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大學生「重走蜀國英雄路」 感嘆環境好

2021-02-14 廣元新聞

臺灣大學生「重走蜀國英雄路」

廣元女孩都很「水」

原來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

    「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23日下午,參加「重走蜀國英雄路——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的兩岸大學生們,在劍門關懸空觀景平臺結束了為期兩天的廣元之行,高聲齊誦起了李白的《蜀道難》。

    兩天來,他們先後到劍門蜀道翠雲廊景區和劍門關景區,共同完成了對古柏長廊、劍門絕壁、猿猱道、鳥道、劍門關關樓及懸空觀景平臺的採訪航拍,切身體會了劍門關的險峻奇秀。

    22日下午,兩岸18名大學生在翠雲廊景區進行拍攝,同學們被高聳挺拔、鬱鬱蔥蔥的古柏吸引。「難怪這裡的女孩都很水,原來有這麼好的生活環境!」來自臺灣的大學生張鈞皓跟同學們調侃道。不料他的一個「水」字,卻引發四川傳媒學院幾位女生的誤會。

    原來,張鈞皓說「水」是表達「水靈」、「秀氣」的意思,但四川人說「水」表達的是「不地道」、「很差勁」的意思。經過一番溝通,雙方不僅消除誤會,大家還一起給張鈞皓過了22歲生日。

臺灣女大學生錄製講解視頻

    來自臺灣玄奘大學的女孩陳決,一路上不停地拍攝美景,還不斷在路邊收集自己喜歡的松果和幹樹葉。「這是我的愛好,對各種植物近乎痴迷。」她說,儘管自己所學的是廣電專業,但還兼修藝創專業,經常會利用各種樹葉為創意元素,加以樹脂等材料製作出各種工藝作品。

    在談到此次的蜀道之行,陳決驚訝於千年蜀道植被之豐茂,感嘆鬱鬱蔥蔥的劍門蜀道是一個巨大的植物王國。她坦言道:「這裡的物種太豐富了,而且絕大多數植物我都是第一次親眼見到。」

劍門絕壁下放飛無人機拍攝美景

    由於生活環境的不同,兩岸大學生不僅在言談舉止上有所不同,在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上也略有差別。四川傳媒學院學生徐芸倩告訴記者,通過幾天的接觸,她發現臺灣大學生思維都很活躍,跳躍跨度比較大,而且獨立性比較強。「比如航拍,我們都會按照老師的要求和計劃拍攝,他們則只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23日下午,參加活動的大學生們在劍門關懸空觀景平臺結束了廣元的採訪航拍,趕赴下一站閬中古城。在談到劍門蜀道的航拍感受時,來自臺灣長榮大學的劉奕君說:「蜀道難應該是過去式了,現在我所看到和了解的蜀道是高速暢通、四通八達的蜀道。」

    身臨其境感受古人詩詞之美,目睹劍門絕壁之險,感嘆翠雲廊之綠。在實地航拍劍門蜀道,尤其是聽說西成高鐵即將開通之後,來自臺灣的大學生認為,「蜀道難」已成歷史,千年蜀道已經天塹變通途,成為吸納四方遊客的旅遊勝地。

    (廣元晚報記者 程朱榮)

編輯:石雪芹

來源:廣元晚報

知廣元   知天下

相關焦點

  • 臺灣大學生重走「蜀國路」 航拍四川體驗三國文化
    中新社成都11月26日電 題:臺灣大學生重走「蜀國路」 航拍四川體驗三國文化  作者 王鵬  「以前只能通過《三國演義》來想像四川的模樣,這次來,看到了劍門關、張飛廟、武侯祠,還能航拍,超興奮。」26日,對於即將結束的8天四川之旅,臺灣實踐大學學生王奕霖如是評價。
  • 臺灣大學生航拍劍門關 紛紛直呼「很震撼」
    四川在線消息(張欣 記者 張庭銘 文/圖)23日,在18位傳媒專業大學生的操控下,數架無人機在廣元市劍門關和翠雲廊上空盤旋,時而爬升鳥瞰,時而俯衝細賞,盡情拍攝初冬別樣的蜀道風光。這18名大學生都是「重走蜀國英雄路--臺灣傳媒大學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的參與者,分別來自海峽兩岸10所高校。據悉,這次活動由國臺辦新聞局指導,四川省臺辦和川臺兩地部分媒體共同主辦,廣元市協辦。隨著兩岸媒體的同步播報,特別是大學生們在各類網絡社交媒體發出的相關圖文迅速傳播,將大幅增加了廣元和劍門蜀道在島內的出鏡率和美譽度。
  • 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 進京趕考「殿試放榜」
    人民網北京7月9日電 7月9日上午,由北京市臺聯、福建省臺聯和福州市臺聯三方聯合舉辦的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分享匯暨結營式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辦,全國臺聯前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汪毅夫,北京市臺聯黨組書記王蘭棟,全國臺聯文宣部部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小豔,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偉
  • 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原標題: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本報訊(林瑋婷 鄭悅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近日,廈門理工學院6名大學生製作完成的一款以長徵為主題的《兩萬五千裡》卡牌地圖類遊戲受到師生歡迎。
  • 學子「三下鄉」重走「墾荒路」
    八一農大社會實踐活動主打「紅色之旅」    學子「三下鄉」 重走「墾荒路」  據悉,日前八一農大工程學院的輔導員陳盈霖已經帶領北大荒精神研習團的大學生們踏上了紅色之旅,他們先後來到位於密山市裴德鎮的八一農大老校區、當壁鎮北大荒開發建設紀念館、八五零農場、八五三農場、八五二農場。一行人重走墾荒路,尋訪拓荒人,聆聽北大荒故事,重溫老一代北大荒人的崢嶸歲月,感受無私奉獻的北大荒精神。
  • 重走英雄路!桂山中學千名學生徒步22公裡
    12月12日上午7點,桂山中學的文化廣場上已是旗幟招展,1100多名高一新生參加學校的「重走英雄路 傳承報國志」徒步行軍行動。在五桂山檳榔山(逍遙谷)抗日烈士紀念碑、珠江縱隊司令部舊址等地舉行活動,下午從原路返回學校,全程約22公裡。上午10點,這浩浩蕩蕩的千人徒步行學隊伍已抵達五桂山。桂中學子走的這條聯繫兩個紅色基地之間的道路,是當年先輩們為革命來往奔波之路,是一條走向人民解放、民族獨立的光榮之路。「他們,從未遠離;我們,從未忘記!」
  • 實踐「五四」愛國精神,北大學子開山島上重走英雄路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夏興儉 記者 王曉宇)8月9日至10日,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思政實踐團來到江蘇省灌雲縣開山島黨性教育基地,通過理論學習、座談交流、重走英雄路等形式開展思政實踐活動,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臺灣大學生航拍體驗活動首戰告捷 在採訪中感受成都的科技、雙創和...
    參加「重走蜀國英雄路——臺灣傳媒大學生實習交流暨航拍體驗活動」的川臺大學生拿著啟動儀式上領到的任務卡,開始成都站的採訪拍攝實戰,即川臺學生混合編為兩組,先後走進成都高新區無人機企業第一站四川中飛賽維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無人機企業讓臺灣大學生動了求職心
  • 福建大學生自製桌遊"重走長徵路"
    本報訊(林瑋婷 鄭悅悅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林智仁)近日,廈門理工學院6名大學生製作完成的一款以長徵為主題的《兩萬五千裡》卡牌地圖類遊戲受到師生歡迎。   據悉,從去年11月至今,《兩萬五千裡》創作耗時5個月。
  • 臺灣學子福州重走科舉路 探尋科舉歷史與華夏傳統文化
    中新網福州7月2日電 (鄭江洛 劉可耕)2日,第七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兩岸學子科舉文化交流體驗營暨第二屆臺灣學子重走科舉路研習營在福州開營。本屆體驗營以「文脈源長·情傳兩岸」為主題,來自臺灣逢甲大學、臺南大學、文藻外語大學、淡江大學等16所高校50名臺生和10名大陸學生參與本次活動。
  • 老朋友一起重走長徵路吧!20個追加名額僅限本周!還有好禮
    由《老朋友》聯合湖南紅升國際旅行社、濟寧眾信國際旅行社精心打造 「《老朋友》三周年邀您重走長徵路」大型紅色之旅9月15日左右即將發團,原定200個名額全部搶訂一空 。為了滿足讀者需要,《老朋友》臨時再爭取到20個席位,同樣也有價值980元的定製好禮相贈。「雄關漫道」就在前方招手,老朋友們一起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就在今天!
  • 陸軍軍醫大學到土城開展「重走長徵路」活動
    12月20日至2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組織專家教授、教員醫護人員、軍人文職人員開展第一批「重走長徵路」活動,經過4天艱苦跋涉,來到赤水河畔的四渡赤水戰役發軔地土城感悟四渡赤水。在參觀了紅軍醫院紀念館後,陸軍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的李茜告訴我們,這次「重走長徵路」活動,雖然路途勞累,但想想革命先輩們走過的路,更覺今天的生活來之不易。回去後要學好本領、練好本領,將紅軍醫療工作者捨己為人、救死扶傷的精神運用到以後的工作中去。
  • 8天跨越6省:寧波大學生重走陽明路追尋良知之學
    前日,由市社科聯、團市委、市關工委、寧波日報報業集團、寧波文化研究會(市王陽明文化研究創新團隊)、寧波贛州商會等單位聯合舉辦的2017寧波市大學生陽明文化尋訪實踐之旅到達紹興,拜謁王陽明墓。這標誌著本次活動圓滿結束。
  • 「手寫青春夢,心記長徵情」 重走長徵路:上外德語系師生赴江西開展...
    在德語系黨總支的指導下,德語系分團委書記劉健老師帶領11名實踐隊隊員前往瑞金、於都和贛州等地開展學習和實踐活動,重走長徵之路,重沐長徵精神。  在八天的實踐中,隊員們先後來到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博物館、沙洲壩及葉坪革命舊址群、「長徵第一山」雲石山、「長徵第一渡」於都河等地進行參觀和學習。
  • 河北科技大學萬餘名學子云接力「重走長徵路」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組織17個學院的萬餘名學子,以「雲接力」的形式,開展一次特殊的「重走長徵路」社會實踐活動。線上重走長徵路是河北科技大學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開展的一項特殊的社會實踐活動,同學需要在對應的站點完成10個規定動作,重溫一次入黨誓詞,共讀一本紅色書籍,細講一個發生在當地的紅色故事,共唱一首當地的紅色歌曲等。
  • 臺灣大學生「登陸」實習 感嘆創業創新「超發達」
    蔡烈軍 攝  暑期,很多像蔣以琳一樣的臺灣大學生,為了提前「試水溫」,選擇來到大陸實習。  張凱評是金門大學的大二學生,他坦言,雖然大陸與臺灣只隔著一灣海峽,但此前對大陸卻知之甚少。「在大學時期接觸了很多陸生,交流之間,我改變了對大陸的很多刻板印象。趁著暑期,想親眼看看真實的大陸是什麼模樣。」
  • 臺灣大學生鍾情北大
    走在北大校園裡,臺灣大學生呂家維說。這群參加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修班的近三十名臺灣大學生中,不少有來北大讀書的念頭,此行專程前來熟悉北大環境。  北大是臺灣大學生最嚮往的大陸高校之一,據了解,現正在北大求學的臺灣學子已約有百人。北大的魅力也將習慣去日本、歐洲等地暑期旅遊的臺灣大學生吸引到了北京。  夏日的北大楊柳依依有情,荷葉亭亭如蓋。「真像公園啊!」臺灣大學生們感嘆道。
  • 臺灣大學生寫出這種英文句子 臺教授感嘆:無藥可救
    中國臺灣網11月18日訊 英文是世界共通語言,也是求學時必學的語言,但許多學生常常學一次就忘一次,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連臺灣公立大學生的英文也是慘不忍睹。臺灣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李家同昨日(15日)在臉譜網(Facebook)發出了一位公立大學生所寫的英文句子,讓他感嘆實在沒藥醫。李家同表示,一位公立大學教授跟他說,自己教的學生英文很差,並把學生所寫的英文句子傳給李家同看,李家同一看差點沒昏倒,以下是該學生所寫的部分英文造句:1. Your brother had been eaten two apples.
  • 重慶旅遊協會到天全縣開展重走長徵路採風活動
    7月17日,重慶旅遊協會一行到天全縣開展重走長徵路採風活動。採風活動|楊楊 攝當天,重慶旅遊協會一行先後來到天全縣紅軍紀念館、吉祥寺、仁義鎮紅軍村等地,對天全的紅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等進行參觀考察。解說員講解英雄事跡|楊楊 攝走進紀念館,大家認真聆聽解說員講解了紅軍奇襲天全老船頭、峽口壩戰役、紅軍總醫院、紅軍大學、陳雲出川等一個個紅軍長徵在天全的故事,仔細了解一幅幅反映歷史的珍貴照片、一件件歷經風雨的珍貴史物、一段段震撼人心的英雄事跡,感受到當年紅軍不畏艱難,不怕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感受到革命前輩的英勇事跡和他們為革命事業奮不顧身的崇高精神
  • 仿古福船計劃重走"成功路" 21日從廈門揚帆航渡臺灣海峽
    本月下旬,這艘仿古木船計劃重走355年前鄭成功船隊航渡臺灣的航線。  為古代三大傳統船型之一  昨日早晨6點,太陽初升,月港的江面上吹著西風。碼頭處,「南臺II號」東銅橋0036木船停泊在岸邊。看到江面開始退潮,阿土師傅急忙上船打理,為起航做好事前準備。  據了解,「南臺II號」是單桅小型福船,為中國古代三大傳統船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