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1月20日消息:16個奇怪篆字究竟是什麼,讓很多對川島芳子感興趣的人煞費苦心。研究者李剛、何景方等人認為,紙條內容與張鈺所稱的「方姥是川島芳子」一事,存在重大關聯。日前,吉林大學古文研究者對這16字,給出釋義。
昨日,川島芳子親妹妹金默玉亦作出回應。
眾多版本:破解「奇怪篆文」
16日,張鈺所稱的「姥爺臨終前囑咐我交給小方八郎(川島芳子秘書兼情人)的掐絲景泰藍獅子」,被打開封底火漆,內藏一張手掌大小的紙條,正文是16個篆字,落款為「秀竹敬具小方閣下」。
17日,該消息見報後,眾多讀者打來熱線,開始一場破解篆文的「全民大猜想」。各個破解版本如下——
版本一
人沒死
省旅遊局王躍進認為,這16字是:芳魂西天,尚未歸來,含悲九泉,遺今奇才。「第五字是尚,書寫者用了草書寫法,顛倒來寫。」王躍進說,前8個字「芳魂西天,尚未歸來」可能即指「川島芳子還沒魂歸西天」,「含悲九泉」暗指替川島芳子上刑場的人,「遺今奇才」指川島芳子活下來了。
版本二
像佛偈
北華大學退休教授韓永丕認為,這16個字是:芳魂西天,至未歸來,空悲九泉,跡今奇才。「很像佛家偈語,似是而非,說明書寫者對佛學有研究。」韓永丕說,「芳魂西天」意指人死了,「至未歸來」指魂魄到死也沒回來,「『空』字是說她沒死,死者親友白為她傷悲了,跡今奇才,跡當動詞,是說她能走到現在,實屬奇人。」
版本三
藏頭詩
數位讀者稱這可能是首藏頭詩。其中較有趣的說法是:單看紙條右上角四字,是「芳魂歸來」,單看紙條右下角四個字,「至未九泉」,都傳達「人沒死」之意。若「方姥」真是川島芳子,這可能是她在世時,秀竹寫給小方八郎,傳遞「川島芳子還沒死」的信息。
版本四
人死了
吉林大學古籍研究所副所長馮勝君教授稱,這16個字是:芳魂西去,至未歸來,含悲九泉,古今奇才。
馮勝君表示,這些篆文寫得較怪,「我確信,除第四個字還不能敲準外,其他15個字沒問題。」馮勝君說,第四個字從篆文角度看,既像「天」又像「去」,「單拿出這個字,更像『天』字,結合前後文來看,我認為是『去』字。」從字面看,表達的意思是「人死了」。
目前,多數研究者傾向於馮勝君的分析。李剛按馮勝君的分析,給出了另一種藏頭解釋,16字從右至左橫讀是:芳歸古,魂歸今。「意思是說川島芳子死了,魂魄歸來了。」李剛說。
川島芳子妹妹:你們聽到的是謠言
張鈺:方姥是站著死的
昨日,張鈺和她母親段續擎經過回憶,又提供一些新證言。
張鈺稱,1978年的農曆正月十五,方姥在四平去世。「當時她讓我出門幫她買菸絲,回來後我看到她拄著棍,站在屋裡一動不動,臉上還有點溫度,眼睛睜著,有點溼潤,後背也是溼的,原來她已經死了。」
段續擎說:「方姨會舞劍,會騎馬,騎毛驢,還會翻跟頭。」史料載,川島芳子擅長騎馬。
《男裝女諜》一書中,有1947年川島芳子在獄中寫給養父川島浪速的信:「此次如獲釋,一定……信奉觀世音菩薩……每天誦經,做一個好人。」落款是「不孝的死刑囚芳子拜」。張鈺說方姥信佛。
李香蘭:半信半疑
前日,讀賣新聞社、東京時事通信社等多家日本媒體雲集長春,採訪此事。
東京時事通信社記者林先生稱,川島芳子密友李香蘭知道此事後半信半疑。「李香蘭說,官方消息當時稱川島芳子被處死,但她在日本聽過關於川島芳子沒死的各種傳說。川島芳子隱居在長春到1978年才死,李香蘭還是第一次聽說。」
張鈺展示的方姥遺物中,有一張李香蘭的老唱片:1941年的《蘇州之夜》。張鈺說,「方姥在世時常聽這張唱片。」
林先生說:「李香蘭提到,川島芳子說很喜歡她的歌,幾乎天天聽她的唱片。」
金默玉:都是謠言
昨日下午,記者電話採訪了住在廊坊的金默玉。
金默玉,1918年生於遼寧省旅順市,是肅親王善耆最小的女兒,川島芳子的親妹妹。電話中,90歲的金默玉思維較為敏捷,交流毫無障礙。
對於張鈺所稱的「方姥是川島芳子」一事,金默玉說,「當年她(川島芳子)被槍決時,也有被替身換出的謠言,我們看了行刑後的照片,那是她本人,沒有錯的,你們現在聽到的都是謠言。」
金默玉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身體不佳,不願再對此事發表看法。
研究進展:認為方姥是川島芳子者居多
16日發現的紙條,使大多研究者認定:方姥是川島芳子。
研究者李剛、何景方等推測:1948年,川島芳子從北京刑場脫逃後,由秀竹(老七)、於某護送,經煙臺、大連至瀋陽,找到張鈺姥爺段翔(化名),3人一同把川島芳子送至長春新立城,租住在新立城鎮齊家村下齊家窩棚屯逯家中,化名方老太太,就此隱居。「文革」初期,於某自殺,秀竹在浙江某寺削髮為僧。1978年,川島芳子病故。1981年,秀竹取走骨灰,留下這張紙條,委託段翔交給小方八郎。2000年,段翔將此事告知段續擎,囑其勿外傳。2002年,段翔在天津將紙條封入「藍獅」內。2004年,段翔自感不久於人世,遂將此事告知張鈺。
關於「藍獅」中的「爐渣」,有讀者表示或許是防潮。研究者表示暫接受此分析,下一步可能要做科學鑑定。
見過多人證言與證物後,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慶祥表示:「張鈺說方姥是川島芳子,我從前是有懷疑的,但見過這麼多證物和證言,尤其是這張篆文紙條出現後,我認為這事是真的。」
記者手記
每個人都是「偵探」
這些日子,很多人一再問我:方姥是不是川島芳子,能否給出準確結論?
我們試圖用DNA、指紋、筆跡等科學鑑定身份手段,得出結論。因客觀條件限制,上述辦法都無法應用。
張鈺母女的證言;愛新覺羅·德崇的證言;逯興凱、陳良的證言;澍培法師送給方居士的禮物;望遠鏡上的英文縮寫;紙條篆文……對這樁歷史懸案,哪怕證言與證物多麼逼真傳神,在拿到科學鑑定結果之前,都不能在報導中給出確定性結論。
退一步講,即使上述證言與證物能確定真實性,也很難就此在報導中告訴大家「方姥一定是川島芳子」,萬一這是段翔留給後代的玩笑呢?
有些讀者告訴我,他們把3日以來的所有相關報導,均剪下留存,這是做仔細研究的好辦法。其實大家不用再問我,關注這組報導的每個人,都是「偵探」,大家可以在眾多線索中逐條分析,抽絲剝繭,爭取找到屬於自己的答案。
不管你的答案是否接近真實,有一點毋庸置疑:作為漢奸的川島芳子,隨著1948年的那聲槍響,已經在歷史中凝固了。
至於張鈺所說的方姥,只是一位信佛的老太太,無論她曾經是誰。
未來,此事若有突破性進展,我們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