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IPO,8成鮮奶靠採購,毛利率高過伊利,門店運營成本拉低淨利潤

2020-12-15 藍鯨財經

12月4日,證監會核准了一鳴食品等4家公司的首發申請,不日將正式登陸A股。

一鳴食品是典型的家族企業,實控人朱明春家族持股93.38%,曾經的「養雞大王」轉行賣牛奶倒也做的風生水起。不過相比於伊利等大型奶企,一鳴食品更具有地域局限性,報告期內約90%營收均來自浙江省。

另外,走實體零售路線的一鳴股份,租賃等銷售成本成為公司擴張的「累贅」,一鳴股份直營門店的毛利率遠高於同行,即使最低的加盟店毛利率水平業餘行業平均持平,綜合來看,乳品業務毛利率甚至高過伊利,但受門店運營、運輸成本等因素影響,公司淨利率水平就沒有優勢了。

據招股書顯示,此次IPO一鳴食品計劃募資9.27億,主要用於「營銷網絡直營奶吧建設項目」、「江蘇一鳴食品生產基地項目」、「年產3萬噸烘焙製品新建項目」、「研發中心及信息化建設項目」等,分別將投入1.63億、3.92億、2.9億及8202.4萬募集資金。

家族持股93.38%,「養雞大王」賣牛奶也年入15億

據天眼查APP顯示,明春投資持有一鳴股份47.62%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而李香美持有公司22.41%股權,為持股比例最大的自然人,另外,朱明春以70%持股比例實際控股明春投資,李香美、朱立群、朱立科則分別持股10%。

其中,朱明春與李美香為夫妻關係,朱立科與朱立群為朱明春與李美香之子。再加上朱立科配偶李紅豔,五人形成的實控人家族合計持有一鳴股份93.38%股權。

據招股書顯示,2016年-2018年一鳴股份分別進行現金分紅6479萬、4050萬、2925萬,同時累計以未分配利潤、資本公積轉增股本27720萬股,以持股比例計算,朱明春家族累計分得1.26億,另外2019年的分紅情況一鳴股份尚未披露。

賣牛奶之前朱明春曾從事雞禽養殖業務,在發明養殖技術並成為溫州地區規模化養雞帶頭人後,1989年朱明春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同時《人民日報》稱其為「全國養雞大王」。

2002年後,「養雞大王」開始轉行賣牛奶,也許是因為曾經規模化養雞的經驗,轉行後的「養雞大王」非常在乎原材料。先前一鳴股份從實控人手中收購泰順一鳴,2011年開始引入繁育澳洲荷斯坦奶牛等品種,專供旗下自有高端液體乳系列品牌「澳瑞」,2019年6月末時,泰順一鳴擁有進口奶牛1900頭。

不過,這個數量的奶牛還無法滿足一鳴股份全部的生產需求,而成立不久的一鳴股份也沒有能力全部包攬上遊原料供應,因此報告期內,公司84%以上生鮮乳依然靠第三方供應。

如今,朱立群、朱立科兄弟二人已經完全接手一鳴股份,分別擔任董事長與總經理一職,雖然還難以比肩伊利、蒙牛等全國性奶企,一鳴股份營收倒也早已突破15億,算是在浙江省內突出重圍,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一鳴股份營收增速有所下滑,而淨利潤則受到期間費用的影響有所起伏。

8成收入來自浙江,毛利率超過伊利

除了伊利、蒙牛,絕大部分奶企都是區域性企業,比如光明乳業、天潤乳業、科迪乳業等,偏居一隅,一鳴股份目前也是如此。

一方面現有門店涉及浙江、江蘇、上海和福建等地,但9成以上都在浙江,另一方面,目前一鳴股份的新增門店依然集中在浙江省,2019年上半年,公司淨增門店65家,其中浙江省新增門店佔6成。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有光明乳業,福建又比較遠,江蘇市場成了一鳴股份的下一個目標,並且,加盟店的拓展以浙江省為主,而新增的直營店則偏向江蘇省,另外從募資用途來看,3.92億將被用於「江蘇一鳴食品生產基地項目」,佔總募資金額42.33%。

絕大部分奶企只能是區域性企業的主要原因就在於運輸,短保產品本身就限制了企業向外的擴張,再加上各地人民對於牛奶口感的喜好,早期伊利、蒙牛走向全國市場的產品也已長保質期和更符合大眾口感的奶製品為主。

一鳴股份的產品不只有乳品,還包括烘焙食品,其中,乳品主要包括低溫巴氏殺菌乳、風味發酵乳、低溫調製乳及蛋奶、熱奶等特色乳飲品,烘焙食品包括各式短保質期的麵包、米製品、中式糕點等。

報告期內,一鳴股份乳品銷售佔比持續下滑,但仍然佔到60%左右。就乳品業務而言,一鳴股份直營門店毛利率最高可超過60%,又以加盟門店毛利率最低約32%左右,而綜合毛利率約40%,也是遠高於行業平均水平的。

有意思的是,近年伊利乳業是行業內毛利率水平最高的上市公司,2017年、2018年分別為37.52%、37.84%,而同期一鳴股份乳品業務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9.24%、40.66%。

從貓妹在一鳴股份旗下門店的探訪情況來看,其乳品類產品價格普遍高於商超內其餘品牌,而從招股書中來看,2019年上半年,主要的生鮮乳、奶粉的採購價格每千克分別只有4.24元、21.73元,近年來還呈現下降趨勢,而這也是一鳴股份高毛利率的主要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與傳統奶企不同的是,一鳴股份主要採用中央工廠統一製作,再配送至門店的銷售模式,這樣的好處在於容易實現規模化、統一產品質量,從而進一步提升毛利率水平,但缺點在於運輸費用、門店租賃以及人工薪酬分攤了大部分營收,而這些缺點並不對毛利率產生影響。

當然,也正是這種銷售模式,一鳴股份在進入江蘇市場前,首先要在當地建設生產基地以減少運輸成本。

門店成本拖累利潤,產能不足依舊募資擴產

一鳴股份一共有四條線下銷售渠道,其中8成以上來自「一鳴真鮮奶吧」的門店銷售,而線下門店又分為直營門店和加盟門店,另外兩成則分為由經銷商或直銷給商超、早餐店或學校等客戶。

相比於直營門店60%的毛利率,加盟店毛利率只有30%,基本是所有渠道中毛利率最低的,但為了迅速擴張市場份額,一鳴股份也不得不更多讓利給加盟商,不過,2017年與2018年一鳴股份的加盟門店虧損比例分別約為6%與8%,2019年上升至13%左右,加盟店的盈利問題也是發審委會議提出的主要問題之一。

與傳統奶企批發、經銷等渠道不同,一鳴股份選擇以零售門店的形式出現在市場,雖然全產業鏈布局使得公司具有較高的毛利率,但運輸費用、門店租賃以及人工薪酬等真實的拉低了淨利率水平。

一般乳企的銷售費用主要用於品牌營銷,而一鳴股份的銷售費用則集中在門店運營成本,從招股書來看,公司銷售費用主要由職工薪酬、運輸費、營銷費用和租賃費所構成,報告期內,上述四項費用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88.96%、85.48%、86.32%和86.72%。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門店數量的增加,職工薪酬、運輸費和租賃費必然無限度的增加,而當公司加速擴張投入更多營銷費用時,銷售費用的快速增長就將極大的壓縮利潤空間,2017年一鳴股份淨利潤出現回落主要也是這個原因。

在募資用途中,42.33%被用來建江蘇生產基地、31.27%被用來新建年產3萬噸烘焙產品項目,那麼一鳴股份的最主要的問題在於產能不足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整個報告期內,一鳴股份乳品和烘焙食品的產能利用率只有8成左右,換句話說,目前一鳴股份的產能是完全足夠的,需要更多資金不斷進行產能擴充最主要的還是受到現有銷售模式下運輸費用等成本的拖累。

與傳統奶企相比,一鳴股份確實創新了一種經營模式,雖然早先光明乳業也通過「牛奶棚」開展了與目前一鳴股份類似的業務,但最終沒能激起水花,而一鳴股份在成為全國性的奶企前,首先要面對的是隨著規模擴大而快速增長的門店運營成本。(藍鯨資本 徐曉春 xuxiaochun@lanjigner.com)

相關焦點

  • ...賣牛奶成功IPO,8成鮮奶靠採購,毛利率高過伊利,門店運營成本拉...
    不過相比於伊利等大型奶企,一鳴食品更具有地域局限性,報告期內約90%營收均來自浙江省。另外,走實體零售路線的一鳴股份,租賃等銷售成本成為公司擴張的「累贅」,一鳴股份直營門店的毛利率遠高於同行,即使最低的加盟店毛利率水平業餘行業平均持平,綜合來看,乳品業務毛利率甚至高過伊利,但受門店運營、運輸成本等因素影響,公司淨利率水平就沒有優勢了。
  • 淨利不到伊利的一半 蒙牛到底差在哪?
    大商制的優勢是初期渠道擴張快、管理成本低,但隨著大經銷商的壯大,其對蒙牛的議價能力也在變強。近年來,由於渠道激勵不足,蒙牛對渠道的控制力減弱,使得公司投入的促銷費用對營收的拉動偏小。   而伊利採用多級分銷模式,在全國建立幾個大區,每個大區有分銷商、經銷商和零售商。
  • 鮮奶價格比包裝水還便宜,伊利蒙牛都不想賺錢了嗎?!
    但如果將所有乳製品折合成生鮮乳,2019年中國的原奶產量達到3201萬噸,其中54%都來自於進口的大包粉。這是個相當高的比例。這種由鮮奶噴粉製成的工業奶粉,保質期更長、也便於運輸,但缺點也很明顯,大包粉營養價值變低,價格也隨之下降。在加工過程中,這種大包粉可以按照重量1:8.5還原成液態奶。海外進口的大包粉憑藉著性價比高的優勢衝擊著中國本土的鮮奶市場,也將影響著牧場公司的收入。
  • 科匯股份科創板IPO過會:淨利潤中補助佔近三成 毛利率下滑應收帳款...
    2017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下稱「報告期」),科匯股份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3474.77萬元、24559.32萬元、29840.59萬元、12771.91萬元,淨利潤分別為2724.85萬元、1776.58萬元、4118.85萬元、1915.39萬元。2018年,其淨利潤同比下降了34.8%。
  • IPO在即,靠「真鮮奶吧」火起來的一鳴食品卻在售賣復原乳
    近期浙江一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一鳴食品」)IPO申請成功過會,並於12月15日舉行了網上路演,即將成為又一家登陸A股市場的區域乳品與烘焙公司。公開信息顯示,一鳴食品在2019年6月申報了招股說明書,2020年10月成功過會,並於12月15日舉行網上路演。「真鮮奶吧」售賣復原乳「一鳴每天早上6點就開始供應早餐,很大一部分顧客來自學生群體。」
  • 這麼低的毛利率,養天和那什麼與對手競爭?|IPO觀察
    直營業務毛利率低於同行業可比公司,主要原因包括:同行業可比公司規模優勢較為明顯,對上遊的議價能力較強;直營業務產品結構與可比公司有所差異,養天和直營業務收入中特殊門診銷售收入佔比較高,特殊門診用藥費用按住院費用報銷辦法,由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按比例進行支付,特殊門診藥品銷售毛利相對較低,由於養天和特殊門診收入佔比較大,拉低了直營業務毛利率。
  • 伊利股份,投資邏輯分析
    能讓投資者躺賺的一家公司,伊利股份股市賺錢其實挺簡單的,比如說定投滬深300指數基金,複合收益10%以上那是穩穩的。再一種就是買能讓我們躺賺的股票,比如說貴州茅臺,海天味業,長江電力、伊利股份等明牌股票。這次我要說的是伊利股份,乳業龍頭,這支我們身邊的大牛股。
  • 一鳴股份IPO:向國內首家「鮮奶吧」上市公司衝擊
    如果未來一鳴股份成功上市,其將成為國內首家以「鮮奶吧」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業績表現良好公開資料顯示,一鳴股份的前身是溫州一鳴食品有限公司,創建於1992年,其坐落於浙江省平陽縣昆陽鎮,是一家集奶牛養殖、乳製品、烘焙食品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
  • 優然牧業IPO,原料奶產量全球第一,伊利持股40%
    來源:ipo觀察11月29日,伊利(600887-HK)旗下的優然牧業向港交所遞交了IPO申請書。優然牧業成立於2007年8月,是一家綜合型農牧企業,總部位於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前身為內蒙古伊利畜牧發展有限責任公司,2015年從伊利分拆出來單獨經營。
  • 「原創」巴氏鮮奶臨全國性競爭格局 光明「華東奶霸」地位或將不保?
    常溫酸奶失守並不足以概括光明營收下滑的現狀,常溫市場已經形成以蒙牛、伊利為主的雙寡頭格局。拿剛剛公布財報的伊利來說,據尼爾森零研數據顯示,伊利常溫奶業務的零售額在2018年度市佔份額為 36.8%。圖|常溫奶市佔率從區域到全國 「巴氏鮮奶」競爭愈加激烈常溫奶市場失勢,在低溫奶市場中,光明乳業的地位又如何呢?與常溫奶不同,低溫奶指的是以新鮮牛奶為原料,採用巴氏殺菌法加工而成的牛奶。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成鏡毛利率超70%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與之相伴的是公司線上自營零售的成鏡毛利率為74.58%。不過從綜合毛利率上看,2019年明月鏡片的綜合毛利率為51.24%,似乎遠未超出大眾預期。
  • 誰動了伊利蒙牛的奶酪?
    02還是孩子的錢好賺妙可藍多的奶酪現在風生水起,其實也經歷過波折,最直觀的表現是奶酪業務的毛利率。作為一種高附加值的產品,妙可藍多的奶酪業務並沒有很強的優越感。2016年——2018年,其奶酪板塊的毛利率已經出現下滑跡象。
  • 攜1669家「一鳴真鮮奶吧」登陸A股 一鳴食品「中央工廠+連鎖門店...
    低毛利加盟模式   目前,「一鳴真鮮奶吧」的銷售主要通過加盟與直營相結合的運營模式。2017年-2019年,加盟門店處於加速擴張期,三年激增524家,且每年新增門店數均大於直營門店。   奶吧加盟店數量激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或是因為加盟門檻不高。
  • 攜1699家「一鳴真鮮奶吧」登陸A股, 一鳴食品「中央工廠+連鎖門店...
    其產品以「新鮮、健康、營養」為定位,乳品保質期通常在15天以內、烘焙食品保質期通常在4天以內,並主要通過「一鳴真鮮奶吧」連鎖門店進行銷售。低毛利加盟模式目前,「一鳴真鮮奶吧」的銷售主要通過加盟與直營相結合的運營模式。記者注意到,1699家奶吧門店中,直營門店441家、加盟門店1258家,加盟店數量是直營店的2.85倍。2017年-2019年,加盟門店處於加速擴張期,三年激增524家,且每年新增門店數均大於直營門店。奶吧加盟店數量激增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或是因為加盟門檻不高。
  • 愛慕股份業績連降:降價促銷難解低人效、高成本之困
    維密英國破產,都市麗人關店千家……2019年以來,在中國市場經營內衣業務的上市公司,都市麗人、安莉芬控股、匯潔股份,沒一家好過的。從愛慕股份披露的業績來看,2017年-2019年,公司雖營業收入有所增長,但淨利潤從5.52億元降至3.35億元,經營性現金流亦連年下滑。
  • 「一鳴真鮮奶吧」登陸A股 中央工廠+連鎖門店模式備受關注
    目前,「一鳴真鮮奶吧」的銷售主要通過加盟與直營相結合的運營模式。記者注意到,1699家奶吧門店中,直營門店441家、加盟門店1258家,加盟店數量是直營店的2.85倍。2017年-2019年,加盟門店處於加速擴張期,三年激增524家,且每年新增門店數均大於直營門店。
  • 華萊士「採購門」背後:門店狂飆現管理真空?
    就在上周,華士食品旗下7家連鎖門店被湖北黃岡當地勒令停業整改、相關負責人被行拘,再給華萊士敲響了警鐘。深陷採購門今年上半年,儘管遭遇疫情影響,華士食品的業績也持續向好,營收和歸母淨利潤分別實現11.84億元和0.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68%和19.15%。
  • 一鳴股份乳企選擇踏上IPO的資本道路
    截至招股書披露,一鳴股份共有8名股東,分別是明春投資、李美香、朱立科、朱立群、李紅豔,以及心悅投資、鳴牛投資、誠悅投資三家員工持股平臺。其中,公司控股股東為明春投資,持有本公司16190.8萬股股份,持股比例為47.62%。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朱明春、李美香、朱立科、朱立群、李紅豔五名家族成員。
  • 伊利、蒙牛先後收購大牧場,究竟為何?
    但如果將所有乳製品折合成生鮮乳,2019年中國的原奶產量達到3201萬噸,其中54%都來自於進口的大包粉。這是個相當高的比例。 這種由鮮奶噴粉製成的工業奶粉,保質期更長、也便於運輸,但缺點也很明顯,大包粉營養價值變低,價格也隨之下降。在加工過程中,這種大包粉可以按照重量1:8.5還原成液態奶。 海外進口的大包粉憑藉著性價比高的優勢衝擊著中國本土的鮮奶市場,也將影響著牧場公司的收入。
  • 內衣行業寒冬,愛慕股份「迎難而上」IPO,庫存激增淨利潤大滑坡
    近年,愛慕股份通過直營模式形成的收入佔營業收入的7成左右,員工成本壓力大。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愛慕股份於2019年採取了關店、減員的措施。截至2019年底,愛慕股份關閉45家門店,直營終端為1933個。與此同時,自營租賃門店的毛利率和平均銷售費用率常年處於較高的狀態下。2020年上半年,自營租賃門店的平均單店虧損4.30萬元且平效偏低。愛慕股份在招股書中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營租賃門店的收入減少,但同時門店租金等固定支出仍需品牌方持續承擔,因而租金支出佔收入的比重大幅增加,一定程度拖累了2020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