。

排齊嶺下,就是原周公宅村所在地,也是原赤水鄉政府所在地,現在位於小島與大壩之間浩渺的水面下。

周公宅村民姓陳不姓周,明末時陳信中攜家小從鄞江搬遷而來,開始稱為「酒甕宅」,由此猜測信中公奢酒,後人根據其諧音取了個好聽的名字,「周公宅」。

我們只能從當年留下的影像資料中搜索當年的樣子。

2003年,周公宅全村移民至洞橋鎮沙港口,村名沿用了老村名:周公宅。

周公宅水庫的水域由兩條溪流相匯而成。

主流是大皎溪,當地人叫做大溪,自西而來,發源於四明山鎮唐田一帶。

另一條叫陶坑溪,發源於陶坑、姜家山一帶,自南而來。

從水庫大壩往茅鑊村方向,浩渺水面下,就是當年的外岸村,繞過弧形山頭,就是裡岸村所在地。

當年的外岸村與裡岸村以一座橋相隔,這座橋叫箭儼橋,橋通對岸的公路密北線。密北線被淹後,改走細北線。

外岸和裡岸兩個自然村,合稱箭儼村,村民主姓陳,萬曆年間,從下遊的杜岙村遷居而來,七子分家居裡外,繁衍生息。

水庫建成前,外岸村民遷居到櫟社星光新村;裡岸村民遷居到古林鎮西洋港。

再往前,就看到茅鑊村了。

茅鑊,因古樹而名,列入保護範圍的有96棵,多年來,是寧波人民的賞秋勝地。

2012年12月,茅鑊村整體搬遷,村民大多安置於海曙區洞橋新村。

2016年6月,章水鎮發布了關於茅鑊的未來規劃,茅鑊古樹群公園全面啟動建設。

山腳的水庫邊,已經修建了觀景棧道,湖光山色,風光如畫。

乘船沿陶坑溪往南行,途經烏坑村所在地。

烏坑村所在地域,地形狹窄,四周都是山,光照時間特別少,總給人一種天暗烏黑的感覺,所以取名為「烏坑」。

烏坑村民不姓烏,姓陳,從周公宅村遷居而來。

修建水建時,烏坑村民遷居至古林鎮葑裡村。

繼續沿陶坑溪前行,抵達水庫的盡頭,上岸,沿溪逆行,可至陶坑村舊址。

同行的潘先生老屋所在地,已經長成了一片樹林,整個村落,都已荒蕪成林。

重回故地,不勝感慨,潘先生,在舊地留影紀念。

村中有橋,名叫幸福橋,建於1974年,現在橋守深山,成為陶坑村永遠的記憶。

陶坑村民不姓陶,為潘、王等八姓雜居村落。

陶坑村原名桃坑村,因為溪畔野桃成林而名。

六七十前,村中唯一的文化人王煥文先生,僅僅上過一年學。後來村裡辦學校,就由王煥文當老師,課本上的有些字,王煥文自己也不認識。

為了不負重託,王煥文只好每天晚上到村外,向其他村的文化人請教學習,第二天,就把學來的知識再傳授給村裡的學生。

如此往復!學生成長,老師也進步!

解放後,王煥文先生將村名改成了陶坑村,有陶冶人才之意。改名之後,果然村中人才輩出。

王煥文先生已經92歲高齡,現居集士港鎮,陶坑村民都遷居到了集士港鎮新廟跟村。

想往事,嘆歲月流光!

村旁的涼帽頂,因山頂狀如涼帽而名,四周山峰呈九龍搶寶之勢。

蔣介石當年打算把商量崗建成第二廬山,也相中了涼帽崗這塊風水寶地,只是時勢變遷,終未如願。

再繼續深入就是姜家山村了,位於峽谷之底,偏僻之至。

姜家山,因為這一帶是姜姓人家的封地,所以取名姜家山。

姜家山村民姓應,不姓姜,200多年前應姓人家從仙居遷居而來,隱居深山,逐漸成村。

修建水庫時,姜家山村民和直岙村民遷居到了鄞江鎮下呂家村。

這一帶的村落名稱都非常有意思,姜家山村民不姓姜,陶坑村民不姓陶,烏坑村民不姓烏,周公宅村民不姓周,杜岙村民不姓杜,下嚴村民不姓嚴。

2010年6月,我和一幫驢友,從龍觀鄉的潘溪村下山,至陶坑,過大魚洞,至姜家坑,再翻山至龍觀鄉雪岙村。

現在,這一帶進村的道路已被水庫阻隔,翻山的道路早已荒蕪成林,外人難以到達,成了名符其實的無人區。

水庫風光無限,清清之水,澤被寧波人。

這一帶的遷居移民,夢魂牽繞的故園,已經難尋蹤跡。

對於他們當年的付出與精神煎熬,我們理應尊敬!

不應忘記!

假日不知道去哪裡?

不堵,不擠,去了還想去的地方,盡在:穎之星語。

歡迎關注,帶你一起發現世界之美。

特別聲明:原創作品,禁止抄襲,未經同意,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神農架最大規模科考:徒步走55天探秘無人區
    神農架最大規模科考:徒步走55天探秘無人區   長江商報消息 本報訊(特派神農架記者 錢燁 易清)昨日下午,14名科考隊員在木魚鎮神農架自然保護局集結,展開了為期兩個月的野外無人區綜合考察活動
  • 寧波慈谿北部「無人區」藏了個非法退鍍加工點
    原標題:慈谿北部「無人區」藏了個非法退鍍加工點 從事廢塑料退鍍加工的馬某為避人耳目,和執法人員玩起了捉迷藏遊戲,把加工點搬到了隱蔽處重操舊業,但最終仍難逃被查獲的命運。昨天(10月21日),執法人員成功把位於寧波慈谿垃圾填埋場附近的這家非法廢塑料退鍍加工窩點一舉端掉。
  • 2018年寧波數學花園探秘(迎春杯)報名
    2018年數學花園探秘(迎春杯)科普活動由數學花園探秘(迎春杯)科普活動全國組委會和北京資優教育科技中心聯合主辦、浙江省應用數學研究會承辦,堅持活動題目普及性、趣味性、新穎性相結合的命題原則,為全國廣大優秀學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 三款車共線生產 探秘上海大眾寧波工廠
    上海大眾寧波工廠自開工到建成投產,僅用了656天的時間,創造了德國大眾在全球建廠的速度記錄。除了創造建廠最快的速度記錄之外,每隔51秒就有一臺車身下線,因此寧波工廠也被稱為「分鐘工廠」。此外,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三種車型,究竟上海大眾能否做到這一點?為了解實際的生產情況,網通社開啟了寧波工廠之旅,探秘上海大眾汽車生產製造的全過程。
  • 思水源 見今朝丨尋訪「東圳精神」
    爾後因工作需要,筆者多次走訪多個村莊,參與採訪當年修建水庫的部分民工及移民群眾,尋訪「東圳精神」,感受當時修建水庫的激情歲月、動人故事和精神動力。如果說,東圳水庫建設是一支激揚的進行曲,那麼移民就是一首細膩的抒情曲。據記載,建庫共淹沒土地1.17萬畝,移民2666戶、13382人,拆遷房屋14847間,是新中國成立以來莆田最大的一次移民潮。離開祖祖輩輩居住的家園,離開魂牽夢縈的故土,這是怎樣的一種傷感?的確,最難別離是故園。
  • 探秘寧波網友熱問的三個地方
    11月28日,中國寧波網民生e點通推出的專題調查《零距離探秘醫療垃圾是這樣處理的》引發網友廣泛關注。不少細心網友在閱讀全文後又特別追問私人診所、寵物醫院以及寧波市傳染病醫院(寧波市第二醫院北郊院區)等三個地方醫療垃圾的處置情況。這三個地方的醫療垃圾是否也做到了無害化處理?
  • 江一燕《七十七天》曝預告 海拔6700米無人區絕美
    作為中國首部極地冒險電影,電影《七十七天》完整呈現了電影主人公77天橫穿羌塘無人區的真實情況,導演趙漢唐攜眾主創歷時三年,深入無人區腹地拍攝,在可可西裡、阿爾金、崑崙山、藏北、柴達木,五大無人區實景拍攝,拍攝地海拔平均超過5000米,最高達到了6700米,是中國電影人首次探秘五大無人區,不僅開創了華語電影的先河,更曾獲得第四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創投特別大獎。
  • 寧波哈利法克斯移民新政策_萬國通公司竭誠為您服務
    寧波哈利法克斯移民新政策,萬國通公司竭誠為您服務,「試點項目的結果將有助於指導進一步工作,以實現安省經濟類移民走向更多社區」。寧波哈利法克斯移民新政策, 不像加拿大其他移民項目備受詬病冗長的申請等待時間。這裡是蘇格蘭後裔的居住地,也是加拿大最小的省之一。s Museum》的故事背景就在新斯科舍省。
  • 《劍網3》奇遇故園風雨獎勵怎麼樣 故園風雨獎勵一覽
    劍網3奇遇故園風雨獎勵怎麼樣?
  • 共青團路南區委舉辦「我和我的家鄉」紅領巾公益尋訪活動
    共青團路南區委舉辦「我和我的家鄉」紅領巾公益尋訪活動圖為家長輔導孩子們了解展館文物。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朱賀楠 趙亮)為增強少先隊員傳承家鄉文化、投身家鄉建設的堅定決心,日前,共青團路南區委聯合唐山銀行邀請20組紅領巾家庭來到開灤礦山公園,開展唐山銀行杯「我和我的家鄉」路南紅領巾公益尋訪活動。  20組紅領巾家庭早早來到開灤國家礦山公園,準備開啟十分有意義的家鄉尋訪活動。
  • 一個現代人眼裡鄉村故園的落日煙霞|評林賢治《故園》
    林賢治的《故園》一書像是中國社會壓抑良久後一次盡力噴薄,一傾塊壘以澆沉壓在心頭的時代之憤、孤書之憤。林賢治,詩人,學者。1948年生,廣東陽江人。而這一切,最後都可歸因於一個隱秘的名詞:故園。3.隱在歷史深處的一張面具在故園這一極具灰調的東方詞彙裡,深蘊著中國現代知識分子極其豐富複雜的情愫。它既是他們懷鄉的泉源之所、靈魂去途,又是他們藉以自我反省、精神涅槃的胎床。一切都肇始於此,也將終結於此。
  • 港澳和內地遊學團相聚三江口 10道甬菜品出詩意寧波
    10月26日晚上,來甬參加2020港澳青少年遊學推廣活動暨內地遊學聯盟大會的嘉賓相聚三江,在2020「詩畫浙江·寧波」文化旅遊推介活動暨「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甬菜百碗」品鑑會上,寧波亮出的了代表寧波特色的10道菜,讓現場觀眾大快朵頤。
  • 故園風雨後與紅樓夢
    故園現在有很多關於單邊多邊的爭議和博弈,沒有人知道前方水深水淺。但無論大藍星的走向如何,人類總有一些普遍的文明和價值觀,也有一些共通的情感。這是多少次冷戰熱戰都無法否認的。一個偶然的機會,看到1981年的英劇《故園風雨後》(Brideshead Revisited)。看的過程中感受到深冬的冷冽,既痛,又美——忽然就想到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紅樓夢》。搜集一些資料之後,發現這部劇是改編自英國作家伊夫林沃(Evelyn Waugh)的同名小說。
  • 朱棣製造一片無人區,200年後,這個地方成為標準普通話的採集地
    戴克良、成福偉的《試論承德方言與普通話接近的歷史成因》一文指出:清代承德地區大量滿族移民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裡的民族分布,主體民族由蒙古族變為滿族,加之這裡曾長期作為「無人區」而形成的較為單純的語言基礎,而大量操著濃厚旗人「京腔」的滿族移民的到來,成為承德方言在語言譜系上屬北京官話的最直接原因。
  • 慈谿:大學生暑期返鄉實踐 尋訪援鄂先鋒
    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留存戰『疫』記憶——把初心寫在抗疫一線」醫療機構尋訪調研行動團隊來到浙江慈谿。返鄉大學生們就當地的縣域醫療防控體系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團隊採訪寧波援鄂醫療隊隊員,了解援鄂日常與困難,體驗防護服穿脫,了解了疫情期間相關醫療機構的工作與職責。
  • 你知道中國無人區多危險嗎?真實的無人區,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隨著中國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很多人已經不滿足於簡單的遊山玩水,很多年輕朋友更加喜歡去探險,他們嚮往那種刺激的感覺,而中國無人區作為既危險又神秘的地方,自然而然的就引起了冒險旅客的注意了。現在國內大多數的無人區已經嚴令禁止穿越探險了,,但是這也阻止不了一些驢友的好奇心,還是有很多的驢友進入其中探險,結果卻失蹤了。中國有四大無人區,其中一個就是西藏的羌塘無人區。在那裡生活著許多的野生動物,方圓幾百裡都荒無人煙,那些兇猛的豺狼虎豹在這邊廣闊無垠的土地上稱王稱霸。
  • 思戀故園風景,詩人聞早蟬而驚嘆:一聲來枕上,夢裡故園秋
    一聲來枕上,夢裡故園秋。陸暢,字達夫,吳郡(今蘇州)人,生卒年不詳。唐憲宗元和(公元806年)登進士第。名臣韋皋任劍南西川節度使,總鎮川蜀時,陸暢獻《蜀道易》詩頌之,得其讚賞。陸暢才思敏捷,滑稽善辯,有人喜之,有人惡之,眾口難調,毫不在意。《全唐詩》錄詩一卷。
  • 《命運2》歐洲無人區遺失區域在什麼地方 歐洲無人區遺失區域任務...
    導 讀 命運2歐洲無人區遺失區域在哪?
  • 穿越原始森林無人區、奇訪國之瑰寶大熊貓,值得等待!
    △勿角民族生態旅遊試驗區在九寨溝縣的位置這裡的笑容燦爛這裡的文明古老這裡有神秘千年㑳舞這裡有美麗人間天堂子的甲勿池之謎穿越原始森林無人區探秘九寨溝隔壁子的甲勿池之謎九寨甲勿池景區位於勿角鄉甲勿村,甲勿池屬高原大湖泊,海拔2389米。
  • 口述中南大史,傳遞中南大情:中原大學校友尋訪活動
    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程 張詩琦)時值中南大70周年校慶,為進一步走近校友,傳遞母校牽念,聆聽校友心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史館「探秘校史小分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