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合肥籍歷史地理學者、城市規劃師張靖華博士在信封上手繪鍾南山、李文亮等人物形象,為武漢抗擊疫情加油。昨日上午,他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自己的創作主要以與疫情相關的事件或者人物形象為主,「比如,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火神山建設場景等。」
張靖華在信封上手繪的畫作。(受訪者供圖)
昨日上午,記者聯繫到手繪畫作的作者張靖華,他畢業於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是一名城市規劃師,老家在合肥市包河區周谷堆南淝河邊的新河埂。3 月7日,居住在合肥的張靖華買來信封、明信片,創作了三四幅畫為武漢加油。抗擊疫情的畫作,發在微信朋友圈後很受歡迎,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談及為何想到用手繪信封、明信片的方式為武漢加油?張靖華表示因為專業原因,他常年堅持著繪畫訓練。而這次疫情期間,他看到了集郵圈的一些武漢朋友在信封上繪製「火神山建設」等特殊性事件,因此產生手繪畫作為武漢加油的想法。
張靖華介紹,很早以前,國外就有一些畫家在明信片上進行繪畫,描述他們所見到的一些事情、景象。去年,張靖華在掛職肥東縣長臨河鎮副鎮長負責當地旅遊開發時,也曾設想過以明信片形式來展現巢湖流域的歷史文化。
張靖華為記者發來了他的幾張手繪畫作,有畫在信封上的鐘南山、李文亮,還有抗擊疫情的醫護人員的形象。他表示,在接下來的日子,每天都會堅持創作,「選取一些好的題材,用信封加上水彩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希望在疫情結束後能夠有二百幅左右的手繪畫作。」張靖華說,畫作會以醫護人員的努力抗疫為主,還包括抗疫前線的英雄人物、基層工作人員,以及其他社會各界人士,繪製完成後還會蓋上疫情期間的郵戳,更具有紀念性意義。
張靖華告訴記者,等疫情結束後,還想舉辦一個紀念抗疫的畫作展覽活動。
馬夢成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