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陸出臺了「31條惠及臺胞措施」、推動實現晉江正式向金門供水等一系列實實在在的紅利,讓臺灣民眾感受到大陸給他們帶來的發展機遇與空間,給臺灣未來經濟發展帶來的前景,臺灣民眾也真切感受到了善意和誠意。
如果說2018年是兩岸關係克難前行的一年,那麼,2019年則被視為是兩岸關係的關鍵年。2019年是《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和平統一方針提出40周年,同時也是臺灣「九合一」選舉之後的開局之年,種種因素疊加讓兩岸關係令人期待。
「人進得去」☞高雄旅遊成時下熱門話題
高雄市長韓國瑜高舉「貨出去,人進來」大旗,並明確表示承認「九二共識」。臺媒稱在「九合一」選後陸客赴臺人數已經有起色,「韓流效應」預計會在3月真正發酵。高雄市旅館公會理事長劉坤福稱,「選後來到高雄自由行的陸客比以往多了1至2成」,所以對陸客來臺人數增加「非常有信心」。
高雄旅行公會理事長吳盈良指出,陸團來臺前辦理入臺證等相關程序,全程辦完時間至少要1個半月,預計1月中旬陸客來臺人數才會更「有感」。他更表示,濟南團已經確定從2019年開始,就會分成5個架次,總共800人來臺環島8天7夜,且因「南進南出」會在高雄待上2晚,1月13日的架次會有160人,這是2年來第一次有陸團包機來高雄。
高雄旅遊公會全聯會召集人李奇嶽稱,相較於過去的高雄,韓國瑜確實是這次高雄旅遊前景看俏的「亮點」。他透露,已收到大陸旅行團的好消息,有多家旅行社在商談2019年的觀光行程,不少團都賣得不錯,預計高雄觀光會比今年好2至3成,也傳出大陸有航空公司想包機來高雄,更有大陸直銷公司為了獎勵員工,將旅遊行程安排在高雄。臺灣接待陸客團市佔數一數二的鼎運旅遊集團董事長陳怡璇此前預估,明年春節過後的三月,陸客來臺會爆量,可能回到2008年陸客剛開放的光景。
在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回應高雄市長韓國瑜公開承認「九二共識」,將成立「兩岸工作小組」時提到,兩岸同胞之間應該擴大人員往來,深化經貿交往,加強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在交流合作中受益,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馬曉光說,已經有大陸旅遊業者組團去高雄旅遊,這是一個好的開始。
高雄現如今已然成為「網紅」城市。北京、深圳等地的旅行社更在第一時間推出春節期間的赴臺遊行程,並將旗津半島、六合夜市等高雄景點納入。高雄觀光業者也憧憬「人進得來」的景象,紛紛摩拳擦掌,欲大幹一番。對於日漸升溫的「高雄遊」,廈門業者擬規劃高雄主題遊,包括親子遊、研學遊等。廈門建發國旅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韓國瑜當選高雄市長,整個『氛圍』變得很不一樣,從事赴臺遊市場的同行,都希望慘澹的市場——尤其是高雄的部分,能有所改觀,紅紅火火。」專注做金門、澎湖市場的廈門旅遊業者表示,如果陸客去高雄人多起來的話,他們自然也會受益,「至少反映在『小三通』的機船票上」。所以他們樂觀其成,希望高雄觀光能夠注入新的活水。
2月14日晚,臺灣高雄愛河畔的燈會吸引遊人。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
2019高雄燈會開幕現場盛況空前。(資料圖片)
近日,2019高雄燈會在高雄愛河邊熱鬧登場。絢爛奪目的燈光、圓潤討喜的豬仔燈飾,吸引著島內外遊客前去觀看。據統計,燈會開幕當天參觀者就達約34.6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加33%。現場人山人海,熱鬧非凡。事實上,在燈會開始前的春節假期,高雄同樣是處處人潮湧動,與此前蕭條冷清的景象大相逕庭。火爆的人氣,帶動了當地觀光業的發展,也讓高雄人對未來更有信心。臺灣詩人余光中先生曾詩云:「讓春天從高雄出發。」在各方的努力下,高雄觀光正回暖現春潮。
成為時下旅遊熱門話題的高雄,以往陸客赴臺將其作為南下墾丁的中轉站。熱門景點包括美麗島捷運站、愛河、西子灣等,但深入腹地高雄好玩的不止這些。
▲美濃花海
美濃以保存最完整的客家文化而聞名。每年11月到來年2月是旅遊旺季,12月底美濃區公所向農戶租地,撒下花籽,大概40天即可開花形成花海。遊客騎著自行車,一路領略田園風光,可以下地拔蘿蔔,也可以到農戶家中體驗曬蘿蔔乾。在客家文物館、文創中心、美濃民俗村,都可以深度了解客家風情。而經過擂茶館、油紙傘店的時候,還可以DIY體驗創作的樂趣。至於客家的美食粄條和客家小炒,也是不容錯過的。
美濃的業者們也開始著手準備,在美濃客運站旁經營租車店的張振毅說,他已經跟附近的民宿業者商量好,如果陸客來住宿會提供租電動車的配套服務,而且專門準備了大容量的充電器給陸客使用,可以一口氣跑70多公裡。
高雄一日農夫提供全年的採果體驗以及定製化的旅遊行程很有潛力。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記者 謝梅芬/攝
高雄的業者盼著陸客來,但是高雄的旅遊配套服務,都準備好了嗎?作為臺灣的工業重鎮,高雄可謂是包山包海,觀光景點相當多,但也相對分散。如何盤活豐富的觀光資源,達到「人進得來」的目標?「改善交通無疑是當務之急」,高雄本地人,目前在某媒體高雄記者站上班的張昱珍指出,在臺北交通方便,接駁也做得非常棒,很多景點搭乘捷運、公交車就可以直達。不過在幅員更為廣闊的高雄,遠不能與北部相比。在她看來,高雄腹地大,交通不是很順暢,市政府賣力在推的,僅限於市區及周邊幾個景點。對大陸遊客,張昱珍比較推薦義大世界,這裡雖離市區較遠,但高鐵站有接駁車。義大世界有飯店、遊樂園還有購物商場,可買個套票玩上三天兩夜。
這次「九合一」選舉躥紅的「三山」,很多大陸旅行社已將其納入行程。對此,張昱珍坦言,「三山」都比較遠,高雄本地人想去那些地方,基本上都要自駕或包車,「自由行陸客若是搭公共運輸工具,超麻煩!」對於「三山」特色,她介紹,去岡山主要是體驗眷村文化,旗山的美濃主打客家文化,鳳山則保存了一些清朝遺蹟。張昱珍建議,可將佛光山、少數民族部落及其它山裡景點串聯起來,增加公共運輸的班次,做好接駁工作,深度遊才會進一步增加。對韓國瑜提出的「愛情產業鏈」概念,張昱珍認為是個不錯的創意。「如果能借著『愛情摩天輪』,進一步把愛河名氣打響,確實蠻讓人期待的!」她指出,如果要做,那要先把愛河整治提升,因為現在不時還能聞到臭味。
高雄是個海洋城市,陸客可以乘遊船遊高雄港,邊欣賞海岸風景,邊聽導遊介紹「港都」的前世今生,會是一次難忘的體驗。
對高雄觀光的建言,福建海外旅遊實業總公司廈門分社副總經理章永閩建議做大郵輪旅遊市場,把高雄既有郵輪港口發展成郵輪母港。他介紹,郵輪一個航次約可載客1600人,但遊客團進團出,吃、住、休閒活動都在船上,中途停靠港口的時間十分短暫,對到訪港的幫助不大。因此,港口發展郵輪產業,中長期運作的產業核心在於郵輪母港,因為母港所創造的經濟效益為到訪港的10倍。章永閩說,天津-廈門-高雄-澎湖-香港之間郵輪航線的規劃,如果能具體推動和落實,成為固定的郵輪航線,使「海峽郵輪經濟圈」真正成形,那對高雄觀光將大有助益。
而據臺灣《中天新聞》報導,國民黨「立委」陳宜民去年12月到天津參訪,天津市臺辦主動聯繫,希望能促成天津、高雄兩個港口聯機,讓遊客可以從天津港出發,直接和高雄連成一線。陳宜民在受訪時表示,天津市臺辦提出與高雄籤署兩個港口合作備忘錄,然後會促成天津的郵輪直接到高雄來。據他介紹,從天津港出發的每一艘郵輪,大約可載3000至6000名旅客不等,相信未來的高雄港有望成為一個新興的旅遊熱點。另據臺灣港務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高雄港的9號碼頭可供停泊16.8萬噸排量的郵輪,而在建的高雄港埠大樓預計2020年落成,啟用之後就可以供排量22萬噸的郵輪停靠了,所以對於天津郵輪有可能前往高雄的消息,他們表示有能力接待,並且「我們當然是樂觀其成」。
「貨出得來」☞高雄至平潭海上貨運直航
1月20日上午,福建平潭口岸首條「高雄-平潭」貨運直航航線順利完成首航,來自臺灣高雄的高速滾裝貨船在經歷近9小時的航行後,順利抵達福建平潭港口。
首航進港儀式上,福建省委常委周聯清表示,新航線的開通為今後高雄經平潭通過高速高鐵連接大陸,以及平潭經高雄對接東南亞國家構建海鐵聯運物流通道意義重大。
據了解,首航使用的高速滾裝貨船昨天下午從臺灣高雄出發,今天凌晨抵達福建平潭,並在上午8點正式入港,共運載了平潭商貿企業從高雄採購的87貨櫃貨櫃商品,共700多噸,貨值超1500萬元,其中近500噸為水果、蔬菜、冰鮮凍品等農漁產品,供應春節年貨市場需求。
以往農漁產品從臺灣高雄運送至福建平潭,需要從其他口岸中轉,耗時在兩到三天,而新航線航距178海裡,使用的是高速滾裝貨船,航速是一般貨船的2.5倍,航程僅需9小時,將大大利於農漁產品的保鮮。
預計今年春節後,這條航線將進入常態化試運營。從平潭口岸進境的臺灣鮮活類和冰鮮類水產品未來將供應至浙江、上海甚至是北京、天津等地區。
「高雄至平潭快輪朝發夕至,讓我想起童話故事《一千零一夜》中的『魔毯』。」上任不到一個月的高雄市長韓國瑜在首航儀式上表示,未來,高雄的高質量產品將通過這塊「魔毯」運往大陸港口。
「臺北快輪」由臺灣華岡物流集團和平潭綜合實驗區交通投資集團聯合運營,船長約167米,寬24米,深約17米,總噸位18080噸,採用貨櫃連車架一同運輸的方式,可實現快速裝卸,貨船最大可載運230個標準貨櫃。
參與直航儀式的華岡集團董事長洪清潭表示,該貨運航線以最快速度,為農漁產品爭取時間,替農民爭取一個末端銷售的好價格。這對臺灣南部的果農和漁民都是利好。
以打造「兩岸同胞共同家園」為目標的平潭,為兩岸貿易出臺不少優惠政策。目前,平潭綜合實驗區已出臺航運物流及臺灣水果冰鮮進口獎補政策,對平潭港區運營的港澳臺及國際貨櫃班輪航線、貨運滾裝航線,按載重噸每航次分別給予人民幣1萬至10萬元獎補,對以直航從平潭口岸進口臺灣水果每噸獎補800元,小三通每噸獎補1000元。
首航儀式(來源:香港「中評社」)
韓國瑜以「人進得去,貨出得來,高雄發大財」為主打口號贏得市長選舉,選前選後多次表示堅定支持「九二共識」,上任不到一個月,高雄至平潭的貨運新航線就獲開通,令高雄市民直呼「選對人」。
島內有網友表示,兩岸城市間搞務實經濟,臺當局卻搞意識形態對抗,讓民眾看清事實。「事實證明過去臺灣中南部農漁產品不是沒有大陸市場,而是被綠營政客們蓄意操弄堵死,犧牲農漁民的生計。」
臺灣「國政研究基金會」高級助理研究員謝志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韓國瑜可以把東西賣到大陸,這會讓其他縣市起而效仿,當然也會讓綠營縣市看著干著急,因為沒有「九二共識」就無法把東西賣到大陸。尤其是綠營汙名化「九二共識」,更讓綠營縣市陷於困境。透過韓國瑜的舉動,相信臺灣民眾就算不清楚「九二共識」的內涵,至少知道「九二共識」對臺灣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臺灣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龐建國對記者表示,這艘載滿高雄農漁產品的貨輪直航平潭,讓韓國瑜在高雄的施政更有底氣,對其他14個國民黨的縣市長起了示範作用,也讓臺灣老百姓對「九二共識」的重要性有所體認,更對民進黨當局形成了壓力。
高雄市總量60.52噸的農漁產品首航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高雄市農業局供圖
高雄水果捷報頻傳!再出口大陸13貨櫃分運至多地
廈門市商務局透露,今年短短一個多月來,廈門口岸進口的臺灣水果已達6030噸、水產品已達4100噸,實現2019年「開門紅」。自2005年大陸開放臺灣水果進口後,廈門就指定同益碼頭作為臺灣水果及農副產品進口口岸,並實施快速驗放便利化措施。據廈門市商務局披露,截至去年,廈門口岸已累計進口臺灣水果23萬噸、臺灣水產品2.2億美元。
長期以來,廈門持續推動兩岸經貿交流合作,加強口岸便利化,保持相關政策的穩定性,不斷提升臺灣農(水)產品輸大陸口岸地位。官方統計數字顯示,廈門口岸的臺灣水果進口量逐年快速增長,已從2005年的207噸增至2018年的4.7萬噸,在大陸進口臺灣水果總量中所佔的比重也相應地從14.5%提升至90%,已連續11年居大陸進口口岸第一位;臺灣水產品年進口額從起初的2500美元,提高到目前的6698萬美元。
廈門與高雄港口的區位優勢,是臺灣貨物輸大陸最便捷的通道。相關人士表示,未來將貫徹落實相關惠及臺胞政策,加大兩岸溝通對接,特別是與高雄、臺中等縣市的對接力度,進一步推動廈門臺灣產品輸大陸的口岸集散建設,使臺灣優質產品順利抵達廈門分撥到大陸各地。
海關工作人員正在抽檢進口臺灣水果。 黃詠綢 攝
1月20日,700餘噸來自臺灣高雄的貨物,乘「臺北快輪」抵達福建平潭港。「平潭-高雄」貨運直航航線由此順利實現首航,為高雄通往大陸開闢了一條便捷通道。圖為首航運載的高雄水果。張斌 攝
繼1月20日「高雄—平潭」貨運直航航線首航後,再次裝載著高雄農漁產品的「臺北快輪」經過9個小時航程,於2月24日8時抵達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這標誌著「高雄—平潭」貨運直航進入常態化運營。
此次航班載有水果、冰鮮凍品、果汁、快件等貨物107個標準櫃,貨值2494.8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各類農漁產品78個標準櫃,共775.5噸,貨值超792.1萬元,總貨值及農漁產品數量均超過首航。
尤其是這次採購的水果有剛採摘的鳳梨、蓮霧、西柚、釋迦等時鮮水果,既解決臺灣果農銷路問題,又滿足了大陸市場的需求。
這批農漁產品到達平潭後,將從三個渠道分流銷售:一是銷往福州及長三角地區;二是在平潭設立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開展批發業務;三是通過平潭對臺小額貿易市場,對遊客和當地居民銷售。
福建中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此次從臺灣採購了1個標準櫃、約12噸的水果,包括釋迦、鳳梨、蜜棗、木瓜等。該公司董事長李茲鈿表示,此次採購的水果除了銷往福州,還將通過冷鏈物流銷往長三角地區。
「今天下午發車的話,明天上午就可以在超市裡上架。」李茲鈿表示,臺灣水果在大陸非常受歡迎,「高雄—平潭」貨運直航的開通,使其公司進口臺灣水果縮短了運輸距離,降低了運輸成本,對未來做臺灣水果貿易是一大利好。
據悉,高雄至平潭航線常態化運營初期,每半個月一個航班,隨著貿易量的增長,航次將適時加密。這條航線的常態化運營,實現了平潭至臺北、臺中、高雄航線全覆蓋。
隨著今年下半年京臺高速平潭段的通車及2020年福平鐵路的運行,平潭將構建與臺灣海鐵及海陸空聯運的物流大通道。
平潭海關副關長曾政光表示,平潭海關制定了詳實的應急處置預案全力保障臺灣農產品高效通關。
1月20日,停靠在平潭港的臺灣高雄至福建平潭海上貨運直航首航的貨輪。當日,700餘噸來自臺灣高雄的貨物,乘「臺北快輪」抵達福建平潭港。「平潭-高雄」貨運直航航線由此順利實現首航。張斌 攝
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24日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臺灣小鎮外圍展廳開市。
當天上午,「高雄-平潭」直航「臺北快輪」抵達平潭口岸,共運送了78櫃檯灣農漁產品。這條不久前開通的貨運直航航線使平潭實現了對臺北、臺中、高雄航線全覆蓋。
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的貨源主要通過「小三通」和直航渠道對臺採購。目前,每兩周有5條班船進入平潭口岸,優先將貨物供應到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
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甫一開市,剛剛從臺灣南部果園採摘的鳳梨、西柚、釋迦等時鮮水果便被擺到攤位上,吸引了大批採購商和消費者前來品嘗、採購。
「平潭口岸將成為臺灣農漁產品進入大陸的主通道,交易市場開市為我們這些臺灣農漁產品經營企業搭建了一個好平臺。」福建禾潤銘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冰華表示,依託這個平臺可以輻射整個大陸農漁產品市場,其企業將優先供應平潭市場,讓平潭居民和遊客能優先享受到優質的臺灣農漁產品。
據悉,當天共有包括福建禾潤銘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在內的9家水果經銷商入駐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
平潭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林賢華表示,下階段平潭將在「高雄-平潭」航線常態化運營基礎上,完善交易市場軟硬體設施建設,進一步修訂出臺平潭農漁產業相關扶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兩岸農漁貿易商入駐該市場,為下一步建立臺灣農漁產品交易中心奠定基礎。
在高雄市長韓國瑜(左三)見證下,江蘇文峰集團代表賈雲博(右一)及高雄市農、漁會理事長籤訂採購合約。(圖:臺灣《中國時報》/柯宗緯 攝)
擔任平潭綜合實驗區經濟發展局物流處副處長的臺灣青年張舒福說,平潭正逐漸搭建起對臺交流的主通道。
自2009年設立平潭綜合實驗區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優惠政策相繼出臺,支持平潭開放開發。隨之,「兩岸共同家園」建設提速,國際旅遊島建設穩健起步。
過去幾年來,平潭已先後開通「海峽號」「麗娜輪」平潭往返臺中、臺北的兩條海上直航客滾航線和貨櫃貨運航線,率先實施臺車入閩、五年免籤注等措施。
最新投運的高雄到平潭貨運直航航線是由兩岸企業聯合運營,航距178海裡,航程約9小時,常態化運營初期每半月一個航班。張舒福指出,高雄到平潭貨運直航航線的投運,實現了平潭至臺北、臺中、高雄的航線全覆蓋,將有效彌補「海峽號」「麗娜輪」運力的不足,進一步完善和拓展兩岸直航通道。
高雄到平潭貨運直航航線常態化首航載有水果、冰鮮凍品、果汁、快件等貨物107個標準櫃,貨值2494.8萬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各類農漁產品78櫃、775.5噸貨品,貨值超792.1萬元。福建中潭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茲鈿說,這既解決臺灣果農銷路問題,又滿足了大陸市場的需求。
平潭臺灣農漁產品交易市場24日開市。福建禾潤銘遠國際貿易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冰華表示,平潭口岸將成為臺灣農漁產品進入大陸的主通道,交易市場開市為臺灣農漁產品經營企業搭建了一個好平臺。
除實現至臺北、臺中、高雄航線全覆蓋,平潭也正逐步「拉近」與內陸城市的距離。福建省交通運輸廳日前提出,加快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積極推進平潭鐵路、公路、水路等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增強平潭對外交通輻射能力,支持平潭建設成為兩岸便捷往來的綜合交通運輸樞紐。
官方披露,京臺高速平潭段將於今年下半年通車,福平鐵路將於2020年投入運行。
張舒福就認為,平潭將構建與臺灣海鐵及海陸空聯運的物流大通道。
平潭綜合實驗區黨工委書記陳善光日前表示,將率先在兩岸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方面探索「平潭模式」,推動兩岸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平潭匯聚。
在平潭創業的臺灣青年方意茹認為,致力於打造對臺交流主通道的平潭,正成為臺胞創業就業的最熱門區域。
對於高雄至平潭的貨運直航航線,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頗有「信心」。23日在高雄舉辦的記者會上,葉匡時說,期待這條貨運航線未來能發展到每周一班次,並且開闢客運航線。
「高雄發大財」☞「九二共識」是定海神針
資料圖: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新聞發布會上回答記者提問。 中新社記者 張勤 攝
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在近日記者會上應詢時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好,臺灣才會好,臺灣同胞的利益福祉才能得到維護和增進。在對兩岸關係性質、兩岸城市交流的性質有正確認知的基礎上,我們歡迎包括高雄在內的臺灣更多縣市參與兩岸城市交流合作,共同增進兩岸同胞的親情和福祉。
新任高雄市長韓國瑜則多次表示,「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拋棄此原則,兩岸將會有不可預測的變數。臺灣「九合一」選舉後,新當選的國民黨人氣市長重提這個經典比喻,反映出島內社會對「九二共識」有了深一層認識。
「九二共識」包含了中國人求同存異的智慧,其核心是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這個共識界定了兩岸關係的根本性質,意味著大陸與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也不是「一中一臺」。有了這個前提,兩岸之間就是一家人,什麼都好談。
反之,否認「九二共識」,就等於否認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就是要把臺灣從中國分離出去。對任何分裂國家的行為,兩岸同胞絕不會答應。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這一原則問題上,大陸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沒有這個共識,兩岸關係就會地動山搖,和平之舟就有傾覆的風險。
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歷史和法理事實,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改變的。兩岸堅持「九二共識」,是理所當然,也是勢所必然。兩岸互相視對方為一家人,而後才有家和萬事興。
馬曉光表示,儘管兩岸關係不會一帆風順,「臺獨」勢力還會挑釁生事,但我們完全有能力戰勝各種風險挑戰。相信在新的一年裡,兩岸同胞交流會更加熱絡,合作會更加密切,親情會更加增進。兩岸同胞攜手同心,繼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兩岸同胞心靈契合 城市交流勢不可擋
浙江溫州洞頭半屏山。 資料圖片
「半屏山,半屏山,一半在大陸,一半在臺灣。」數百年來,這首民謠傳唱於海峽兩岸之間,也讓兩岸半屏山的所在地——浙江洞頭和臺灣高雄結下了不解之緣。
高雄的半屏山坐落於左營的蓮池潭前,其中一面如被斧頭劈過一般,像是一道展開的畫屏。山不高,坡度也緩和,但植被豐富,風景秀麗。每到夏天,蓮池潭中蓮花盛開,清香四溢。湖畔的龍虎二塔倒映水中,與半屏山的影子構成了「屏山塔影」之景。
相比高雄半屏山的秀氣,洞頭的半屏山顯得更大氣。山的一邊面向東海,山體陡峭,懸崖密布,直立千仞,猶如刀削斧劈,連綿不絕,十分雄偉。從山頂低頭看下去,遊客能看到腳下的山體直落落地插入海中,幾乎沒有傾斜的坡度。伴著海風,海浪用力地拍打著礁石,激蕩出泛白的浪花。此情此景,頗有「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之感。
如果有幸能坐船從海上仰望半屏山,那種雄偉壯闊的感受會更強烈:斷崖峭巖一字排開,延綿數千米,奇險之處甚多。泥牛入海、八仙過海、映霞屏、孔雀屏、蝦將巖、海鴛鴦……幾乎每一塊巖石,都因造型各異有著獨特的傳說故事,不得不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嘆「神州海上第一屏」的名不虛傳。
半屏山為什麼山成兩爿,隔海相望?在洞頭,當地人會有這樣一個傳說:半屏山原是一個完整的小島,島上的人生活安寧。然而某一天,一條毒蛇佔據了島上的深洞,殘害生靈,糟蹋莊稼。龍王和雷神奉命除惡,幾番較量後,毒蛇逃入深洞不敢再戰。龍王把龍尾伸進洞內一騰躍,將島掃飛了一半,雷神趁機把露出海面的毒蛇擊斃。從此,半屏山只剩下了一半,另一半則飛到海峽對面的高雄去了。
兩岸同胞因半屏山結緣的故事數不勝數。
圖為高雄市民諮詢剪紙作品。
「當!」隨著北京、高雄兩地嘉賓共同敲出的一聲鑼響,2018年12月28日下午5時,「第八屆北京特色周暨2018年地壇文化廟會·高雄之旅」正式開市。從12月28日起到2019年1月1日,高雄市民紛紛到香蕉碼頭餐廳體驗地道的老北京民俗和地壇廟會文化。
活動主辦方、北京東方信達資產經營總公司董事長彭湘介紹,本次地壇文化廟會分為地壇廟會小吃街、非遺傳承及創新工藝展、文化展演、工藝製作互動教學和魅力東城圖片展五大板塊,集萃中華老字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和民間手工藝者等40餘個傳統文化項目。他表示,無論是創立100餘年的吳裕泰茶莊,還是手工製作的惟妙惟肖的糖人、糖畫,抑或是手法高超的剪紙、麵塑以及龍飛鳳舞的掌畫、龍鳳書畫,都會帶給民眾原汁原味的地壇廟會的「年味兒」。
「這是高雄市民的福氣。」臺灣中華海峽兩岸企業交流協會理事長陳堂立表示,北京特色周曾多次在高雄舉辦,受到市民的熱烈歡迎。作為活動承辦方,能讓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的地壇文化廟會落腳高雄,陳堂立感到很自豪也很欣慰,他希望兩岸民間交流能持續擴大,也讓更多大陸朋友感受到高雄的熱情。
開幕式上,兩岸嘉賓共敲鑼鼓。
12月27日,演員在高雄表演京味話劇《緙絲箭衣》。 當日,京味話劇《緙絲箭衣》首次在臺灣高雄演出,收穫觀眾陣陣掌聲和好評。 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2018年12月27日晚,作為第八屆北京特色周的「開胃菜」,由北京老牌劇團風雷京劇團出品的京話劇《緙絲箭衣》在臺灣首演,讓高雄民眾特別是戲劇迷大飽眼福。
一件從清末皇宮裡傳出來的緙絲箭衣,引發一段劇裝租賃行業的恩怨糾葛,展現世道沉浮中堅守傳承的艱難與可貴。扣人心弦的劇情、擲地有聲的臺詞、精湛投入的表演……演出現場,觀眾們隨著劇情的跌宕起伏或大笑或嘆息,多次對演員們的表演報以熱烈掌聲。
「這部劇的主旨就是強調要立好規矩守好規矩,傳承好中華文化及京劇藝術。」擔任該劇編劇兼主演的京劇團團長松巖介紹,《緙絲箭衣》是該劇團「梨園三部曲」的第二部,首部《網子》2016年在高雄演出後大受高雄市民好評,「後來一直有劇迷問我什麼時候出第二部,這次演出大概有一半觀眾都是我們的老劇迷」。這次風雷京劇團再次赴高雄演出,松巖希望能夠引起更多共鳴與感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入到傳統戲曲的創新工作中來。
「過癮!感人!」從小港區趕來的張順和老先生看完演出後連連稱讚。祖籍天津的他2年前看過首部《網子》後,便對京劇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聽說《緙絲箭衣》要在高雄演出,便讓女兒驅車十幾公裡送他來看演出。「這些老藝人對品德和藝術的執著讓人感佩,老祖宗們很了不起。」張老先生說,希望正在創作中的「梨園三部曲之三」《好角兒》也能儘快在高雄看到,「明年他們要能來,我一定來看」。
具雲南少數民族特色的《牛角舞》、民樂組合《竹林深處》、雜技《阿細跳月》……以「孔雀開屏·諸事吉祥」為主題的雲南民族文化藝術表演活動5日在臺灣高雄佛光山舉行。
本次活動是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組成之一,吸引許多臺灣民眾到場欣賞。
當天,「諸事吉祥·雲茶聯誼」系列普洱茶文化交流活動同時在佛光山舉行,兩岸民眾以茶會友。
第二屆「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活動2月1日至18日在臺灣舉行,來自雲南的160餘人代表團,通過佛教藝術展覽、民族歌舞表演、美術書法攝影藝術展、特色美食文化等,為臺灣民眾展現了雲南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悠久燦爛的歷史人文。
5日,136件展現中原民俗文化特色的展品同時亮相佛光山,拉開「中原文化寶島行——河南文化交流月」的序幕。
據了解,除雲南和河南外,春節期間,河北、山西等大陸省份陸續在高雄佛光山舉辦文化交流活動。詳細>>>>>>>
2月14日,在高雄佛光山,演員在「弘揚中華文化,共賀新春佳節」文藝展演中表演《牛角舞》。新華社記者李響攝
唐代的「石雕楊枝觀音立像」、宋代的「石雕孔雀明王佛會圖」、元代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卷」、明代的「木雕阿難立像」、清代的「銅鎏金無量壽佛坐像」……以「妙香秘境」為名的雲南佛教藝術展展出了雲南省內文博機構收藏的不同時期佛教文物展品,從多個時空維度展示佛教文化在雲南的發展和流變,反映出佛教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和諧共生,揭示了地域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相融並進,吸引眾多市民遊客駐足欣賞。
「這些都是在臺灣難得一見的文化珍寶。這次來恰好碰上有這個展覽,真的是非常幸運。」與親朋來佛光山遊玩的屏東市民林先生說,從這些佛教造像的中國化裡可以看到,中華民族的文化包容性的確很強。
新春佳節,佳餚必不可少。「舌尖上的雲南」飲食文化展讓臺灣民眾走近雲南美食。除過橋米線、豆花米線、菌菇撈飯等之外,雲南各地州的特色小吃小點,都令走過路過的饕餮客們食指大動。
高雄市長韓國瑜在當日參加雲南省旅遊推介會時表示,儘管自己沒有去過雲南,但提到雲南,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過橋米線,第二個則是雲南白藥。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去拜訪四季如春的雲南。
在推介會上,包括昆明市、臨滄市、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在內的雲南地州及機構,向在場臺灣民眾介紹了自己豐富多彩的旅遊資源。詳細>>>>>>>>>
2月14日,「七彩雲南·相約臺灣」文化交流主題日活動在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圖為演出現場。中新社記者 陳小願 攝(策劃編輯:任媛;根據新華社、人民日報、中新社、新京報、臺海網等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