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肺發育、肺疾病治療的科學領域鑽研攻關

2020-12-11 青少年愛國主義網

  湯楠(右)在指導學生。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供圖

  開欄的話

  科技興則民族興,科技強則國家強。當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正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實踐告訴我們,自力更生是中華民族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奮鬥基點,自主創新是我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當前形勢下,我國科技工作者如何作為才能不負重託、不辱使命?多位科研人員接受了本報記者採訪,以他們的自身經歷作答。從本期開始,將在「潛心科研 砥礪創新」欄目中陸續刊發,敬請關注。

  湯楠,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其研究領域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探究肺再生的機制。通過自主建立的肺再生小鼠模型,結合小鼠遺傳學、小鼠活體動態成像系統、肺泡幹細胞體外三維培養技術和單細胞測序等技術,研究在肺損傷修復過程中肺泡幹細胞增殖分化的機制;同時,對國際上少有涉足的肺泡一型細胞進行了深入研究,初步揭示了其在再生過程中的功能及分子機制,並進一步探索其在介導肺泡免疫反應中的作用。

  二是探索肺癌、特發性肺纖維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部常見疾病的發病機制和生物靶點。其實驗室通過自主建立的各種肺疾病小鼠模型,結合正常人和病人肺組織樣本,採用測序、細胞、分子、生化技術等,找到相關的突變、發病機制和治療靶點,研發相關藥物。

  從「人活一口氣」這句家喻戶曉的俗語中,不難看出肺這個氣體交換器官的重要性。遺憾的是,由於研究難度大、支持資金少、研究者不多等原因,國內外在這方面的研究都很落後,許多最基本的科學問題都不清楚。由於基礎研究薄弱,肺癌、慢阻肺、特發性肺纖維化等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也一直沒有有效的藥物和治療手段。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2012年回國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湯楠帶領學生白手起家,在肺再生機制和常見肺疾病治療的科學領域潛心探索。目前,她的實驗室不僅在基礎研究領域取得多項原創性成果,而且在治療肺纖維化等難治性疾病方面也取得了可喜進展。

  就像在荒地上挖礦

  「這個過程的確很熬人,只能咬著牙堅持往下做,一點一點地往前突破」

  科學家早就發現,氣體交換主要通過肺泡進行,肺泡是由單層的一型細胞和二型細胞構成。但在過去很長時間內,科學界對肺泡發育的分子機制、肺泡如何再生等最基本的問題都不清楚。

  2012年實驗室建好後,湯楠就帶著學生,以小鼠的肺為模型,從肺泡的再生做起。

  「我之前對肺泡不了解,開始做之後發現,很多最基本的東西都無章可循,好像到了一片沒有開發的荒地。」湯楠舉了個例子:「剛開始做小鼠的肺切除,以為只要做得足夠快,就可以在不用呼吸機的情況下把小鼠的肺切下來。結果我們給小鼠一開胸就死,才意識到呼吸機是必須要買的。看得出當時我們有多『外行』!」

  一個困難解決了,更多的困難在後面等著。

  分布在肺泡表面的一型細胞,是至關重要的氣血交換屏障。要研究它的功能,首先要把它完整地從肺泡上皮中分離出來。但是,一型細胞比普通細胞大500倍,又大又薄又脆,做細胞分離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弄破了,細胞立馬就死,後面的研究就沒辦法繼續……在試驗過程中,類似的困難不勝枚舉。

  每當學生實驗失敗後鬱悶地找到湯楠時,她總是樂呵呵地鼓勵他們:沒事兒,這個方法不成,說明又排除了一種可能性,我們再試試其他的辦法……

  「湯老師永遠那麼樂觀,很少見她消沉的時候。」博士研究生武慧娟告訴記者,「其實這些年我們一直在艱辛摸索,很多時候試了七八種方法才得到想要的結果。如果沒有湯老師鼓勵,我們可能早早就放棄了。」

  「許多最基本的方法都需要我們自己去摸索,所以每一步都走得很慢,每一個課題都需要花好幾年時間。」湯楠坦承,這個過程的確很熬人,只能咬著牙堅持往下做,一點一點地往前突破。

  不為發文章而發文章

  「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每一個能想到的細節都要想辦法解釋清楚」

  在基礎研究領域,學術論文是展示研究成果最主要的載體。作為實驗室主任,湯楠可謂「壓力山大」——所裡的同事都很優秀,自己不能落後;學生畢業、找工作,也離不開論文。

  但在發論文這件事上,湯楠的態度近乎苛刻。「我們做研究是要解決科學問題,絕不能為了發文章而發文章。不管別人怎麼樣,我們要給自己劃一條線,保證研究的質量和論文的水準。」她對自己和學生的要求是:踏踏實實、認認真真,每一個能想到的細節都要想辦法解釋清楚。

  「在湯老師這裡,一點都不能打馬虎眼。」博士研究生李蛟告訴記者,每周開組會的時候,如果哪位同學把一個細節略過去了,她就立馬叫停,並提出:你一定要把這個地方講清楚;既要講清楚結果,也要講清楚過程,並儘量把其中的原理、機制也講清楚。「這是非常好的科學訓練,因為關鍵點往往就在那些模糊的地方。」

  「我看湯老師寫文章的時候壓力也很大,經常就是一段文字想很久,再和我們仔細討論怎麼寫。」武慧娟告訴記者,「關鍵性的段落,要討論好幾天。」

  「保持對科學的敬畏,是這些年湯老師教會我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博士研究生王諍說,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有的時候你覺得可以了,但她覺得還不夠,往往要走一步,再退三步推敲。為深入了解一個現象,湯老師會讓學生花功夫去做相關的更基礎的東西,儘管很多實驗不一定會放到論文裡,論文也不一定發表。「這其實挺折磨人的,但只有把前面的基礎打好了,後面才會逐漸加速。」王諍說。

  事實的確如此。湯楠的實驗室每發表一篇論文,都會接到國內外研究機構和臨床醫生的電話、郵件,或詢問技術細節,或邀請他們去做報告。一些知名的國際製藥公司,也主動提出合作意向。他們開闢一個新方向,常常會有國際同行跟進。

  積極探索疾病治療

  「每天還要花點時間想想:我做的課題能夠對肺疾病的治療有什麼促進」

  基礎研究與疾病治療,中間隔著巨大的鴻溝。是劃界還是跨域?湯楠選擇了後者。

  「我總對學生們說:你們來這裡做研究,不光要解決科學問題,每天還要花點時間想想:我做的課題能夠對肺疾病的治療有什麼促進?」湯楠說,「不但他們在想,我自己也天天在想這個問題。」

  她心裡清楚,醫學轉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把自己的研究做紮實,還離不開與臨床醫生的緊密合作,於是湯楠主動找醫生對接。2016年3月,她碰到時任中日友好醫院院長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談了自己的想法。後來,又在全國呼吸病年會上認識了不少相關領域的專家。

  自此,與醫生合作成為湯楠實驗室的常態。一旦在實驗中發現與肺疾病相關的蛛絲馬跡,她就會主動找醫生請教。醫生在臨床上遇到什麼疑難問題,也會和她討論……日益緊密的合作,結出了意想不到的果實。

  特發性肺纖維化(英文簡稱IPF) 是一種常見的難治性肺疾病,患者的5年生存率僅高於胰腺癌和肺癌,被稱作「不是癌症的癌症」。據世界IPF聯合協會統計,全球每年新增IPF病例122萬。由於缺乏動物疾病模型,其發病原因及分子機制一直不清楚, 醫生面對患者求助往往束手無策。

  2015年,武慧娟首次在成年細胞周期調控蛋白Cdc42敲除後的小鼠上觀察到肺纖維化病變。

  湯楠敏銳地意識到,這與IPF非常相似。此後的數年時間裡,他們建立了世界上首個特異性肺纖維化小鼠疾病模型。

  在幾位醫學領域專家的幫助下,湯楠實驗室與北生所和清華大學的相關團隊聯合攻關,從細胞行為和分子機理雙重層面闡述了進行性肺纖維化的發生和發展機制。2019年12月,相關論文在《細胞》雜誌發表後,在國際同行中引發極大關注,認為該研究「找到了開發治療IPF新藥的關鍵」。湯楠還與北生所的隋建華團隊合作,針對在實驗中發現的分子靶點研發治療IPF的藥物,明年有望申請臨床試驗。

  每天早晨7點左右到辦公室,晚上八九點才離開,節假日基本在實驗室度過……如今,回國8年,湯楠還和當初一樣,忙碌並快樂著。「我們現在的研究課題,從最開始的一個擴展到八九個,每一個都有很好的前景。我一直覺得自己很幸運,遇到了非常好的科研環境、學生、合作者。我們會繼續努力,做出更好的研究成果。」

相關焦點

  • 封志純教授:臍帶血在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科研應用
    【編者按】早產兒有增加患上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dysplasia, BPD)的風險, BPD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疾病,是新生兒死亡和長期併發症產生的一種主要原因。傳統的治療方法存在局限性,並且只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不能促進肺泡的重新生長和誘導更加正常的、複雜的肺泡結構發育。細胞治療作為治療新生兒慢性肺部疾病的替代或者補充治療方法成為目前的熱點話題。
  • 早產兒罹患支氣管肺發育不良風險高,怎麼辦?細胞治療發揮大作用
    科學家立即行動,目前已經開展了多項臍帶血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相關的臨床研究也就是說,臍帶血幹細胞對治療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上確實有效治療新生兒支氣管肺發育不良的,正是臍帶血中包含的幹細胞。並且,更為驚喜的是:臍帶血不僅能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 肺大泡是什麼病 如何治療肺大泡
    肺大泡是一種肺部疾病,肺是呼吸系統中重要組成器官,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護我們的肺,呼吸都會變得很困難。那麼肺大泡是什麼病呢?又該怎麼樣治療肺大泡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肺大泡治療方法有哪些吧!肺大泡治療方法有很多,但是首先我們還是應該搞清楚肺大泡的發病原因,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預防肺大泡。肺大泡這類疾病一旦病發危害很大,所以預防很重要。
  • 【助醫在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月5日,周浦醫院張澤明主任醫師作客東方網【助醫在線】欄目,為大家解惑關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那些事! 什麼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或COPD,是一組常見的以持續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的疾病。尤其是吸菸的老年男性,多部分都患有此病, 慢阻肺主要累及肺部,但也可以引起肺外各器官的損害。目前沒有任何藥物能夠逆轉慢阻肺的肺功能逐年下降的趨勢,但通過藥物治療,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嚴格遵循醫生的意見,使用必須的藥物顯得非常重要。值得反覆強調的是:慢阻肺患者必須戒菸!
  • 肺氣泡是什麼病 這樣治療肺氣泡
    肺氣泡是一種很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肺氣泡這種疾病,肺氣泡的原因有許多,會給身體帶來一定的危害,那麼請問肺氣泡是什麼病?肺氣泡吃什麼好?治療肺氣泡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肺氣泡是什麼病肺氣泡(肺大泡)是由於肺內細小支氣管發炎,致使黏膜水腫引起管腔部分阻塞,空氣進入肺泡不易排出而使肺泡內壓力增高,同時肺組織發炎使肺泡間側支呼吸消失,肺泡間隔破裂,形成巨大含氣囊腔,叫肺大泡。
  • 9種中成藥可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所以,若被確診為慢阻肺,應積極治療和預防疾病進一步發展。為什麼會得慢阻肺?慢阻肺可能是多種環境因素和機體自身因素的長期相互作用的結果。機體自身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氣道高反應性,肺臟生長發育不良等。 得了慢阻肺能被治好嗎?慢阻肺的病情多呈進行性發展,臨床上目前尚無法使其病變完全逆轉,急性發病次數越多,肺功能會越差。治療目的主要是緩解症狀,延緩慢阻肺病情進展,防治併發症,防治急性加重,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降低病死率。
  • 內科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012 年第 63 題 內科學 A 型題評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程度的肺功能指標是A. FEV1 / FVCB. FEV1 % 預計值C. FEV1 絕對值D. DLco題目解析1.慢性支氣管炎及阻塞性肺氣腫(含 COPD)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生理、臨床表現(包括分型、分期)、實驗室檢查、併發症、診斷、鑑別診斷、治療和預防】音頻講解請點擊這裡哦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簡稱慢阻肺,是以持續的氣流受限為特徵的可以預防和治療(但無法痊癒)的疾病,其氣流受限多呈進行性發展。
  • 肺會「氣炸」?多種誘因導致氣胸危害,如何治療看這裡
    自發性的氣胸又分為原發性氣胸和繼發性氣胸,原發性氣胸一般是指肺部X線檢查沒有什麼明顯病變的健康的人出現的氣胸,比較多見與20-40歲的青壯年,瘦高體型的青壯年男性更高發,可能是因為瘦高的人發育過程中,身高長得比較快,但是肺實質的發育沒有跟得上,胸膜腔快速延長,胸腔容積較大,胸膜頂部壓力增大,造成局部負壓,形成大皰。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入劑產品傑潤®(茚達特羅/格隆溴銨)及...
    2019年3月16日,兩款全球領先的創新型原研藥品傑潤®(茚達特羅/格隆溴銨)、希潤®(格隆溴銨)在中國重磅上市,是用於治療成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簡稱:慢阻肺)的吸入劑產品,與已上市的昂潤®(馬來酸茚達特羅)共同組成全系列慢阻肺產品線,可更精準地應用於最適合的慢阻肺患者群,這三款藥品均由諾華製藥生產,瀚暉製藥負責全國獨家推廣。
  • 上海市肺科醫院牽頭成立同濟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
    在此背景下,更需要強大的學科人才來支持學科發展,利用不斷的科研攻關,逐步在呼吸系統疾病研究領域取得突破和進展,培養出更多的呼吸領域醫學人才。        因此,由市肺科醫院牽頭,在市肺科醫院國家PCCM規範化培訓基地、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和呼吸病研究室、疑難肺部疾病臨床研究中心基礎上,集中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附屬第十人民醫院、附屬東方醫院、附屬楊浦區中心醫院等醫院優秀學科力量成立同濟大學醫學院呼吸病研究所。
  • 肺纖維化:都是「搗蛋分子」惹的禍
    在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中,除了肺癌,還有一個「致命殺手」——特發性肺纖維化,它是一種嚴重的肺纖維化形式,被稱作「不是癌症的癌症」。據數據顯示,確診後的患者生存期僅2~3年,5年生存率低於30%。近年來,特發性肺纖維化發病率和死亡率有升高趨勢。  時至今日,其致病機理、發病原因尚未可知,也無特效藥物用於治療。
  • 每日分享第2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關知識及疾病
    距離22考研還有309天,本公眾號會在每個工作日分享與考研有關疾病的特徵、診斷,治療以及相關考研題目,有可能也會涉及到一些文獻以及疾病治療的相關指南的最新方向
  • 為什麼是肺?
    最近朋友圈流傳一種用憋氣來測試肺健康的方法,甚至一度被傳為判斷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土辦法」,引的眾多網友紛紛效仿,成為「憋氣大賽」。 後來經專家闢謠,這種方法沒有科學依據,卻也給公眾上了一課——呼吸是如此的重要,不少人憋氣都超不過一分鐘。
  • 雙肺紋理增多是什麼意思 小心是這些疾病徵兆
    很多人不知道雙肺紋理增多是什麼意思,以為是一種疾病,其實雙肺紋理增多只是一種檢查結果,是一種肺部的狀態顯示。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所以也沒有直接治療的方式。那麼如果查出來雙肺紋理增多,可能代表了什麼疾病?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防護呢?
  • 肺不好的人,肺的食物要願意吃,清潔肺潤肺,讓肺慢慢變好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汙染越來越嚴重,以及不良習慣的形成,給肺帶來負擔,負擔過重,會造成肺損傷,導致肺部疾病。如果你得了肺病,你應該注意,既要及時糾正不良習慣,積極配合治療,又要多吃些養肺的食物,只有這樣,肺部才能感覺更好,保持良好的狀態。肺病纏身上身,與哪些因素有關?
  • Thorax:人臍帶血幹細胞有望治療支氣管肺發育不良
    2012年12月05日 訊 /生物谷BIOON/ --加拿大渥太華醫院研究所(Ottawa Hospital Research Institute)新生兒學家Bernard Thébaud博士在一篇發表在Thorax期刊上的論文中提出了一種利用來自臍帶血的幹細胞來治療一種之前被認為無法醫治的疾病,即支氣管肺發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 肺不好容易得肺癌,哪些症狀說明肺不好?怎麼改善肺功能?
    像是抽菸,呼吸空氣,從事製造業,容易接觸到對肺有害的物質。肺癌的預後差,跟發現晚有很大關係。肺癌的早期表現,跟肺炎很像,人們會忽視,導致真正重視時,已經進入晚期,發生了轉移,存活率會降低。為了避免延誤治療,人們應該熟悉肺不好的表現,才能在剛患病時,立即就診治療,將疾病治癒。很多症狀,能說明肺不好。
  • 荊門市第二人民醫肺功能檢測為嬰幼兒呼吸系統疾病提供可靠診斷依據
    ……9月23日,在荊門第二人民醫院兒科病區的「肺功能室」裡,護士長鍾豔麗引導6歲的彤彤完成肺通氣功能檢查。生動的模擬動畫、規範的操作口令,全程「遊戲式」的檢測流程。這得益於荊門二醫兒科的「新成員」——全市首臺進口多模塊肺功能檢測儀。它的來頭可不小,出自德國耶格公司,世界肺功能儀第一品牌,精確度高,專為不同年齡段的嬰幼兒提供精準的肺功能監測。
  • 肺纖維灶和肺纖維化的區別,一個是疤痕一個是致死性疾病
    肺纖維化是一種難以治癒的致死性疾病,特別是其中的一些類型,比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無肌病性皮肌炎引起的肺纖維化,預後都相當差,一旦急性加重,甚至一個月之內死於嚴重的缺氧和呼吸衰竭,藥物用盡也無法逆轉。這引起了很多做了CT發現肺部有纖維灶患友的擔心,下面講一下二者的區別。
  • 醫生:秋冬養肺,肺有「4怕」,儘量避開,或許肺會「感激」你
    4、害怕髒空氣大家都知道現在煙塵汙染嚴重,會對肺造成很大的傷害。畢竟我們的肺是氣體交換的器官,肺裡的髒東西太多,不能及時排出,引發其他疾病。如果因秋季氣候造成肺部損傷,也會對身體造成傷害。2、體液損失肺的功能是調節身體所需的水道,將過濾後的廢水輸進利尿,所以胃不好的人容易出現這種情況。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有養肺的方法,但最有效的方法是從預防開始,採取措施使我們的肺變得更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