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序言
善意,是一個人發自內心的善良的流露,在人與人打交道的過程中,一份小小的善意可以讓人家覺得溫暖。但是,在一切霧裡看花之中,是是非非,真真假假難辨,當看到人家表現得大方親切時,我們常常會以為那是人家的善意,但是當你細細一品,你會發現,一切也並非是我們想的那種清涼的味道。你會詫異「人家的善意都寫在臉上了,我怎能如此不解風情?」確實,人家對我們表示善意的時候,我們去接受也是情理當中的,但是,比起「不解風情」,我們更不能做的是「不解真意」。有些「善意」,我們還真得懂得拒絕。
02別拿人家的客氣當善意
在人們日常打交道的過程中,最少不了的就是禮數,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做好禮數方面的功夫,我們可以讓人家覺得受尊重,而且還能夠贏得人家的好感,然而很多禮數性的東西僅僅是出於客氣而提出的,它們往往看起來是善意。因此,我們還是需要仔細斟酌。
有一次去一個新同事家給她送一個文件,當時她一個人在家,但是中午的時候,她還是說讓我在她家吃午飯。我心裡想著畢竟跑那麼遠幫她送個東西他請我在她家吃飯也是應該的,於是我就趕緊答應了。
之後她若有所思地頓了一會,然後告訴我她家一會有幾個客人要過來,我當時告訴她我不介意,還說自己喜歡熱鬧喜歡人多一起吃飯,而她也笑著附和了一下。
沒過多久,她家幾個客人過來,雖然大家都很客氣,但是我突然發現自己在那邊特別多餘,原來她的那幾個客人是去找她催債的。看著同事一臉尷尬,我也不能做點什麼,一時間,實在不知道該把自己往哪擺,只好編一個蹩腳的理由走開了。
很多時候,別人表現得客氣真的只是禮貌而已,如果我們真的傻傻地以為那是善意的話,只會讓他人或自己難堪。
03「吃別人的嘴軟,拿別人的腿短」
一個人,最難得的狀態就是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覺得不好意思,自己的主動權真的很重要。但是當你突然覺得對別人有所虧欠的時候,你說話或者做事都很有可能要向人家傾斜,這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很痛苦的,因為這意味著自己可需要身不由己。
小麗(化名)與小妍(化名)在同部門上班,關係很好。有一次部門推選新的負責人,小妍和另一位同事小娟(化名)是最被大家看好的。可是大家投票的時候,小麗卻把票投給了小娟,只因為小娟曾經幫小麗拖朋友從國外帶了一隻她特別喜歡的口紅,而且還沒要錢,小麗也一直對小娟心存感激。而此次推選,小娟以一票勝出。小妍的心一下子傷透了,無論小麗怎麼解釋她都不聽,從此她們形同陌路。
雖然平時我們不會覺得拿別人好處有什麼,但是,總有一個時刻,當我們做些什麼的時候,面對曾經給過自己好處的人,我們可能得身不由己地為他們做一些選擇。
因此,為了自己能夠保留充分的主動權,最好少接受一些「善意」。
04「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些關係親密的人和一些真正善良的人,一般很少有人會主動幫我們向我們施與好意。
因此,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善意」,我們要學會理性判斷。
有天晚上去買水果,水果店的店主非常熱心要幫我挑水果,而我也覺得盛情難卻,所以就只顧選自己喜歡的水果,她便在後面幫我拿袋子挑,之後我也沒怎麼看,結完帳就回家了。可是,當我洗水果的時候,發現將近一半的水果破的破,爛的爛。從那之後,無論什麼時候,只要去買東西,我都自己親自挑拿。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但是,面對來自他人不單純的善意,我們還是得多一個心眼,不要真的等著了別人的道才知道後悔。白白地讓自己吃虧,真的不值得。
05善意接多了就變成習慣了
不少人有都有著很強的索取意識,即便是父母家人不在身邊,也會特別依賴身邊的其他人。如果不能打破這種索取意識的話,是很難真正成長的,更嚴重的是,在這種意識的驅動下,人們很容易變得自私。
之前部門裡有一位新同事,他的各方麵條件都很好,但是平時很少有人願意與他走在一起,因為他太「善於」索取了。
記得有一次端午節公司發節日禮品,禮品盒裡面有好幾種口味的糕點,當時他旁邊的一位女同事隨口說了句自己不太喜歡豆沙口味的糕點,於是他趕緊說自己很喜歡吃豆沙口味的,女同事也沒好說什麼,就把她禮品盒中的豆沙味糕點都給他了,就這還不夠,他還問了其他人禮品盒裡的糕點有沒有不符合他們口味的,那一刻,大家都看向他,有的人只是笑笑不說話,有的人都明顯表現出反感了。像這樣的事情發生過一次又一次。
就這樣,挺好的一個人就是因為太過喜歡佔便宜、太樂意接受他人的善意,結果在同事之間落得個不好的名聲。
因此,「無功不受祿」,凡事還是得自己去爭取,把他人的善意當作理所當然,太過於索取只會讓讓他人不喜歡自己。
06結語
人生於世,應該懂得考慮他人的感受,面對客套的善意,我們不能輕易接受;「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他人給我們好處,往往是需要我們償還亦或是付出代價的,為了能讓自己多一些自主選擇權,少吃一些虧,能不接受的善意就不要接受;長大與成熟是每個人必須要走的路,凡事我們自己能夠爭取的東西就不要輕易向別人索取。總之,面對他人的「善意」,我們應該懂得分辨並且懂得拒絕,雖然我們不一定能夠成為最好的人,但是我們肯定會活得越來越通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