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作者說好不哭58獨家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這個痴情的女孩,只是在一個個沒有情郎的長夜裡,在寂寥的道觀中為李億寫下一首又一首情詩。七絕《江陵愁望有寄》便是其中一首。這又是一首瀰漫著深情的詩。我想她的心中,對溫飛卿和李億是有兩種不同的感情的。這些寫給李億的詩,較之先前寫給溫飛卿的詩更為熱烈直白了。魚幼微是個敢愛敢恨、對愛情執著追求的女孩,她率真,熱烈如火,小小心房中潛藏著的愛意一經點燃便熊熊燃燒。李億讓她從一個小女孩變成一個初解人間風情的少婦,她的愛便如山洪暴發,一發不可收拾。
李億走的時候,滿山的楓葉還是半紅半綠,而今紅楓滿山,千枝萬枝層層疊疊,秋意漸濃。江橋,宛若小徑一樣隱于楓林之中。她一襲薄衫,獨自佇立在橋頭,極目遠望,卻一直望不見遠處江面上有歸來客船的影子。柳永《八聲甘州》曰:「想佳人妝樓顒望,誤幾回、天際識我不是人間風客,只願將每一份緣堅到角歸舟。」閨中少婦眼巴巴地盼著外出的丈夫歸來,每一隻小船從天邊駛來,她都會誤以為是載著丈夫的客船。
可是每一次近了,她都看錯了,她年年等,月月等,一次次在充滿希望中等待,又一次次在等待中失望。無論是柳永筆下的少婦還是溫庭筠詞中的女子,亦或是此時的魚幼微,都是留守的小婦人,在期盼著外出的良人早日歸來。寂寞的新婚小婦人,可憐可愛的魚幼微,其實對她的等待,她的老師的詞已給出了答案:「過盡千帆皆不是。」魏晉詩人徐幹的《室思·其三》有詩曰:自君之出矣,明鏡暗不治。《室思》六首皆為五言詩,書寫的是妻子對外出丈夫的思念。
因為天各一方,所以心中思念正濃。魚幼微的這一首詩,內容、韻律、節拍都與這四句詩相仿,只是詩歌的風調不同,相比而言魚幼微的這一首七言絕句,倒顯得略高一籌。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評論說:「論七絕的稱含蓄為風調』。有的學者或讀者說,其實魚幼微這一首七言大可不必這麼繁瑣,可以改為五言—「楓葉千萬枝,江橋暮帆遲。憶君如江水,日夜無歇時」。這樣再慢吟起來,雖然感覺既簡潔又明快卻在無形之中感覺缺少了一點什麼,這就是詩歌的風調所致。
在這一首情詩裡,魚幼微的相思與離愁都抒發得淋漓盡致,首句的「楓葉千枝復萬枝」,這「千枝復萬枝」層層疊疊的楓葉一層壓一層,宛若她心中稠密的愁緒,一個「千」字加一個「萬」字,足見楓葉之繁密,「枝」字的疊用,於慢吟中,能感覺到詩人心中的千思萬緒一如這數不清的楓葉,怎一個愁字了得。在她那小小的心中,究竟能承受多少愁苦呢?「江橋掩映暮帆遲」,七個字仿佛能看到魚幼微正伸長了美頸,翹首遠望的模樣,因為楓葉厚重層層疊疊,遮住了她的視線。
這「掩映」二字用得好,這一緩衝,讀者便能想像得出詩人無比焦灼的表情。天青色煙雨濛濛的江面上飄著片片半紅的楓葉,眼眸能望得見很遠的地方,可我的眼裡只有秋天的紅楓樹和滿眼的惆悵。楓葉飄零在江面上,半邊殘紅的楓葉鑲嵌著蕭瑟的秋意,瑟瑟秋風吹過,楓葉譁譁作響,讓離人平添多少離情別緒。這一首七言絲毫沒有因為詩句中有字音的重疊而顯得繁瑣與重複,反而更讓讀者品讀玩味之餘感覺韻味嫋嫋。
詩的前兩句,詩人盡手中筆墨極力勾勒出秋日相思的意象,「楓葉、江橋、日暮、帆船」,只為了渲染詩的後兩句,那個可愛女孩的萬般相思意。魚幼微每天都獨守空房,思念著遠行江陵的李億,望盡天涯、望穿秋水依然不見他回還。心中的思念宛如這滾滾而去的江水一樣,波瀾起伏,永不停息。想必是自幼飽讀詩書的魚幼微早就熟讀了徐幹的《室思》,才活學化用了他的句子「思君如流水,何有窮已時」。不過是語感平平的詩句,經過才女詩人的獨到視角,經過詩人的妙筆,僅添加修改幾字,整首詩的韻味就變得濃鬱而與眾不同起來。
參考資料:
· 《室思》
· 《八聲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