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隨口說出的話,可能就是扎向孩子的刀!

2020-12-12 搖籃網

  微博上曾有個熱門話題,叫「你媽都說你是哪來的」。

  底下的評論五花八門:「地裡刨出來的」「垃圾桶裡撿來的」「充話費時送的」「逛街時發現的棄嬰,順帶捎回來的」。

  看這些帖子的人大多嘻哈而過,還不忘給有同樣經歷的點讚。但有人卻把這些話當了真——

  最近,四川宜賓一個12歲的女孩小宇離家出走,來到另一個城市的福利院,稱要在這當孤兒。她說自己失憶了、不記得父母是誰、也不知道家在哪,「由奶奶養大、奶奶已逝」。

  很快,工作人員就發現她是幾天前在朋友圈被刷屏的失蹤女孩。經過一番引導詢問,他們知道了女孩這次行為的原因:她一直以來和父母的關係都不太好,並且深信自己是撿來的!

  原來,在小宇還小的時候,她的父母、奶奶和其他親屬總是會當面開玩笑說她是從外地撿回來的,久而久之,小宇就當了真。

  有人問她有沒有去問過父母真相,小宇說:「他們都這樣說,那就是真的,不用質疑。」

  小宇的父母直到這件事發生才意識孩子受到的影響。他們一再解釋這是玩笑,並堅定表示要去做親子鑑定證明的時候,孩子才終於信了。

  在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小宇說了一句話:「希望天下的父母,不要再拿親情來開玩笑,尤其是和小孩子開玩笑。」

  這種信以為真的故事,現實中真的有不少。微博那個話題中,有人評論道:

  小時候我媽總愛開玩笑說我是隔壁某個已經搬走的鄰居超生了不要的棄嬰,她看著可憐就收留了我。一直到很大,我都很恐慌,生怕某天會突然出現一個陌生的大人把我帶走。說實話這個家住得不像在家,我很早就搬出來打拼了。

  年糕媽媽學院的講師曲韻老師也曾在她的書中說過一個事例,一個媽媽打著教育孩子的旗號,用「拋棄」的謊言欺騙了孩子十幾年:

  這個媽媽有天對小學四年級的女兒程程說「你媽已經死了,我不是你親媽」,孩子一開始不相信,但在媽媽斬釘截鐵的回答中她信了。從此以後,程程好像變成了另一個人,既聽話又懂事、學習刻苦,再也沒有嬌氣。

  等到程程後來事業有成、更獨立了,媽媽才對著將信將疑的孩子說出真相:「其實,你媽沒有死,我是你親媽。當時為了激勵你學習,讓你改掉缺點,我才騙你的。」

  故事聽起來很極端,但延伸一下,我們身邊的人,每天也在不自覺地做著類似的事情:

  孩子調皮不聽話了,威脅他:「再吵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不肯好好吃飯,鄙視他:「你像誰啊?我們家都沒你這種人!」

  孩子不肯好好寫作業,羞辱他:「我怎麼會養出你這麼笨的人,你乾脆別讀書了,早點去打工吧」;

  我們還很喜歡隨口「妖魔化」爸爸:「你就鬧吧,看你爸回來了怎麼收拾你」;

  或者是乾脆找一些不認識的叔叔阿姨來恐嚇孩子:「再調皮,一會那邊的警察叔叔來把你抓走」;

  ……

  逮著機會,甚至是打著「為他好」的名頭,動不動就恐嚇威脅,生怕沒有這些,孩子就不聽話、不受教、不改變。這些行著「激勵孩子」之名,實則懲罰孩子的行為,真的達到它想要的效果了嗎?

  從短期來看,也許是的。但放到長久來看,一個長期在這種情緒下被壓迫,動不動威脅要被拋棄、被鄙視的孩子,要如何去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又談什麼建立自信,靠自己的能力找到解決方法呢?

  那這個時候,我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親子教育專家阿黛爾·法伯講的一個小故事,也許能給你一點啟發:

  當孩子總是用完鋸子不放回原處的時候,爸爸很生氣的指責他:「你總是說謊,明明拿了工具又說沒有。」「你別想玩了!」「明天我們出門的時候你就一個人在家反省吧!」

  另一個經過「指導」的父親是這樣做的:他沒有指責孩子,而是告訴孩子他這樣做自己很生氣:「我的新鋸子被扔在外面,被雨淋溼都鏽掉了,我太生氣了!」然後他說出自己的期望:「我希望我的工具被借走以後,可以完好無損地被歸還」。

  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他提供了選擇:「二選一:要麼借我的東西及時歸還,要麼以後再也不借,你來決定」。

  下一次,孩子繼續重複錯誤的行為,他的做法:鎖上工具箱。

  當孩子來詢問時,告訴他原因:鎖上是因為我希望我的工具放在哪裡就能在哪裡被找到。

  最後一步,讓孩子一起參與進來,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你來想一個兩全的辦法,既能保護好我的東西,又能讓你也能玩。

  結果呢?

  無論第一個爸爸怎麼生氣、威脅孩子,孩子下次還是不記得把鋸子放回原處:反正爸爸已經放棄我了。

  而第二個爸爸只是讓孩子看到自己對這件事的態度,而且陳述這件事的正確「打開方式」:「我希望……」。當爸爸把決定權交給孩子、讓他來做選擇,並且為此負責的時候,孩子真正明白了「承諾和負責」,也能從中得到成長。

  玩笑也好、嚇唬也罷,最重要的是我們脫口而出的每一句話,孩子都會當真!所以當那些習慣的「威脅」快要脫口而出的時候,請一定想一想我想教會孩子什麼:是家長不容挑釁的地位?還是告訴孩子,當遇到問題的時候,我會陪在他身邊,一起尋找解決辦法?


       來源:年糕媽媽教育

       作者:年糕媽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標籤,你一句隨口的話可能伴隨孩子一生
    我跟晨晨花了很長時間解釋奶奶並不懂畫的好壞,很多著名的畫家他們畫的畫很多人也欣賞不了,不能以一個人的話去評判自己。雖然,最後晨晨明白了,又重新去畫畫,但他的這個遭遇卻讓我不斷反思,似乎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不斷的被人下定義、貼標籤。
  • 三胞胎國慶出生,退伍的爺爺隨口說出名字,被孩子爸爸稱讚:愛國
    導讀:三胞胎國慶出生,退伍的爺爺隨口說出名字,被孩子爸爸稱讚:愛國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三胞胎國慶出生,退伍的爺爺隨口說出名字,被孩子爸爸稱讚:愛國!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生氣時,說出的話總是特別扎心的三大星座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十二星座中生氣時說出的話總是特別扎心的三大星座,都有誰?第一名:處女座處女座的人毒舌是出了名的,在吵架時,或許他們不是氣勢最厲害的那一個,可他們的嘴皮子功夫,卻是沒有幾個人能夠比得上的,不是說他們能說會道,而是說他們說出的話總是特別傷人,他們會專挑別人的痛處說,他們越憤怒,說出的話就會越傷人,有時候甚至他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言語中的威力有多大!
  • 「中國式爸媽」傷娃的話Top5,句句扎孩子的心,你說過幾句?
    在孩子的童年世界中,幸不幸福和父母的對自己的態度息息相關,有些父母雖然整日嘴上說著愛孩子,可無意中說出的一些話,卻對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很大的「傷害」。「中國式爸媽」傷娃的話Top5,句句扎孩子的心,你說過幾句?
  • 「我不要你了」,父母隨意說出的話,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情感綁架
    在孩子的成長教育中,試問有幾個家長有跟孩子說過「我不要你了」,或者孩子的成績一下子退步很多,家長的自然反應就是對孩子一頓的數落,而不是對孩子關心和鼓勵孩子以後可以做得更好。這些看似隨意的話,對於父母來說僅僅只是隨口說出,他們不認為自己說這樣的話有什麼問題,如果孩子會往心裡去,可能父母還會覺得孩子太矯情了。
  • 長髮妹子隨口一句話,也太扎心了
    那麼今天要和大家說的話題就是,男生單身的原因是因為沒有經濟能力嗎?一起來聽聽下面這幾位接受採訪的小姐姐,她們會如何去回答這個問題吧。首先第一位扎丸子頭的小姐姐聽完問題後眉頭緊皺,思索了一會回答說「我覺得這麼說是不對的吧,其實還是要看人的,男生單身和經濟能力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他對一個女生特別好,那麼對方也就不會嫌棄什麼了」。
  • 你隨口說出的鼓勵和誇讚,真的會救了別人
    中國父母確實給了孩子全世界未有的付出,哺養、教育、買房、買車、成家立業、還要幫孩子照顧下一代,中國父母甘願自己吃差的、用差的、住差的,然後把最好的給孩子,中父母對孩子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不在乎,但是也許正因為這樣,父母對孩子的獨立性缺乏必要尊重,也對孩子的感受缺乏必要理解。
  • 分手時,男生隨口說出這三句話,代表他對你「失望透頂」,放手吧
    每次在聽到分手這樣的話時,心裡都會莫名的感傷。不是每一段感情的開始都會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這是現實教給我們的一個道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情侶兩個人在分手的時候,如果男生會隨口說出這三句話,那就代表他對你已經失望透頂了,女生就趕緊放手吧。
  • 4歲女孩「醜」上熱搜:語言暴力,是扎向孩子心臟的刀
    而最讓人扎心的是這一條留言:「如果這個姐姐是她媽媽的話,她應該根本不會為外貌自卑的。」蒙臺梭利曾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生,也會決定他的一生。」1、語言的殺傷力,深入骨髓曾經有一個叫人心疼的話題上過熱搜——「被父母罵過最傷自尊的話」。有個7歲的小男孩在節目裡說出自己心酸的經歷。因為成績差,他經常被媽媽譏誚說:「你不行!」,「你沒戲!」「你就是個二百五!」
  • 美容師說出實話,網友:扎心
    雙眼皮可以說是被每個女人所青睞,它對於顏值的提升也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雙眼皮相較於單眼皮來說,會更加顯得眼睛比較大,且看上去非常有神,是讓眼睛變大的不二選擇,因此一些女生不惜動刀,也要擁有一雙好看的雙眼皮,但是當自己真的選擇割了雙眼皮後,又會發生什麼呢?
  • 「把你的心給我!」情侶吵架男子隨口答應把心給女友被刀刺入胸口
    「把你的心給我!」情侶吵架男子隨口答應把心給女友,竟真被刀刺入胸口8月31日,浙江金華一對情侶發生口角,女友對男友說「如果要我回到你身邊,就把你的心給我」,男子以為開玩笑,便隨口答應。網友:你當在演大話西遊?@謝讓多傑: 也不能說是有病,這女的可能太真誠,太實在了。男的一說女的就當真了。剛好身邊有一把刀,你說咋辦?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啊。
  • 異性聊天時,最傷人的不是「嗯或哦」,而是你隨口說出的這3個字
    異性聊天時,最傷人的不是「嗯或哦」,而是你隨口說出的這3個字 沒時間 當遇到自己喜歡的人,總是想要把自己身邊發生的有趣事情告訴對方,也會主動的約對方出來,但是對方卻總以沒時間這個藉口來拒絕,其實就是不喜歡你
  • 父母砍向孩子的十把刀,刀刀致命,看看你「掄」過幾把?
    父母砍向孩子的十把刀,刀刀致命,看看你「掄」過幾把?文章來自淮安張愛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期望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所以父母不斷督促孩子進步。督促的話確實能給孩子增加動力,但有時候也會因為言語的不恰當讓孩子陷入自卑!所謂「愛之深,責之切」,有些話說出口就像一把鋒利的刀子,傷害著孩子的心靈。看看下面這10把刀,你掄過幾把?
  • 別弄錯了管教的正確方式,你脫口而出的話,卻讓孩子受了「內傷」
    ,因此為了激勵孩子,家長總是會做出一些讓孩子傷心的行為,說出一些讓孩子受到傷害的話。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相信不少家長對孩子使用過「語言暴力」,可能你覺得那是一句無心的話,但對於孩子來說,卻會聽進心裡。這句話是不是很耳熟,在很多家長輔導孩子學習的過程中,這句話常常會脫口而出。雖然最終父母依然陪在孩子旁邊指導孩子解決問題,不過這些話語,像是一根刺樣扎進了孩子的心裡。在前幾天逛商場的時候,我聽到一個小朋友向家長請求買一套文具,他媽媽卻說「不是前幾天剛給你買的嘛,怎麼又壞了,真是敗家玩意,就不能好好使用?」
  • 微信聊天時,女人隨口說的這些話,可能是對你朝思暮想的意思
    如果她們在微信上隨口對你說一些只關乎你們兩人的話,那她可能是想表達朝思暮想的意思,說明她在想你。微信聊天時,女人隨口說的這些話,可能是對你朝思暮想的意思「好久沒一起吃飯了」約吃飯是人們交流最日常不過的方式,很多初次見面的人,吃一頓飯就熟悉得稱兄道弟,義結金蘭,兄弟姐妹全都齊活了。
  • 隨口造句和解釋_隨口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
    隨口(suí kǒu),形容詞。不假思索,順便說出。[鄒韜奮《萍蹤寄語》:「我原是隨口發問,無所存心。」]4、這首民歌曾經風行一時,不論男女老少皆能隨口哼上幾句。5、他順杆兒爬,隨口胡謅了這麼一套說辭。6、這個意見是隨口說的,還未仔細考慮過。7、爺爺將樹葉一卷,隨口吹奏出美妙的音樂。
  • 家長打擊孩子「自尊」的話,你說過多少遍?家長該好好反思了
    孩子的性格也比較奇怪,雖然看起來很內向,但是非常容易生氣,易怒的性格經常讓敏敏力不從心,有的時候甚至會對孩子說一些過分的話。比如:那看看別人家小芳,為什麼她都不會這樣,偏偏是你呢?二、為什麼親人隨口而出的話,更容易刺痛孩子的「自尊」《悲傷逆流成河》中,出身不錯的魏萊在別人面前囂張跋扈,可是在媽媽面前,她是一個沒有尊嚴的人,因為媽媽總是覺得她做得不夠好,她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像媽媽要求的一樣,所以在母親面前,她永遠都是一副討好的模樣。
  • 「錢都是爸爸賺的,你什麼都不做」,寶媽面對6歲孩子的話深思
    」,寶媽面對6歲孩子的話深思思思本來是個職場白領,在大學畢業後,努力奮鬥轉正了,也取得了一點成績。思思同意了,這一照顧就是6年。這天,思思跟寶寶在家玩,不知怎麼的,說到了買東西的話題,沒想到孩子脫口而出:「錢都是爸爸賺的,你什麼都不做。」
  •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父母隨口一句話,影響孩子一生
    大約5歲左右的孩子一下子坐到地上抱著玩具大哭大鬧:「我不要,我不要,我就要買」。媽媽注意到周圍很多人都看了過來,生氣地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可能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並沒有停止哭鬧。媽媽看到孩子不聽話,轉身走向出口。
  • 不要對孩子說違心的話,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
    語言暴力往往最傷人,不知不覺中的一句話也許就觸碰到人家傷心處,總是那麼不經意就說出了違心的一句話,但說出來的話,它有可能就變成真實的了。事情就發生在去年的一個夏天,是我的好友,就用小靜(化名)來稱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