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過許多朋友,因為我不善言談,於是他們漸漸有了新朋友,把我遺忘。或者認為我孤僻高傲,我不會整天對朋友說我愛你這類好聽的話來表達自己。真正的友情是平平淡淡以誠相待,不需要太過熱情和親暱。在我失落沮喪自負的時候多謝你從來沒放棄過我。我給不了你太多,但有個詞叫盡我所能。」
01、
深夜裡傾盆大雨,你很想把雨聲錄音給誰聽,但翻遍整個通訊錄,都沒有看到那個合適的人。
想去看剛上映的電影,尋遍四周,也沒有找到那個可以陪你的人。
每個月的免費通話時長總也用不完,未讀信息都是來自10086。
開著qq,更多的只是習慣,而不是為了和誰聊天。
即使微信裡躺著200多個好友,你發一條朋友圈也不會超過10個贊。
你不得不去面對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的事實,但你卻一點也不覺得難過和孤獨。
因為到了某個階段,朋友少這件事,其實是你自己選擇的。
02、
你接連數月每天都碰到一個人,於是你同他的關係便十分親密起來,你當時甚至會想沒有了這個人還不知怎麼生活呢。隨後兩人分離了,但一切仍按先前的格局進行著。你原先認為一刻也離不開的夥伴,此時卻變得可有可無,日復一日,久而久之,你甚至連想都不想他了。
想了想這段話不無道理,就像張愛玲與炎櫻的友情,兩人相識於香港大學,念書時很是要好,胡蘭成與張愛玲結婚的時候,炎櫻還是證婚人。
但後來兩人分隔兩地,感情疏離,老死不相往來。
炎櫻曾在信裡問,為什麼莫名其妙不再理我?
張愛玲說:我不喜歡一個人和我老是聊幾十年前的事,好像我是個死人一樣。
在十幾歲的時候,和一個人做朋友的初衷很簡單,無非就是因為我們一起上課吃飯去逛街,可以和彼此分享各自的小秘密,不管是風吹日曬也要在一起胡鬧,每天形影不離,深夜互訴衷腸。
但一旦分開以後,時間和空間距離的擴大,交集會變得越來越少,即使見面能談起來的也都是過去,因為我們之間,根本沒有未來。
人到了某個階段後,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會越來越清晰,朋友也是一樣。
我天生不善交際,也不懂該如何維持一段關係。
「你對我而言很重要」這句話無論如何都說不出口。
「道不同不相為謀」,所以我們只能走到這兒了。
03、
陳奕迅在《最佳損友》裡這麼唱:
「一起走到了某個路口,是敵與是友。各自也沒有自由,位置變了各有隊友。問我有沒有,確實也沒有。一直躲避的藉口,非什麼大仇。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
你也好奇為什麼當初那麼要好的兩個人,最後的結局依然是分道揚鑣。
但這兩年隨著年齡的增長,你也慢慢明白,之所以有些人沒有留下,是因為我們於對方而言,還不夠重要。
能離開的,都是不屬於自己的。
或許真正的朋友之間,從來都不需要時時刻刻的黏在一起,也不是非得在一起做過多麼轟烈的事之後才會無話不談。
而是你得意時,她發自內心的為你開心。
你摔跤了,她第一個跑過來扶你起來。
你發自內心的欣賞她,她對你也是真情實意從不假裝。
你們支持彼此的決定,哪怕那是錯的,也要陪著對方去完成。
戀人也許會被取代,玩伴也會隨時更換,但你知道,還有一個人誰也無法替代。
04、
夜裡怕打擾她睡覺,所以你不會輕易給她發消息,但在第二天一定會把錄好的雨水拍打在地上的聲音給她聽。
她知道你找不到人一起看電影,就在她的城市和你買了同一場次相同座位的電影票,在別人和同伴竊竊私語討論劇情的時候,你們也在互發消息開始吐槽。
她或許喜歡玩qq,所以你每天在線,她需要你的時候,隨時都能找到。
你或許喜歡微信,她很少給你點讚,但你知道,關於你的一切她都知曉。
你不喜多言,她或許嘰嘰喳喳。
但你們永遠不擔心冷場和失去,見面也不只是寒暄和尷尬。
美國往事裡面說,「當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厭倦的時候,我就會想到你。想到你在世界的某個地方生活著,存在著,我就願意忍受一切。你的存在對我很重要。」
真正的朋友是在最黑暗的時候,陪你一起等天亮的人
真正的感情是心在下雨的時候,甘願為你撐傘的人
這個世上,能為你留到最後的人是最少的,但卻是最好的。
人只有在最深的絕望裡,往往看到的才是最美的風景。
好朋友越來越少了,但好朋友也越來越好了。
- END -
朋友很多,知交者少
好友很多,知情者少
情緒很多,分享者少
緣分不多,知心就好
情不論長,真心就好
「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