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趙軍剛剛看過卜燦榮的二胡音樂會,意猶未盡。這天一大早,他就趕到了天津群眾藝術館前臺。「群藝館官方微信前幾天公布了元旦文化惠民活動演出的消息,我從微信上搶了一張新春音樂會的票,今天過來領票。」有這麼多高質量的公共文化惠民活動等著趙軍,他很享受這種有藝術氣息的生活。
10月13日,天津公共文化數位化為民服務平臺正式啟動,包括數字群藝館和數字非遺服務平臺、天津文化中心網站、北方網「公共文化民心橋」平臺和天津圖書館「百姓選書我買單」微信平臺。開通後的公共文化數位化為民服務平臺已成為百姓參與公共文化的必備途徑。
「隨身的群藝館」
掃描一下,就能獲得隨身的群藝館
最近,群藝館副館長崔玉傑一直忙於數字群藝館的工作。「數字群藝館以群藝館網站作為後盾,推出在線培訓、演出、網上展廳等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而『天津群藝館』微信平臺則是我們主推的公共文化數字產品。」
「天津群藝館」微信平臺推出「藝術欣賞」、「網上展廳」等特色欄目,市民足不出戶就能看展覽、看演出、聽講座,還可以用手機在「網上購票」上直接購買演出票,在線選座。微信平臺推出兩個多月的時間,市民漸漸認識了這個「隨身群藝館」,也越來越依賴它。
「針對12月20日那場新年音樂會,『天津群藝館』微信公眾號推出了微信搶票環節。一場演出下來,增加了200多粉絲。這也是群藝館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的嘗試。」崔玉傑說,「我們把民謠音樂會的演出片段在微信上發布後,粉絲轉發量達到3000多人次。」
數字群藝館掃一掃就能了解最新文藝資訊
數字非遺平臺肩負著資料庫和知識查詢的功能,目前天津非遺網站累計訪問量在2萬多人次。2016年元旦,「天津非遺」微信公眾號將推出兩款參與性強的非遺遊戲,包括非遺快速問答和非遺拼圖遊戲,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和熟悉非遺。
馬上要到2016年了,說起明年的打算,崔玉傑信心滿滿。「明年開始,數字群藝館將舉辦各種『微活動』,比如為大學生定製的『春節家鄉味道』攝影展,為音樂愛好者錄製歌曲的『青年留聲計劃』,展示草根才藝的『夢想家系列活動』,為文學愛好者提供寫小說並出版的『小說接龍』以及舉辦草根個展的『圓夢藝術展』等等互動性活動。這些活動不設門檻,只要有獨特藝術才華的市民都可以參加。群藝館線下提供專業服務,線上提供大家展示的平臺,真正把數字群藝館做成百姓自己的『隨身群藝館』。」
「信息多元的文化中心」
市民李薪阿姨拿到了12月22日天津大劇院芭蕾舞《天鵝湖》的票。「我是從天津文化中心網站上得知演出信息的,這可是俄羅斯著名的芭蕾舞團表演的經典劇目,一定得看看。」
天津文化中心網站展示了信息多元化服務
通過登陸天津文化中心網站,市民不僅可以查閱文化新聞、公益活動、展覽演出等文化信息,還可以藉助2.5D導覽圖按圖索驥,通過手機APP預約公益文化普及活動。
「文化中心每個月都有演出,我在天津大劇院看過幾場質量很高的交響音樂會。現在各種質量上乘的演出越來越頻繁,獲取信息的渠道和購票手段也越來越方便,我們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隨心閱讀是一種感悟」
秦文淑喜歡讀書,尤其是文學類的書,她覺得看書修心。「看書讓人心裡特別豁達,好多生活上的難事就能看開了。」
天津圖書館「百姓選書我買單」微信平臺
天津圖書館自推出「百姓選書我買單」微信平臺以來,市民通過關注「天津圖書館」微信服務公眾號,就可以隨時隨地向天津圖書館推介自己喜歡的圖書,採購工作人員會及時按照薦購信息安排採購。書籍到館後,讀者就會在天津圖書館文化中心館二樓「新書閱覽專區」的「薦購圖書專架」上看到自己推薦的圖書了。
隨心閱讀是一種感悟
說起讀書這件事,秦文淑覺得這個舉措特別好。「我們閱讀的自主性更強了,也可以和圖書館有互動。過去我喜歡買書看,現在,通過這個『百姓選書我買單』的方式,我可以把想看的書告訴圖書館,他們就幫我買了。閱讀,讓我覺得世界之大,該多出去走走看看,讀讀書,享受生活。」
四大惠民平臺將現代科學技術和傳播手段應用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進一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載體,更好發揮文化惠民功能的有益嘗試。市文廣局局長黃永剛表示,天津市公共文化數位化為民服務平臺啟動,是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的具體舉措,將全面提升本市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北方網 記者吳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