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柿子」孩子多半是被家長捏的,3個錯誤行為,父母要及時停止

2020-08-26 御姐育兒冊

文章/熊二

編輯/御姐


在最近的這幾年裡,人們經常利用手機來了解周圍的新聞,但是有時候我們一打開手機,就會看到一些讓人心痛的視頻:校園霸凌,在這些學生被霸凌的視頻裡,被欺負的學生,輕則被辱罵,重則扇巴掌、毆打。

每當看到這種的視頻,都讓許多人內心感到十分氣憤,有的人會一邊生這些霸凌者的氣,認為他們欺凌弱小;另一邊也對這些被打的孩子抱有不甘,家長難免會想:為什麼事情發生的時候,不選擇報警或者是求救,或者是在發生的第一時間告訴父母,有時候孩子的爸媽被瞞了許久,知道視頻爆出來後才知道。

第一:舉個例子

麗麗今年剛進入一年級,或許是因為她平時的性格比較膽小,班級裡的同學就老是喜歡欺負和嚇唬她,對她的行為已經有了一些校園霸凌的跡象,但是因為麗麗不敢和老師、家長說,同學們的行為就一直沒有被阻止,知道後來麗麗的同學發現了這個情況,才跟老師報告了這個情況,避免了事情進一步變得嚴重。

麗麗的爸爸媽媽在知道這件事情以後非常的心疼,一想到自己的寶貝女兒在學校裡受了同學一段時間的持續性欺負,但是作為父母的自己卻什麼都不知道,就覺得自己這個爸媽沒有做好,同時對那些這麼小就有校園霸凌的同學也感到很氣憤和震驚,要求校方和對方的父母給自己的女兒一個交代。

然而即便是這個交代給得再好,對他們一家的補償再全面,麗麗受到過的霸凌和內心的傷痛最終也是難以抹去和撫平的,會給孩子的內心造成一輩子的傷害。

所以為了讓孩子不再受到被人的欺負,家長只能夠從自己的孩子身上努力,改變孩子懦弱的性格,想要改變孩子的性格問題,首先家長要從自己的身上找一找原因,因為孩子的懦弱性格可能是因為父母的錯誤教育而導致的,也就是說,&34;孩子大多都是家長捏出來的。

第二:&34;孩子多半是被這3種家長捏的

第一種,太過強勢的父母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樣的感覺,那些越是強勢的父母養出來的孩子往往卻會越懦弱,這是為什麼呢?其實是因為如果父母兩個人的性格都很強勢的話,那麼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就會十分養,態度也會比較兇悍。

孩子為了能夠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能夠順利的成長,就會因為外部的環境,將自己的性格變為順從,不反抗的,這樣順從的性格能夠極大的減少與父母發生摩擦的機率,所以說太過強勢的父母帶出來的孩子往往都是&34;。

第二種,控制欲極強的父母

很多家長都對孩子的控制欲望非常的強烈,因為在他們的心理,孩子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因為是父母生育的,所以也就把孩子當成了自己的附屬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

當孩子習慣了被動的接受外來的想法和要求,即使是面對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想法和做法,也不會去主動抵抗,習慣了逆來順受,那麼孩子的性格也就會變得越來越習慣順從他人和軟弱。

第三種,過於小氣的父母

許多父母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總是喜歡新帳舊帳都翻出來一起算,這就是父母小氣的表現。對於孩子來說,那些犯過的錯誤就是孩子尚未癒合的一道傷疤,父母的反覆提起行為就像是給孩子的傷疤不斷的製造新的傷口,讓孩子無法癒合。

作為父母,也應該就事論事,不要總是翻舊帳,才能夠更好的幫助孩子良好的性格。

這3種家長容易使孩子的性格變得懦弱、順從,成為人人都敢捏的&34;,那麼家長要如何做才能夠幫助孩子由&34;變成一顆&34;呢?

第三種:家長如何幫孩子建立起強大的性格?

1,父母要帶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對於孩子來說,內心的安全感是他們能不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大膽發展的強大根基,有了安全感他們才敢肆意的在他們的童年揮灑出他們的快樂,在面對外來危險的時候敢於勇敢面對或者是找大人尋求幫助。

有時候孩子碰到事情,不願意跟父母說,就是因為孩子並不確定父母到底會不會幫助他,會不會也對孩子進行批評,所以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對他們足夠的愛和關注,讓孩子明白你們就是他們的後盾。

當孩子內心有了安全感,即使是面對那些無禮的要求,孩子也會擁有敢於拒絕的勇氣,各位寶貝在碰到危險的時候才會主動跟父母說,避免進一步的傷害。

2,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有時候孩子碰到問題了,有一種父母的做法是把孩子放到一邊,然後幫孩子解決問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還有一種就是對孩子不管不顧,讓孩子自己解決。

這兩種方式其實都是不正確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所以父母在孩子遇到問題的時候,和孩子站在一條線上,一起解決才是最好的辦法。

3,家長適當放手

有時候,家長對孩子的大小事情進行包攬式的育兒法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需要自己獨立的鍛鍊,讓孩子自己面對和處理一些事情,才能夠讓孩子擁有真正的獨立成長。

你教育孩子,也就在教育自己並檢驗自己的人格。--蘇霍姆林斯基

許多時候,孩子性格軟弱並不是因為他們自己造成的,而是家長的一些錯誤行為和強勢性格,所以說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幫助孩子建立起勇敢的性格,建立起孩子對家長的信任,這樣孩子才能夠一定程度上避免受到別人的傷害。

有時候,我們無法避免別人傷害我們的孩子,只能自己教會孩子強大。

相關焦點

  • 「軟柿子」性格的孩子,多半是父母親手捏出來的,被欺負是常事
    那為什麼有的孩子有了這種「軟柿子」性格呢?要知道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是3-6歲,而這個階段對孩子性格影響最大的人就是家人和父母。若是孩子是「軟柿子」的性格,多半也是父母親手捏出來的,常見以下幾種狀況。,孩子的各方面都要滿足家長的要求。
  • 父母的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將來在社會上很吃虧
    父母的這幾種行為,容易把孩子養成「軟柿子」一般來說,孩子的性格形成的關鍵詞是在3~6歲,對其影響最大的人就是父母家人,軟弱的性格也多半與家長的教育有關,尤其是以下幾種方式:1、經常強勢打壓孩子有些家長喜歡打著「都是為你好」的名號,時刻對孩子進行打壓,比如,要求他們考試必須考滿分,凡事都要達到最理想的狀態,只能無條件接受而且不能反抗。
  • 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是父母這3種行為造成的,受欺負是常事
    孩子「軟柿子」性格,多半是父母這3種行為造成的,受欺負是常事1、「出事了都是自己的問題,他為什麼不欺負別人」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行為,孩子在學校受了欺負,回家跟爸爸媽媽說,希望爸爸媽媽給自己撐腰,但是得到的結果卻是:為什麼人家欺負你不欺負別人呢,不還是你自己的問題嗎?
  • 被以下思想灌輸長大的孩子,多半自卑懦弱,被人當「軟柿子」捏
    被別的小朋友搶走玩具,還要被媽媽教導要寬容。也不能生氣、不開心,要不然就是小氣。被這思想灌輸長大的孩子,多半自卑懦弱,被人當「軟柿子」捏,家長們可長點心吧。有一種父母很奇怪,他們在孩子被其他人欺負之後,不僅不為孩子討回公道,反而質問孩子:「他們為啥只欺負你,你欺負別人,你還不檢討檢討自己的行為。」不了解原因,不清楚真相,直接把問題發生的原因扣在孩子身上。孩子被欺負後受到委屈,告訴家長。家長不僅不幫助孩子,還把他又罵了一頓。這樣做,孩子該有多傷心?一次,二次,每次都是這樣的結果。
  • 家長的這3種行為,容易讓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外面常被欺負
    有一類孩子非常懦弱,即使受到了他人的霸凌,也不敢伸張,更不敢反抗,於是讓霸凌者變得越來越過分。這類孩子,我們稱之為「軟柿子」,想怎麼捏就怎麼捏。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變成「熊孩子」,欺負別人,但家長同時也要避免孩子變成「軟柿子」,受人欺負。
  • 孩子成了「軟柿子」,多半是被家長「捏」的?
    在為人處世方面,有句話到現在為止,一直被人覺得是個真理,那就是「柿子要挑軟的捏,越是懦弱的人越好欺負」。其中尤其是小孩子,由於本身不具備任何威脅性,如果再加上性格懦弱,就會遭到別人的欺負,甚至長期被比自己小的人欺負,相信這是每個家長所不願意看到的。
  • 孩子會養成「軟柿子」性格,和父母的3種行為有關,父母卻不自知
    父母作為孩子的「引路人」,身上不僅僅擔負著養育孩子的責任,最重要的是如何教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特別是孩子的性格方面。家長會發現,孩子並不是生來會自卑、懦弱,這種「軟柿子」的性格大部分都是後天形成的,而這一切,都和父母的教導行為息息相關,只是很多父母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罷了。
  • 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多半跟父母的這3點錯誤認知有關,要及時改正
    孩子學習動力不足,多半跟父母的這3點錯誤認知有關,要及時改正每一位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期望值都是非常高的,大家都希望孩子長大後能成龍成鳳,當然對於小時候的學業自然也尤為重視。可是很多家長卻發現,孩子總是在學習方面另自己失望,幾乎從不主動去學習,看不到他們的進步欲望。對此一位教育專家指出,其實當孩子出現學習動力不足的情況時,多半是家長沒有做好這3點。
  • 常給孩子灌輸以下思想,娃長大容易被當「軟柿子」捏,父母別犯傻
    文|文兒為什麼你的孩子容易被人當成「軟柿子」捏?為什麼你明明對孩子說「下次他再打你,你就打回去」,結果孩子還是不敢還手,窩窩囊囊地回來?身邊有很多父母都說,面對被人當「軟柿子」捏的孩子,他們都是氣不打一處來,真是恨鐵不成鋼。
  • 孩子被同學當「軟柿子」捏?請告訴孩子:你的善良需要帶點鋒芒
    很多父母在小地時候都告訴孩子,要當一個善良且樂於助人的人,但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老好人」。這裡的「老好人」可不是褒義詞,誇獎孩子善良勇敢樂於助人,而是說孩子不懂得拒絕不合理的要求,經常被別人當成「軟柿子」捏。
  • 不想讓孩子被當「軟柿子」捏,請給孩子的善良插上這3道「鋒芒」
    每個孩子對父母來說,都是掌中寶,心尖肉,誰也不想看到自己的寶貝被外人欺負,不過在越來越多元化複雜化的社會環境中,孩子將來總要自己去面對未來的人生之路,應對各式各樣的人,想要讓孩子在集體中,不被當作「軟柿子」捏,就要讓孩子自己強大起來。
  • 從小被灌輸這3種思想的孩子,多半自卑懦弱,被人當「軟柿子」捏
    生活中會有這樣一種人,很溫和、很善良、永遠都在無條件的滿足別人、永遠都在過分考慮著別人的感受、委屈自己也要讓別人開心。這類人我們統稱為「老好人」,他們人緣基本上是很好的,但是真正尊重他們的卻沒幾個。因為老好人說難聽點其實就是性格比較軟弱,典型的「軟柿子」性格。
  • 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外面經常挨欺負,和家長3種行為有關係
    有人把那些好欺負的人稱為「軟柿子」,這樣的人很懦弱,即使受到了委屈,也不敢說出來,更不敢反抗,導致對方變本加厲,會一直被別人欺負。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變成「軟柿子」,在家長身邊的時候,家長可以保護孩子,但是孩子不能永遠在家裡生活,總有一天要去上幼兒園、上小學,將來還要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如果是這樣的性格,肯定會經常挨欺負。
  • 從小被灌輸這些思想的娃,性格多半軟弱,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
    孩子卻回答說:「不是媽媽讓我在外面乖一些,不惹禍的嗎?還要寬容別人。」這個回答讓劉女士啞口無言。如今確實有這種類型的孩子,在家裡是「小霸王」,在外卻又變成了「小綿羊」。其實那些性格軟弱的娃,多半是因為家長灌輸了這些思想!長大後容易被人當「軟柿子」捏。
  • 孩子身體出現3個「信號」,多半是要停止長個了,家長要注意
    有了孩子後,家長都想自家孩子長高一點,將來個子高,就有了一定的優勢,在很多方面有好處,所以家長們往往會想出一些奇招,想辦法讓孩子可以長高些,可有時候用錯了方法,不僅沒效果,反而會害了孩子,再也長不高。3個「信號」,多半是要停止長個了,家長要注意!
  • 孩子愛心泛濫,長大容易變成「軟柿子」,家長要教會孩子這五件事
    相信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家長都和雅雅一樣,注重對孩子愛心教育的灌輸和引導。然而,家長們也應當明白,過度的愛心泛濫或許會讓孩子在步入社會時遭受不必要的委屈和欺負,就如同朵朵對其他小朋友的插隊行為不予做出任何不滿的表達反抗一般。​家長們的哪些行為容易導致孩子「軟柿子」性格?
  • 李玫瑾:長大出息的孩子,吃飯都有這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糾正
    孩子出現這個問題,多半是家庭教育的問題,家長沒有教導好孩子,結果壞了孩子的一生。李玫瑾教授認為,長大沒什麼出息的孩子,吃飯的時候都會有3種行為,父母要及時幫他們改正才行。3、餐桌行為太粗俗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有這些粗俗行為就要引導教育,不然會顯得孩子沒教養,父母管教不嚴。
  • 孩子這3個行為看似「認真」,實際是「假努力」,家長要及時糾正
    而這種行為常常被孩子們拿來使用,因為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壓力和競爭力都很大,所以他們為了躲避來自父母和老師對他們施加的壓力,他們就會假裝努力。孩子的這3個行為看似「認真」,實際是「假努力」,家長要要及時糾,不然孩子容易越學越差。
  • 「軟柿子」性格的孩子,都是家長親手捏出來的,在哪裡都會被欺負
    父母就是一個勤勞的藝術品工匠,不斷地將我們打磨成精美的藝術品。而我們的性格和人生同父母的打磨有很大關係。那些天生膽小,被父母從小灌輸捨己為人,「吃虧是福」,必須助人這種品質,無疑是讓孩子變得更加地弱小。
  • 為啥孩子「不大氣」?父母做不到這3點,孩子只會成「軟柿子」
    近年來,校園欺凌和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當孩子受到不公平待遇和欺凌時,他們會選擇默不作聲,獨自承受這些傷害,但是有的孩子也會向家長哭訴自己的遭遇,有的家長卻對孩子的哭訴說句:「你怎麼是個軟柿子,別人打你,你都不知道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