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落枕奇穴
一、落枕:-
落枕多因夜間睡覺時姿勢不當或頸部受風寒所引起。患者經常是頭一天晚上睡覺時脖子還好好的,但一覺醒來,便發現脖子酸痛,不能轉動,影響工作和日常生活,使人十分痛苦。-這時,只要你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落枕穴」位於人體的手背上,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兩指骨盡頭起,向外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側面,用較大力氣來回按壓。雙手皆要按壓。
落枕穴是治療睡覺時落枕的特效穴道,因而命名為落枕穴。-
二、閃腰:-
閃腰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是一種常見病,多由姿勢不正、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上仙穴」,非常顯效。-
「上仙穴」位於第五腰椎正下方凹處。人體雙側肋弓下緣連線與脊柱的交點對應的是第二腰椎,只要向下再數三個突起就是第五腰椎了。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此穴對慢性腰部疼痛也非常有效。-
-
三、鼻衄:-
鼻衄俗稱流鼻血,在天氣乾燥時常有發生。發生鼻衄時除了低頭、用冷毛巾溼敷頭部等外,還可以按壓「止血點」來加快止血。-
「止血點」位於面部正中線與髮際交界處上一拇指寬處。按壓時,用一指腹尖端壓住穴位,逐漸用力,旋轉按壓。-
以上各法只適用於家庭日常應用,請讀者酌情使用,並儘快到正規醫院就診。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手法理筋、針灸、藥物、熱敷等均有良好的效果,尤以理筋物法為佳。-
治療落枕的穴位及刺激方法-
治療落枕時,可刺激天柱穴、大杼穴、大椎穴、完骨穴、肩井穴,即可見效。這裡僅介紹其中的天柱穴、大杼穴的找法。-
先摸到枕部最突出之處(枕外粗隆),在往下摸,則有凹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後頸窩」,天柱穴就在後頸窩往下2釐米處,脖子兩側直向筋肉的外緣上,一壓,會有強痛。-
脖子往前傾,從枕部往脖子後側摸,頸項底部有大塊凸骨(第七頸椎骨)。從它的下一個凸骨(第一胸椎骨)和下兩個凸骨(第二胸椎骨)之間起,再往左右二指寬處,就是大杼穴。-
治療落枕時,用綁好的5、6支牙籤連續刺激這些穴道即可。-
引起落枕的原因有:-
①睡眠時頭頸姿勢不當;-
②枕頭墊得過高、軟硬不當或高低不平;-
③頸部外傷;-
④頸部受風著涼;-
⑤如為頸椎病引起,可反覆「落枕」。-
前四種只要去除病因就可緩解。-
家人可幫助落枕者進行按摩、熱敷以減輕痛苦:-
(1)按摩:立落枕者身後,用一指輕按頸部,找出最痛點,然後用一拇指從該側頸上方開始,直到肩背部為止,依次按摩,對最痛點用力按摩,直至感明顯酸脹即表示力量已夠,如此反覆按摩2~3遍,再以空心拳輕叩按摩過的部位,重複2~3遍。重複上述按摩與輕叩,可迅速使痙攣的頸肌鬆弛而止痛。-
(2)熱敷:採用熱水袋、電熱手爐、熱毛巾及紅外線燈泡照射均可起到止痛作用。必須注意防止燙傷。-
(3)選用正紅花油、甘村山風溼油、雲香精等,痛處擦揉,每天2~3次,有一定效果。-
(4)口服去痛片1片,有臨時止痛之效。-
(5)改變睡眠姿勢,調整枕頭高低,自己扭動脖子。-
(6)如為頸椎病引起,在體療科醫師指導下,進行家庭自我頸椎牽引療法。-
落枕按摩治療法:-
①將左手或右手中、食、無名指併攏,在頸部疼痛處尋找壓痛點(多在胸鎖乳突肌、斜方肌等處),由輕到重按揉5分鐘左右。可左右手交替進行。-
②用小魚際由肩頸部從上到下,從下到上輕快迅速擊打兩分鐘左右。-
③用拇指和食指拿捏左右風池穴、肩井穴1-2分鐘。-
④以拇指或食指點按落枕穴(手背第2、3掌骨間,指掌關節後5分處),待有酸張感覺時再持續2-3分鐘。-
⑤最後進行頭頸部前屈、後仰、左右側偏及旋轉等活動,此動作應緩慢進行,切不可用力過猛。-
落枕按摩法-歸納起來是按摩天牖、風池、啞門、天柱、肩中俞、肩並、秉風,或乳突、發後、手三裡等。用指壓法指壓,手到病除。-
醋敷法治落枕-
取食醋100克,加熱至不燙手為宜,然後用紗布蘸熱醋在頸背痛處熱敷,可用兩塊紗布輪換進行,痛處保持溼熱感,同時活動頸部,每次20分鐘,每日2至3次,兩日內可治癒。-
物理療法-
落枕的物理療法主要為電興奮療法。將一電極置於痛點,另一極置於其周圍,電極間距2釐米一3釐米。治療後,患者作頭部運動數分鐘。每日1—2次,數日即可痊癒。亦可用局部照射、局部旋磁療法及局部冷療法或溼熱敷法治療。-
穴位電興奮-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養老、新設、外關、肩中俞;2、風池、肩井、大椎旁1寸、肩外俞。-
(二)治法-
上穴均取。應用直流感應電療機,取直徑為3釐米的圓形手柄電極操作。其中陽極取第1組穴,陰極取第2組穴。通電前先輕揉穴位片刻,再通以感應電,電量漸增大至2~10V,以患者能耐受為限,每次通電約3~5秒鐘。當看到患側肌肉收縮,即改為直流電治療, 為20~40mA,每次亦通電3~5秒鐘,治療時令患者作頸部活動。全部治療時間約5~10分鐘。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指針-
(一)取穴-
主穴:外關、內關、阿是穴。-
配穴:風池、肩井、肩貞、養老、天柱、風府、大椎、理想穴(風池至肩井穴之中點)。-
(二)治法-
主穴為主,效不佳時加配穴。先輕拍或指按疼痛處即阿是穴1分鐘。術者以拇指掐壓患者內關穴,中指或食指抵於外關穴,每次2~3分鐘,用力由輕而重,使壓力從內關透達外關,患者可有酸、麻、脹、熱感,或有此類得氣感上傳的感覺。掐壓過程中,宜囑患者左右旋轉頸部。配穴,單手拿風池穴20次,雙手拿肩井穴20次,餘穴可採用指壓法,或上下左右推按,每穴1~2分鐘。上述方法每日1次,3次為一療程。-
耳穴壓丸-
(一)取穴-
主穴:頸、神門。-
(二)治法-
雙側主穴均用。取綠豆1~2粒,置於以市售活血止痛膏或傷溼止痛肓剪成的1×1平方釐米的方塊中,粘貼於所選耳穴,將邊緣壓緊。之後,按壓該耳穴0.5~1分鐘,手法由輕到重,至有熱脹及疼感為佳,並囑患活動頸部2~3分鐘。要求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次,貼至痊癒後去掉。-
針灸-
(一)取穴-
主穴:大椎。-
配穴:肩井。-
(二)治法-
令患者端坐於椅上,頭向前傾。取準穴後,針尖偏向患側進針深度約0.5~1寸,使針感向患側頸、肩部傳導,得氣後,操作者用一手按患側肩井穴,讓患者作最大限度左右活動頸部,同時,另一手捻針3~4分鐘。如效果不顯著,取艾條長約5cm,插於針柄上點燃,至灸完後起針,穴區加拔罐10~15分鐘。每日1次。-
預防落枕並不難,關鍵是堅持做好以下三方面:首先,準備一個好枕頭。按人體頸部解剖生理特點,一個適宜的枕頭既不能太高也不宜太低。應掌握在10~15釐米為宜。枕頭也不能太寬太輕,寬度最好在相當於肩至耳的距離即可,柔軟度以易變形為度。在製作枕頭時,還可加入研細的中藥,例如黃芪、當歸、甘草等,以促進頸部血液循環。其次,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睡覺時蓋被不但要蓋全身,而且還要蓋好頸部,將被子往上「拉一拉」。天氣炎熱時,不要將頸部長時間對著電風扇吹,睡覺不可睡在有「穿堂風」的地方,以免頸部著涼引起頸肌痙攣誘發落枕。久坐伏案工作的人,勿忘頸部保健,要經常起身抬頭活動頸部,防止頸肌慢性勞損。第三,補充鈣及維生素。鈣是構成人體骨骼的主要成分,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要素。足夠的鈣及維生素。還能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有利於體內代謝廢物的排出,平時應多食用骨頭湯、牛奶和豆製品以及新鮮蔬菜,必要時也可適當服用鈣片和維生素B、C。-
落枕症狀緩解後可行頸部功能鍛鍊,以增強頸部力量,減少復發機會。方法如下:兩腳開立,與肩同寬,雙手叉腰。分別作抬頭望月,低頭看地、頭頸向或後轉,眼看右方、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左後轉,眼看左後方、頭頸向左側彎、頭頸向右側彎、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前伸並側轉向左前下方、頭頸轉向右後方上方、頭頸轉向左後止方、頭頸各左右各環繞1周。以上動作宜緩慢,並盡力作到所能達到的範圍。-
落枕起病較快,病程也很短,1周以內多能痊癒。及時治療可縮短病程,不以治療者也可自愈,但復發機會較多。落枕症狀反覆發作或長時間不愈的應考慮頸椎病的存在,應找專科醫生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治療。-
落枕的治療方法很多,一般與頸椎病的治療方法相仿。因為落枕是急性起病,僅為單純性肌肉痙攣,本身有自愈的趨向。所以,只要及時採取治療措施,症狀是可以很快消失的。
我不是醫生,但是我帶電的一雙手可以把你身上的疾病痛苦解除掉;
我不是醫學教授.博士,但我學會了傳統中醫和現代高科技完美結合的最簡單管用的生物滲吸推拿技術這一高端養生絕技!
我開的不是醫院,但是有很多亞健康、頸肩腰腿疼、乳腺、前列腺病以及美容等許多患者從我這裡重新獲得了健康和年輕美麗的面容!
我不是老師,但是我可以把這個技術傳授給天下愛好養生保健的患者!
我沒有太大的抱負,只希望全民皆是醫,讓人類生命自然健康,脫離抗生素、激素給人類生命帶來的危害和損傷,花最少的錢解決您最大的問題!
我公司每月定期舉辦招商會,和專業培訓:心臟病 ,頸椎病、肩周炎、乳腺炎、關節炎,風溼、痛風,骨質增生、坐骨神經痛,女性痛經,鼻炎、咽炎、頭痛、失眠、胃腸炎、神經衰弱、牙痛、產後風、面癱、前列腺炎、靜脈曲張、強直性脊柱炎、股骨頭壞死、美容、美體、面部提升、去眼紋法令紋。等。 從事保健,理療、康復科及所有醫學愛好者歡迎前來考察。有無醫學基礎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學會,學習期滿後頒發畢業證書。
需要了解更多天津中寶公司的介紹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