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和訊房產
近日,31省份均公布201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常住人口數據出爐。
數據顯示,廣東、山東兩省2019年常住人口均過億。廣東以1.1521億常住人口位居全國首位,山東1.007億常住人口緊隨其後,河南以9640萬常住人口名列第三。
在各省份人口增量中,可從另一個視角大致窺得各省市的發展實力與前景,而和訊房產觀察發現,人口增量靠前的城市與區域,基本與百強房企布局區域重合。
廣東、浙江最「吸粉」
梳理發現,廣東自2006年以來,已連續14年獨佔常住人口榜首寶座。2019年,在常住人口增長方面,只有廣東、浙江兩省份突破百萬大關。廣東、浙江常住人口比2018年末分別增加175萬、113萬。
圖片來源:中新經緯
廣東連續5年年均新增人口超百萬,重要原因是其背靠粵港澳大灣區,坐擁廣州和深圳兩大國家級中心城市。在廣深引領下,粵港澳大灣區正成為吸引和集聚國內乃至世界各路英才的高地。在廣東2019年新增常住人口中,廣州和深圳分別新增40.15萬人和41.22萬人,佔據全省新增總量近一半,珠三角新增量佔比達83.4%。
值得注意的是,浙江2019年人口流入84.1萬人,超過廣東的82.62萬人,成為最吸引人的省份。與2018年相比,僅杭州一市常住人口就增加55.4萬人,超過絕大多數省份全省人口增量。寧波市常住人口增加34萬,位居浙江省第二,相當於整個四川省的人口增量。
圖片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
北京大學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指出,常住人口增加與兩方面因素有關,一是自然生育率,二是人口流入數量,常住人口增加與當地經濟發展程度呈正相關,經濟越發達,吸引外來就業的勞動力就越多。
東北再次墊底
北京人口負增長放緩
與廣東相比,東北三省是另一端的典型。不僅經濟增長水平在全國持續墊底,而且人口不斷流出,老齡化躍居全國最高水平。雪上加霜的是,這三省的人口增長量在全國處於墊底水平。
2019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人口增長率分別為-0.17%、-0.49%、-0.58%,處於全國最低水平,與其他省份有較大差距。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老工業基地優勢不復存在,沿海經濟、外貿經濟以及網際網路經濟、高新科技接連崛起,東北在這幾場城市變革中都未能抓住機遇。近幾年來,東北人口持續外流,年輕人「出走」現象相對嚴重。這自然而然會拉低當地的出生率與人口增長率。
此外,2019年北京人口減少0.6萬人,與2018年減少的16.5萬人相比,負增長放緩。
與東三省不同,北京常住人口減少是政策的結果,根據《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北京嚴控人口。而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份常住人口負增長是由於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人口流出,另一方面自然增長率低。
人口遷移
指引房企布局
人口的大量淨流入,將大灣區與長三角區域的人口紅利期再次延長。
近兩年,隨著長三角城市群與大灣區城市群發展勢頭強勁,規模房企紛紛搶灘,城市群中的各城也成了各大房企爭奪的戰場。
以大灣區為例,近年來,品牌房企紛紛殺進粵港澳大灣區,不惜重金在大灣區買地,恆大、遠洋、鴻榮源等全國性房企和廣東本土房企在大灣區的土地儲備量均超過1000萬㎡。
多家房企將總部搬遷到深圳,恆大、萬科在深圳建設新的總部大廈,香港置地等港資房企紛紛通過城市更新項目在大灣區攻城略地。這一切的一切,都昭示著房企巨頭們十分看好大灣區的發展。
據克而瑞不完全統計,2019年共16家房企新進大灣區,主要分布在廣州、佛山、珠海、中山四市;從單城市看佛山、江門最受歡迎,兩市新進房企均在10家以上,其次為珠海、東莞、肇慶。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銷售流量金額TOP50房企中有36家房企已布局粵港澳大灣區,其中廣州、佛山為房企重點布局城市,共成交86宗土地,佔比46%。
長三角更是「兵家必爭之地」,多位專家曾表示,上海作為中國經濟中心、金融中心擁有其他地方所沒有的各種經濟要素,而長三角又是中國經濟發展程度最高、發展潛力最大的區域之一。
和訊房產發現,房企早已「用腳投票」,23家房企已將大本營搬到了長三角的中心城市上海。遷移總部的背後,顯示出房企對於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潛力和機遇的重視。
例如,旭輝控股董事局主席林中就曾表示:「長三角一直是大型房企必爭之地,環渤海、大灣區、長三角幾個區域中,長三角市場化最成熟,市場也最公開透明,長三角的房地產體量也是幾大區域之首」 。
人口流動的背後有著多樣化的驅動因素,但歸根結底,產業發展是最重要的原因。這也是廣東與浙江為何對流動人口有著巨大的吸引力,而吸引的人口又會對區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這方面來看,珠三角與長三角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