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潰瘍,一種很常見的口腔黏膜疾病,它隨時潛藏在我們身邊,只要我們稍不注意就會趁虛而入。患上口腔潰瘍不僅會給人們的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給人們的精神上也會帶來一定的折磨。知道口腔潰瘍的臨床表現都有什麼,及早發現病情,儘早治療這才是最好的辦法。 輕型潰瘍 好發於唇、舌、頰、軟顎等無角化或角化較差的黏膜,附著齦及硬顎等角化豁膜很少發病。口腔潰瘍初期為局灶性黏膜充血水腫,呈粟粒狀紅點,灼痛明顯,繼而形成淺表潰瘍,圓形或橢圓形,潰瘍一般為3-5個,直徑小於5mm,散在分布。約5天左右潰瘍開始癒合,約7至10天潰瘍癒合,不留瘢痕。 重型潰瘍 初始好發於口角,其後有向口腔後部移行趨勢,可伴全身不適、局部淋巴結腫痛等症狀。潰瘍大而深,似「彈坑」,可深達黏膜下層腺體及腺周組織,直徑可大於1cm,潰瘍周圍組織紅腫微隆起,基底微硬,表面有灰黃色假膜或灰白色壞死組織。潰瘍持續時間較長,疼痛劇烈,潰瘍可在先前癒合處再次復發。 皰疹樣潰瘍 亦稱口炎型口瘡,好發於成年女性,好發部位及病程與輕型相似,但潰瘍直徑較小,約2mm ,潰瘍數目多,可達十幾個或幾十個,散在分布,似「滿天星」。鄰近潰瘍可融合成片,黏膜充血發紅,疼痛最重,唾液分泌增加。可伴有頭痛、低熱及全身不適、局部淋巴結腫痛等症狀。 口腔潰瘍不是一種小病,如果不能及時治療,會一再的復發,最終造成的後果是不可想像的,甚至會誘發口腔癌。口腔潰瘍的發生往往是突然性的,人們可能會忽然感覺到自己的嘴裡出現了疼痛現象,一看才知道已經得上了口腔潰瘍。在出現口腔潰瘍之後,最好及時進行治療,否則可能使病情變得嚴重。
大多數患者認為口腔潰瘍是上火所致,完全可以採用傳統的食療法來治療,但是食療法吃對了,很快能好,但根據個人情況的不同,周期太久,在此期間還是要忍受疼痛的折磨,所以出現口腔潰瘍特別是復發性口腔潰瘍不要輕視,僅靠食療法是不夠的。一定要結合多種方式,才能讓潰瘍好的更快,口腔潰瘍患者在日常飲食過程中要多加注意,不能吃辛辣刺激性的調味品,像辣椒、醋、姜、蔥、八角等。因為這些食物會加劇患者的疼痛,通過刺激,還會使潰瘍創面進一步擴大。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六大治療口腔潰瘍的方法。
1、姜水漱口:口腔潰瘍用熱姜水漱口,每日2~3次,一般6~9次潰瘍面即可收斂。
2、維生素B2:將維生素B2研為細粉狀,用適量香油調勻,做成稀糊狀,塗於潰瘍表面,每日4~6次。
3、濃茶漱口:用濃茶漱口,因茶中含有多種維生素,能防治各種炎症,對口腔潰瘍面的康復,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
4、蘿蔔藕汁:取生蘿蔔2隻、鮮藕一段洗淨搗爛絞汁去渣,用汁含漱,每日3次,連用4天可見效。
5、維生素C片:維生素C藥片壓碎,塗在患處,一兩次就有效。也可將維生素C研成粉末狀,若系小潰瘍,僅需取少許敷於患處即可;若潰瘍面較大,則應先輕輕刮除潰瘍面滲出物,然後再敷藥粉。每日用藥2-3次,潰瘍小者用藥1-2次即愈,潰瘍大者用藥2-3次,疼痛可顯著減輕,2-3天潰瘍面即可痊癒。
6、維生素E:用針刺破維生素E膠丸,將藥液擠出塗於口腔潰瘍處,保留1分鐘,每日用藥4次,於飯後及睡覺前用,一般3天可愈。
雖然這些治療方法有效,但是我們還要了解我們為什麼會得口腔潰瘍,為什麼會反覆發作,其實口腔潰瘍復發多於疲勞過度有關
西醫對復發性口瘡的發病原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其病因可從內外兩方面來分析:
1、內因,主要是由於內分泌失調,自身免疫力降低等;
2、外因,遺傳因素、精神壓力及刺激、工作疲勞、失眠,大部分女性患者月經來潮前後都有可能誘發此病,或使病情加重。
從中醫角度來講,陰虛火旺,熱毒燔灼,內夾溼熱,上蒸於口;情志不遂而損及心脾,均可致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絕大多數可從自身找原因。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工作節奏快,生活緊張不規律,情緒不穩定,口腔潰瘍也因而是一種因生活形態導致的「文明病」。事實上,根據醫生的臨床觀察,口腔潰瘍患者有許多是在過度疲勞之後發病的。所以平時要注意自己避免疲勞,有空閒的時間,可以關注小編,多學習一些養生健康的小方法,放鬆身心,身體的自然抵抗力就會增加,疾病就會讓它消失在萌芽階段,讓我們的生活更有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