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快到了,這個源於周朝時期的一個節氣,如今變成我們慎終追遠,祭祀祖先的一個時節。很多外出務工,或者遠飄在外的遊子都會回家給祖先掃墓,燒紙添墳,如何給墳頭添土,又有哪些講究呢?今天就和大家說一說。
什麼叫添墳?說到底就是把一整年雨水從墳頭上衝下來的土,再填上去,讓墳頭保持原來的規模和大小,這樣墳頭上就有了新土,說明這家後世有人,香火繼續,要不然墳頭越來越小,會被鄰居笑話這家人沒有孝心,子孫後代也得不到祖先的庇佑,影響一個家族的運勢。
添墳有五點注意事項,你知道嗎?
第一、新墳三年不添土
新建的墳墓在三年的時間內的話,是不能培土的。三年時間內,墳墓的煞氣還沒有消散,會對添土之人造成很大的災難
第二、添土的顏色和類別
三年之後可以給墳培土,土質最好不要選擇淤泥,而且要乾淨,千萬不能摻雜糞便之類的汙穢之物,那是對祖先的大不敬。顏色不要選擇黑色和紅色的土,這樣的顏色會對後代的運勢產生很大的影響。
第三、添土用的工具
切記不能使用尖銳的工具,把土添完之後,不能用鐵鍬之類的去拍打泥土,那樣也是對祖先的不尊敬。
第四、取土的方位
添土前提是取土,不能在與墓主人生辰八字相剋的地方取土,如果實在不知道就儘量在「天月」和「二德」方向取土,這兩個地方的土帶著祥瑞之氣,會給後世子孫帶來福報。
有的人生下來命裡就有天月二德,這是好的命相,又稱「天德貴人」。
第五、添土的位置
添土時一定要先從墳後往墳頭逐步適量地添土,不能從墳頭向後添,如果這樣寓意「養兒孫,守墳墩」,養的子孫後代只能給人家看墳守陵。
如果添墳的土是自己的家的,那麼儘量跑遠一點的地方取土,切不可以為了省事,就地取土,那樣會挖出很多的坑,下雨會使墳地整體下沉,不利於保護墓室的完整。
如果墳不是在自己家的地裡,那就需要到更遠的地方取土。但是今年的清明受疫情防控的影響,可能墓區沒有對外開放,人們無法進去祭掃,那怎麼辦呢?
在以前的農村,一般是這麼處理的:天黑的晚上,找一個十字路口,用樹枝在地上畫個圈,這個圈留一個小口,小口正對的方向就是祖先或者逝去親人墓室的方向,再將要燒的紙錢點燃。點燃紙錢時,建議大家先將紙錢灑在圈外,老一輩人說這是給那些孤魂野鬼,無人祭拜的鬼用的,然後再點燃圈內的紙錢,說一些想要說的話。
同時也可以利用網絡上開設的網絡靈堂,寄託對親人的哀思,從而彌補無法回家掃墓的遺憾。
清明節是我們追思親人,體現中華孝道的一個節日,不要認為這些都是迷信,很多時候發生的事情,都是跟自己福報產生直接的影響。讓我們傳承傳統的孝道,銘記祖先的教誨,做一個有孝心的人,給這個社會發展添一些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