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的烏龜死了,父親隨口一句話,將孩子的心傷透

2020-12-23 湖北衛視戲碼頭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都是家長關心的問題,而教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不少家長便是在溝通這一環節出現了問題。

為什麼當家長對孩子進行教導時,孩子會說我不想聽你說?為什麼有些孩子抗拒和家長的溝通?為什麼有些孩子會跟家長反著來,家長越不讓他做什麼就偏要去做?

其實這些問題都和溝通有很大的關係,因為家長和孩子的溝通之間存在障礙,因為家長沒有真正去理解孩子的感受,因為家長在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存在著不當的做法。

那麼,家長到底要怎麼做孩子才會聽話,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中就家長在溝通中易犯的問題給出了建議:

1. 不要否定孩子的感受

有一個孩子養的小烏龜死了,他傷心跟爸爸說:今天早上小烏龜還是好好的呢。爸爸回答道:不要傷心,不就是一隻小烏龜嘛,明天我再給你買一隻。

上述這位爸爸的回答是有問題的。孩子跟爸爸說小烏龜死了的消息並不是希望重新要一隻新的小烏龜,而是希望尋求安慰、想要表達自己傷心的感受,而爸爸的回答雖然在一方面是對孩子的安慰,但是卻否定了孩子的感受,在無意中傷透了孩子的心。因為在孩子眼裡不僅僅只是一隻小烏龜,更是他的小夥伴,也不是再買一隻就能代替之前的那一隻,在爸爸口中小烏龜卻是一個無關緊要的、可以隨時替代的東西。孩子說出這件事,更多是想要得到理解,而爸爸的這句話卻傷透了孩子。

那么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爸爸對孩子說:你心愛的小烏龜死了,你一定很痛心吧。痛心一詞就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目前這種情緒是複雜的,讓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緒,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情緒。同時孩子也能夠感受到你和他之間的共鳴,讓孩子體會到家長是明白自己的感受的,這樣孩子就會願意和家長傾訴、分享自己的感受。

2. 不要過多的解釋

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對於身邊的事物都是有探索的欲望。例如當一個孩子想要去摸仙人掌時,媽媽立馬阻止並且說:不行,仙人掌是有刺,你碰到會被刺到、會痛,你要記住不能摸仙人掌……

當探索欲望沒有得到滿足的孩子,此時是聽不進去什麼道理的。因此家長不要過多的解釋和說教,這樣不但沒有正面效果反而是火上澆油,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會覺得你嘮叨、覺得你小題大做,久而久之,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會越來越遠。

家長應該允許孩子適度去探索,我們家長可以實現提醒孩子仙人掌有刺,如果孩子依舊想要去摸仙人掌,再次提醒孩子輕輕地摸就行,不要一直重複囉嗦。就算孩子還是被仙人掌給刺到了,也是一次成長。這樣孩子今後會有意識地聽取家長的建議,在做事之前也會詢問家長的意見,親子關係會更加親近。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一書是一把讓家長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講授了一系列實用的方法讓家長和孩子能有效溝通,幫助家長掃清和孩子之間的溝通障礙。

相關焦點

  • 別人誇孩子時,家長脫口而出的三句話,會傷透孩子的心
    比如在面對自己孩子被誇獎的情況下,太過于謙虛就傷孩子的心了。在看到孩子的時候,很多人出於禮貌或是真心的喜歡,經常會誇兩句。比如「長得好看」、「聰明乖巧」等等,不論出於什麼目的,聽到這些誇獎的話,家長們的心裡總是高興的。誰不希望自家孩子人見人愛。但是又出於一種微妙的心理,家長總會謙虛一下,回應一些話來表示自家孩子其實沒有那麼好。
  • 小烏龜死了,孩子很傷心,我該怎麼樣陪她們面對?
    前段時間,家裡養的小烏龜死了,我才真正遇到了這個問題。 大概兩、三個月前,應孩子們的一再要求,給她們買了一隻很小的烏龜,就是最常見的巴西龜,也叫紅耳龜。很小一隻,大概只有兩個一元硬幣那麼大。前幾天,我送孩子上幼兒園後回到家裡,發現小烏龜死掉了。沒給小烏龜拍過照,這張是網上找來的。
  • 一名外國孩子的行為,讓中國父母傷透了心
    是「養」重要?還是「教」重要?本文開頭就給大家一個難題思考。常言道「養育之恩大於天,教育之恩重如山」。養育一個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其中的艱辛只有為人父母才知道。近日,一名日本媽媽在網上曬出了自己11歲兒子的行為,引起了中國父母的爭議,對比自己的孩子,讓他們傷透了心。
  • 怎麼養烏龜,養不死的烏龜在這裡
    養烏龜這事跟養金魚有些類似,從幼兒園小朋友那會就較為熱衷,在放學路上一瞧見擺攤賣小金魚,小烏龜的,好奇心推動著就一本正經的說要養一隻,然而很多人無論小朋友還是大朋友,養烏龜經常會養不長久,長則一年半載,短則數周之內烏龜就會棄命仙去,一命嗚呼。
  • 小男孩買了一隻烏龜,父親看到背上的刺嚇一跳,網友:烏龜變心了
    導讀:小男孩買了一隻烏龜,父親看到背上的刺嚇一跳,網友:烏龜變心了文/木邊雪相信人們對烏龜是很熟悉的,龜兔賽跑的故事幾乎人們都知道,雖然烏龜走得慢,但是因為它的堅持最後勝利了,而且烏龜的壽命很長,人們也喜歡養一隻小烏龜,看到小烏龜,很多小朋友都會喜歡,而且小烏龜的價格不高
  • 小烏龜的教育哲理
    有個故事很精彩: 兒子兩歲時,父親買了一隻小烏龜送給他。烏龜一直養在陽臺上,兒子很愛這隻烏龜,每天都惦記著烏龜的飽暖。 兒子一天天長大,烏龜也一天天長大。 兒子從幼兒園進入學校,烏龜卻一直呆在陽臺上的那個罐子裡。 有一天,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烏龜爬出了那個安身的罐子,掉到樓下摔死了。 兒子哭紅了眼,他也很傷心。
  • 二胎家庭孩子不同姓,大寶的一句嘲諷,讓寶媽傷透了心
    導讀:二胎家庭孩子不同姓,大寶的一句嘲諷,讓寶媽傷透了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二胎家庭孩子不同姓,大寶的一句嘲諷,讓寶媽傷透了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江西】曾駿昱《小烏龜死了》
    點上方藍字中外少年作家網再點關注 長按文末二維碼 打開對方名片投稿 平臺作文被《人民日報》《中華網》《百度》《搜狐》多家報刊網站轉載小烏龜死了當時,它的小眼睛慢慢地閉上,又短又小的小手,緊緊地和我弟弟的小烏龜擁抱著,仿佛已經潸然淚下。我呆呆地站在魚缸旁,看著媽媽把我的小烏龜從魚缸拿出,確定它真的死了之後,才丟進了垃圾桶,我和我的好朋友小烏龜已經鬆開了友誼的雙手。我看著躺在垃圾桶裡的小烏龜,回想著以前和它一起的快樂時光,我感覺到心如刀割的滋味,眼淚止不住的流了下來。於時,我大筆一揮,寫下這篇文章來表達我的不舍之情。
  • 為了反共養他14年,他逃美前卻傷透臺灣人的心
    全臺憤怒:為了反共養他14年,他逃美前卻傷透臺灣人的心  在被民進黨用臺灣納稅人的錢豢養了14年後,境外反華分子王丹這兩天突然決定離開臺灣回到美國。  但令所有臺灣人都震驚的是,這個被民進黨吹捧為「民主良心」的王丹,卻在臨離開臺灣時甩下了一句令民進黨非常尷尬,更引起全臺灣人公憤的話…
  • 姥姥任勞任怨帶5年外孫,當5年保姆,卻因一句話被女兒傷透了心
    (本文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老人該享清福的時候,甘願被女兒當傭人,卻被女兒一句話寒了心李奶奶60多歲了,和她一起退休的老姐妹,都在遊山玩水,享清福,但是李奶奶卻為了女兒,加入了帶娃大軍。幾年下來,都是任勞任怨的李奶奶,卻被女兒一句話傷透了心。
  • 你隨口說出的話,可能就是扎向孩子的刀!
    小宇的父母直到這件事發生才意識孩子受到的影響。他們一再解釋這是玩笑,並堅定表示要去做親子鑑定證明的時候,孩子才終於信了。  在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小宇說了一句話:「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再拿親情來開玩笑,尤其是和小孩子開玩笑。」  這種信以為真的故事,現實中真的有不少。
  • 女人把貓和烏龜放在一起養,過了一段時間才看出來
    將整個愛心獻給孩子,將美好德行傳給孩子。以真正其心,以善誠其意,以美修以行。文章類型|甜心寵物文章字數|508字,閱讀時間約2分鐘如今,不少鏟屎官在家裡養了幾隻寵物,想著彼此有個伴就不會那麼孤單了。但不同品種的寵物生長速度不同,就像下面故事中的兩隻寵物。
  • 家裡養的烏龜死了代表什麼預兆 預示家中煞氣太重
    風水方面對於我們各自都能夠存在非常直接的影響,這對於我們各自產生的影響都是比較多樣化的,在家中,很多方面的特徵都能夠存在不同的解釋,並且對我們自身的運勢產生印象,那麼家裡養的烏龜死了代表什麼預兆?預示家中煞氣太重  家裡的烏龜死去,很可能是在住宅中煞氣太重,烏龜是能化煞的動物,但如果家裡的煞氣太重,化解的煞氣太多會有損烏龜健康;另外烏龜死去,也可能預示著家中老人的健康出了問題,因為烏龜是長壽吉祥物,最有老人緣,這時要特別注意家中老人的安全和健康,最好是帶老人定時體檢,對疾病要加強預防和治療。  家養的烏龜死去,是替主人擋了災難,所以主人不會倒黴。
  • 外公養了20年的老烏龜突然死了,他仰天長嘆:給我準備後事
    外公是一個很感性的人,他總是喜歡養很多的小動物。烏龜就是其中一種,而且是他最喜歡的一種。我猜測可能是因為烏龜好養。這個烏龜的年齡比我的年齡都大。我捅咕了這隻烏龜好幾下,它都沒有給我一點反應。突然一個念頭出現在了我的心裡,就只烏龜可能已經死了。怎麼會死了呢?不會是我把它從缸裡撈出來,它渴死了吧?這隻大烏龜可是外公的寶貝,這怎麼辦呀?
  • 為啥男人更偏愛養烏龜?
    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歡飼養寵物作為生活的一部分,養貓、養狗,都是時下很受朋友們喜歡的寵物。在這些寵物圈中這就很難看出到底是男人更喜歡還是女人更喜歡了,而只有在養龜養魚的圈子當中,你會發現,經常出沒在各大論壇,貼吧,交流群的多半是男性。整個國內水族市場還是以男性愛好者居多!
  • 養烏龜經驗之談—深水養龜的理由(值得學習)
    我養巴西烏龜也有半年多了,比起養幾年甚至十幾、幾十年的前輩是微不足道的。但我從論壇與各個養烏龜的朋友那裡學習到不少東西,也明白不少東西。經過兩個月的投入與觀察。烏龜成長比以前任何時間都要精神與健康。我曾說過,醫好一隻烏龜並不會帶來成就感,而養好一隻烏龜那種愉越的心情是不可言喻的。
  • 缺乏同理心的父母:孩子的悲哀
    之前看到一位媽媽在朋友圈抱怨自己的孩子。 自己不小心把孩子心愛的存錢罐打破了,跟孩子道了歉,還承諾馬上買一個新的。可是孩子還是不依不饒,哭了一上午,還跟自己賭氣。說養孩子真難,真想打他一頓,買一個新的不就行了嗎?買一個新的真的可以嗎?你真的理解孩子的心情嗎?
  • 「要死趕緊死,我只有7天喪假」,兒子一句話,父親絕望而死
    "養兒防老"是大多數父母的想法,父母陪伴孩子長大,自然希望自己老去時孩子也能陪伴在身邊,更何況父母將一生的心血都傾注到了孩子身上,於情於理孩子都應該贍養父母。可是這隻存在於美好的想像中,在現實生活裡我們能看到不少"啃老族",他們的工資養活自己都困難,更別提贍養父母了,根本沒有辦法按時給父母提供養老金。
  • 心窮的父母,養不出有出息的孩子
    孩子是父母的續集,心窮的父母,註定養不出內心坦蕩的孩子。若父母沒有覺知,把匱乏感傳遞給孩子,那麼孩子未來跟金錢的關係也將沉重而艱難。」父母心窮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格局上的狹隘,更是心中永遠填不滿的溝壑。豆瓣上有個帖子:「父母的哪些行為給了你不可磨滅的影響?」
  • 童話故事 | 烏龜狂歡節
    果果是創意班第二期學員,她喜歡寫想像故事,《烏龜狂歡節》是她創作的一個童話故事。果果媽媽說,果果平時學校作文每次都要想好久,想不出來寫什麼。但為什麼孩子現在就能寫上千字的文章,還能虛構故事呢?我告訴果果媽媽,大多數的學校作文先講方法,給一個套路,讓孩子模仿著寫,這就把孩子限制死了。孩子一旦被套住了,他也就懶了,作文的格局也成了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