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快遞N個袋,你知道過度包裝的快遞垃圾去哪了嗎

2020-12-19 浙江在線

2016-05-17 12:57

隨著電商的發展,快遞業務急速增長。

今年一季度台州市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7892.9萬件,同比增長66.2%,全國城市排名第16位。

這也意味著,每天台州全市至少產生88萬件包裝垃圾,這還不包括很多商品可能同時會用到編織袋、塑膠袋、包裝箱、膠帶等多層包裝等。由於缺乏垃圾分類的意識和回收利用機制,很多快遞包裝往往用過一次後就被隨意丟棄,堆積如山的「灰色垃圾」成了一個新問題。

快遞業過度包裝成通病

快遞過度包裝有沒有必要?

近日,椒江的陳小姐在收到網購的一組8件套玻璃杯時,吃了一驚,玻璃杯本身不大,但是拿到的包裹卻是一個長寬約半米的大箱子。

打開這個大箱子,先是一層泡沫板,再是每個玻璃杯的獨立包裝,一層防震塑料氣泡和密密麻麻纏著的膠帶,玻璃杯內部還有泡沫粒。總的包裝加起來有好幾斤重。

海量的包裝在一些跨境商品、生鮮產品網購中就更加明顯。

「跨境商品很多都是獨立包裝,有時候下了一個單子能收到三四個快遞,一支眉筆也能包得裡三層、外三層。網購生鮮還得用到各種各樣的隔熱、防震包裝。」陳小姐說。

對此,陳小姐心裡也挺矛盾的,一方面,她希望能夠通過充分的包裝,保障商品的完好無缺,但另一方面,她也疑問,快遞包裝是不是被過度使用了?

這種擔憂已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話題。

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披露,2015年全國快遞共消耗編織袋29.6億條、塑膠袋82.6億個、包裝箱99億個、膠帶169.5億米,其中膠帶的長度可繞地球赤道425圈。

在台州市物流協會秘書長許式文看來,快遞的包裝「過度」也是無奈之舉。

「為了防止在運輸過程中商品受到擠壓或破裂,一般企業都會將快遞包裝好之後再交給物流企業。商家針對不同商品採取不同的包裝,對易碎品通常先用泡沫紙把商品包一層,再用塑膠袋裝起來,放在塑料泡沫裡。放進紙箱後還會用碎泡沫或者報紙將縫隙處填充起來,最後再用膠帶把紙箱包嚴實。快遞公司在平時收快遞時也會採取同樣的措施。」

比起商品損壞後進行賠償,快遞公司寧願選擇過度包裝,即使這樣會造成材料浪費。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圓通、申通等快遞的肯定。

缺少快遞垃圾分類回收機制

快遞包裝袋的處理也是難題。目前,用於快遞包裝主要分紙箱、塑料包裝袋兩種,因為紙箱可回收利用,問題不大,但是塑膠袋一旦處理不當就會成為環境難以「消化」的汙染物。 

身為資深「剁手黨」的韓家琪由於喜歡網購,常常會收到很多快遞包裝袋,對於快遞包裝袋應該怎麼處理,她也很苦惱:「快遞包裝放在家裡佔地方,要是直接丟掉,包裝袋上都有我們的聯繫方式和地址,怕個人信息洩露。

紙箱還可以賣掉,但是其他一些包裝和包裝輔料就只能當普通垃圾扔掉了。」

在台州市一家單位做保潔員的陳阿姨也告訴記者,每天清理垃圾桶時,快遞垃圾佔了一大半,紙箱子可以回收賣掉,但塑料包裝袋就沒辦法處理,又沒有專門分類,最後一般都是和生活垃圾一起被送到垃圾場去填埋了。

記者也從台州一些快遞公司了解到,因為拆封的時候難免有破損,快遞公司對包裝紙箱、包裝袋很少會重複利用,如果投入人力物力去回收,對於快遞公司來說,是「不划算」的買賣。

據了解,快遞用的塑膠袋主要由化工材料、生活垃圾等再加工而成,不能降解,又缺少垃圾分類處理機制,大多數只能填埋或焚燒,快遞塑膠袋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和環境無疑埋下了一枚「定時炸彈」。

可降解材料開發應用任重道遠

台州是塑料製品生產大市,這幾年不少塑料企業看到了快遞行業的「錢」景,紛紛開始生產快遞包裝。記者在阿里巴巴等網站上看到,台州不少快遞包裝生產企業都是近兩年「冒」出來的,而且銷量還不小。

台州冠龍塑業有限公司就是椒江一家主營塑膠袋、自封袋、鋁箔袋、真空袋、密封袋、包裝袋等快遞塑料包裝的企業。

該公司雖然才成立兩年,但隨著快遞業的發展,銷量漲勢迅猛,最近月銷售記錄達到6963筆。該公司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月光快遞包裝袋產量就達10噸,要是碰到年中大促、「雙十一」等電商節期間,產量會更高。

市場的「胃口」很大,有時還會供不應求,快遞企業和消費者對快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包裝袋也越來越厚,更加防震、耐摔,所需要的材料也更多。

台州已經有人意識到行業或許將要到來的變革,試水將可降解新材料應用到快遞包裝中。

台州邦豐塑料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趙雲超已經意識到將環保材料運用到快遞包裝袋方面所帶來的商機,並已經進入實施階段。

「我們公司的二氧化碳全降解技術是利用二氧化碳和環氧化物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共聚得到的交替型脂肪族聚碳酸脂,這種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環境可降解性。」趙雲超說,「生產塑料的二氧化碳和環氧乙烷、環氧丙烷等原料均是企業生產的廢氣和廢料,變廢為寶,不僅將二氧化碳製成可降解塑料,而且避免了傳統塑料產品對環境的汙染。」

原先他們已經將此技術運用到醫用包裝、保鮮材料、地膜等方面,在發現快遞包裝袋給環境帶來的壓力之後,趙雲超在去年下半年決定,將該項技術運用到快遞包裝領域。

3個月前,該公司與快遞公司進行了聯繫,並達成初步意向。雖然運用新技術會提高快遞包裝的成本,但是為了加快推行新材料在快遞包裝袋方面的運用,提高公眾的環保理念,只能「壓價」銷售。

不過記者也了解到,當前一些新材料普遍在成本和韌性、抗撕裂等方面還難以和傳統塑料媲美,短期之內恐怕難以快速推廣。

行業監管尚屬「空白」

台州市郵政管理局:會加快制定綠色包裝標準,出臺相應管理規定

記者查閱相關材料發現,目前我國針對快遞包裝的法規都只是規範標準,並不具備強制性,而像快遞的塑料包裝袋也不在「限塑令」限制範圍內。

面對快遞包裝袋難題,台州市郵政管理局辦公室主任金曉列告訴記者,為解決快遞包裝袋對環境造成汙染的問題,接下來市郵政局將堅持綠色發展,注重促進郵政業的低碳環保,將「綠色郵政」融入美麗中國建設之中,服從服務於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

「一方面是完善行業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制定綠色包裝標準,出臺相應管理規定,大力推廣環保包裝輔材應用;另一方面鼓勵企業技術裝備改造更新,研發推廣使用可降解的膠帶、環保填充物、可再生紙張和環保油墨印刷的封裝用品等物料輔料;再者,引導企業推廣使用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倡導用戶適度包裝,加強包裝廢棄物的回收處置管理。創新生產模式,積極推廣包裝箱、總包袋的循環利用。」金曉列說。

在監管還尚屬「空白」的當下,台州塑料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嘉增認為,在當前新材料還不能廣泛利用的情況下,當務之急還是加快建立塑料分類回收機制,同時加快解決可降解材料的研發。

「快遞包裝並不是不可以回收利用,而是因為沒有渠道可以回收。當前主要的問題還是在於沒有垃圾分類的習慣和法規。」陳嘉增說。

據台州商報

1463461038000

相關焦點

  • 快遞過度包裝,網購狂歡後快遞垃圾該何去何從?
    雙十二和年底購物熱潮,隨著快遞包裹陸續送達,紙盒、塑膠袋、防震泡沫等海量的快遞包裝該如何處理,它們去了哪裡?是否存在汙染隱患呢? 今年雙十一的網絡購物狂歡剛過,北京的李女士就接連收到了十餘個快遞包裹,可堆積如山的紙箱紙盒、塑膠袋、泡沫、膠帶等快遞包裝垃圾讓李女士犯了愁。
  • ​不用的快遞包裝氣泡袋屬於什麼垃圾
    快遞垃圾怎麼分?快遞包裝中的氣泡膜都是其他垃圾!很近垃圾分類成了一個熱門詞,從國內上海首座城市試點成功之後,開始向全國推廣。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同時,從事垃圾分類的專業機構——蘇州垃圾分類管理正式掛牌成立。那麼為什麼如此急切的實施垃圾分類呢!
  • 每年8億個包裝袋湧入杭州 海量「快遞垃圾」誰來處理?
    這樣的包裝,大量使用紙板箱和膠帶等材料,是不是有些浪費?  「我們肯定也想少包點、少用點紙板箱,這樣我們也節約成本。但很多快遞在運送過程中很容易發生碰撞,沒辦法,只能這樣嚴嚴實實包起來。」陳先生說,大部分快遞行業確實存在過度包裝的問題,但這都是為了防止運送過程中出現損傷。  而大量的包裝垃圾,也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
  • 當「快遞垃圾」遇上「垃圾分類」——西峰城區快遞包裝垃圾無家可...
    撕掉長長的膠帶,割開層層包裝,打開紙箱,剝離一堆泡沫板取出商品,然後將大堆的包裝物一併扔進垃圾桶,這是很多網購者們接收快遞的習慣性動作。龐大的快遞量帶來了快遞包裝垃圾的暴增。那麼,這些被丟棄的包裝物去了哪兒?當快遞包裝垃圾遇到垃圾分類,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 一根香蕉專用一個包裝袋,這些過度包裝不給垃圾分類找麻煩嗎?
    今年「雙十一」,是北京市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以來最大規模的促銷季,拉動消費的同時也帶來了快遞包裝廢棄物激增問題。近日就有市民反映,一些商品存在包裝過度的問題,呼籲重視源頭垃圾減量。連日來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發現過度包裝集中在化妝品、餐飲等領域,其中商超蔬果包裝更是「重災區」。菜鮮果美超市內,香瓜、木瓜等都有三層「豪華」包裝。
  • 過度包裝 呼籲快遞箱循環用
    快遞業務量爆發,由此帶來的快遞垃圾也不容小覷,國家郵政局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至90%。隨著垃圾分類推動全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如何通過供應鏈各環節減少包裝使用,對於物流企業、電商企業都是重要課題。
  • 快遞包裝過度現狀 雙十一過後您有包裝盒需清理!
    今年8月,國家郵政局出臺《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剛剛過去的「雙11」,是方案出臺後對快遞行業的首次大考。儘管已採取了一些措施,但快遞過度包裝的狀況並沒有得到根本緩解。隨著網購井噴而來的天量快遞包裝,正給環境帶來難以承受的負擔。
  • 快遞垃圾怎麼分?有膠帶的包裝袋和氣泡膜都是其他垃圾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今年前5個月,全國快遞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223億件。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特大城市中,快遞包裝垃圾增量已佔到生活垃圾增量的93%,部分大型城市則為85%至90%。  在7月4日發行的最新版《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指南》(徵求意見稿)中,可回收垃圾項有一欄備註,「貼有膠帶的快遞塑料外包裝,歸屬其他垃圾」。
  • 快遞潮來襲,包裝袋是哪種垃圾?聽城管隊員「邊拆邊講解」
    揚子晚報網11月10日訊(通訊員 孔德珩 記者 張可)隨著「雙十一」物流高峰的到來,大量的廢棄快遞包裝將隨之產生。快遞包裝是哪一種生活垃圾,該如何分類?最近,南京雨花臺區城管大隊板橋街道中隊走進轄區部門小區,現場為居民「代拆快遞」,講解生活垃圾分類知識。
  • 山東推廣環保包裝袋 臨沂將用"綠色"快遞袋
    如今,快遞越來越多地進入市民的生活,每個快件都有一份單獨的包裝,而用完之後快遞包裝就基本成為垃圾。這些塑料包裝袋通常為不可降解材料,埋在地下將存留百年以上。  16日,山東省快遞協會倡導使用可降解的綠色環保塑料包裝袋,逐步替換掉汙染環境的普通快遞塑料包裝袋,其中臨沂成為該推廣活動第二階段的試點城市。
  • 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快遞包裝何去何從?
    「雙11」後,海量快遞陸續抵達,隨之產生的快遞包裝物數量可想而知。其中,有紙殼箱、塑膠袋、膠帶、泡沫箱、冰袋等包裝物。資料顯示,僅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封套57億個。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如何使快遞包裝更加環保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 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 快遞包裝何去何從?
    資料顯示,僅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封套57億個。又是一年快遞「井噴期」,如何使快遞包裝更加環保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記者近日從濟南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了解到,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有不少市民提出建議,希望通過科學環保的方式處理快遞紙箱,實現有效循環再利用。
  • 當「快遞垃圾」遇上「垃圾分類」
    當快遞包裝垃圾遇到垃圾分類,我們又該如何去做呢?對此,記者進行了調查。對於快遞垃圾回收利用,該快遞代收點負責人王鑫告訴記者,他專門設置了一個快遞廢品收納箱,「顧客可以將快遞包裝垃圾直接扔進該收納箱,等達到一定數量之後,我會聯繫收廢品的統一收購。」王鑫說。市民張曉麗是該快遞代收點的「常客」,今年「雙11」期間,她又開啟了「買買買」模式。「被自己丟棄的快遞箱有好幾十個,這還不包括裡面的填充物,如泡沫板、塑膠袋,還有外面的膠帶等。」
  • 快遞包裝不易降解汙染環境 快遞垃圾處理成問題
    (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張建成 武志龍)網購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消費方式,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快遞行業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卻帶來了快遞包裝物料的極大消耗。而數以百億計算的快遞包裝垃圾,很可能會造成環境的汙染和資源的浪費。那麼,西安快遞行業一般使用的是什麼包裝材料?
  • 數量龐大種類繁雜 快遞包裝垃圾何時不再「圍城」
    快遞包裝垃圾增長「從快遞站拿到自己的東西後,許多人到自家門樓梯下就把快遞拆了,順手將塑料包裝袋和塑料填充物扔進垃圾桶。」陳敏說,近幾年來,清理快遞包裝垃圾的量越來越大。數據也印證了這一現實。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快遞業共消耗快遞運單逾500億個、編織袋約53億條、塑膠袋約245億個、封套57億個、包裝箱約143億個、膠帶約430億米,可以纏繞地球1077圈。今年的「雙11」,天貓物流訂單達12.92億元。據快遞業「十三五」時期發展指標,2020年我國的快遞量將達到700億件。
  • 睿思一刻·浙江:一年快遞垃圾=1.5億成年人體重?是時候讓快遞包裝...
    不管是茶餘飯後,還是夜深人靜,掏出手機動動手指,輕輕鬆鬆又參與了一個數千億級的大項目,然後就坐等天南海北的快遞遍朝你奔來吧!然而,剁手一時爽,這背後的浪費卻十分巨大。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快遞量超600億件。截至2020年11月16日,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700億件。據估計,2020年我國快遞年業務量有望超800億件。
  • 「雙11」過後,海量「快遞垃圾」去哪了
    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11月14日,郵政、快遞企業日投遞量達3.45億件,創行業日投遞量歷史新高;湖南省快遞行業協會預測,雙「11」期間,全省快遞包裹處理量將超過2億件。 購物狂歡之後,與數以億計的商品一同出現的,是數量龐大的膠帶、紙箱、泡沫緩衝材料、商品塑封等,海量快遞包裝「垃圾」去哪兒了?
  • 雙11臨近包裝箱快遞袋將泛濫 共享快遞盒引關注
    淘寶買家|一個訂單收到8個包裹家中紙箱堆成山「作為一名網購族,我覺得過度包裝問題依然存在。花200多元在天貓超市購物,兩天後收到8個包裹。當時快遞員通知我取貨時,竟然告知最好推個車去。」鄭州市民張女士翻出前陣子的一個訂單告訴記者,賣家把6個椰青分3個紙包裝箱來裝,蘋果、梨、哈密瓜等每種水果都單獨裝一個包裝箱,需冷凍的食品再另外放一個大泡沫箱,「這也太浪費了」。
  • 你的快遞包裝都去了哪裡?
    本報訊(實習記者 楊司煜 孫靜茹)如今網購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你收到快遞,打開包裝取走物件後,快遞包裝盒又去了哪裡呢?平日裡,你是如何處理快遞包裝盒的?據物流龍頭公司數據統計,今年,我市快遞業務量相比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0%以上,大部分快遞包裝盒都將回收利用。
  • 快遞包裝垃圾該如何處理
    眼下,網購已成為我們的重要生活方式,在急速增長的快遞業務背後,商家用於包裝網購商品的快遞盒一天比一天多,從而產生了大量的快遞垃圾。除了部分紙箱可作為廢紙回收,很多塑料、纖維料的快遞包裝袋及填充物往往使用一次後就被隨意丟棄。如何在享受網購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兼顧資源回收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