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閆雲達退社還字後,德雲社人員變動略顯低調:這才是正常的模式》為梵音茶語原創,抄襲必究!
文/梵音茶語
2018年的4月23日,原德雲社的大師兄,郭德綱雲字科的徒弟閆雲達突然宣布退社還字,當時在網絡上引起了一陣喧譁。轉身離去後的閆宗海這兩年幾乎沒有在舞臺或公眾場合露面,偶爾的網絡直播和在網絡上的日常寫照,都顯得生活很愜意,似乎離開後的他找到了自己的方式,而且也沒有更多的波折。
眾所周知,以往的時候德雲社人員的變動在網絡上都會引起軒然大波,而閆雲達到閆宗海的轉變,用德雲社經紀人的話說就是「和平分手,這是很正常的事情,尊重個人的選擇」。原本一個單位的人員更替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不合適或者有各自的想法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本就沒有必要搞得沸沸揚揚。
其實,從閆宗海離開到現在盡兩年的時間裡,也已經有好幾位郭德綱的徒弟離開德雲社,或自己獨自闖蕩或到其他的小劇場演出。當然,也有不少其他相聲團隊的演員加入到德雲社,人來人往在職場就是一個常見的事情,而德雲社說白了也是一個職場。只是演員在舞臺上「賣」的是藝,觀眾「買」的是快樂,僅此而已。
雲字科的徒弟基本都是郭德綱的兒徒,就是自幼在身邊學藝的徒弟,截止到閆雲達的離開,閆宗海是走得最為「正常」和灑脫的一個。而這兩年也有鶴字科的徒弟離開,像鶴字科門長杜鶴來;也有九字科的演員獨自到外面創業的,像未到德雲社演出的尹九宴。每個徒弟都有自己的選擇,就連郭德綱都會在每年的德雲社年會上詢問是否有願意離開的,德雲社幫助其自己創業,這樣的人員流動才算是正常的。
不要把德雲社單獨看成一個「行業」,或者說有單獨的一套規則,市場職場上的規則都是一樣的。前些年的時候,郭德綱為了發展德雲社在外「惹」了不少「官司」,各種互懟和一些新聞可能讓很多人把郭德綱和德雲社「孤立」了起來,用一種特殊的方式去看待,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相聲行業裡的人才流動也是正常的,師徒之間儘管按理說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但如今每個人在每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想法,合同都有可能違約,更不要說這種道德意義上的約束。但有句俗話叫「好聚好散」,有緣能成為師徒成為同事,那也是一種緣分,倘若不合適再在一起,那分開也不意味著就是壞事,然而分開的方式有很多種,以前德雲社的那一種不管是誰的錯,都不是很合適的方式,而閆雲達轉身為閆宗海就讓這種「分手方式」正常化,這也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本文作者梵音茶語,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