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每年一過完年,甚至有著急的剛過完元旦,很多在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就開始收拾心情,開始準備每年3月底進行的職稱英語考試了。這個從1999年開始實行的考試的成績,是在職人員申報職稱的硬指標,英語不及格,那你連申報職稱的資格都沒有。
這一般是3月份的話題。然而這兩天,職稱英語卻「反季」成為了熱門話題,因為有國家級媒體近日發文,將一直保留的職稱英語考試,稱為第212條該割掉的「闌尾」。
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近期有關部門加大清理規範職業資格許可認定力度,已公布取消211項職業許可認定。文章認為,職稱英語考試,也根本無法提升考試者的應用能力,和大多數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關係不大,阻礙各類人才的脫穎而出。
文章一出,很多在職人士紛紛表示找到知音了。有人說,平時的工作根本用不著英語,英語憑什麼來決定我的職稱?還有人說,我學職稱英語,純粹是為了通過考試,根本就不是為了提高英語能力,這種考試也壓根不能提高人的英語水平。那麼,英語和一個人的職業水平到底有沒有關係?延續了多年的這項考試,又該去該留?
1967年出生的鐵流,是小村莊裡走出來的著名作家。然而每年元旦剛過,他就要放下手頭的創作,把自己按在電腦前備戰職稱考試。12年,年年如此。和他同輩的作家已是正高級別的一級作家,而他只是中級,是個還在為副高苦苦努力的三級作家。計算機和英語,就像兩道高不可逾的門檻,無情地把他擋在門外。
每年春天,我國都有數十萬人參加職稱英語考試。因為關係到職稱晉升和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對於機關事業單位的人,這是一道「硬門檻」。考試全部是選擇題,允許帶字典,但一直以來都被詬病,是個「雞肋」認證。考生們覺得,大多數工作上,英語和職稱純屬「拉郎配」,既沒關係,也不需要。
考生:因為在之前你如果參加一個很好的培訓班,那些老師會告訴你如何來應付這樣的考試,即便你不認識一個單詞,也可以得很高的分,只用三個晚上,一個晚上培訓兩個小時,就可以搞定考試。其實這些單詞我一個也不認識,考完我也不認識,考試當中我也不認識,我拿了一本工具書,然後我用我的技巧可以把後面的題答得很高分,大家都知道有這樣的培訓班,三天就可以搞定。
零基礎「趕考族」是職稱外語考試的大多數。針對於此,市場上的培訓機構也是五花八門,簡訊電話更是提前打爆手機,「一次包過、不過全額退費」、「籤約通關,有保證無風險」等口號比比皆是。一些職稱考試培訓機構乾脆直接告訴記者,「保過」不靠多複習,關鍵是押題。
網校顧問:考前半個月會有考題的預測,還有一個密性直播課程和一對一的直播教室,押題命中率大概在85%,籤約保過套餐和超值優惠套餐是沒有一對一直播教室,也沒有密性直播課程,零基礎VIP有押題的直播過程,零基礎是保過的。
培訓機構:大家學職稱英語就為了考那六十分,而不是為了學英語,所以我們這個課完全是針對那六十分來講的,有可能你學完之後還是不會英語,但是你一定能考過那六十分。
既和個人事業發展高度掛鈎,又不算是現實職場必備的技能,職稱英語市場的口子慢慢被一些投機者劃開,從報名到教材,從培訓到考試,一條灰色利益鏈條逐漸形成,洩題醜聞、後臺改分等新聞見諸報端,考試逐漸成為一些人的斂財工具,廣西、安徽、湖南等地的人大代表先後提議案,取消職稱英語考試。
事實上,過去十幾年裡,無論民間還是社會輿論,對英語職稱考試的質疑聲一直很強烈,但多年來這項考試依然屹立不倒,改革的大動作並不算多。那當年為什麼要建立這樣的考試?如今又是不是到了該取消、或者是改革的時候呢?
截至今年7月,我國總計取消211項職業資格認定。今年起,網絡廣告經紀人、註冊電子貿易師、全國外貿業務員、港口裝卸工這些職位不再需要國家的考試和證書,就可以進入或者參與評級。
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職稱是為專業技術人員設立的,主要還是一種知識的考試,職業資格是對技能人才,主要強調操作能力,比如說人力資源師、文秘等等。職稱英語考試不太從國家的簡政放權、減輕單位人員負擔的角度說的,實際上各個單位用人沒有必要通過這種考試來確定,也並不是說所有的職業和崗位都需要英語,確實是有問題的。
如今每年有數十萬人參加的英語職稱考試,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下發的《關於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力市場教研室主任丁大建說,當年把「英語能力」考核納入職稱考試,是因為不同的人從事不同的工作,標準不好建立,於是採用英語考試,統一考,既有難度,也有操作性。而顯然,如今再一刀切,已不合時宜。
丁大建:過去人事部統一管理,你不定級就沒法管;但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多元性,職業性質不同,有些職稱,學習評教授,研究人員,或者搞交流的需要國際化;但有些職業根本用不著英語,比如搞中醫的。而且,我們已經有很多社會化的考試,英語水平考試,足以了。
2013年兩會,時任人社部副部長王曉初曾表示,職稱外語改革一直在有序進行,試點方向按不同專業領域進行劃分,一些情況下可以免試,防止一刀切和形式主義,改革將讓職稱外語更實用,對實際工作有效。
其實,媒體和公眾希望職稱英語考試發生改變,絕不是說要逃避對職業技能的考核和認定,而是希望這種認定更加切合工作實際、能更全面有效地反映一個人的職業水平,也更加公平公正。正如媒體在這篇文章中所說:相關部門應該順應民意和簡政放權改革方向,下決心破除既得利益幹擾,儘快切掉職稱英語這個發炎的「闌尾」。
(責任編輯:楊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