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第三批參加高考改革綜合試點的8個省的實施方案公布,「3+1+2」的模式成為新高考的主流模式。也就是說,所有考生必須參加全國統考的「3「個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的考試,而「1」為首選科目,考生必須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物理、歷史科目中選擇一科;「2」為再選科目,考生可在化學、生物學、思想政治、地理4個科目中選擇兩科。「3+1+2」模式最大的特點在於增加了首選課,這樣使得選課的組合減少為12種,而且更加容易確定考生適合哪種組合,既方便了學生選課和高中階段教學的組織,也利於高校進行人才選拔。
對於」3+2+1」模式,一共有12種選課模式,但是對於一個考生在而言,必須首先進行一次2選1,既在物理和歷史中確定首選科目。這個選擇通常不會有太大的困難,雖然不進行文理分科,但是準備學文的考生,通常是選歷史而不是選物理的。而對於準備學理的考生,選取物理的可能性要比選歷史的可能性大得多,部分理科考生會因為物理太弱而選擇歷史。當物理和歷史選定之後,每個考生就只有6種選課組合了。這時選課的基本原則應該是,準備學理就選兩個理科科目以上的組合,準備學文則選兩個文科科目以上的組合。
第一種組合:物理+化學+生物,這是傳統的理科考生的組合,這是一種最強悍的選擇。對於一些理科學霸,一定會這樣進行選擇,這樣做可以保證他們將來在報志願時在專業的選擇上有最大的選擇空間,不用擔心受到任何限制。第二種組合:物理+地理+政治,這種選擇應該說是一種最自虐的選擇。因為如果一個考生對於政治和地理都是強項,這個考生應該是以文科為主的了,這時選擇所有科目中難度最高的物理,應該說不是一種理性的選擇。這樣的學生不能說是沒有,但是恐怕肯定不會多,即便是有學生要這樣選,也會遭到家長和教師的反對。
第三組合:歷史+地理+政治,這是傳統的文科考生的組合,這是一種最經典的選擇。作為一個準備學習文科的考生來說,做這樣一種選擇是最正常不過了。由於文科招生通過沒有多少限制,這樣一種組合不僅是一些文科才俊的必選組合,也會受到很多文科生的青睞。第四種組合:歷史+化學+生物,這一種選擇被許多人質疑,認為既然選了歷史,為什麼要選兩個理科科目。實際上對於一部分化學、生物成績還不錯,希望學習理科,但物理成績又特別不如意的考生來說,這樣選擇也是有道理的。雖然專業選擇時會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也可以避開自己不喜歡的文科方向。所以說應該說是一種最無奈的選擇。
以上四得組合有其特殊性,考生如果排除了上述四種選擇,其他的選擇都應該是一些個性化選擇了。一個基本的原則是,準備學理科的選「兩理一文」,也就是:「物理+化學+地理」「物理+化學+政治」「物理+生物+地理」「物理+生物+政治」。而準備學文科的同學選「兩文一理」,也就是:「歷史+地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歷史+政治+化學」「歷史+政治+生物」。對於確定了學文或學理的同學,到底選哪一種組合,這就要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了,這時一般應該兼顧兩個方面,一個是自己準備學習的專業興趣,另一個是考慮自己的學習難度。
以上這些分析都是基於普遍情況來考慮的一般性原則,考生應該根據自己的學習成績定位和招生學校,考慮要報考學校的要求、自己的興趣,高中階段學習的難度和保證分數最高,這幾個方面的要求,明確自己最想要的,決定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種組合。
關注教育、點評熱點、闡釋政策、分享感受,拙木侃教育,感謝您的關注、閱讀、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