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大灣區需要優秀人才 開源體系助力研發

2020-12-25 東方財富網

  4月11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和麻省理工大學(MIT)斯隆管理學院共同舉辦的「科學企業家」項目第6期班在惠州正式開學。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前5期班,本次開班特別面向粵港澳大灣區的科學企業家,旨在將全球前沿科技創新與大灣區產業、企業發展需求結合,直接助力灣區建設。

  「中國許多全球知名的優秀公司都位於(粵港澳)大灣區。」4月14日,受邀前來授課的2017年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們相信,我們在此從事研發的技術,將有助於激發大灣區內的企業及其產品進一步創新。」

  大衛·帕特森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並曾於2004年至2006年擔任美國計算機協會(ACM)主席。他曾長期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任教,直至2016年退休,並被譽為計算機架構領域「20世紀後半段最傑出的幾人之一」。

  2018年3月,帕特森與史丹福大學前校長、谷歌母公司Alphabet董事長約翰·軒尼詩(John Hennessy)一同被授予2017年圖靈獎,以表彰他們開創了一種系統的、定量的方法來設計和評價計算機體系結構,並對RISC(精簡指令架構)微處理器行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

  用開源為大灣區培養人才

  「在我看來,矽谷和(粵港澳)大灣區都面臨一個典型的問題,那就是人才。」帕特森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如何讓優秀的人才來創造、完善產品則是這個問題的另一個維度。

  帕特森指出,大灣區內有著許多全球知名的中國科技公司,這是其優勢。而像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清華大學,則在通過在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合作,嘗試發展一種新的開源硬體設想,構建所有人都可以免費、不受限的使用的模塊,激發公共創新。此前,帕特森已經宣布,正式依託TBSI建設開源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架構)實驗室RIOS。

  TBSI的合作也可以吸引優秀的人才聚焦在一些關鍵的問題上,進行相應的研發。帕特森表示,「我們在這裡(指粵港澳大灣區)研發這些技術,將有助於激發大灣區企業和他們的產品創新。」

  帕特森回憶稱,「我仍然記得在我加入伯克利之初,他們告訴我的第一件事之一就是,伯克利是一個在乎影響力的地方,不計算論文數、引用數,看中的是對現實世界的影響。我熱愛這點,這引導了我的職業生涯。」

  帕特森將這樣的價值觀引入了亞洲、引入了TBSI合作項目。基於RISC-V的開源體系,TBSI設立了RIOS實驗室。通過該開源體系,多地的研究者均可以參與到研發相應模式的硬體中,以促使支持更多的公司創造出更多優秀的產品。

  「開源是一個社會性的主意,人們來自不同的組織、公司、產業、高校,一起在一個通用的領域創造一個適用於所有人的事物。」帕特森表示,通過這個體系,眾多的參與者、多樣的觀點匯集在大灣區中,可以創造出更好的科技並將其分享出去。

  此外,帕特森表示,開源能夠允許高校直接影響科技。因此,通過開源,學術界將很快就能夠看到與外界的實時合作,並通過在應用技術上的參與和合作、通過像TBSI這樣的合作,高效地創造出新技術並將其分享。

  在帕特森看來,RIOS實驗室這樣的國際項目允許學生通過著手解決重要問題來獲得經驗,從而研究出切實可用的產品。「這就是,不僅僅要讓科技遇上產品,而且是在大灣區培養出那些能夠幫助科技塑造產品的人才。」

  「對於我來說,開源是發展技術的最好路徑,所有人都可以各取所長。」帕特森認為,伯克利大學已經發現,開源是伯克利大學能夠發揮「影響力」的最佳機遇。

  帕特森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積極推動中美高校開展合作研究,多年來他推動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清華大學的學術合作,並對中國與清華的計算機科研教育提出許多寶貴建議。2018年11月,清華大學授予帕特森名譽博士學位。

  RISC-V助力兩大科技趨勢

  帕特森表示,包括他在內的很多人認為,當前科技發展的兩大末端是雲計算和物聯網。前者基於遍布全球的大型數據中心,數以萬計的計算機與網絡互連,使得海量信息和數據得以被收集。後者則是依賴電池供電的小型網聯設備,它們可以置於口袋中、衣服上或是車上某處。

  「兩個末端均受『矽』的驅動。」他說,「在雲端,你需要性能非常強悍、功耗非常高的晶片,他們甚至需要配備液冷。但對於物聯網,你需要最微小的晶片,儘可能延長電池續航能力,因此功耗低尤為重要。」在他看來,在TBSI的合作對於上述兩個科技方向發展都會有益。

  微處理器指令集是溝通硬體和軟體之間的橋梁,也被稱作處理器的「靈魂」。目前市面上處於主導地位的是Arm與英特爾x86架構。RISC-V則是帕特森在2010年率領伯克利團隊創造的全新開源指令集,被視為將改變目前處理器架構領域的競爭格局。目前,為維護該指令標準而成立的RISC-V基金會成員已超過150家公司,除英特爾和Arm外幾乎所有計算機領域的主要公司均參與其中。

  帕特森認為,RISC-V最大的優勢在於開源。「我們不會人為去限制誰可以參與建造,誰不可以,它是開放的。一個好的主意會激發出競爭者力求更好地嘗試。」他認為,相較於早前已專利化的RISC版本,RISC-V更為簡潔、優雅。前者如今已經常為了營收需求而加入新特徵,這並不是助力科技發展。

  RISC-V的優勢還在於計算成本的降低。「它沒有所謂的使用或是授權費用,向所有創新開放。」帕特森說。

  帕特森表示,RISC-V被設計成同時具有標準化和定製化特徵:可以運行大量軟體,也允許加入新的、特定的指令和加速器。其將在摩爾定律失效的情況下為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

  「幾乎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行業都在受摩爾定律驅動。晶片上的電晶體數量每隔數年就會翻倍,性能越來越強,這驅動了一系列的創新。」他說,「但現在這已經結束了。目前來看,能夠持續創新、製造出更好的產品的方式,在於計算機架構設計提升。」

  舉例來說,計算機架構就如同建築,如果磚和水泥的品質已達到極限,改善的關鍵就將是如何最好地使用磚和水泥去建設。

  人工智慧需要針對性的硬體設備

  3月27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宣布將2018年圖靈獎頒給了Yoshua Bengio、Yann LeCun、Geoffrey Hinton三位人工智慧領域的「先驅者」,這被視為人工智慧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帕特森正是今年圖靈獎的評審委員之一。「他們三人是最值得敬重的人,我認為他們是機器學習『三劍客』。」帕特森說,「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幫助和激勵了這場基於神經網絡技術的機器學習革命。」他指出,僅僅是在過去10年之中,我們已經能見到許多應用可以比人類更出色地完成諸多任務,「這是一個驚喜」。

  「人工智慧領域走過數十年之後,我們已見到了許多切實的進步和頗具價值的產品。」帕特森表示,「三劍客」的貢獻造就了一批正在改變世界的科技,對於獲得圖靈獎這一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最高榮耀,三人實至名歸。

  2016年5月,帕特森結束了在計算機架構領域40年的學術生涯,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正式退休。2個月後,帕特森加入谷歌,從事谷歌的AI晶片研究。如今,谷歌AI主頁上對帕特森的介紹已是「谷歌傑出工程師」。

  雲計算與人工智慧的發展使得谷歌公司在新建數據中心上的資產支出日漸龐大,為此,谷歌希望能夠研發一款新的晶片,性能可以達到市面主流處理器的10倍以上,並且能夠支持人工智慧對複雜計算能力的要求。谷歌稱其為TPU(張量計算單元),而這也是加入谷歌之後帕特森的工作重點。

  有觀點認為,在2010年前後深度學習網絡對性能的需求和摩爾定律瓶頸初現,使得對定製AI晶片的興趣大增。不過,業界對此觀點不一。有分析認為,谷歌TPU所代表的專用AI晶片更具優勢,其更擅長處理AI框架、模型下的工作負載。也有觀點指出,由於AI尚處早期,不同的框架和模型不斷湧現,因此更具可編程性和通用性的GPU更具優勢。

  在帕特森看來,TPU確實只適用於特定需求,而GPU在機器學習上表現更為出色。「不過,GPU原本是為圖形而發明的,它能夠適用於早期的機器學習只是一個巧合。」

  他認為,過去5-7年是機器學習的開啟階段,GPU僅是其中表現更為出色的通用微處理器。「TPU則是硬體設計的開端,尤其是對於神經網絡、機器學習,此後我們會看到更多類似的例子。」帕特森說,「作為一個計算機架構師,如果你審視GPU會發現其中包含有機器學習所不需要的部分。」

  帕特森表示,GPU的應用已有一段時間,雖然其目前已經在機器學習領域扮演關鍵角色,但他期待的則是未來機器學習領域的研究人員可以使用上更有針對性的硬體設備。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407)

相關焦點

  • 圖靈獎得主大衛·帕特森宣布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建設RISC-V...
    當地時間6月12日, 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頂級科學家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在瑞士宣布,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建設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RISC-V International Open Source
  • 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建設
    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建設清華新聞網6月14日電 (通訊員 馬小帥 陳超群) 當地時間6月12日, 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大衛·帕特森(David Patterson)在瑞士宣布,將依託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建設RISC-V國際開源實驗室(RISC-V
  • 深圳迎來第四個「人才日」 全球頂級人才共話創新
    當天,由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在五洲賓館隆重啟幕,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先行——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為主題,力爭向世界貢獻深圳人才的思想盛宴,傳遞深圳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胸懷接納全球英才的決心,為深圳「雙區建設」聚智匯力、聚勢賦能。
  • 「矽谷教父」亨尼斯、谷歌工程師帕特森獲今年圖靈獎
    、量化方法榮獲2017年圖靈獎。圖靈獎(A.M. Turing Award),由美國計算機協會於1966年設立,又叫「A.M. 圖靈獎」,專門獎勵那些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其名稱取自計算機科學的先鋒、英國科學家艾倫·麥席森·圖靈(Alan M. Turing)。
  • 體系結構如何加速人工智慧?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為你解惑
    在主論壇上,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將帶來宗師課《體系結構創新加速人工智慧》。人工智慧已經成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對世界經濟、社會進步和人類生活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在活動期間,大會也將進行上海白玉蘭開源開放研究院揭牌、發布《人工智慧開源開放報告》、WAIC 雲帆獎。在今年的開發日主論壇上,機器之心聯合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特邀請到了多位重磅嘉賓,其中就包括 2017 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宗師 David Patterson。
  • 專訪圖靈獎得主David Patterson:希望RISC-V架構5年內成為專有架構...
    2017 年圖靈獎得主,美國科學院、工程院、藝術與科學學院三院院士,伯克利加州大學電子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 Pardee 榮譽教授,也是帶領的伯克利加州大學團隊在2011年發布RISC-V(第五代精簡指令集)的David Patterson教授近日接受雷鋒網專訪時表示:「正如今天的Linux是專有作業系統的強大競爭對手一樣,我希望開放的RISC-V架構在未來五年內成為專有架構的非常強大的競爭對手
  • 圖靈獎得主教出來的圖靈班到底多牛?
    領銜建立圖靈班的大佬就是約翰·霍普克洛夫特,他是當今世界赫赫有名的頂級計算機科學家。2017年5月,約翰·霍普克洛夫特宣布加入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成為首位入職北大的圖靈獎得主。有了這兩位圖靈獎得主保駕護航,再加上號稱北大「第一學府第一系」——數學科學院的教學資源,又引入了卡內基梅隆大學、康奈爾大學等國際頂級高校的課程,學霸們在這裡每天都能接觸到全球最新、最全的計算機教育。
  • 圖靈獎唯一中國得主,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圖靈獎唯一中國得主,成為同濟大學名譽教授 2020-08-15 15: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師從圖靈獎得主,自研高端RISC-V晶片,對話睿思芯科創始人
    他的博士生導師David A.Patterson教授是2017年圖靈獎得主,也是精簡指令集(RISC)的先驅。▲2017年圖靈獎得主、計算機體系結構宗師David A.Patterson「RISC-V是我看著長起來的。」
  • 圖靈獎得主論體系結構創新,自動構建知識圖譜,打造新一代Kaldi,盡...
    在 2020 WAIC· 開發者日上,圖靈獎得主 David Patterson 和 Joseph Sifakis、雪梨大學教授陶大程、Kaldi 之父 Daniel Povey 等嘉賓對這些問題一一解答。WAIC 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已於近日在上海落幕。
  • 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對科學創新的一點看法
    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對科學創新的一點看法 2020-11-25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圖靈、圖靈機、圖靈獎
    1966年由美國計算機協會ACM設「圖靈獎」,是計算機界最負盛名、最崇高的一個獎項,有「計算機界的諾貝爾獎」之稱,每年評選出一名計算機科學家。目前獲得「圖靈獎」的華人學者僅有2000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教授。(已入中國籍)。圖靈對於人工智慧的發展有諸多貢獻,提出了一種用於判定機器是否具有智能的試驗方法,即圖靈試驗,至今,每年都有試驗的比賽。
  • 獨家| 計算機體系結構頂級會議ISCA,2017圖靈獎得主展望黃金時代
    實際上,二人獲得有「計算機領域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圖靈獎,正是因為二人「開創了一種系統的、定量的方法來設計和評價計算機體系結構,並對 RISC 微處理器行業產生了持久的影響」(ACM 頒獎詞),這正是 ISCA 會議關注的核心課題之一。獲獎後在 ISCA 進行主題演講,二人想必也收到了最熱烈的掌聲和最高的敬意。
  • 放棄外籍身份,中國71歲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我要回去了,永遠的
    姚期智,世界頂級的科學家,在美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姚期智曾經獲得過計算機科學的諾貝爾獎——圖靈獎,可謂是功成名就。 但是當國家號召海外優秀人才歸國支援中國建設之時,71歲高齡的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毅然決然地放棄了美國的一切,永遠的離開了美國,致力於中國計算機人才的培養。
  • 2017圖靈獎重磅公布!體系結構宗師Hennessy和Patterson獲獎!
    【新智元導讀】ACM剛剛公布了2017年的圖靈獎得主,體系結構宗師John Hennessy和David Patterson兩人共同獲此殊榮。他們兩人合著的經典教材培養和指導了無數後人。在AI硬體架構設計火熱的今天,圖靈獎頒發給了體系結構大師,而且兩位近期都被收入Alphabet體系,終於會師谷歌。
  • 2017圖靈獎得主揭曉:體系結構大師獲獎 谷歌成贏家
    Patterson獲得2017 ACM圖靈獎,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都是體系結構大師,並且兩位近期都已入職谷歌。資料顯示,圖靈獎是計算機協會(ACM)於1966年設立的獎項,專門獎勵對計算機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個人,其名稱取自世界計算機科學的先驅、英國科學家、曼徹斯特大學教授艾倫·圖靈(A.M.
  • 專為高中生打造的人工智慧教材今年出版,由圖靈獎得主姚期智領銜編寫
    該書編寫由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領銜,清華姚班、智班師資組成編委團隊,內容包括搜索、機器學習、神經網絡等八個人工智慧核心基礎模塊,並將配備專屬資源網站,為高中生編程提供幫助。為推動完善人工智慧教育體系,清華大學交叉信息研究院在圖靈獎得主、院長姚期智院士的帶領下,在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姚班)多年來人才培養與教育教學的基礎上,編寫面向高中生的《人工智慧(高中版)》教材,並將由清華大學出版社於2020年9月正式出版發行。
  • 引入「諾獎」得主,不能只看「帽子」
    比如,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在短短幾年內,就已經建立起三個諾貝爾獎科學家實驗室,引進了四位諾獎得主。該校更是計劃開設「諾貝爾班」,為學生配備包括諾爾貝獎得主、圖靈獎得主、菲爾茲獎得主等在內的世界一流導師。「引進諾獎得主是目前高校人才爭奪戰的一部分,只不過它把人才爭奪戰的戰火燒向了國外。」
  • 首屆北京大學圖靈班John Hopcroft獎學金頒獎儀式舉行
    他表示,在座的獲獎學生代表了中國最優秀的學生,獲得John Hopcroft獎學金對同學們來說是一種肯定,也將對他們在學術道路上繼續發展提供支持。John Hopcroft期待圖靈班的優秀學生中有一部分在未來學成後加入大學教師的行列,成為優秀的青年老師,為提升中國本科生教學質量作出貢獻。
  • 扎克伯格針對數據洩露首發聲;大衛·帕特森和約翰·軒尼詩獲 2017...
    (來源:新浪科技)2017 圖靈獎公布,大衛·帕特森和約翰·軒尼詩獲獎3 月 21 日,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將 2017 年圖靈獎授予史丹福大學前校長約翰·軒尼詩(John L. Hennessy)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退休教授大衛·帕特森(Davi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