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低估了精細動作,對孩子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2020-12-12 兒童能力聽我說

近期,羅媽媽讀了一篇關於精細動作對孩子發育影響方面的論文,發現精細動作對孩子的重要性完全超出了之前羅媽媽的認知。之前羅媽媽對孩子的能力訓練重要程度的排序大概是這樣的:觀察力>認知力>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精細動作>表達力,現在看來,精細動作起碼應該排前3,所以,羅媽媽今天晚上用2期的時間給大家分享精細動作的教具。

精細動作一般是指手上的百捏的動作、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還有託、扭、擰、撕、推、抓、刮、撥、壓、挖、彈、鼓掌、夾、穿、抹、度拍、搖。

家長在訓練兒童的手,應認識到促進肌肉發育和發展精細動知作的作用,還要認識到手的發育與大腦發育之間的密切關係,因而在生活道中我們要增加孩子的生活活動、美工活動、自製玩具等等。它有利於開發腦智慧,讓孩子做好手腦協調等。

還有早內期精細運動技能的順利發育和有容效發展可能利於早期腦結構和功能成熟,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發展。

看完這段,你是不是也是對精細動作有了重新認識。

好了,閒話少敘,直接上教具:

精細動作教具
精細動作教具

這組教具是加強版難度的教具,同時鍛鍊孩子的專注力及觀察力。

精細動作是兒童智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重要指標。早期精細運動技能發育與腦認知發育進程存在時間和空間的重合,早期精細運動技能的順利發育和有效發展有利於早期腦結構和功能成熟,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發展。同時,兒童的精細動作技能和學業成績存在共變的關係。可見,精細動作能力的發展對兒童具有重要意義。

精細動作影響孩子發育

這個是專家給出的意見,所以,家長們開始特意重視起來吧!

相關焦點

  • 寶寶精細動作不僅是手,精細動作不好對孩子影響大,這些方法有效
    寶寶精細動作不僅是手,精細動作不好對孩子影響大,這些方法有效孩子精細動作發育不好,影響很大,家長要這樣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直到她10個月大之前,你的孩子可能都很高興媽媽用勺餵她蔬菜和穀物。然後,她就登上了「我來做」的舞臺。
  • 孩子精細肌肉發展發展不協調,對孩子影響不只一點點,家長要重視
    看到自己孩子的字體寫得這麼差,王女士內心就有點疑慮了,雖說字體的好壞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成績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但是或多或少還是有些影響的,並且字寫得好不好,可能還會影響孩子之後的考試、工作等問題,畢竟某些地區已經開始電腦閱卷了,要是回頭孩子因為字寫得不好,而影響了考試,那麼就虧大了。於是,王女士就覺得有必要開始讓孩子練字了。
  • 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對寶寶專注力有哪些影響?
    文/三寶媽 前面給各位分享了寶寶大動作和精細動作的發育標準,那麼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對寶寶專注力有哪些影響?大動作,像走路、跑步,能讓寶寶活動起來;而精細動作,比如畫畫、拼圖、搭積木則是讓寶寶安靜下來,寶寶在練習精細動作的同時,其實也在培養專注力和研究能力,這對寶寶未來的學習和工作是尤為重要。
  • 精細動作的發展原來有這麼多好處
    孩子出生後,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普遍高度集中在吃喝拉撒上。為什麼我們要這麼看重寶寶的精細動作能力發展,因為培養寶寶精細動作發展好處真的有很多!看似簡簡單單的一個動作,背後卻是神經肌肉各個系統、器官的協調運作。所以一方面,大腦發育可以幫助寶寶精細動作快速發展;另一方面,多多鍛鍊寶寶的精細動作,也能反哺大腦繼續快速成長。
  • 家長擔心麼?精細動作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
    絕非危言聳聽,精細動作會影響孩子的智力發育,上一篇文章中,羅媽媽已經分享了精細動作影響孩子的種種,這裡不再重複。2009年4月,兒童成長研究專家孔亞楠, 孫淑英, 劉薇,何海宏,等在《中國兒童保健雜誌》發表文章:1~ 3歲兒童精細動作發育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專門指出了精細動作對於孩子的影響,尤其影響智力發育。專家們在文章中指出:「 早期教育可以促進大腦發育,從小給予有序的符合兒童發育規則的運動訓練,對運動發育、認知能力有促進作用。
  • 家長必看!怎麼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
    親貝網小編了解到,手指對孩子的大腦發育影響非常大。孩子的小手比較靈活,那麼這個小孩子的智商一般不會太差。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通過小手探索世界。而手指的精細動作在得到了有效的訓練之後,孩子的大腦才能有飛速的運轉。那麼,怎麼才能鍛鍊孩子的精細動作呢?
  • 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對以後有哪些影響
    從上面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出部分家長或老人家對孩子吃手情況,認為是不好的事情。所以今天我們來聊聊0~3個月的寶寶手部精細動作的發展,以及手部的精細動作的發展對以後的影響?寶寶的小手會有哪些表現?當寶寶吃手的時候我們該怎麼做?
  • 這些鍛鍊兒童精細動作的小遊戲,建議收藏
    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上」可見精細動作對孩子智力的發展那精細動作是如何影響小朋友的呢?2可提高手眼協調能力 在精細動作中,需要孩子視、聽、觸等多種感官參與,能夠鍛鍊到多種感官,提高手眼協調能力,孩子的手眼配合協調性越高,代表孩子的神經發育越成熟,手眼協調還影響著孩子學習和生活的能力。3可促進大腦發育 精細動作是兒童智能的重要組成之一,代表了孩子神經系統發育狀態是否良好。
  • 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如果從初中算起的話,加上大學要住校10年,就算從高中算起,也將面臨7年的住校,更不要說一旦考研、讀博,甚至在外地安家……孩子住校VS走讀,對成績的影響竟然這麼大
  •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
    親子溝通對孩子的影響這麼大可見親子溝通對於孩子語言資本積累的重要性。雖然父母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和職業的不同對小學生親子溝通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但並不是絕對的,是具有可塑性的。家長角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角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 3歲前訓練寶寶精細動作很重要,學會這些,讓寶寶更聰明
    為什麼這個事件會引起這麼多人的關注呢?引人注意的點就在於寶寶與生俱來的抓握能力,要知道寶寶的手部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根據寶寶行為科學的研究表明:1~3歲是寶寶肢體訓練的「黃金時期」,寶寶需要在這個「黃金時期」鍛鍊小手的靈活性。很多家長在孩子的小時候並不是很在意孩子精確動作的發展和培養,認為孩子小時候的任何動作行為都是沒有意義的。
  • 娃的「精細動作」該怎麼練,別放任Ta「自學成才」,最好這樣訓練
    以上看似毫不相關的事情,其實矛頭都指向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孩子的精細化動作發展的並不好!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身體發育和技能掌握都非常重視,但他們常常只注意孩子的大運動發展,比如爬、走、跑、跳等,卻對孩子的精細化動作不是很上心,很多問題就是由此引發的。
  • 6個月大小的寶寶,為什麼需要訓練精細動作?很多人都不知道
    而小麗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寶寶現在5個月大才逐漸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孩子和其他同齡的寶寶相比,在學會掌控自己身體的這方面進步緩慢。所以,說各位新手媽媽們,千萬不要覺得在孩子年齡還這麼小的時候,可以放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要求。因為寶寶在6個月到的時候,就應該基本掌握使用自己身體部位的某些精細動作了。
  • 為何6個月大小的寶寶需進行精細動作訓練?提前了解發育快人一步
    按照一般的規律,4個月大的寶寶就應該能夠自然的翻身的。而小麗缺乏這方面的知識,寶寶現在5個月大才逐漸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接受這方面的訓練,孩子和其他同齡的寶寶相比,在學會掌控自己身體的這方面進步緩慢。所以,說各位新手媽媽們,千萬不要覺得在孩子年齡還這麼小的時候,可以放鬆對孩子學習方面的要求。
  • 弱視對孩子的影響居然這麼大,家長該重視了
    很多家長都會關注孩子是否近視、斜視、散光等,而對弱視卻並不了解,然而,弱視危害不僅很多,影響也非常大。弱視危害深遠 不容忽視很多家長認為弱視不影響外觀,所以往往忽視了弱視的危害。楊素紅表示,弱視對兒童、青少年的影響非常深遠。第一,弱視矯正視力達不到正常,視力低下;第二,斜視和弱視互為因果關係。
  • 娃娃進入「精細動作」發展期,4個階段特徵明顯,怎樣引導才有效
    坐、站、爬、走路,相較於這些大動作而言,精細動作的發展,往往不被家長所重視,甚至很多家長連什麼是「精細動作」都沒聽說過,又談何了解呢?大A的家人可能還都沒有意識到,也許不是孩子的嬌生慣養或者自理能力差,而是因為沒有重視精細動作的培養,才導致大A在同齡人中顯得不那麼心靈手巧。l 不要再讓孩子自學成才了,練好「精細動作」才能心靈手巧 什麼是「精細動作」呢?
  • 3歲前這些表現可能是寶寶精細動作發育遲緩!嚴重影響大腦發育
    寶寶抓、捏、拿、握,以及手眼協調這些動作就叫寶寶的精細動作。寶寶抬頭、翻身、爬、坐、站、走等這些屬於寶寶大運動。每個寶寶情況的不同,大運動的時間也不完全相同。像這樣的大運動是自然而然發生的運動,一般不需要人為幹預,而精細運動的發展是需要不斷引導和訓練的。
  • 趴著玩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好幾個要點,促進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
    趴著玩對孩子有多重要?做好幾個要點,促進大運動和精細運動發育導語小寶寶幾個月能趴著呢?相信這個問題是大部分新手父母都想要了解的問題,因為新手父母們都認為寶寶太小,若是經常趴著玩可能會出現窒息的現象。1, 促進孩子的大運動發育所謂大運動,其實就是身體的肌肉以及骨骼的運動,比方說抬胳膊,站立,行走,坐下,爬等等,這些運動對孩子生長發育來說非常關鍵。
  • 危害竟然這麼大!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看看
    1、對咀嚼功能的傷害:由於家長餵飯,往往導致小孩進食時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齒的正常發育、臉部的肌肉鍛鍊受到影響,對牙齒的堅固、預防齲齒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對小孩未來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 危害竟然這麼大!家長朋友們一定要看看!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尋找食物是動物的本能,我們可以看到,嬰兒一出生就會用啼哭來表示飢餓,用嘴來尋找食物,稍大一點,就會用手捧著媽媽的乳房或奶瓶快樂地吮吸。1、對咀嚼功能的傷害:由於家長餵飯,往往導致小孩進食時狼吞虎咽,不能充分咀嚼食物,使牙齒的正常發育、臉部的肌肉鍛鍊受到影響,對牙齒的堅固、預防齲齒等起到不好的作用,甚至對小孩未來的面容都有一定程度的影響。2、對消化吸收功能的影響:家長餵孩子吃飯時,孩子狼吞虎咽,就會有些食物咀嚼不充分,孩子咽下去以後不易消化,有可能會導致脹氣 甚至是積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