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補課都是被老師強制的?家長們,這樣說話你的良心不痛嗎?

2020-12-11 理書少年

文/小魚

昨天下午忽然有人加我微信,備註某某家長。我一看是我女兒同學的家長,立刻通過了好友驗證。

寒暄幾句後,對方開始切入正題:「你家小孩有沒有補英語課?如果沒有我們組團吧,我把老師都找好了。」

我坦言孩子沒補,而且也沒補英語課的打算。對方勸我:「我組到5個人了,你再加入就成了,咱們搞個6人小班,多好?班上同學都補了,不騙你。」

我並未多考慮,再次婉拒了她,原因主要有兩個:

(1)我女兒成績不差,我自己目前也能輔導她。我們不需要補課。

(2)這個家長的風格我不太喜歡。她特別喜歡給孩子補課,還每次都說是被迫的。

她家孩子報了7個輔導班,除了語文數學外還有繪畫、鋼琴等各種才藝課。她每談起孩子的輔導班態度都尤為奇怪,一邊炫耀孩子才藝多,一邊又抱怨說這些都是老師要求報的。

這怎麼可能呢?我們班老師根本沒有辦輔導班,一個都沒有……

我覺得她不可能不知道老師沒辦班,她也沒必要耍其他家長,她大概只是已經習慣了:

既想拼命培養孩子,又要作出一種不情不願的姿態。這個鍋甩給誰?只有甩給老師!

1、有老師補課,但很少,現在強制補課的老師沒有活路

我們都讀過書,我們也都是家長,老師補課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大家心知肚明。

我讀書的時候正是老師們補課最瘋狂的時期,幾乎所有主科老師都在補課。那是老師們的高光時代,他們賺得盆滿缽滿,家長們卻苦不堪言。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現在有明文規定在職教師不得有償補課,所以老師們收斂太多了。

即使有少數老師執迷不悟,家長只要一個舉報電話他就吃不了兜著走。所以,現在組織補課的老師極少了。

至於說老師強制補課那就更是扯了,現在哪個老師敢?

家長和老師本應該是站在一條線上的,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有些家長卻慢慢地站到了老師的對立面:

老師批評學生,家長說老師給孩子小鞋穿;

老師說學生成績不好,要多想辦法多努力,家長說老師暗示孩子去補課……

老師哪有那麼多心思?家長們的煩惱大多數來源於幻想過多,與老師溝通卻太少。

2、你的孩子從什麼時候開始補課的?真的是被老師逼的嗎?

我們小區裡有個幼兒園,一到暑假就變成了幼小銜接班。每到夏天學生爆滿,都是那些即將上小學的學生。

這些孩子,是老師在逼他們補課嗎?哪個老師有這樣的能耐?

小區對面有棟寫字樓,樓上有舞蹈班、書法班、跆拳道班、琴行……每個輔導班裡學生都爆滿。

這些孩子,是老師在逼他們補課嗎?哪個老師有這樣的能耐?

樓下鄰居懷孕了,從五個月開始就去上了胎教班。前幾天遇見,她告訴我已經斥資3.6萬給她即將出生的孩子報了早教班了。

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上輔導班了……這些孩子,是老師在逼他們補課嗎?哪個老師有這樣的能耐?

家裡有個遠方親戚在市一中教數學,每次見面都聽到他感慨總是有人託關係找他補課,很煩。

這些託關係找老師補課的家長,也是老師逼的嗎?哪個老師有這樣的能耐?

家長們,你們為什麼要送孩子去補課?請捫心自問真的有老師逼你嗎?

實際上大多數家長都是因為害怕孩子落後於人,所以迫不及待地把孩子送去補課。

補課是學生和家長自己的需求,但家長並不是心甘情願掏錢的,而是被社會大趨勢所迫。不想花錢又不得不花,家長自然滿腔怒火。

這怒火怎麼宣洩?只能宣洩在跟補課密切相關的人身上。跟補課密切相關的只有三類人:家長自己,自己的孩子,補課老師。

家長不會選擇自己,也捨不得怪孩子,承接怒火的自然只能是老師了……

當然,可能確實有小部分家長真的沒有主動送孩子去補習過,他們堅稱是老師在明示、暗示讓孩子去補課……這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人有百樣,偶爾遇到個把不要臉的老師也不奇怪。

家長們,如果你特別不走運遇到了那種老師,你要做好兩件事:

(1)留下證據;

(2)舉報他。

無端舉報,肯定會不了了之;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舉報,教師絕對吃不了兜著走。現在全國各地都在嚴查在職教師有償補課。

(家長在舉報時要弄清楚一個細節:那個教師是不是在編教師?如果不是,舉報的作用就不大。)

3、家長需要理性對待補課,不想補就遠離補課;想補就坦然一點,不要拉老師背鍋

雖然在編在職教師現在不允許補課,但是輔導班的生意卻越來越好。不僅實體班,就連網絡輔導班也紅火起來了。可見有補課需求的學生和家長非常多。

我家兩個孩子也上了輔導班,大寶上了中國舞班和顏楷班,小寶在樂高小班搭積木玩。周邊我認識的小朋友多多少少都上著幾個輔導班。現在輔導班對孩子來說幾乎是標配了,這是自己的需要,何必四處吐槽呢?

不論是補習文化課還是學習才藝課的輔導班,都不是洪水猛獸,它們有存在的必要。只是家長們要理性對待,理性選擇。

自家孩子喜歡什麼?孩子需要補習文化課嗎?家裡的經濟條件怎樣,能承受得了昂貴的補課費嗎?

這些才是需要考慮的事情,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要不要補課,補什麼課即可。

結束語

學生補課是升學需要和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情相結合的必然產物。它是學生和家長的需求,不是老師強制的結果。

現在還敢組織補課的在編在職教師少之又少,敢強制學生補課更是匪夷所思。

如果真有學生家長遇到了那種蠢老師,一定要留證據舉報。對那種師德敗壞的人,不必手下留情。與此同時,家長也要守住底線,不要惡意中傷教師群體。

絕大部分教師都是學高身正、兢兢業業的,他們值得尊敬!

相關焦點

  • 教師免費補課11天,學生上課不認真,家長還反諷,良心不會痛嗎
    可是到了放假的時候,免費給學生補課,你聽過沒有?這不是一件新鮮事,很多地方,鄉村中小學的教師都會免費給學生補課。因為學生基礎差,給學生補課能讓學生對薄弱的知識再鞏固一下,又讓學生在假期裡有事情做,對學校招生工作也起到積極作用,這是雙贏!對學生,對學校的發展都有好處。
  • 繆可馨事件的反思:老師補課是為學生著想嗎?網友:都是為了錢
    什麼問題牽扯到錢,都不在清白。二、輔導班能否提高學生成績?現在家長都重視教育,學生成績下滑都很緊張。很多家長都相信學生跟著科任老師輔導補課能提高成績,畢竟老師教學生,了解學生情況。1、厭學的學生,老師累死也不出成績。送到輔導班也是花冤枉錢。
  • 家長搶著送孩子去補課到底是為什麼?說句實話好嗎,別甩鍋給老師
    大幾千塊錢眼睛眨都不眨就交了,家長給孩子補課真是捨得啊。這還是網上輔導班,現實中的輔導班收費更貴、生意更紅火。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這麼熱衷於補課了嗎?我也是家長,我家兩個孩子還沒有補過文化課呢,我甚至有點焦慮了:我家的孩子們,是不是已經輸在起跑線上了?
  • 江蘇一所中學強制學生補課,7節課收費2000,不補課還打電話給家長
    江蘇一所中學強制要求初三學生每星期日進行補課,不補課就直接打電話給家長。收費2000元,共7節課。這裡是90熱點,專注社會熱點小事件,解析生活百態萬象,點個關注哦。是學習家長最關心孩子的什麼問題?是學習問題孩子的學習已經成了一個家庭最看重的事,挑學校,挑老師,挑培訓機構,買學區房,種種事情都是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對於此種現象我們也沒什麼好說的,畢竟社會現象就是這樣。你不上進別人上進,你就是落後,落後就要挨打。
  • 寧都對坊中學「強制」學生舉手表決同意補課 校長稱家長要求
    信息日報訊 記者黃玉龍報導:前不久,寧都縣對坊中學的幾位學生向中國江西網《問政江西》反映,才開學沒多久,學校就要求大家周末進行補課,除了補課外,學校要收取高昂的補課費,還要求大家舉手表決「自願補課」。針對學生們反映的問題,校方稱未開展補課,是家長要求自習,而當地教體局已介入調查。
  • 江蘇這所中學,收費2000強制學生補課,家長:非常不能理解
    學生們在這樣的情況下,接受到的教育也是越來越全面了,培養出的優秀學子,也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就是在教育發展逐漸完善的時候,總有一些學校,打著為學生好的幌子,在為自己謀福利,而學生還只能接受不能拒絕。就比如今天小編要和大家講的這件事,江蘇這所中學,收費2000強制學生補課,家長:非常不能理解,大家可以來看一下。
  • 暑期將至,有償補課將來時,家長和學生如何面對有償補課?
    近年來,禁止補課的規定接踵而至,一次比一次嚴厲,一次比一次具體。然而,補課風卻屢禁不止。只要應試教育不改變,逢進必考的規定不取消,補課之風是停不下的!今年由於疫情原因,沒有正常開學,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勢必影響,家長們必擔心不已,這是不是又催生了補課之風的盛行呢?為什麼有些人就熱衷於補課呢?
  • 在職教師有償放學帶學生補課、周末補課、放假補課,這是真的嗎?
    在職教師有償放學帶學生補課、周末補課、放假補課,這是真的嗎?作為一個鄉村教師,我可以說我的身邊(鄉村教師)沒有一個放學帶學生補課、周末補課、放假補課的。我的身邊沒有教師補課,不代表別人沒有,對吧。不管出於何種原因來問這個問題。肯定是想得到一些人,特別是教師的看法,問問題的人更希望的是在職教師看到,並有所收斂。為什麼會有教師參與補課呢?雖然對在職教師三令五申,可屢禁不止?正如題主說的,還是有教師在補,為什麼補,不給錢他們補不補?多明顯啊,不補,就正如醫生看病一樣。
  • 取消所有校內外補習班,老師補課抓到就下崗,這樣做可行嗎?
    現在是大眾教育,許多孩子學習上不去,而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就找人補課,甚至一對一輔導,豈不聞上海老兩口給孫女補課花掉100多萬嗎?也不知其孫女考上清華了嗎?不可否認一些老師師德喪失利慾薰心強制學生補課,為教育抹黑。這是必須堅決反對的。但另一方面社會有補課的土壤。禁止了老師補課,社會補課機構還在運行。
  • 老師校外強制補課?讓學生去指定書店買書?家長:多半拿了回扣
    7月上旬,王女士突然接到老師電話,說組織學生們進行面對面線下補課,將疫情期間落下的課程補回來,不過補課的地點並不在校內,而是校外。學生購教輔須到指定書店把學生們組織到這種安全隱患不小的地方補課,本就讓人揪了一把心,更何況還是違規有償補課。除此之外,有家長告訴記者,學生就連買教輔材料也要去老師指定的書店。
  • 家長舉報老師補課被暴打,官方處理結果來了!
    強制補課現象普遍存在 「被懷疑舉報補課而遭班主任老公毆打」的事件背後,引發了社會公眾對於中小學生被強制補課的熱議。 據安徽省安慶市潛山市某小學學生家長霍先生反映,中小學生強制有償補課現象普遍存在。 霍先生:老師說多少你就得給多少,打個比方,不管是成績好的不好的,有的家長主動給錢,有的家長是老師提個醒,反正就是旁敲側擊,左一次右一次打電話,說你孩子怎麼怎麼樣,那你就得包個紅包給老師。
  • 溫州家長、學生氣憤舉報:頂風補課仍猖狂
    近年來,假期給孩子補課成了眾多家長的必然選擇。儘管每年教育部門都會下發「禁補令」,以此來減輕學生負擔,然而面對「禁補令」,部分家長,一些學校選擇了無視。,家長舉報】家長發帖:平陽實驗第二中學,老師和家委聯合組織在校外租機構給學生上新課。
  • 真的有很多老師補課嗎?補課一個月賺幾十萬嗎?別污衊老師們了!
    如果說現在的家長對老師哪個方面最不滿意,一定是有償補課。  至於不滿意的原因也是很多很多。有人認為老師上課不講下課講,完全沒有師德;有人認為老師們掙錢太容易,就該批判;還有認為老師把精力都用在了補課上,不認真上課。但不管什麼原因,大家對老師的補課行為都是深惡痛絕的。
  • 老師補課屢禁不止,家長學生苦不堪言,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嗎?
    教師補課已成社會現象,應從教育普及化大眾化的角度看此問題。過去是精英教育,上學是少數人的事,凡能上學者都是百裡或十裡挑一的,加之教學任務寬鬆,學生很易學懂學會,成績不好的往往自動半途退學,所以不存在補課問題。
  • 瀋陽女老師違規補課,還讓丈夫暴打家長,網友:這下沒人來補課了
    她懷疑一位女家長故意舉報自己,不僅把這位家長拉黑、踢出了家長群,還指使自己的丈夫毆打這位家長。這樣的老師沒有一點為人師表的樣子,幾乎可以用師德敗壞來形容。據了解,女老師金某一直要求學生們在周末的時候到補習班來補課,而全班有50個人參加,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收費的標準是在70元。
  • 「補課時再講重點」湖北紅安縣一公辦小學老師組織學生校外有償補課
    7月上旬,王女士突然接到老師電話,說組織學生們進行面對面線下補課,將疫情期間落下的課程補回來。不過補課的地點並不在校內,而是校外。黃岡市紅安縣龍泉小學家長 王女士(化名):有的孩子疫情期間在外地,現在開課也沒有核酸檢測,現在上課都沒戴口罩,這樣很危險。課堂上的東西已經學夠了,為什麼私底下還要開課呢。
  • 小學生爆笑留言條,別人背了鍋都不知道為啥,老師:你良心痛嗎
    導讀:小學生爆笑留言條,別人背了鍋都不知道為啥,老師:你良心痛嗎留言條這種東西我們小的時候還是經常寫的,那個時候家裡邊沒有什麼通訊設備,沒有辦法像現在這樣有什麼事情都能做到互通有無。以前的時候經常自己下課了回家,然後發現自己的家長不在家,想要去找媽媽,這個時候看見桌上有一個留言條,媽媽說自己去哪了,心裡就是踏實很多,所以這個留言條是非常有必要的。有一個孩子寫的留言條看完真的是讓人眼前一亮!十、讀下面的對話,然後根據對話內容寫一張留言條。王賽:叔叔,張明家裡的人不在嗎?叔叔:是的,他們去鄉下奶奶家了。王賽:請您幫我把這本書還給張明好嗎?
  • 老師上課不講重點補課才講,這話到底是誰說的,算不算誹謗?
    但是並不是所有家長都清楚學校課程設置的規律,他們一看補課老師說的確實是重點,而學校老師確實也沒講,於是就信了並且焦慮了。不但學校老師擔上了「上課不講補課講」這個罵名,家長還迫不及待地掏錢去補課了。這真是一舉兩得。可問題是那些通過揠苗助長的方式給學生補課的人是學校老師嗎?確切地說他們是老師嗎?
  • 江蘇一中學強制學生補課,7天收費2000元,學生不聽話直接打
    不過根據我國的相關規定,教育局是禁止給孩子補課的,對於教育局的這種嚴格禁令行為很多家長也比較認可,不過近日,有一名網友爆料在江蘇省鹽城射陽縣洋馬中學裡,學校居然要求初三學生每個星期日必須到學校補課。這名網友爆料稱,學校要求初三學生每個星期天必須去學校補課就算了,這種補課行為還是收費的,補課7天就需要上交2000塊錢的補課費,有些家長認為補課沒問題,但補課的收費額度還是太高了。
  • 高三學生需要補課嗎?看了這三種學生,補課不是誰都適合的!
    該不該補課成了家長和學生糾結的問題,很多人認為孩子應該補課,因為不補課就會落後。還有些人認為不應該補課,覺得孩子沒有自己的時間,太浪費時間,畢竟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不一樣的。但是高三學生就很尷尬了,最後一年,馬上就要高考了,家長們都紛紛緊張起來,開始催促孩子去補課,可見望子成龍心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