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和職稱評審「拉郎配」 灰色利益鏈成斂財工具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漫畫 李法明

  編者按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自1986年職稱制度改革以來,我國職稱制度不斷完善,職稱評審工作持續推進,在發現人才、促進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於一定程度上職稱與個人的職業晉升和薪資待遇掛鈎,職稱評審成為很多人職業生涯中繞不過去的一道「坎」。

  一直以來,對於職稱評審評價標準和評價體系的詬病屢見報端。唯英語論的「硬槓槓」被指阻礙人才選拔,唯論文論、唯項目論的僵化評價指標催生出灰色產業鏈條,教育產業化的膨脹衍生出職稱考試與培訓的市場陷阱,而評審過程中人情替代規則、對人不對材料等「心裡有、嘴上無」的灰色空間現象也讓職稱評審的公正性遭受質疑。

  日前,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時間表已經確定,此舉也被看做是職稱制度改革的破題之作。由此,建立日漸科學、公正的人才評價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值得期待。

  每年一過完春節,很多在事業單位工作的人就開始收心準備3月底舉行的職稱英語考試了。這場如今每年有數十萬人參加的考試,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人事部下發的《關於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根據規定,通過職稱英語考試是在職人員申報職稱的硬指標。

  但長期以來,職稱英語考試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平性一直飽受爭議。這場考試甚至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條,報名、教材、培訓、考試等各個環節都有人鑽空子。

  如今,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截至今年7月,我國已經總計取消211項職業資格認定。而一直保留的職稱英語考試則被一些媒體稱為是「第212條該割掉的『闌尾』」。

  英語和職稱「拉郎配」

  「考試內容平時工作根本用不上,對提高英語水平也沒有幫助。」在某出版社工作的陳芳菲今年3月報考了職稱英語B級考試,在她看來,參加職稱英語考試純粹為了應付評職稱。

  與陳芳菲一樣,每年3月底,全國有數十萬人參加職稱英語考試。這源於1998年7月人事部發布的《關於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外語等級統一考試的通知》,《通知》規定自1999年開始,凡專業技術職務試行條例中規定專業技術人員需具備一定外語水平的,在晉升專業技術職務時應參加相應級別的職稱外語統一考試。

  由於職稱英語考試關係到職稱晉升和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對於事業單位的職工來說,可謂是一道「硬門檻」。

  考試全部是選擇題,而且允許帶字典,陳芳菲不明白,「這樣一場查字典考試到底意義何在?」陳芳菲的同事段學軍已通過了職稱英語A級考試。他告訴記者,擁有英語六級證書的他,考過職稱英語A級很簡單,感覺屬於「重複認定」。

  據了解,職稱英語分為A、B、C三級,分別對應不同職稱等級的需要。陳芳菲報考的B級是其所在單位評副編審職稱才用到的級別,用她的話說,「10年內都夠用了」。

  雖然陳芳菲和同事們都認為,在大多數工作中,英語和職稱純屬「拉郎配」,既沒關係,也沒必要,但是陳芳菲表示,明年還是會繼續報考A級,「趁著剛從學校出來還有英語底子,時間長了就可能考不過了。」她說。

  背後的灰色利益鏈

  「職稱英語考試『保過密卷』需要嗎?」自從報考了今年的職稱英語考試,趙昊就頻繁地接到類似的電話和簡訊。

  職稱英語考試是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下設的人事考試中心組織開展的全國性考試,出題階段試題都是保密的。趙昊很奇怪這些兜售「保過密卷」的人是如何拿到自己聯繫方式的?而承諾「先付一半錢——300元,拿到試題考試後再付另一半」的「保過密卷」又是真的嗎?

  為此,記者致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人事考試中心求證。中心考務處一位工作人員明確表示,這些「保過密卷」都是假的。

  除了兜售假「密卷」,高價教材、培訓也是職稱英語考試的衍生品。

  記者在網上搜索發現,從事職稱英語考試培訓的機構有數十家,記者隨機致電其中幾家機構獲悉,不僅「1000元保過班、550元衝刺班」等名目繁多的班次令人眼花繚亂,而且培訓教材也價格不菲,一本「專門針對15道詞彙題的專用詞典」售價就高達90元。

  據某培訓機構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職稱英語共有4種類型的班次,在考試月紅火的時候要開幾十個班,每班60人以上。」以此推算,這家機構每年課程培訓費收入就有數十萬元。但是,據上過「強化教材精講班」的趙昊反映,「培訓效果並不明顯」,他還是沒能通過今年的職稱英語A級考試。

  應該割掉的第212條「闌尾」?

  日前,河南省召開的全省職稱工作會議透露,今後的職稱評審,重能力、重業績將成為新的人才標準和職稱評價導向。會議明確,今後13類人員可免予相應職稱外語要求,包括年齡50周歲以上的人員,在鄉鎮以下基層單位工作的人員,經組織選派進疆援外人員,從事民族醫藥、工藝美術、古籍整理等工作的人員等,消息一出網友大量點讚。

  我國自1994年開始推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勞動法》規定,國家確定職業分類,對規定的職業制定職業技能標準,實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而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近期有關部門已公布取消211項職業許可認定,長期飽受詬病的職稱英語更是被一些媒體稱為是「應該割掉的第212條『闌尾』」。

  對此,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職稱是為專業技術人員設立的,主要是一種知識的考試。職業資格是針對技能人才,主要強調操作能力,比如人力資源師、文秘等。實際上各個單位用人通過職稱英語考試來確定並不是必要的,畢竟不是所有職業和崗位都要用到英語。

  當年把英語能力考核納入職稱考試,是因為不同的人從事不同的工作,標準不好建立,於是採用英語考試統一考核,既有難度,也有操作性。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勞動力市場教研室主任丁大建認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多元化,職業性質不同,有些職業確實用不著英語,比如中醫。而且,目前已有很多社會化的英語水平考試。

  北京師範大學勞工問題研究中心主任、社會學院教授趙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認為:「不是所有崗位都需要進行職稱英語考試,新時期需要按照崗位作用來決定是否有必要進行職稱英語考試,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一刀切』。」

  「現在我們招收的教職人員如果是博士學歷就不用考職稱英語了。」某高校人事部門的邱勁告訴記者,近年來對職稱英語的考核其實已有所鬆動,一些單位評中級職稱,不再要求必須參加職稱英語考試,有英語六級證書就可以了。

  「我們希望職稱英語能改革,絕不是說要逃避對職業技能的考核和認定,而是希望這種認定更加切合工作實際、能更全面有效地反映我們的職業水平,也更加公平公正。」趙昊說。(記者 甘皙)

相關焦點

  • 職稱英語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
    央廣網北京9月6日消息(記者曹博)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職稱英語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  職稱英語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涉及在職人員職稱晉升、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但長期以來,其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平性一直難以服眾。
  • 切掉職稱英語闌尾!職稱外語和計算機將不統一要求
    記者了解到,濟南市已經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程技術人員職稱評審開設綠色通道,對外語、計算機考試不做硬性要求。  23日,山東省人社部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職稱考試制度屬於國家層面制度設計,當初出臺職稱考試制度的初衷是,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外語水平和計算機水平。上述人士表示,他已經注意到了此次中央意見中提出的改革職稱制度的內容。
  • 【關注】新華社炮轟「職稱英語」:這發炎的「闌尾」該切了
    目前還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  此外,新華社文章還指出,職稱英語目前還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報名、教材、培訓、考試等各個環節都有人鑽空子,甚至涉嫌違法,日漸異化成斂財工具。  根據媒體調查,有的職稱英語培訓機構公然教考生作弊,相關工作人員有洩露考生信息的嫌疑,甚至有的收幾千元就能修改成績。
  • 職稱英語考試被指成雞肋 行業資格證成斂財工具
    不少工程建築行業資格證甚至淪為「掛靠斂財」工具,企業不惜高薪「聘證」。考試查字典 備考有「題庫」不少職業資格考試都有「題庫」可循。記者採訪發現,這種「題庫」除了包括往年試題,還有由主辦方出版的指定教材等,「題庫」裡的題目在考試中出現的概率非常高。職稱英語考試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
  • 新華社:相關部門還要多久才能切除職稱英語這個發炎的闌尾?
    新華社發布題為《職稱英語「闌尾」該切掉了》的文章指出,職稱英語根本無法提升考試者的應用能力,與大多數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關係不大,是典型的「闌尾」,阻礙各類人才脫穎而出。文中指出,職稱英語考試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報名等各個環節都有人鑽空子,日漸異化成斂財工具。
  • 新華社炮轟職稱英語:這發炎的「闌尾」該切了
    必要性、合理性、公平性一直難以服眾  據經濟參考報近日發布的消息顯示,早在11年前,新華社已經質疑過職稱英語考試,但十幾年過去,無論民間和社會輿論的質疑聲多麼強烈,職稱外語考試依然屹立不倒。  新華社文章說,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近期有關部門加大清理規範職業資格許可認定力度,已公布取消211項職業許可認定。
  • 職稱英語這個「闌尾」該切掉了
    但被民意長期詬病的職稱英語仍然沒有任何改革的大動作。職稱英語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涉及在職人員職稱晉升、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但長期以來,其設置必要性、公平性一直難以服眾。一方面,很多在職人員入職前都已取得水平更高的英語等級證書,職稱英語認定屬於重複認定、浪費資源;另一方面,職稱英語名義上是為了提高在職人員的外語水平,但其入門級水平根本無法提升考試者的應用能力,與大多數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關係不大,是典型的「闌尾」。更為荒誕的是,這個「闌尾」已得了嚴重炎症。
  • 新華時評:職稱英語「闌尾」該切掉了
    但被民意長期詬病的職稱英語仍然沒有任何改革的大動作。職稱英語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涉及在職人員職稱晉升、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但長期以來,其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平性一直難以服眾。一方面,很多在職人員入職前都已取得水平更高的英語等級證書,職稱英語認定屬於重複認定、浪費資源;另一方面,職稱英語名義上是為了提高在職人員的外語水平,但其入門級水平根本無法提升考試者的應用能力,與大多數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關係不大,是典型的「闌尾」。更為荒誕的是,這個「闌尾」已經得了嚴重的炎症,阻礙各類人才脫穎而出。
  • 報名到考試成灰色產業鏈 職稱英語考試再遭集中炮轟
    有人說,平時的工作根本用不著英語,英語憑什麼來決定我的職稱?還有人說,我學職稱英語,純粹是為了通過考試,根本就不是為了提高英語能力,這種考試也壓根不能提高人的英語水平。那麼,英語和一個人的職業水平到底有沒有關係?延續了多年的這項考試,又該去該留?  1967年出生的鐵流,是小村莊裡走出來的著名作家。然而每年元旦剛過,他就要放下手頭的創作,把自己按在電腦前備戰職稱考試。
  • 職稱英語這個「闌尾」該切掉了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但被民意長期詬病的職稱英語仍然沒有任何改革的大動作。  職稱英語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涉及在職人員職稱晉升、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但長期以來,其設置必要性、公平性一直難以服眾。  一方面,很多在職人員入職前都已取得水平更高的英語等級證書,職稱英語認定屬於重複認定、浪費資源;另一方面,職稱英語名義上是為了提高在職人員的外語水平,但其入門級水平根本無法提升考試者的應用能力,與大多數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關係不大,是典型的「闌尾」。  更為荒誕的是,這個「闌尾」已得了嚴重炎症。
  • 職稱評審期待市場化「藥方」
    漫畫 李法明 「如果職稱評審最後變成選拔在這個領域工作時間最長、課時最多的人,這是在選勞模,不是在評職稱。」沒有通過職稱評審的四川大學教師周鼎,因為一封發表在網上的《自白書》火了一把。周鼎提到的職稱評審在今年的兩會現場也備受熱議,深化職稱改革成為很多代表委員的共同呼聲。 職稱,是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能力以及成就的等級稱號,它的初衷是為了調動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而現實生活中,職稱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員工的職業生涯和薪資待遇,在唯論文、唯英語論職稱的僵化評價體系下,甚至催生出一條「灰色利益鏈」,職稱評審正期待市場化的藥方解困。
  • 職稱外語培訓灰色利益鏈:向學生傳授作弊技巧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針對這一現象調查發現,如此培訓以及參加考試,不但衡量不出專業技術人員的真實水平,反而會使這一考試變成某些機構和個人的牟利工具。英語培訓課堂,公開指導作弊「2012年職稱英語壓題班開班,命題研究專家親自授課,100%命中,讓你輕鬆通過考試。」這是記者3月16日收到的一條手機簡訊。
  • 【重磅】評職稱考英語計算機嗎?中共中央:不作統一要求!
    加強評審專家資料庫建設,建立評價責任和信譽制度。適當延長基礎研究人才評價考核周期。第三,制定深化職稱制度改革意見,突出用人主體在職稱評審中的主導作用,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自主評審。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意見》指出,清理減少準入類職業資格並嚴格管理,推進水平類職業資格評價市場化、社會化。放寬急需緊缺人才職業資格準入。
  • 斬斷圍繞「五唯」現象的灰色利益鏈
    據教育部網站27日公布的消息,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教育部共同研究起草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目前正在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徵求意見稿明確,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職稱評審的首要條件,克服唯學歷、唯資歷、唯「帽子」、唯論文、唯項目等傾向。
  • 揭職稱考試灰色利益鏈:代考等各環節均可獲利
    職稱考試,因為和工資待遇相聯繫,是一個讓眾多專業技術人員又愛又恨的詞。社會上對於職稱制度的詬病已經很多年,如今南京的職稱考試現狀又如何?離開學校那麼多年了,從來就沒用過俄語,差不多都忘光了,而且這和我現在的工作完全沒有關聯。」提到職稱外語考試,吳女士語氣裡滿是無奈。  35歲的吳女士在南京一家媒體做編輯,前年報了中級職稱。因為大學裡學的是俄語,所以她的職稱外語「理所當然」地成了俄語,並且要達到俄語中級。記者了解到,當年,全南京考俄語的就她一棵「獨苗苗」。
  • 中央發了個文,事關不少人:職稱外語不作統一要求了
    《意見》中決定改革職稱制度和職業資格制度,對職稱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不作統一要求。並且,還要合理界定和下放職稱評審權限,推動高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自主評審。小編毫不誇張地說,該意見條條都是乾貨,條條都涉及到千萬萬萬的職場人士和勞動者的飯碗問題。
  • 別讓職稱英語成職稱晉級的「攔路石」
    剛剛過去的3月28日,是全國職稱英語考試的日子,我的幾位同事也參加了這場讓人倍感「頭疼」的考試,有同事在微信圈裡無奈地留言:「萬惡的英語!」連日來,由職稱英語考試引發的一些話題遭到不少考生的吐槽,包括考生個人信息洩露、真題答案兜售、無基礎「趕考族」等一些話題一時間成了大家關注的熱點。
  • 重慶日報:斬斷利益鏈是叫停職稱英語考試的前提
    原標題:重慶日報:斬斷利益鏈是叫停職稱英語考試的前提「職稱英語考試引發煩惱,一輩子都不用的東西,考有什麼用?」(3月26日新華社)職稱英語考試廣受質疑,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可「不說白不說,說了也白說」,儘管人們對此詬病不已,但這項考試,依然年年歲歲頑強地折磨著欲評職稱的芸芸眾生。
  • 「職稱英語考試」亟需革故鼎新
    英語考試引發的煩惱,不只是學生的專利,更是不少「上班族」的「心病」。全國統考的職稱英語考試即將開考,連日來,有關個人信息洩露、真題答案兜售、零基礎「趕考族」等話題引發了不少考生的吐槽。(3月27日新華網)  我國對外開放的不斷發展驅使外語能力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因此,職稱英語考試作為職稱評審的重要一項納入考試範疇。
  • 職稱評審=論文?職稱評審=課題?
    職稱評審,就需要各種論文、課題。這裡不談教師的職稱評定,只說其他事業編的職稱評定。我們單位,一個52歲的大姐,現在是中級崗位,需要評副高。前些年,因為評高工需要英語考試,她考不過,一直耽誤了很多年。後來,大概是16年還是17年的,不需要考英語了,她就開始評審報名。高工需要至少核心期刊的一篇論文、自己主持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