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團長和他的主創團 團長說心理
曾用名
團長,您好!我昨天下午回老家看爸媽,每次回去我都不是滋味。(老家在農村,爸媽沒有兒子,房子沒蓋好,女兒們都嫁出去了。)
因為我每次回家,看見家裡亂糟糟的,父母是窮苦時代過來的,什麼東西都捨不得扔。老爸手裡有錢,他自己都說光利息都花不完,可是他們卻捨不得花,只能進錢,不能花錢。
老爸現在膝蓋都得骨質增生了,還像以前一樣天天撿樹枝賣樹枝掙錢,我每次看他們過得好慘,心裡好內疚、無力。團長,您有什麼好的辦法能教我說服父母嗎?
我們姐妹就想著他們捨得買吃的就行,吃得有營養,把錢花在自己身上而不是給醫院。我父母得過的幾次大病都是因為著急掙錢把自己累病的!
去年冬天我父親撿樹枝把自己的一個腳趾甲都凍下來了。我反思自己以後,每年都給他備上3雙棉鞋。
團長,我的父母就是凡事湊合,捨不得花錢給自己,每次看到他們這樣,我心裡都難受死了,覺得自己父母過這麼差,自己憑什麼過那麼好。
團長,我怎樣說、做才能讓他們對自己好點?怎樣才能讓他們愛自己,重視自己的身體?要不然我每次回家心裡都跟刀割似的。
A:你好,看得出來你是一個孝順的孩子,你對父母的關心和愛溢滿字裡行間。同時,我也為人子女,特別理解你對父母的這份心痛。
可是,孝順孝順,我們光對父母孝,還不夠,還得"順"。
可是,什麼是"順"呢?
我有個學員,她曾經和父母爆發過很激烈的衝突,她的父母幾十年住在老家,家裡沒有沙發,只有老舊的木椅。有次她回家,看到後,就覺得"礙眼",和父母說,換個沙發舒服,這個木椅扔了得了。
父母反對,根本不同意。她也急了,說現在早就不是吃糠咽菜的時候了,幹嘛還要過這種"憶苦思甜"的日子。而且,家裡早就該重新裝修了,現在這個家,看起來又窮又醜,很不體面,跟不上時代,簡直太腐朽了……
說罷,她第二天就給家裡換了套新沙發,把木椅扔雜物間裡。
沒想到,這一扔,扔出了一場家庭革命,老爸非但不領情,還罵她不孝順,她也委屈地哭了,明明自己很體貼父母,還被說不孝順,真是寒心……
飯後,爸爸和她語重心長地談了一次,告訴她,她是個好孩子,做到了孝,但是"不順",父母也是有自己意願和想法的人,已經選擇了自己的人生,如果她能夠尊重父母,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
從那以後,她開始看到,自己只是希望父母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去改變,她不再逼迫父母,也不給家裡換東西了,改為買吃的,告訴爸媽,"這個補品花了我好多錢,沒有防腐劑,3個月內過期,你們一天吃點把它吃完,別讓我白花錢哦。"父母果然吃這套,開始學著"享受"起來了。
所以,你要看到,父母是河流的上遊,是兩個有自由意志的人,子女是河流的下遊,作為子女沒有資格去改變他們,只能過好自己的人生,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去影響他們。
有句話叫「誰痛苦誰改變」,你的父母貌似不覺得不好,反而很享受這樣的生活;覺得這樣不好的,反而是你自己,你比父母更痛苦。要改變的應該是你。你要「看見」自己內心的痛苦。
我單從文字能夠感知到的,是背後你有份恐懼,覺得爸媽這樣會對身體很不好,萬一再這樣下去,離開了這個世界,一天福都沒享,自己將會終身愧疚不安……
可是,當你這樣想的時候,通過改變父母來消除自己內心的恐懼,只會適得其反。
把焦點放到自己身上,看看在父母的這種行為下,你感受到了什麼,你在害怕什麼,父母的行為對你意味著什麼,只有你看到和承認這份恐懼,不再和它對抗,你的心結才有可能打開。
強行改變,站在父母的角度,他們會覺得你是在否定他們現有的生活模式,你並不理解他們,無形中你和他們的距離反而更遠了,這不是事與願違嗎?
你看看有多少子女苦口婆心勸父母,別花錢買保健品了,父母就是不聽,還是被騙。有個學員比較聰明,她自己給父母買,買正規補品,全英文的,和父母說價格老貴老貴,父母就不吃外面推銷的保健品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時代印記和生存執念,父母這代人,是吃苦吃慣了的,你有去聽聽他們講過去的故事,去嘗試理解他們的心聲嗎?
如果你把精力放在如何活好自己,在父母舒服的範圍,能為他們做一點是一點,覺得他們開心就好。
那麼,即便他們沒有按照你的意願生活,但是他們卻可以過得很舒心,作為兒女,也該寬慰了。你只有先接收他們可以有他們的生活方式,才能去和他們溝通,表達你的想法,也才有影響他們的可能。
同時,如果可以引導(是引導不是要求)他們出去多走走,多和同齡人一起跳跳廣場舞,出去旅行玩一玩,他們就會多聽同齡人的觀點,對自己好點,該吃吃,該玩玩。
最重要的,"父母都過得那麼慘,我還怎麼好意思過得好",這個信念你還要繼續保留嗎?
如果你看不到父母並不覺得自己慘,依然保留這個信念,你無形中也會過得苦哈哈的,你的孩子以後也會效仿你,他也不敢過好日子,於是世世代代都那麼慘,這是你要的嗎?
如果這樣,你豈不是辜負了這兩位曾經身處困境之中,卻不惜窮其一生只為能夠讓你過得更好的人嗎?
如果不是,改變家族命運就從你開始。我們無法改變父母的生活方式,卻可以選擇成為什麼樣的父母。團長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