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馨香溢古城——襄陽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綜述

2020-12-19 華夏經緯網

在「歡樂襄陽」150場惠民演出中,有15場是音樂專場,由我市一幫年輕音樂人組成的團隊承辦。10月10日晚,由恆星音樂團隊打造的全城巡迴音樂會在峴山文化廣場舉辦首場演出。 記者 安富斌 攝

點擊圖像瀏覽高清圖

襄陽日報記者 李暉 通訊員 王慧 時文燕

  東漢末年至魏晉,襄陽是全國學術中心、文化高地;唐元和年間,是全國4個人口達10萬戶以上的州治所之一;明清時代「千帆所聚,萬商雲集」。著名史學家嚴耕望稱,「繁華800年,猶先秦之邯鄲,明清之秦淮。」

  悠久的歷史底蘊、深厚的文化內涵,讓這座城市煥發出奪目光芒。

  2013年,襄陽入圍全國第二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城市,承擔起在全國和全省先行一步、探索經驗、提供示範、引領文化科學發展的重要使命,建設「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廣覆蓋:形成「15分鐘」文化圈

  文化建設的關鍵在投入,核心是項目。襄陽設立1100萬元的文化惠民資金。群眾文化活動經費由創建前的人均每年1元增加為人均每年3元;經費總量由600萬元增加到1800萬元。

  兩年來,襄陽投入15億元,撬動縣、鄉政府及社會資金40多億元,新建市文化藝術中心、市圖書館、市群藝館、市美術館和市博物館等一批精品文化設施。新建縣級文化場館14所,改擴建縣級文化場館6所;100%的村(社區)建有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全市2732個村(社區)建成配套的文化活動室,形成城市「15分鐘」、鄉村「30分鐘」文化圈。

  為了讓更多老百姓享受「優質文化就在家門口」的公共福利,襄陽先後將工人文化宮、科技館、高等院校圖書館、音樂廳等與市級圖書館、群藝館、美術館、博物館進行資源整合,全部免費開放。

  高效能:服務供給品質化

  小品、戲曲、音樂會……「歡樂襄陽」文化惠民演出自9月啟動以來,先後在襄陽劇院、市區廣場、社區等地陸續推出,場場爆滿。

  市民王國林是個老戲迷,目前他已經追了22場演出,甚至專程跑10公裡去看戲。「看戲不要錢,這才是真正的惠民工程。」他樂呵呵地說。

  今年,市政府用75萬元文化惠民資金,購買150場「歡樂襄陽」文化惠民演出,引導52個社團組織參與競爭,6個中標的承接主體動員35家企業參加演出,撬動180萬社會資金,豐富活動內容,提升演出水平。

  採取「市場搭臺、文化唱戲」的形式,今年我市已舉辦「好戲大家看」文化演出12場、送戲下鄉1208場、放映公益電影2.1萬場。

  市文體新廣局組織創作完成的相聲《山水襄陽》、現代豫劇小戲《看孫孫》、現代大型豫劇《親爹親娘》、新編歷史豫劇《天下第一顛》、大型音舞詩畫《踏歌襄陽》等文化精品,豐富了市民生活,有的還在省內、國內產生一定影響。《親爹親娘》榮獲第三屆中國豫劇節劇目獎、入選為第二屆湖北藝術節惠民展演優秀劇目,《踏歌襄陽》獲得湖北舞蹈「金鳳獎」。

  唐城、漢城等文化產業園,常年免費向殘疾人、留守兒童等弱勢群體開放。今年1至10月,僅唐城就向5萬餘人免費開放,免除門票費用近300萬元。

  新探索:搭起永不落幕的舞臺

  如何保障文化資源均等分配、可持續發展?襄陽的做法是:創新服務方式,破解難題,優化資源配置。

  從房地產開發費用中徵收1%的公共文化建設經費,主要用於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和支持公共文化事業發展。僅此一項,全市公共文化事業經費平均每年增加3000萬元以上。襄陽還探索了政府、法人組織、社會團體「三駕馬車」聯動服務機制,通過項目承接、購買服務等形式,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60億元用於文化設施建設和活動開展。

  襄陽聯合湖南省嶽陽市、江西省新餘市共同組建湘鄂贛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城市區域文化聯盟,從2014年5月至今已舉辦群眾文化演出、書畫展演、文化研討、交流學習等多項活動。襄陽還聯合漢江流域13個城市組建漢水文化聯盟。「以政府為主導,動員社會參與,讓廣大群眾成為主角和受益者,是襄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要特點。」據市文體新廣局黨組書記、局長鄭玉清介紹,目前,襄陽基本實現「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常年不斷檔」。今後,將圍繞「服務多元化、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強力完善、發展這一體系。

相關焦點

  •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竹裡畲鄉交出滿意答卷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對人民群眾而言,公共文化服務就是身邊的精神家園。  2020年是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收官之年。  強化硬體支撐  「精神生活」有去處  近年來,竹裡畲族鄉高度重視、著力強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積極響應上級關於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號召,通過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投入力度、豐富公共文化產品、提高文化供給能力、創新服務方式等,使畲鄉面貌煥然一新,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群眾文化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 天津河西區推動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原標題:河西推動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昨天下午,河西區召開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工作部署會,通報市中期督查小組反饋意見以及參照第一批創建評分標準的自查情況,深入整改提升,彌補短板,推動創建工作深入開展。
  • 河西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構築「首善之區」文化高地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河西區打造天津經濟社會發展「首善之區」,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有效載體。自2013年9月獲得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河西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目標,以「為民創建,創建惠民」為宗旨,以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為手段,舉全區之力,聚全民之智,不斷加強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壯大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統籌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升了城區文化軟實力 。
  • 春風化雨潤心田——黃州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紀實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是文化部、財政部在「十二五」期間共同開展的一項戰略性文化惠民項目。它的具體內容是:結合當地實際,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 天津市河西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掠影
    河西區是一個極具文化魅力的城區,這裡人傑地靈、底蘊深厚。10月25日,在安徽銅陵召開的2016年中國圖書館年會上,河西區被國家文化部正式授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獎牌。這是對之前工作的嘉獎,更是對今後工作的鞭策,鼓勵河西的文化工作者們將百姓需求放在心上,傾力構建符合河西實際、滿足群眾需求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上海市長寧區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
    作為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單位,長寧區主動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提出成立長三角地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合作機制倡議,積極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工作。  設施齊備富有區域特色  示範區創建期間,長寧區通過一系列百姓家門口的創新舉措,使居民真正通過示範區建設得實惠。
  • 濱海新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我知曉,我參與,我滿意」
    居民朋友們: 今年是濱海新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驗收之年。您對創建成果的知曉和滿意程度,是衡量濱海新區示範區創建成效的最高標準!
  •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原標題:高質量完成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任務 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的「中山答卷」 自2018年4月獲得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資格以來,廣東省中山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推進創建工作,形成了具有濃厚特色、可示範、可複製、可推廣的「六創」工作經驗,為建設「灣區樞紐 精品中山
  • 青州市成功創建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9月25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正式公布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全國505家創建單位中,71家進入名單,青州市成功入選。山東省共有3家單位創建成功。青州市現有A級景區16處,其中5A級景區1處,4A級景區2處,3A級景區9處;還有眾多鄉村旅遊點,其中井塘古村入選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
  • 公共文化服務過去五年工作總結
    對照《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驗收標準(東部)》的7大類28項72個指標,嘉興市自評全部達到「優秀」,實地檢查相關印證材料充分,高標準完成了示範區創建要求。2016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嘉興市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案例》一書,匯集了33個創新案例。嘉興已成為中國浦東幹部學院的常設考察基地、全國文化幹部培訓的現場教學基地。創建以來共接待全國各地的參觀學習考察團58批次,公共文化服務的「嘉興經驗」全國矚目。5.深化完善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國家示範項目。
  • ...柳宗元文化旅遊區|文化旅遊|舜帝陵|陽明山國家森林公園|零陵古城
    作為國家森林城市,永州境內現有10個國家森林公園、4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8個國家溼地公園、2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34個國家森林鄉村,被納入國家南嶺森林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功能區,堪稱「華南之肺」「康養福地」。
  • 河北:力推公共文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原標題:公共文化服務浸潤百姓心田  文化事業的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是群眾,最根本的出發點是滿足群眾需求。今年以來,我省著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完善文化設施、增強文化供給、改進服務方式,有效保障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公共場館熱了,文化活動多了,百姓心裡暖了,文化惠民的陽光更加照亮了城鄉。
  • 「十三五」期間景德鎮市文化旅遊工作綜述
    「十三五」期間,我市立足景德鎮國家陶瓷文化傳承創新試驗區的申報和創建,以繁榮文旅事業、發展文旅產業為重點,不斷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和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深入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深化體制改革,文化旅遊事業取得重要突破和重要成果。  文化體制改革不斷創新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 濱海新區:美好公共文化服務就在您身邊
    日前,在全市的統一部署下,濱海新區文化和旅遊局正在逐步有序可控地組織各公共文化服務場館復工營業。隨著文化中心、區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中新友好圖書館、泰達圖書館、泰達街道綜合文化中心、茶澱街道綜合文化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相繼恢復開放,市民的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 河北高質量推進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建設
    今年以來,全省文化和旅遊系統緊緊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改革任務、文化惠民「七進演出」、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旅遊「廁所革命」等重點工作,探索文化與旅遊公共服務融合發展路徑,努力推動我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升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的效能與品質,奮力為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貴州省六盤水市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會
    為總結易地扶貧搬遷點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宣傳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2020年5月6日六盤水市召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經驗交流會,謀劃拍攝製作專題紀錄片,用短片的形式記錄、展示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果。
  • 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青州市的全域旅遊發展之路
    經創建申報、省級評審、國家會議材料評審、暗訪、社會公示等環節,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這塊金字招牌,終於花落青州。面山負海古諸侯 信美東方第一州青州市被列入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名單以來,青州市委、市政府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破冰器和有力抓手,著眼「文旅融合、城景合一、主客共享」,從全域旅遊發展體制機制、政策體系、資源環境、創新示範情況以及旅遊公共服務體系、產品供給、市場秩序、品牌影響等方面,開展了大量硬體、軟體提升工作,
  • 漢陰縣「公共文化與我同行」攝影展在縣文化廣場舉行
    12月9日,漢陰縣「公共文化與我同行」攝影展在縣文化廣場舉行。縣委常委、副縣長黃邦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劉海峰,縣文旅廣電局等部門相關領導參加活動。據悉,近年來漢陰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為抓手,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基礎設施全面提升,文化惠民工程務實高效,品牌文化活動精彩紛呈,老百姓的「文化獲得感」顯著提升,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網絡健全,社會參與、高效靈活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 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需求
    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的重要途徑,是激發公共文化服務活力、提升服務效能的重要抓手。為了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激發社會活力,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12月19日,市委宣傳部、市文化和旅遊局共同在門頭溝區召開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現場推進會。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飛進,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趙磊、副部長陳名傑、秘書長張愛軍等相關領導出席了會議。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陳冬主持了會議。
  • 鄰裡圖書館創建第三批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迎來中期調研
    2019年2月,「『千家萬戶』閱暖工程——鄰裡圖書館」項目(以下簡稱鄰裡圖書館項目)獲得第三批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創建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