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多半是父母親手捏出來的,被欺負是常事

2020-10-03 父母講堂

生活中總有這樣一種性格的人,凡事忍讓、苦自己扛、委屈往肚子裡咽。好聽點說叫做「老好人」,但說白了是「軟柿子」性格。自己還以為是善良,但沒有原則的善良,其實是這是事件最大的「惡」。同時這樣性格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欺負是常事。如果家裡沒錢沒勢,建議別把孩子培養成這種性格。

「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在學校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步入社會可能任人欺負。那為什麼有的孩子有了這種「軟柿子」性格呢?要知道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是3-6歲,而這個階段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家人和父母。若是孩子是「軟柿子」的性格,多半也是父母親手捏出來的,常見以下幾種狀況。

一、家長過於強勢,時刻打壓孩子

一些家庭的「專制」氛圍簡直讓人窒息,孩子的各方面都要滿足家長的要求。要求考100分,考99分都要受到嚴厲的批評,自己內心還認為是為孩子好。但家長往往忽視,在這種不平等關係裡,讓孩子無條件接受自己的命令,與關在監獄中有什麼區別呢(除了吃穿能好點,精神上很相似)?

我突然想到《肖申克的救贖》電影中的瑞德這個角色,從開始不斷的希望得到假釋,到最終因為囚禁太久,真正等到釋放那天,連尿尿得不到允許都尿不出來,甚至想要犯罪重新被關回監獄的狀況。這段讓我感觸很深,一個人無論是依附與監獄或者一個工作,或者是父母,都很難有獨立精神。

一個沒有獨立精神,不能正確認識自我的孩子,無論是在校園還是步入社會,給人最大的感觸是膽小、依附討好他人、沒有主見,這樣的角色自然容易成為「軟柿子」的角色。在這裡提醒家長,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要用一句為你好,把孩子囚禁在精神的牢獄裡

二、家長本身比較悲觀,喜歡凡事自己身上找原因

有些家長本身就是一個「老好人」的角色,性格也比較悲觀,生活中也充滿了負能量。平時教育孩子就是別給別人添麻煩,凡事自己找原因。與別人爭吵了、被欺負了,要反思為什麼欺負的是你,而不是別人。還一直亂用「吃虧是福」的理念,不得不說這種思想真的太可怕了。

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經常有一種熱臉貼人家冷屁股的感覺,明明自己已經低到了塵埃裡,可是依然不能收穫友誼。本質上來說,這種孩子是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凡事兒都往自己身上攬,久而久之自卑、自我懷疑、錯誤的自我認知會越來越強烈,自然就會越來越懦弱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軟柿子」的性格?

易中天曾表示,小時候老實的孩子,長大以後都沒有出息,他還拿曹操舉例,曹操小時候就是我們口中的熊孩子,而這樣的熊孩子才成了割據一方的霸主。我們作為家長要避免孩子成為「老好人」、「軟柿子」這樣的角色,除了不做前面敘述的兩種家長以外,建議從下面兩方面入手。

一、培養樂觀、自信的性格

只有滿懷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並實現自己的理想。——高爾基

美國教育家戴爾·卡耐基曾做過一項調查,發現那些事業成功的人,技術和學識在成功的因素中佔比只有15%。而良好的心理素質佔85%。而樂觀和自信是良好心理素質的基石。一個自信樂觀的孩子,永遠活不成軟柿子的性格。

有自信的孩子,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對自己的內心很堅定,不會盲目從眾而妥協。而且不妥協別人,也不會覺得心裡痛苦。

二、學會說「不」,不會拒絕人,永遠得不到尊重!

我一直把「不會拒絕人,永遠得不到尊重」當作一種警言,我之前就因為不好意思拒絕,發現總會有人不停地挑戰你的底線,自此以後,將「不」說出口成為了我的一門功課。但是多年的性格改起來太難了,所以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我第一件事就是要教會他拒絕。

最後還是要提醒家長,如果家裡沒錢沒勢,不能永遠做孩子的靠山,不要給孩子養成「軟柿子」的性格,不然苦的是孩子,將來會很吃虧,與所有家長共勉!

相關焦點

  • 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是父母這3種行為造成的,受欺負是常事
    有時候自己受了欺負,也不會反抗,也不會說,因為你跟父母說,父母就會說吃虧是福,忍一忍就算了。但是造成這種性格的最根本原因還是父母的教育問題。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是父母這3種行為造成的,受欺負是常事1、「出事了都是自己的問題,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
  • 「軟柿子」性格的孩子,都是家長親手捏出來的,在哪裡都會被欺負
    父母就是一個勤勞的藝術品工匠,不斷地將我們打磨成精美的藝術品。而我們的性格和人生同父母的打磨有很大關係。那些天生膽小,被父母從小灌輸捨己為人,「吃虧是福」,必須助人這種品質,無疑是讓孩子變得更加地弱小。
  • 被以下思想灌輸長大的孩子,多半自卑懦弱,被人當「軟柿子」捏
    孩子長大後的性格和脾氣,從小就能看出來。因此,從小就被當成「軟柿子」捏的孩子,長大也多半沒啥出息。上周末,和朋友帶著孩子去海洋館玩。倆孩子對海洋動物很感興趣,雖然早早就逛完,但還是不願意走。所以就帶著孩子,在裡面吃了飯,讓他們繼續玩一會。他倆玩的時候,我和朋友就坐在一旁看。
  • 孩子是"軟柿子"?多半是父母親手"捏"的,被欺負也不奇怪
    有一句古話叫做"柿子挑軟的捏",意思就是說性格軟弱的老好人,容易成為被別人欺負的對象。很多父母都說,自己孩子的性格很軟,是個"軟柿子",在學校裡總是被欺負,為什麼會這樣?
  • 從小被灌輸這些思想的娃,性格多半軟弱,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
    孩子卻回答說:「不是媽媽讓我在外面乖一些,不惹禍的嗎?還要寬容別人。」這個回答讓劉女士啞口無言。如今確實有這種類型的孩子,在家裡是「小霸王」,在外卻又變成了「小綿羊」。其實那些性格軟弱的娃,多半是因為家長灌輸了這些思想!長大後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
  • 從小被灌輸這3種思想的孩子,多半自卑懦弱,被人當「軟柿子」捏
    因為老好人說難聽點其實就是性格比較軟弱,典型的「軟柿子」性格。這類人在生活中很容易被人拿捏欺負,因為這種沒有原則的善良和軟弱,就是別人用來「對付你的最好武器」。父母不要把孩子培養成一個「軟柿子」的性格有人說「軟柿子」的性格是天生的,但其實不完全是這樣的,孩子將來會養成什麼樣子的性格可能會有一部分先天基因在裡面,但更多的孩子在於後天的所受到的教育和影響。
  • 孩子被同學當「軟柿子」捏?請告訴孩子: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很多父母在小地時候都告訴孩子,要當一個善良且樂於助人的人,但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老好人」。這裡的「老好人」可不是褒義詞,誇獎孩子善良勇敢樂於助人,而是說孩子不懂得拒絕不合理的要求,經常被別人當成「軟柿子」捏。
  • 常給孩子灌輸以下思想,娃長大容易被當「軟柿子」捏,父母別犯傻
    文|文兒為什麼你的孩子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捏?為什麼你明明對孩子說「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回去」,結果孩子還是不敢還手,窩窩囊囊地回來?身邊有很多父母都說,面對被人當「軟柿子」捏的孩子,他們都是氣不打一處來,真是恨鐵不成鋼。
  • 「軟柿子」孩子多半是被家長捏的,3個錯誤行為,父母要及時停止
    所以為了讓孩子不再受到被人的欺負,家長只能夠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努力,改變孩子懦弱的性格,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問題,首先家長要從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原因,因為孩子的懦弱性格可能是因為父母的錯誤教育而導致的,也就是說,&34;孩子大多都是家長捏出來的。
  • 父母的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關鍵詞是在3~6歲,對其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家人,軟弱的性格也多半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尤其是以下幾種方式:1、經常強勢打壓孩子,變得沒有獨立精神,習慣聽從父母的指令行事,將來在校園和工作中,給人的感覺就是膽小怕事、沒有主見、討好型人格,經常容易被當軟柿子捏,受欺負也是常見的事。
  • 孩子有三種特徵,多半是軟柿子易被欺負,教你幾招養出「硬氣」娃
    孩子經常受欺負?性格軟弱?是「軟柿子」?家長還需激發孩子身上的「狼性」才行。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相信每位家長都對自家孩子抱著美好的期待,希望他們自信積極、樂觀開朗。然而事與願違,有些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孤僻懦弱,在團體中沒有歸屬感,在學校時也常常受到同學的欺負,就像「軟柿子」似的任人拿捏。
  • 孩子有三種特徵,多半是軟柿子易被欺負,教你幾招養出「硬氣」娃
    孩子經常受欺負?性格軟弱?是「軟柿子」?家長還需激發孩子身上的「狼性」才行。執筆:王豔微編輯:王之風定稿:蘇子後相信每位家長都對自家孩子抱著美好的期待,希望他們自信積極、樂觀開朗。然而事與願違,有些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孤僻懦弱,在團體中沒有歸屬感,在學校時也常常受到同學的欺負,就像「軟柿子」似的任人拿捏。
  • 孩子成了「軟柿子」,多半是被家長「捏」的?
    在為人處世方面,有句話到現在為止,一直被人覺得是個真理,那就是「柿子要挑軟的捏,越是懦弱的人越好欺負」。其中尤其是小孩子,由於本身不具備任何威脅性,如果再加上性格懦弱,就會遭到別人的欺負,甚至長期被比自己小的人欺負,相信這是每個家長所不願意看到的。
  • 孩子會養成「軟柿子」性格,和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父母卻不自知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身上不僅僅擔負著養育孩子的責任,最重要的是如何教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孩子的性格方面。然而,總有一些孩子的性格讓人看著就著急,他們遇到事情表現得膽小、懦弱,甚至自卑。這樣的孩子,通常會被大家稱為「軟柿子」。
  • 這三種思想不要給孩子灌輸 會讓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 容易被欺負
    其實原因多半出自父母,性格懦弱的孩子,從小就被灌輸3種思想,容易在外面給別人當「軟柿子」捏。第一種:學會多忍耐,多寬容別人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懂得寬容他人的大人,凡事都要讓著其他小朋友」。這是無可厚非的。寢室孩子習慣了這種思想,當自己受到欺負的時候,就會習慣忍讓對方。
  • 孩子被欺負之後,家長不要說這三句話,以免孩子越來越軟弱
    所以當孩子被欺負時,你第一反應對孩子說的話非常重要。建議家長,孩子被欺負後少說這3句話,以免孩子越來越軟弱,將來可能成為校園霸凌的對象、步入社會被當成「軟柿子」捏。,長期這樣成長性格可能會變得越來越軟弱和膽小,而越是膽小怯懦越容易在青春期成為被霸凌的對象,在生活、工作中被當成軟柿子捏,長此以往人的性格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壓抑和極端。
  • 為啥孩子性格懦弱?從小被灌輸這3種思想,容易被人當「軟柿子」
    家中小老虎,家外小綿羊,孩子為什麼會變成這個樣子?孩子不會平白無故就變得懦弱和膽小,形成這樣性格的絕大多數的原因還是在父母身上。從小在口頭上給他灌輸這3種思想,孩子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一、給孩子灌輸「學會寬容,讓著別人」的思想我們當然希望孩子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所以在教育時往往也會給孩子灌輸「應該包容別人」的思想。
  • 家長的這3種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外面常被欺負
    有一類孩子非常懦弱,即使受到了他人的霸凌,也不敢伸張,更不敢反抗,於是讓霸凌者變得越來越過分。這類孩子,我們稱之為「軟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變成「熊孩子」,欺負別人,但家長同時也要避免孩子變成「軟柿子」,受人欺負。
  • 這三種父母,容易把孩子培養成「軟柿子」,孩子日後會過的艱辛
    家庭就像孩子在世界上的第一所學校,父母就像孩子在世界上的第一所老師,俗話說,什麼樣的父母會教什麼樣的孩子,父母有很好的教育方法,這會帶來給孩子們美好的生活小明是一個很自卑的孩子,因為他有一對充滿負能量的父母,每當父母下班後,他們總是向小明抱怨生活不如意,抱怨小明沒有前途,不聰明,沒有為他們爭取。在這一天,小明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因為這個同學經常欺負小明,所以小明被欺負了。
  • 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外面經常挨欺負,和家長3種行為有關係
    有人把那些好欺負的人稱為「軟柿子」,這樣的人很懦弱,即使受到了委屈,也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反抗,導致對方變本加厲,會一直被別人欺負。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家長身邊的時候,家長可以保護孩子,但是孩子不能永遠在家裡生活,總有一天要去上幼兒園、上小學,將來還要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如果是這樣的性格,肯定會經常挨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