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師按語:
對《滑稽列傳》中的幾位人物,學生普遍給予肯定,從文字中體察出小人物的人生不易和個性光芒,或肯定其對歷史的貢獻,或肯定其才能品行,或肯定其人生狀態。雖行文各異,但價值趨同。
(一)君王腳下的群山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19屆8班 祁棋
歷史上的「諫」似乎是一件棘手的事。處理得好即是好,值得載入史冊供後人好好觀摩;處理的不好,輕則貶到山窮水盡的地方去,重則保不住腦袋。可想而知,後者總是居多的。就像每一步所鑄就的輝煌多是踩著屍體走出來的,那沒被載入史冊的倒黴蛋也沒了名姓,成為塵埃一去不返。
有幸有史公為那些成功進諫的人騰出幾頁地,讓我們在棋局似的註定中感到一絲欣慰。對自由平等的現代人來說,想體會到身份低微的滑稽者的勇氣是很難的。對他們來說,即便出身草根群眾,一句話在帝王眼裡要麼有如一陣細風吹過了,要麼一粒沙子容不下挑開就是。而對於淳于髡、優孟、優旃之人來說,除了勇氣是必然,還需要比近臣更智慧的頭腦與目光。而那歷史上的其他「滑稽」,因不具他們的遠見卓識而未被錄入史冊。可見,能提出讓君王醍醐灌頂的引導的,是更該比君王讓我們銘記的。
同樣,歷史上的其他「滑稽」作為王朝的基石或被遺忘,但對歷史而言,他們都應當是君王腳下的群山。
(二)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19屆8班 李思懿
不流世俗,不爭勢利,談言微中,治國解紛,此為滑稽之人。
身為優倡之人,卻可以以一言明國事,以隱語解糾紛,少了些嚴肅,多了些情趣,更得到君王的賞識。大智大勇,真情真理皆於其中。厲害,的確厲害。
堂堂朝堂之上,泱泱大國之中,豈非只此幾個戲子能如此?朝廷大臣,執牛耳者豈非坐享國家俸祿?
記得有句話,不在乎就沒有捨不得。
權勢,地位,財富,名譽……人生為何如此艱難,想得到的東西這麼多。貪夫徇財,烈士殉名,誇者死權,眾庶馮生,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如同寫《紅樓夢》讀後感的那句話:每個人的價值觀和性格,是什麼讓他們成為什麼,他們就困於什麼敗於什麼死於什麼。越是想得到什麼,就反受其累。
不同於王公大臣,這些戲子卑微渺小的如一粒塵埃,一無所有,心無所累,精神漂泊四海,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牽掛,使人複雜而瘋狂。我想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何權重之人一言不發,而他們卻於此刻能夠挺身而出,這也許是原因之一。或許當他們身著榮譽的錦衣,玩弄權力的棋盤,眼中透過欲望之時,這些故事也就將不復存在。
而太史公寫此文的心情,我卻是難以體驗的。戲子況能治國解紛有一己尊嚴,與此相比他卻是慘受宮刑,身處牢獄。是褒揚,還是憤慨與惋惜?
(三)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19屆8班 陳珂璇
所言「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於君主,正為「當局者」;於民,於天下正為「旁觀者」。
治國則需善諫的旁觀者,一雙清亮得在黑暗閃光的眸子,和一張握著心臟最軟處的嘴。流離於權利漩渦的外圍,把每個人心臟的率動把握得清清楚楚,可謂國之賢才。
而賢才易得,明君難為。
諫與不諫是臣子的仁或失。而聽與不聽,才是治國的關鍵。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才是那個掌握棋盤的操手。
明君善聽諫,而庸君一意孤行。正如千裡馬與伯樂,賢臣與明君的關鍵在於君而非臣。賢臣可遇甚多,而明君難求。
下棋的關鍵在於眼、在於腦,更在於下定棋的手和決心。
治國亦如此,賢臣是眼看盡黑白,明君是手掌握輸贏。
(四)戲
成都石室中學北湖校區高2019屆8班 周霖淼
他們都說戲子無情又無義
大概是因為我一直笑著吧
笑看盛世昌
笑看國將亡
笑看故事裡的人進進出出
開局又散場
我只是這個國家的一個笑話
是在夾縫之中苟活的塵埃
是茶餘飯後的消遣
是尋歡作樂的玩偶
是歷史中無人提及的一片灰色而已
可惜
我不把自己當笑話
我肆意呼吸,歌唱
在戲臺上,望著天際
開著素白又血紅的花
戲子
應什麼都不懂
然世事
又何嘗不是一場粉墨
天下皆以局外人自許
而誰
又能逃離這場盛宴
戲子一直都笑著
我為一戲子
而笑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