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2020-08-16 南風幾經秋啊

一名考生的艱辛自述:

我是博士,更是個笨蛋。


2015年我碩士研究生入學,那麼,考研是在2014年,距今已經五年了。現在是博一的下學期,這還是我第一次計算這個簡單的算式,時間竟然這樣流瀉。


考研的原因五花八門,或直截了當為了學位,或為了換一個發達點的城市,以便將來結婚落戶,或對就業不看好,或有意志深耕學術。而我呢,我就比較可笑了,我考研是因為我大學時的初戀考研,我在他備考的時候頗有些百無聊賴的意思,放眼望去,找工作的同學們也沒有個「好收成」,索性也投靠了考研的大軍。


我考的是中國哲學,選它的原因很簡單,一來我喜歡,這一點我在研究生複試面試的時候說了,我說我小時候看外公書架上蔡志忠關於莊子的漫畫,很喜歡,就喜歡到了今天,二來簡單,不用考數學,等於直接拆掉了一大半的門檻。


這不是我深思熟慮的結果,它更像是我「一拍腦門」做出的決定。我的父母都支持我,因為我高考實在沒考好,只讀了個本市的二本學校,他們都挺樂意我多讀讀書,也願意我有個更高的學位。


世事無常,但也如常,之後發生的事,是爛俗的「戲劇性」情節:我考上了,初戀沒考上,他去了上海的銀行工作,我們分手了。

我還是在本市讀研,從一個二本不知名院校到211大學,沒有什麼自豪感,興奮感,只覺得按部就班吧,付出了,獲得了,無甚心得。身邊的人,有「二戰」考上的,有辭職讀的,也有在職讀的,都比我的要「來之不易」,所以,相比之下,我就顯得不太珍惜。


事實上,除了上課我能有很多自由的時間,但真的很遺憾,我沒有辦法像一些自由職業者豆友一樣,分享安排生活、賺取金錢的經驗。


我顯然不太駕馭的了「自由」,我沒有正視自己的長處與短板,我熱愛文字,但我懼怕付出沒有結果,所以我也沒有真正付出行動,嘗試在此開闢自己的小天地,甚至相反,我為自己沒有與社會接軌而感到焦慮,我從沒有實習過,更沒有工作過,於是,我想彌補。


學校有研究生主管的職位,說來真的無語,歷史重演,我陪同學去申請,結果她沒有申請上,我申請上了,其實我並不想要那個職位的,我想去圖書館,但偏偏讓我協助系裡的行政工作,做教學秘書。我是一個剛入學的研究生,連老師都認不全,但這是一個需要與系內研究生部的所有人打交道的職位,並不擅長與人交往的我,仿佛被扔進嘈雜的洪流中,做對的事情,做好的事情,我覺得是僥倖,是前輩幫助,做的不好的事情,我完完全全地自責內疚。結果是,我做最繁瑣、機械的活計,只感到折磨,並不覺得有所歷練,做了一個學期,我落荒而逃了。因為落荒而逃,我更加地覺得自己不行,覺得自己失敗。


我的導師已經不在學校了,基本是掛名的性質,專業學習幾乎是我自己摸索,讀讀基礎的原典,再讀讀專著,大抵如此,但我還算是比較勤快的,手不懶,願意寫文章,寫寫改改,也算是入了門吧。這裡必須要說的是,在讀研的過程中,讀書,獲取知識,這是不足為道的,誰都可以,甚至可以說,知識是開放的,根本不屬於誰,千萬不要因為自己知道了些別人不知道的專業知識,或自己讀了多少多少的書就驕傲起來,更重要的是鍛鍊思維,培養自己尋找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就這樣過著,我對自己的未來仍然沒有規劃,看到的大多是進學校,或是考公之類的,於是我也試著在研二的時候去高校代思政課。這次的工作經歷還算可以,學生基本都很善良,當然不會太聽話,但我對聽話向來也沒有什麼要求,不過分就可以了。


通過這兩次「工作初體驗」,雖然我沒有明確方向,但我知道了,如果今後去高校,行政和教學,我一定是更偏向於後者的。做教秘是我的一次試錯,這一次經歷不能說白費,至少我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麼,通過一種很笨的方式。


碩士論文準備得比較早,到了研三開學已經完成了初稿,於是整個半年我都在思考到底要升學還是要工作,如果要工作,要去哪裡。有時我覺得自己很窩囊,真心的,因為我有喜歡的行業,我想做文字類的工作,想去出版行業,文化企業,但我不敢去嘗試,我害怕失敗,害怕脫離熟悉的環境,於是關於工作的選擇也是在熟悉的領域,比如隨大流準備公務員事業單位考試。

轉折在研三第一學期的冬天,學校下發了申請審核博士的通知。我也在思考。我並沒有什麼學術抱負,學術理想,我是茫然的。但我做了一個設想,要我放棄可以自由地讀書的生活,進入沒有目標的工作,我願意嗎?我不願意。於是我從一個曾經的「考研黨」變成了「考博黨」,通過了審核和面試(因為發的論文達標,在綜合評分中排名靠前,並不是毫無作為),我就這麼稀裡糊塗成了博士。


我不是一個目標明確的人,我常覺得我是個笨蛋,不敢追尋,懼怕失敗。


很難說現在的生活好不好。我很少覺得幸福、滿足,也很少覺得安閒,我也經常懷疑自己的選擇到底對不對。要說不幸,似乎顯得格外矯情,畢竟算是難得的機會,我說得再多,畢業難,就業難,也沒辦法,也沒必要,得到什麼額外的理解和寬慰。

經常厭學,但最近也在調整狀態,儘量刨開像以往那樣,把讀博當成生活的唯一,一切聽從它的指揮,而是把它當做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用面對生活的那一些姑且還算得上熱情的情緒,面對學術。


也會想,如果當初沒有讀研,沒有讀博,又會怎樣呢?會在工作的疲憊無盡中,暢想如果當初選擇讀書的情形嗎?


站在此岸望彼岸是人的通病


考研為我們帶來什麼?或許我們不能得出一個確切的結論,因為無論如何,我們總身處其中。但我們既然身處其中,那麼,我們只能這樣走下去吧。

相關焦點

  • 從雙非高校考上名校研究生,你才會知道考研究竟帶來的是什麼?
    「雞湯」的切入點主要是考研能夠給大家帶來什麼?相信目前還是有很多同學,哪怕是那些在很努力複習的同學,也不知道考上究竟意味著什麼?更不知道一個名校的光環真正能夠給自己帶來什麼?什麼是最好的自己?要搞清楚這個定義,「最好的自己」不是所有人中最好的,而是你這一生中能成為的最好。成為最好的自己基礎就是競爭的「危機感」和開闊的「眼界」,這兩點讀研都可以給你。
  • 研究生工資VS本科生工資,考研能給你帶來什麼?
    問起為什麼考研這個問題,不可否認,很多考研er都是為了更好的就業機會、更高的薪資而選擇考研,很多企業也在提高對學歷的要求。那麼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工資對比究竟如何呢?本科和碩士畢業生的工資範圍在四千元到一萬元之間不等,需要高學歷背景的研發崗能拿到最高的月薪。在快消行業內,不同的快消公司,薪資待遇相差近十倍,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在人才吸引力也高人一籌。招聘職位主要是銷售和市場類。本科生跟研究生的薪資待遇差的並不多。
  • 公務員考研的首選!考了MPA能給你帶來什麼?
    公務員考研的首選!考了MPA能給你帶來什麼?關照一下剛決定考研或還在選專業的同學:咱先不思考考個MPA能帶來什麼。必尚考研季老師先帶著你們了解一下這個MPA究竟是什麼?那什麼人適合考呢?那可不就是:政府公務員,事業單位,國有企業人員嘛。那麼考這MPA有什麼好處呢?且聽季老師,略說一二。第一, 讀個MPA能提升自己的優秀能力。這話可怎麼說呢?無論是在老一輩還是在咱們這一輩啊,都認為這個公務員那是一個鐵的飯碗,而且公務員的隊伍也趨向於年輕化。
  • 22考研 | 為什麼要考好學校?它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我們大部分考研的小夥伴都是來自二本三本的同學,有的同學安於現狀,覺得拿一個本科畢業證就可以了,一、一所不那麼好的學校會使我們錯失什麼?1、緊張感一所不是那麼優秀的高校,最可怕的就是給你帶來一種溫水煮青蛙的安逸感。在這樣的學校裡,你能找到聰明的同學,能找到用功讀書的同學,但就是很難找到比你聰明五倍但比你努力十倍的人。
  • 興趣究竟能給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總有些人說,興趣這個東西對自己的工作、生活似乎也不能帶來什麼改變,學習一項興趣既要花錢還要花時間,而這些時間本可以舒服地用來追劇、睡覺、打遊戲,所以自己有無一項興趣根本無所謂。那麼,興趣它真的是毫無價值嗎?它究竟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好處?
  • 「智慧城市」究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而當一座城市有了數字大腦……「智慧城市」聽起來高端大氣,究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第六屆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3日至5日在京舉行,記者帶你一探究竟。——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找不到停車位!開車去一趟人流量大的景區、醫院、商超,路程一刻鐘,找車位半小時;停一次車掃一個碼,繳費花時間不說,手機還關注了一堆公眾號。
  • 考研能帶來什麼?誰更適合考研?大學分岔口,秘籍來幫你
    ……  趁著假期還有不少時間  小豫在此獻上《考研秘籍》  希望能幫助到你  「到底要不要考研呢?」  「考研能為我帶來什麼?」假如你有想深造的學科,或是對某一方面的學術研究感興趣,那麼你可以嘗試考研;  PS.如果有足夠的經濟基礎,出國去見見世面也沒有什麼不好;  決定考研之後,有哪些東西我現在就需要知道?
  • 拾麥團的照片書,給我們帶來的究竟是什麼?
    我們班長拍著我的肩膀,問我能不能為大家每個人做一本,結果班裡除了我之外,還有2個同學竟然也在拾麥團做了照片書!不知不覺間,拾麥團的照片書已經這麼火了!除我之外做了書的2個同學,不僅是照片書的深度用戶,還同時是拾麥團的代理。據說已經在我們學校推出去近百本照片書。
  • 一文看懂,紅寶書究竟能給你帶來什麼?
    上個月,我們公眾號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大家心心念念、朝思暮想的紅寶書上架了。紅寶書上架以來,受到了大家的熱情青睞,小夥伴們紛紛入手了這件夢寐以求的提分神器。 想必到現在很多小夥伴的紅寶書已經到手了,大家在讚嘆紅寶書顏值擔當以及定哥超暖心備註的同時,是否想去進一步了解紅寶書究竟能給你帶來什麼?
  • 究竟是先考公務員還是先考研?兩者有何不同,分別有什麼好處?
    因此擺在大學生面前主要有兩個選擇,一是通過考研提高自己的學歷,二是找到一份工資高,福利待遇好的工作,也就是人人口中的「鐵飯碗」-公務員。最近呢,小編也是接到了很多小夥伴的私信問小編,究竟自己是先考公務員還是先參加研究生考試,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給這些小夥伴們提供些想法,供大家參考。
  • 學歷提升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學歷提升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 關鍵詞:學歷提升、好處 但是,招聘時都會先看你是什麼學歷,然後才有你和這個公司的故事。生活時刻告誡我們學歷的重要性! 那我們來看看到底學歷能給你帶來什麼好處呢?
  • 英語,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想來那孩子更為難,明明這些符號都長成一個樣還有兩種讀音,什麼時候該讀哪種讀音呢?對於分辨能力不強的小孩來說,把拼音和英文字母搞混,是情有可原的事情,但除此之外我們大人是不是該反思些什麼?為什麼有些小孩子會把兩種語言搞混,我們花費巨大的力氣去學習一種外來語言文化——英語,它到底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 兩性情感:一夜情究竟能給男女彼此帶來什麼?
    一夜情究竟能給男女彼此帶來什麼?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看看吧!一夜情能給男女彼此帶來什麼?一夜情的發作是由於生活中的有形壓力,和一些內在的緣由。也有很多人發作一夜情是為了發洩彼此之間性慾的一個途徑,用一夜情的方式來找尋安慰的一種方式。
  • 提升學歷能給自己帶來什麼?
    提升學歷能給自己帶來什麼?我們做一件事常常都會想這件事會給我帶來什麼,同時我們也是帶著目的去做一件事,那學歷提升可以給自己帶來什麼呢?最直接的那肯定是更高層次的學歷,同時也會獲得更多的機會。成人高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成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 你究竟能不能考研?大三考研、專科考研、自考本科、本科結業的同學...
    「什麼是同等學力?」  「同等學力到底啥意思?」  或者更直白的是  「我是專科生我能考研嗎?」  「我大三能不能提前考研?」  但是,這是正常來說哦,轉折來了——  如果你們能在大二下學期就把除了畢業論文外的學分修完,並且學院有申請提前畢業的程序的話,換句話說,只要大三的你能保證優秀地在2019年6月畢業的話,恭喜你,這樣你就可以解鎖大三考研體驗卡了。  當然,大三考研的童鞋畢竟還是少數,也不是所有的大學都能這樣放寬條件!
  • 2016考研英語:「語感」究竟是何方神聖
    摘要:自從我們接觸英語到現在,語感始終伴隨我們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有些學生不信覺得這個太縹緲,看不見也摸不著。>自從我們接觸英語到現在,「語感」始終伴隨我們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之中。「語感」究竟是何方神聖?   在英語學習中,我們會經常聽老師強調「語感」的重要性,從剛學習英語時起,一直強調到四六級、考研。可是,很多小夥伴還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語感到底是個什麼東西。2016考研當前,小編同樣也要強調「語感」在考研英語中的重要性,同時帶大家見識一下,它究竟是何方神聖。
  • 亞洲城市大學究竟是個什麼大學?讓我們一起來探個究竟!
    要說近年來最熱門的話題,那就非「在職考研」莫屬了。自2016年教育部頒布了在職考研的調整文件之後,在職考研的熱度就一直高估不下,而到了2018年,在職考研的人數也刷到歷史新高--285萬。這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自己的學歷,但是報考人數越來越多,也意味著考研越來越難,畢竟校招的人數是固定不變的,所以其他人,也就成了陪跑者。在這種形勢下,國際MBA在國內持續火爆也成了必然的結果。亞洲城市大學作為免試MBA的巨頭之一,更是備受關注,那麼,亞洲城市大學究竟是個什麼大學呢?
  • 究竟能不能考研?專科考研、自考本科的同學們一定要看完!
    經常看到同學們有這樣的疑問: 「什麼是同等學力?」 「我是專科生我能考研嗎?」 「自考本科如何考研?」 「專升本之後考研還要加試麼?」
  • 大三準備考研好,還是大四準備考研好?究竟應該什麼時候準備?
    大三準備考研好,還是大四準備考研好?究竟應該什麼時候準備?大四準備考研太遲了,考研初試的時間,通常為12月下旬,如果大四開始準備,意味著只有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對於系統化的複習來說,時間上得不到保證。下面為剛出爐的2019年考研時間安排:2019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時間為2018年12月22日至12月23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超過3小時的考試科目在12月24日進行(起始時間8:30,截止時間由招生單位確定,不超過14:30)。
  • ETH 2.0新紀元開啟,究竟能帶來什麼?
    ETH 2.0究竟是什麼,Staking潛在著怎樣的風險和收益,本文希望通過簡單的梳理讓大家對ETH 2.0有更系統的了解。ETH 2.0新紀元從PoW轉換到PoS,以太坊可謂是所有區塊鏈網絡的先驅。談到是什麼核心因素驅動市場參與其中,Nervos 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兼 COO呂國寧表示:「以太坊社區擁有一批非常堅定的支持者,這些支持者非常願意長期去支持以太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