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了給塊糖,不高興一巴掌,「心情式」育兒毀了多少孩子?

2020-12-02 嬌嬌媽育兒


作者 | 智慧主創團蜜蜂

來源 | 智慧父母V


高興時,我給你滿滿的愛,狠狠地誇你,


不高興時,我就撤回我的愛,給你一頓打擊,


但你別懷疑,我是真的為你好,


有多少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情,是靠孩子的表現決定的——「表現好就給塊糖,表現不好就一巴掌」。


這個世界上沒有父母不愛孩子,


但很多時候,父母對孩子的愛,就像戀愛中的「情侶」。愛的時候,甘願把心掏出來,煩的時候,恨得牙根痒痒,恨不得揍他一頓。


在父母心裡:我只能接受孩子好的那一面,當他不行時,就會激起我的憤怒:他怎麼這麼差勁!


在孩子那裡:當我做一個好孩子時,我就會被愛;當我做一個「壞」孩子時,我就會被剝奪愛。


家長誤認為這樣會督促孩子不斷進步,但孩子感受到的,只有痛苦。



一邊給糖一邊罵的愛,最讓孩子痛苦


前段時間,讀到了一個這樣的假設:


想像一下如果有三隻籠子,


第一隻籠子裡的老鼠,一踩開關門打開會有食物進來,它就會一直踩,重複這個動作;


第二隻籠子裡的老鼠,一踩開關就會被電擊,踩幾次它就不踩了,它知道這是個「雷」;


第三隻籠子裡的老鼠,一踩開關是食物,再踩一下是電擊,這個老鼠就會糾結死。


如果我們把食物比作父母的愛,把電擊比作父母的壓力和打擊。


第一隻和第二隻籠子裡的老鼠都沒有糾結,因為它們對踩開關是有預期的,它們會很平靜地接受自己所處的狀態;


最可憐的是第三隻籠子裡的老鼠,它們每踩一下,都不知道得到什麼,它們會在裡面糾結死。


這時候一件微小的事,都有可能變成孩子心裡的一座大山。



在孩子眼裡,


父母是一顆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爆炸;


父母是一顆溫柔的糖果,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得到寵愛;


他們有的時候特別寬鬆,好像自己做什麼他們都可以接受;


他們有的時候又特別嚴厲,一件很小的事就有可能招來一頓罵。


一邊給糖,一邊罵;一邊為愛加滿柴,一邊釜底抽薪「撤回愛」,


心理學家馬丁·霍夫曼認為,「愛的撤回」可以成功迫使孩子的行為更加符合成人的要求,但促使其行為做出改變的動機卻是深深「焦慮自己可能會失去家長的愛」。



這種形式的養育技巧會傾向於「讓孩子陷入比打屁股還要更久的精神不適」,他們的內心會充滿恐懼感。


一位網友談到自己的經歷:


上學的時候,父親經常因為我的考試成績而心情式評價。


考得好一番表揚,「我就知道你是最棒的」;考得不好,「你還能幹成啥,考成這樣」。


我一度懷疑父親不是真的愛我,而只是把我當作攀比炫耀的工具,所以每當我考不好的時候就貶低得一無是處。


直到有一次我被批評,大哭著咆哮,「我考好了你把我捧在天上,考不好了你把我踩在腳底,你把我當什麼!」


成年後,爸爸在一個飯局上,講起我小時候唯一一次摔門,讓他猛地驚醒反省自己。


原來父親是真的有聽進去並且反思改正。


父母都是不完美的,對孩子的錯誤方式也並非出於本心,只是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態度會給孩子帶來多大傷害。


父母的愛是孩子的軟肋


網上有人問:「為什麼孩子最怕父母說『不喜歡你』?」


一位網友回答:對一個孩子來說,最有力的貨幣之一就是「父母的接受和認可」,取悅父母是孩子的生存之道。


前不久,看到一則令人心痛的新聞。


陝西西安一位7歲男童,遭媽媽家暴長達兩年。媽媽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拿電線、刀具打他。


小男孩嬌嫩的身體上,新傷疊舊傷,舊傷加新傷。



記者問他想不想媽媽,他說了一句令人淚奔的話:


想媽媽,哪怕她打我,也想和她待在一起。


從某種層面講,對孩子最重的懲罰,不是爸爸媽媽打我罵我,是他們不再愛我了。


對孩子嚴厲一點,溫柔一點,這些都無可厚非。


最怕的就是,父母忽冷忽熱的愛,會讓孩子不敢信任我們,也不敢愛我們。


而他們又是多麼單純,多麼想得到父母的愛和認同!


電影《陽光普照》裡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東西是什麼?」


「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與黑暗的時間都各佔一半。」



可是我們的孩子也是這樣啊,他們有的時候勇敢積極,有的時候膽小怯懦,有的時候自律優秀,有的時候犯懶迷糊,有的時候溫順可人,有的時候撒潑發脾氣……


假如我們只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愛他們,表現不好時就急著懲罰。


那不是真愛孩子,只是把愛變成了操縱、控制。


事實上,在孩子表現不好時,才更需要父母的「涵養」。


讀過一個故事:


孩子早上說:「媽媽,我想休息一天,你給我請一天假吧。」


孩子說這話的時候,其實並不是真的想休息一天,只是期待媽媽能理解他。


媽媽這個時候講一堆道理,讓他去上學,反而激起孩子更堅定地回應:「我要休息。」


媽媽說:「好吧,你要不舒服,媽媽去跟老師請假。」


孩子心情平靜下來,回了一句:「媽媽,你這算不算是溺愛孩子?」


請相信孩子心裡是有分寸的,如果媽媽上來給的是愛,不是「電擊」,他會主動反思自己的行為是否有問題。


打罵只能激發起孩子的反抗,更高級的養育,是像容器一樣,承託孩子,讓孩子進入自我思考與覺察。


給孩子穩定的愛,沒有好壞的比較心


對於孩子來說,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


有一個不急不躁的父母。


可是人的性格是天生的,有的父母天生脾氣好,情緒穩定;有的父母天生性子子急,趕上性子急的父母,如何讓自己在養育上放平心態呢?



1.「我的媽媽不拿我跟其他孩子比」。


有的媽媽,從來不覺得自己的孩子需要跟別人家的比較,別人家的孩子英語說得再好、琴棋書面、吹拉彈唱再精通……這些都和自己的孩子沒有任何關係;

而另外一些家長一看到孩子不好,就心生焦慮,擔心這個擔心那個,還怕自己的面子掛不住……把這些都轉換為對孩子的數落、批評: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把單詞背到這麼多了,你看看你?」


「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可以把字寫得整齊劃一,而你就寫得七扭八歪。」


總是比較,就總是焦慮,焦慮的結果就忍不住「電擊」一下孩子。事實上,日常中這些七七八八的「電擊」,除了發洩自己的情緒,並不能真正幫孩子進步。


不比較之後,父母在對待孩子教育上就能平靜很多,減少情緒上的衝動。


下一次孩子讓你不滿意的時候,不妨提醒一下自己:愛就是愛,不講條件。

2.做一個「鈍感」的父母,多聽少說。


很多媽媽很實在,看孩子一眼,恨不得找出孩子身上3個問題,忍不住就要發火指出來,


有的媽媽看到孩子優點和缺點,不露聲色,


不是急於將自己的擔心、內心的不安、焦躁的情緒一股腦地拋給孩子,而是讓自己先「虛」下來,給孩子一個情緒空間,用愛滋養、保護孩子,給孩子內心成長的動力。


比如孩子考試不好,不是急著發火,聽聽孩子是怎麼分析考試不理想的原因的。


少動嘴,多聽孩子,多啟發孩子自己思考,


「鈍感」看似反應遲鈍,實際上是給自己的情緒留一個緩衝區,給孩子留足面子,也給孩子一個自我進步的空間。


3.給孩子準備一張「防爆卡」。


不得不承認,有的時候我們很難察覺我們已經在發火了,有的時候,孩子的一句話、一個動作就能激怒我們。


對於這些來不及控制的情緒,父母不妨提前給孩子準備一張「防爆卡」,它可以是一張自製的卡片,也可以是一個手勢。


當孩子亮出「防爆卡」,就像免死金牌一樣,這個時候自己就要停止發火,先冷靜一下,等情緒平靜了再跟孩子溝通。


「防爆卡」的好處在於,即使我們自己還沒有察覺到憤怒的情緒,當孩子發現自己感到害怕時,可以及時扔出這張卡片,阻止進一步的傷害和鬥爭。


真正成熟的父母,不靠孩子的完全服從獲得內心安定,


而是在孩子好與不好的時候,都能接住孩子,給他持久而穩定的愛與支持,


我永遠愛你,跟你的表現無關,


這才是送給孩子一生的一份寶貴禮物!


*作者:智慧主創團蜜蜂。來源:智慧父母V,智慧父母是木棉說旗下的親子教育號,關注0-15歲孩子的成長教育,旨在幫助有遠見的父母養育終生成長的孩子!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父母別再「打一巴掌再給顆糖」,「心情式」育兒毀了多少孩子?
    高興時,我給你滿滿的愛,狠狠地誇你,不高興時,我就撤回我的愛,給你一頓打擊,但你別懷疑,我是真的為你好,有多少父母對待孩子的心情,是靠孩子的表現決定的——「表現好就給塊糖,表現不好就一巴掌」。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不知道這樣的話,我們聽了多少,我是愛你的,可是愛不是建立在我能接受你好的一面,當你達不到我的要求,我就不愛你了。
  • 高興給塊糖,不高興一巴掌,多少孩子在父母的情緒化育兒中煎熬?
    丁丁嚇得渾身一抖,一臉委屈的趕緊起床去洗漱。媽媽卻不依不饒地追著罵:「跟你說了多少次,四五年級很關鍵,每天早上要早點起床晨讀,你都當耳邊風,早上起床還要叫,叫了還不起,你是打算下半年成績墊底嗎?整天除了吃睡玩,你還會什麼?
  • 春節給多少紅包合適?她家2個孩子,我家1個,這樣給孩子更高興
    文 /關注胡胡育兒,幫您輕鬆育兒春節是舉國歡慶的盛大節日,是一家人團聚的喜慶節日,春節期間很多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和父母、親戚以及朋友一起團聚,或一起外出遊玩,過年對孩子和父母完全是2種不同的心情,父母會為錢包的錢感到緊張
  • 今天心情很好,很高興
    算了,不計較這些,誰叫我今天心情,這麼好呢?那是我現在是在重慶,但是我老弟把我老家的小狗給我寄來。那兩隻這樣我就不無聊了,這是今天小狗大佬特別的高興,他們長的白白的,特別可愛,就是那種剛出生兩三個月的小狗可愛吧,雖然說是農村的土狗生的,但是我挺喜歡的!
  • 新年給孩子多少壓歲錢適合?不是200也不是500,這樣給孩子更高興
    但實際上,孩子的壓歲錢常常會讓家長"沒收"。孩子體會不到太長時間的"收壓歲錢"的高興,轉眼間又"一無所有"。那麼在新年的時候給孩子多少錢才是合適的呢?怎麼樣才能夠讓孩子更加的高興呢?這樣給壓歲錢孩子更高興1、量力而行地給每個家庭的經濟條件不同,所以對於壓歲錢的範圍也就不同。所以給孩子壓歲錢時,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無論大人給的壓歲錢有多少,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種祝福。
  • 夫妻吵架孩子總向著媽媽,媽媽別高興得太早,後果可能很嚴重
    其實,我很理解這位媽媽的心情,畢竟哪位媽媽不希望孩子愛自己、任何情況下都會護著自己?不過理解歸理解,還得提醒一下媽媽,夫妻吵架孩子總是向著你,其實不一定是好事。這些隱患可能在等著。這樣雖然能一步步增加媽媽在孩子心目中的權威,但是爸爸他會不自覺地少參與育兒,這又可能造成爸爸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是缺失的。所以,夫妻吵架孩子總向著媽媽,媽媽真的別高興得太早。如果孩子不喜歡爸爸,媽媽在育兒時,就需要付出雙倍的精力,身體可能會變差我們都知道,育兒是夫妻兩個人的事情。
  • 家長輕鬆孩子高興 暑假流行「組團」帶娃
    眼下,孩子放假大人上班,忙壞了不少爸媽,尤其是二孩家庭,「誰帶娃」總是讓父母們傷透了腦筋。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今年暑假,兩三個或多個家庭自發的「組團」式帶娃模式在我市悄然流行。幾個志同道合的家庭組成小團體,在周末或假期一起照顧幾個孩子的學習和課外活動。這種「組團」育兒模式,受到年輕一代父母們的歡迎。
  • 《小歡喜》喬英子考了第二名,媽媽不高興,為何讓你高興這麼難?
    但是媽媽宋倩依然不高興。雖然在剛開始,宋倩並沒有表現出不高興,但是她微妙的表情,以及一句第一被人搶了沒關係,下回咱奪回來!」都足以暴露出內心的不高興。她試圖把不高興隱藏起來,儘量極力表露出泰然處之的神態,但是這種不自然還是會被女兒察覺出來了。人們常說,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而其實,作為子女的,又何嘗不知道父母的心思呢?
  • 寫心情高興的優美句子,句句唯美
    2.花兒在燦爛地微笑,鳥兒在快樂地歡叫,我的心情啊,像吃了蜜一樣甜。3.樂觀的心態看待世界,世間處處是快樂;以平靜的心態看待事物,你會看到事物的兩面,其實,時時刻刻我們都在分享快樂,有時,只是因為你沒有細心品味罷了。
  • 孕媽二胎生下兒子,看了一眼孩子屁股,全家人都高興不起來
    導讀:孕媽二胎生下兒子,看了一眼孩子屁股,全家人都高興不起來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孕媽二胎生下兒子,看了一眼孩子屁股,全家人都高興不起來!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今天不高興
    十月三日,帶孩子出去玩,去了萬達的探險那裡,因為昨天他就想在那玩,因為有點晚了,所以決定今天帶他去,讓他放鬆一下!我們從11點左右到那,一點多我去買了包子和卷餅對付了一下,那時已經餓的不行了,孩子出來已經是四點鐘了,還不太高興,,你說兩個大人陪著孩子在那等了他一天,他玩了那麼久都不高興,玩了也不高興,因為沒盡興,不玩也不高興,我就不知道為什麼帶他出來玩?
  • 「我家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別高興得太早,以後有你哭的
    文\文兒昨天,我跟一位家長聊天,這位家長提到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自從去年上幼兒園以來,從來沒有哭過,照顧起來太省心了。言語還透露著一點小驕傲,開心的心情也是溢於言表。其實,我經常能從一些家長的嘴裡聽到這樣的話,他們為孩子入園從不哭泣,不給家長添麻煩而高興。但是,說句大實話,家裡孩子上幼兒園從來不哭,還是不要高興得太早,沒準以後就有你哭的。
  • 如果你高興只會說happy,那你的英語老師就該不高興了
    其實,「高興」的英文說法也不少~Happy/Glad/Pleased這三個詞基本是一個意思,都是表達積極的心情,不容易用錯,比較百搭。Delighted/Thrilled這兩個詞表達「高興」的心情更加強烈,寫作和口語中都可以用。
  • 搖到「222」車牌,車主一臉不高興,全被前面2個字母毀了
    搖到「222」車牌,車主一臉不高興,全被前面2個字母毀了。有些車主上車牌前還會走後門,找自己的熟人想辦法選一個寓意良好的車牌,就是為了掛在車上的時候更加有面子。福建有位年輕人張先生購買了一輛長安轎車,買車之後他去車管所搖車牌,幸運抽到了一塊三個二連在一起的車牌。看到三個二連在一起的車牌,張先生笑得合不攏嘴,沒想到自己居然有如此好的運氣。
  • 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
    導讀: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3歲就識字,家長別高興太早,其實是有危害的!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shakeup改組,吃驚,不高興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shakeup改組,吃驚,不高興 2012-11-25 20:53 來源:愛思英語 作者:
  • 武漢一媽媽輔導作業一巴掌把孩子的牙齒打進氣管:孩子衝你發脾氣,你應該高興才是.原因是……
    當天這個叫嘉嘉小孩子磨蹭到9時才寫完作業,媽媽一檢查,頓時氣不打一處來,反覆講過的幾道題嘉嘉又接連做錯。冷靜幾秒後,袁女士耐著性子給兒子講解,督促其改正。到了晚上10點,兒子的作業沒改完,也沒洗漱,媽媽就開始責罵孩子,孩子頂嘴發脾氣。
  • 育兒專家:這類孩子看似聰明,將來多半沒出息,爸媽別瞎高興
    雖然說很多父母都會經常在孩子面前說別人家的孩子怎樣怎樣,但是真的在自己的心目中其實還是自己的孩子最好,無論孩子如何至少在自己心中都是最棒最優秀的那一個。但是這種心理在一部分父母那裡卻發酵成了另外一種形式,那就是自我"腦補"孩子的優秀,忽略了很多孩子自身需要改正的問題。
  • 什麼能使你高興
    什麼能使你高興呢?每一個人都不同吧。我說說我自己吧。兒子上高中,只放月假。距上次月假回家,他到學校又是近兩個星期了。前天晚上,又做夢了,夢見了兒子的考試成績。連著做了幾次了。昨天下班之後,忍不住,給兒子打了電話。本來鬱郁的心情,在聽到兒子的聲音後,莫名的高興起來。是的,只要一聽到兒子的聲音,我就會高興。笑著和他說聊了一會兒,問了他在學校的情況,也問他的成績。
  • 如果取消英語考試,誰最高興,誰最不高興?
    如今英語在學校已經非常普遍的,大家不覺得會說幾句英語多了不起,而是對英語越來越討厭。英語考試攔阻了很多人晉升的道路,很多優秀的人因為英語不過關而止步。曾經有人大代表建議取消英語考試。如果真的取消了英語考試,誰會最高興,誰會最不高興呢?一、最高興的是學生和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