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藝術進校園(圖片來源:河西文明辦)
文化是社會進步的引擎,文化品位是一個城市的魅力之魂。河西區是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城區,這裡人傑地靈、底蘊深厚。10月25日,在安徽銅陵召開的2016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河西區被國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獎牌。這是對之前工作的嘉獎,更是對今後工作的鞭策,鼓勵河西的文化工作者們將百姓需求放在心上,傾力構建符合河西實際、滿足群眾需求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惠民演出(圖片來源:河西文明辦)
踐行惠民理念,群眾幸福感持續增強
河西區文脈久遠,文蘊深厚,文風濃鬱,文源豐富,成功躋身「全國文明城區」的榮耀積澱為魅力獨具的文化品質,為城區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大的文化基因。為了讓文化發展的成果惠及全區百姓,2013年以來,河西區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為抓手,積極打造「大文化」格局,使得海河西岸這顆明珠更加繽紛耀眼,璀璨奪目。
河西區堅持頂層設計、統籌協調、整合資源、全員參與,形成全區上下一盤棋、齊心協力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生動局面,制定實施了《河西區關於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實施辦法》等42個制度性文件,從頂層設計上為文化惠民、文化樂民做好保障。區財政持續加大對公共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全區文化事業費投入由2012年的2930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9224萬元,人均公共文化服務資金達到112元。河西區在2016年2月底,組織文化志願者小分隊1000餘支,深入全區30萬戶居民家中,宣傳公共文化,調查了解群眾文化需求。在此基礎上,河西區不斷完善文化設施,豐富文化活動,壯大文化隊伍,培育文化品牌,讓越來越多的河西百姓了解公共文化、參與公共文化、享受公共文化。
構築文化版圖,群眾獲得感顯著提升
打開河西區公共文化服務的版圖,映入眼帘的是文化場所的五光十色、星羅棋布。這裡有10個市屬藝術院團,9個市屬文化場館,12個各類演出場所,9個大型會展設施,24座不同風格的公園,60個不同規模的文化廣場,13個500平方米以上的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44個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文體活動室,200多個公共文化場所,共同織成了「市、區、街、居」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星羅棋布的文化場所積澱為河西區獨一無二的文化資源,成為河西區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
河西區充分發揮市級文化資源高度集中的優勢,採取政府購買、提升改造、資源整合等方式,進一步優化區域公共文化設施布局,有效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形成「一帶兩點四層面」的布局。一帶即沿著中環線的天津大禮堂、天津文化中心、天津群藝館、河西文化中心所構成的公共文化服務帶;兩點是人民公園區域的文化創意聚集區和陳塘莊地區的文化科技園區;四層面則是指市、區、街、居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也形成了「1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讓河西居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一道道文化大餐。
惠民演出(圖片來源:河西文明辦)
探索供給側改革,群眾滿意度不斷提高
家住掛甲寺街的張阿姨只需打開「西岸文e」網頁,便可獲取河西區舉辦的展覽、演出等相關信息。河西區搭建「信息橋」,用菜單式供給模式精準投放,為老百姓提供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
河西區利用群眾需求反饋機制這一制度設計研究課題的成果,建立了群眾文化需求反饋制度,構建「西岸文e」公共文化數位化平臺,開設「需求板塊」、「我要參加」等互動反饋欄目,實現了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的對位供給,以達到公共文化服務更高層次的目標。在河西區文化局,有一份30萬戶居民的文化需求「大數據」,文化部門通過全面掌握全區整體情況,制定出全年文化活動「菜單」,以「文化365,快樂在河西」為主題,按需購買市級專業院團演出與組織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3年來,共開展各類文化活動3400多場次,受益群眾達50萬人次,今年則成功舉辦了「小荷風採」全國少兒舞蹈展演、2016天津·西岸剪紙藝術展等國家級文化活動,為全區百姓提供了多層次、多樣化、高水平的文化服務。各街道、社區結合自身特點,按照群眾需求,自主採購音響、樂器、服裝等設備,有效調動了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2016年對全區30萬戶居民進行的滿意度調查,滿意度達94.3%。
壯大人才隊伍,群眾參與率節節攀升
置身多元文化薈萃的海河西岸,隨處可見的是多彩的文化生活。而在人才隊伍軟實力上,河西區也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天津歌舞劇院、天津交響樂團等10家市級文藝院團坐落於轄區,藉助院團人才優勢,河西區建立了近500人的國家和市級專家人才庫,給每個街道配備了3名事業編專職文化工作人員,每個社區配備2名專、兼職文化管理員。在藉助人才優勢的同時,河西區還努力提升群眾文化團隊、文化志願者數量和質量,全區群眾文化隊伍達到2056支,文化志願者37903人,常年參與活動的文藝愛好者超過20萬人,群眾文化素質和道德素養在參與融入中得到顯著提升。
一場場高質量的演出給百姓生活增添了歡樂的色彩;一個個高品位的節目,陶冶了觀眾情操提升了欣賞品位,一部部優秀文藝作品,顯示了群眾文化的實力和水平,這背後離不開文化志願者的付出和努力,他們用文化的絢麗多彩點染千家萬戶的生活,為他們送去了更多精彩和歡樂。
堅持創新發展,群眾文化消費漸成主流
河西區積極探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和服務,扶持「西岸相聲劇場」等一批民營文化產業項目。河西區積極構建全民閱讀新模式,以圖書館、少兒圖書館為龍頭,建成61個城市書吧、37個圖書漂流基地,並推出「首善E閱讀」手機客戶端,形成了「三位一體」閱讀服務網絡。
在河西,社區文化、樓宇文化、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共生互動,讓群眾的生活更加充實;西岸廣場演出季、高雅藝術進社區、西岸打開閱讀之門等系列活動,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盛宴。通過精心培育文化演出市場,市民良好的文化需求已經逐步形成。2015年,全市發售文化惠民卡6萬張,河西區居民購買了2.2萬張,佔全市總數的36%,文化消費漸成主流。
河西區榮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稱號(圖片來源:河西文明辦)
構建具有河西特色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未來,河西區將按照《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河西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施標準》的要求,堅持文化創新和文化惠民,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全面升級,圍繞「美麗河西、首善之區」建設目標,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成功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重要契機,進一步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形成符合先進文化發展規律的文化運行機制,構築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的對位供給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城區文化品位和市民文化素養,全面提升河西文化軟實力,為建設天津市中心活動區、創新驅動先行區、和諧優質生活區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優化公共文化設施布局
堅持政府主導,發揮市場作用,鼓勵社會參與,建成覆蓋全區、均等普惠、供給充足、便捷高效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完善一帶(天津大禮堂、市文化中心、市群藝館、區文化中心服務帶)、兩點(人民公園、新梅江地區)、四層面(市、區、街、社區四級網絡)的公共文化服務版圖,提高各級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利用率。在東部地區建設河西大劇院,加強完善新梅江地區文化設施建設,建成一批面積2500平米以上的街級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公共文化資源均衡化。
整合文化資源配置
充分發揮市級文化院團的資源優勢,加強與駐區市級文化機構的戰略合作,並建立長效機制,將市級文化惠民活動引入河西,為群眾提供高品質文化服務。進一步完善轄區內學校、企業、協會等文化機構聯動機制,推動公益性文化單位向全社會實行免費開放,實現市、區、街、社區圖書館(室)四級通借通還。推行社會化運營模式,制定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指導性目錄,探索部分場館運營管理、重點文化項目、大型活動的PPP模式,鼓勵優秀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建設。
河西區文化中心內景(圖片來源:河西文明辦)
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
進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群眾需求反饋機制、回應機制、效能評價機制,積極探索「網際網路+公共文化服務」新模式,繼續完善「西岸文e」數位化平臺的建設與推廣,加強數字產品和服務的開發。鼓勵和引導居民文化消費,全面實現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的對位供給。實施特殊群體文化關愛工程,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發展。區圖書館探索零門檻閱讀服務,讀者憑本人有效證件可免費享受閱覽、上網、檢索諮詢等服務。加強文化館、圖書館和少兒圖書館三館聯動,創辦誠信積分卡機制,與惠民講座、惠民文化培訓和惠民演出票發放相結合,鼓勵市民誠信讀書、借書,愛護書籍。
實施文化品牌戰略
堅持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的融合發展,統籌整合文化資源,豐富西岸群眾文化活動,繼續辦好西岸圖書展、西岸馬三立舞臺藝術展等特色文化活動,優選、打造精品活動項目,創新一批具有河西人文特色的西岸品牌文化活動,不斷提升各項活動在全市乃至全國的知名度。
城市書吧(圖片來源:河西文明辦)
推動文藝精品創作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人民創作的正確方向,堅持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出臺《河西區優秀文藝作品創作扶持獎勵辦法》,對優秀文藝作品創作給予扶持和獎勵,發揮文聯作用,組織、協調好專業文藝人才的創作活動,推出更多富有河西精神、體現地域文化特色的思想精深、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文藝精品。
深入挖掘利用文化資源優勢
一是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工程。完善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制度,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資源,落實歷史遺存、風貌建築的保護責任,展示河西區深遠的歷史文脈。發揮文化遺產的惠民功能,在保護的前提下有序開發利用,實現良性循環。推進非遺項目現代設計,進一步擴大楊莊子永音法鼓會、掛甲禪寺慶音法鼓鑾駕老會等特色項目的文化影響力,圍繞「哪吒鬧海」歷史傳說,在海河沿線策劃籌建主題公園,培育文化衍生品。二是加強國內外文化交流與合作。重點開展非遺等傳統文化的對外交流活動,支持河西文化藝術團體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參加重大藝術節、動漫展、演藝展等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將本區優秀文化作品進行傳播和推廣,增強區域文化傳播輻射力。引進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品牌文化項目落戶河西,借鑑、吸收先進文化元素,提升本區文化活力。發揮京津冀文化聯盟作用,開展區域文化聯動,服務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河西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