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17 12:57
隨著電商的發展,快遞業務急速增長。
今年一季度台州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892.9萬件,同比增長66.2%,全國城市排名第16位。
這也意味著,每天台州全市至少產生88萬件包裝垃圾,這還不包括很多商品可能同時會用到編織袋、塑膠袋、包裝箱、膠帶等多層包裝等。由於缺乏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回收利用機制,很多快遞包裝往往用過一次後就被隨意丟棄,堆積如山的「灰色垃圾」成了一個新問題。
快遞業過度包裝成通病
快遞過度包裝有沒有必要?
近日,椒江的陳小姐在收到網購的一組8件套玻璃杯時,吃了一驚,玻璃杯本身不大,但是拿到的包裹卻是一個長寬約半米的大箱子。
打開這個大箱子,先是一層泡沫板,再是每個玻璃杯的獨立包裝,一層防震塑料氣泡和密密麻麻纏著的膠帶,玻璃杯內部還有泡沫粒。總的包裝加起來有好幾斤重。
海量的包裝在一些跨境商品、生鮮產品網購中就更加明顯。
「跨境商品很多都是獨立包裝,有時候下了一個單子能收到三四個快遞,一支眉筆也能包得裡三層、外三層。網購生鮮還得用到各種各樣的隔熱、防震包裝。」陳小姐說。
對此,陳小姐心裡也挺矛盾的,一方面,她希望能夠通過充分的包裝,保障商品的完好無缺,但另一方面,她也疑問,快遞包裝是不是被過度使用了?
這種擔憂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披露,2015年全國快遞共消耗編織袋29.6億條、塑膠袋82.6億個、包裝箱99億個、膠帶169.5億米,其中膠帶的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
在台州市物流協會秘書長許式文看來,快遞的包裝「過度」也是無奈之舉。
「為了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商品受到擠壓或破裂,一般企業都會將快遞包裝好之後再交給物流企業。商家針對不同商品採取不同的包裝,對易碎品通常先用泡沫紙把商品包一層,再用塑膠袋裝起來,放在塑料泡沫裡。放進紙箱後還會用碎泡沫或者報紙將縫隙處填充起來,最後再用膠帶把紙箱包嚴實。快遞公司在平時收快遞時也會採取同樣的措施。」
比起商品損壞後進行賠償,快遞公司寧願選擇過度包裝,即使這樣會造成材料浪費。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圓通、申通等快遞的肯定。
缺少快遞垃圾分類回收機制
快遞包裝袋的處理也是難題。目前,用於快遞包裝主要分紙箱、塑料包裝袋兩種,因為紙箱可回收利用,問題不大,但是塑膠袋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環境難以「消化」的汙染物。
身為資深「剁手黨」的韓家琪由於喜歡網購,常常會收到很多快遞包裝袋,對於快遞包裝袋應該怎麼處理,她也很苦惱:「快遞包裝放在家裡佔地方,要是直接丟掉,包裝袋上都有我們的聯繫方式和地址,怕個人信息洩露。
紙箱還可以賣掉,但是其他一些包裝和包裝輔料就只能當普通垃圾扔掉了。」
在台州市一家單位做保潔員的陳阿姨也告訴記者,每天清理垃圾桶時,快遞垃圾佔了一大半,紙箱子可以回收賣掉,但塑料包裝袋就沒辦法處理,又沒有專門分類,最後一般都是和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到垃圾場去填埋了。
記者也從台州一些快遞公司了解到,因為拆封的時候難免有破損,快遞公司對包裝紙箱、包裝袋很少會重複利用,如果投入人力物力去回收,對於快遞公司來說,是「不划算」的買賣。
據了解,快遞用的塑膠袋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不能降解,又缺少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快遞塑膠袋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和環境無疑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可降解材料開發應用任重道遠
台州是塑料製品生產大市,這幾年不少塑料企業看到了快遞行業的「錢」景,紛紛開始生產快遞包裝。記者在阿里巴巴等網站上看到,台州不少快遞包裝生產企業都是近兩年「冒」出來的,而且銷量還不小。
台州冠龍塑業有限公司就是椒江一家主營塑膠袋、自封袋、鋁箔袋、真空袋、密封袋、包裝袋等快遞塑料包裝的企業。
該公司雖然才成立兩年,但隨著快遞業的發展,銷量漲勢迅猛,最近月銷售記錄達到6963筆。該公司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月光快遞包裝袋產量就達10噸,要是碰到年中大促、「雙十一」等電商節期間,產量會更高。
市場的「胃口」很大,有時還會供不應求,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對快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包裝袋也越來越厚,更加防震、耐摔,所需要的材料也更多。
台州已經有人意識到行業或許將要到來的變革,試水將可降解新材料應用到快遞包裝中。
台州邦豐塑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雲超已經意識到將環保材料運用到快遞包裝袋方面所帶來的商機,並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我們公司的二氧化碳全降解技術是利用二氧化碳和環氧化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共聚得到的交替型脂肪族聚碳酸脂,這種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環境可降解性。」趙雲超說,「生產塑料的二氧化碳和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原料均是企業生產的廢氣和廢料,變廢為寶,不僅將二氧化碳製成可降解塑料,而且避免了傳統塑料產品對環境的汙染。」
原先他們已經將此技術運用到醫用包裝、保鮮材料、地膜等方面,在發現快遞包裝袋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之後,趙雲超在去年下半年決定,將該項技術運用到快遞包裝領域。
3個月前,該公司與快遞公司進行了聯繫,並達成初步意向。雖然運用新技術會提高快遞包裝的成本,但是為了加快推行新材料在快遞包裝袋方面的運用,提高公眾的環保理念,只能「壓價」銷售。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當前一些新材料普遍在成本和韌性、抗撕裂等方面還難以和傳統塑料媲美,短期之內恐怕難以快速推廣。
行業監管尚屬「空白」
台州市郵政管理局:會加快制定綠色包裝標準,出臺相應管理規定
記者查閱相關材料發現,目前我國針對快遞包裝的法規都只是規範標準,並不具備強制性,而像快遞的塑料包裝袋也不在「限塑令」限制範圍內。
面對快遞包裝袋難題,台州市郵政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金曉列告訴記者,為解決快遞包裝袋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問題,接下來市郵政局將堅持綠色發展,注重促進郵政業的低碳環保,將「綠色郵政」融入美麗中國建設之中,服從服務於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一方面是完善行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制定綠色包裝標準,出臺相應管理規定,大力推廣環保包裝輔材應用;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技術裝備改造更新,研發推廣使用可降解的膠帶、環保填充物、可再生紙張和環保油墨印刷的封裝用品等物料輔料;再者,引導企業推廣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倡導用戶適度包裝,加強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管理。創新生產模式,積極推廣包裝箱、總包袋的循環利用。」金曉列說。
在監管還尚屬「空白」的當下,台州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嘉增認為,在當前新材料還不能廣泛利用的情況下,當務之急還是加快建立塑料分類回收機制,同時加快解決可降解材料的研發。
「快遞包裝並不是不可以回收利用,而是因為沒有渠道可以回收。當前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和法規。」陳嘉增說。
據台州商報
1463461038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