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中經常採用各種修辭手法,例如擬人、比喻、誇張等等,目的就是讓言辭精練,作品更加生動,也容易被讀者接受和認同。再比如借 代的方法,也經常被作家採用,魯迅在《故鄉》裡就曾用「圓規」代替楊二嫂,表現出作者對她的鄙夷。
所謂借 代,就是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而用與其有關的另一種事物的名稱來稱呼它。借代的合理採用,可以讓作品特點鮮明,容易理解。比如李白的「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其中的「帆」就指代船;再如杜甫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作者就用朱門和死骨借 代富貴之家和屍體。下面介紹劉禹錫的一首竹枝詞,明白如話,字裡行間卻滿蘊深情。
竹枝詞
唐代:劉禹錫
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
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
劉禹錫向民歌學習,創作了很多「竹枝詞」。這首詩開頭寫環境和時令,「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春光明媚、桃紅李白,藍天綠樹、黛巒層層,白雲繚繞、炊煙嫋嫋,點綴著幾戶人家。
起筆兩句就生動形象,勾出了山區農村的一派迷人春景。「層層」二字,描繪出桃李茂盛,暗示了春意之濃。詞中的「人家」在山上雲間,在層層桃李中,這是多麼優美的意境,似乎可以避開塵世間的煩擾。
然而作者並沒有沉浸在這表面的自然美景中,接下來筆鋒一轉,讓讀者看到了如畫的環境中,百姓們的真實生活。「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作者用借代的修辭方法,勾出了男人和婦女的勞動生涯。
「銀釧、金釵」,本來是婦女的飾物,此處代指婦女,婦女們要從高山下負水上山,山路崎嶇,勞動艱苦!「短笠」,是男人們勞動時戴的笠帽;「長刀」,是男人們刀種時使用的工具,此處代指男人。
楚地習俗燒榛種田,種田前刈燒草木,以灰作肥,然後用刀種地,這種「刀耕火種」的耕作技術非常原始,勞作之辛勞也可想而知。女人們負水,男人們燒畬,這一切都是巴山楚水中勞動者的真實寫照。
作者在全文沒有一句描寫內心感受的詞語,但字裡行間滿蘊同情。劉禹錫對人民的同情在其作品中屢見不鮮,如《浪淘沙》裡「日照澄洲江霧開,淘金女伴滿江隈。美人首飾王侯印,儘是沙中浪底來。」
這首詞吸取了民歌健康明朗的特色,內容雖寫農民們艱辛的生活,但調子並不低沉。開頭以明麗的色彩勾出富有詩意的畫面,給人以藝術感受,後兩句寫男燒畬、女負水,勞動雖然艱苦,但情緒依然健康,富有向上的奮鬥精神。
全文明白如話,卻字斟句酌,而且又不露斧鑿痕述。如「銀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對仗十分工整。正如胡震亨所說:「運用似無甚過人,卻都愜人意,語語可歌」。中唐以來,劉、白並稱,二人皆留意民間歌曲,在倚聲填詞方面,相互切磋,開晚唐和五代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