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語是用手勢比量動作,根據手勢的變化模擬形象或者音節以構成的一定意思或詞語,它是聽力障礙或者無法言語的人互相交際和交流思想的一種手的語言,它是「有聲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而對於聽力障礙的人來說,它則是主要的交際工具。
手語與語言的差別則主要在於語音這個問題上和聾啞人是否以手勢進行思維。
在日常生活中,聾啞人想問健全人一些問題,但健全人看不懂聾啞人的手語,該怎麼交流呢?本期,團團將帶領大家了解並學習一些基礎手語,讓健全人更了解聾啞人的手語。
據相關手語的研究調查:遠古時代初期,並沒有產生語言和文字。我們的祖先在生活與勞動的過程中,通過簡單的發音與手勢來表達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早在遠古時代就有了手語的雛形,而且並非專為聾人所有。遠古人靠手勢來傳遞信息,表達一種語言的形成。從此,手語漸漸地演變成我們聾人專用的語言。
聾人因聽覺障礙影響了自身語言的發展,所以主要依靠視覺獲取信息。手語自然就成了聾人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並隨著文化的發展而進步。抽象符號的增加,豐富了聾人的手語詞彙,方便了互相溝通與交流。
手語歷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聾啞教育卻是四百多年前才發展的,考察到的是法國第一位偉大的聾教育家德雷佩神父,為了需要,自己創造發明手語以利管訓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為國立聾校,他被任命為第一任校長,他的助手認為應該編手語字典,也花很多時間致力於手語編輯工作,可惜手勢太複雜,不能廣泛被人使用,何況一個字有時往往需要用許多手勢方能解釋清楚,尤其抽象的表達更難,所以在1880年後只好改用口語法教學。
美國在1817年設救濟院,收容聾者並開始使用手語。日本也在1880年於東京設立第一所聾人學校,而後大阪、京都也都相繼成立聾校。1895年起臺灣被日本人佔據50年,在這段期間日本人在臺灣的臺南、臺北成立聾校,所使用的手語大多是東京、大阪型。
1887年美國傳教士梅耐德夫人,在大陸山東成立啟瘖學校,她採用口語教學,出版一套用貝利字母拼音編輯的《啟瘖初階》讀本,聾人間也有他們使用的大陸型手語,而且廣行於北平、上海、南京和廣東,甚至香港各地。
1945年臺灣光復,在臺的日本老師被遣送回國,1949年大陸解放後,有些大陸聾校的老師在臺北啟聰任教,於是臺北混合了一些大陸語。左營啟英聾校姜校長畢業於大陸啟瘖學校,則採用大陸系手語。再加上聾胞散居各地,北、中、南三所聾校地區隔離,於是聾人所使用的手語逐漸出現差異。
2018年7月1日,中國實施《國家通用手語常用詞表》和《國家通用盲文方案》作為語言文字規範發布。
手語與語言的差別則主要在於語音這個問題上和聾啞人是否以手勢進行思維。語言學家根據語言的語音屬性認為手語是一個符號,而非語言;耳聾教育專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聾啞人本身根據手語的語言屬性認為手語同樣是語言,它是語言的一個分支,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然而,手語不能和書面語絕對地對應起來,聾啞人書面語言要受到手語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確的書面語言,雖然手語不能作為完全意義上的語言,但根據手語所具有的語言的屬性說明,手語應該作為語言的類型之一。
(註:視頻由太原市聾人學校提供)
手語和文字
是聾人與健全人之間交流的主要方式
2020年國際聾人節的主題是
「骨傳導,傳遞聲音傳遞愛」
旨在增加人們對聾人信息無障礙需求的認知度
推廣聾人信息無障礙措施
小時候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見手語新聞,不自覺的被這種優美的語言打動了,對它產生了好奇。再到千手觀音中聾人演員的完美表現,動人的手勢已經深深的印在的腦海裡。
而真正接觸到手語,還是在上聾人學校的時候,招新的時候老師們用手語和歷年的學生交流。讓我明白了手語還可以有這麼豐富又新奇的東西。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瘋狂的愛上了手語。每次的課肯定會第一個學習新的手語單詞,句子必須要當天就打熟。記得那個時候每天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雙手不停的比劃著。在馬路上看見的哪怕打不出來一個整句,也要把會打的字打一下,心裡才舒服。和我一起走路的人都會時刻的在提醒我「別比劃了」,「歇會」,但沒過一會兒還是會不自覺的比划起來。最後給我的總結就是著魔了!
隨著學習的深入,讓我了解到更多的手語,接觸到了更多的聾人朋友。讓我的世界又增添了一片純淨的畫面。手語不但成為了我們之間交流的工具,也讓我們感覺到了一種最安靜,最純情的語言。使我體會到了,世界上還會有這樣一群特殊的群體,以這樣一種特殊的方式的存在。可能剛開始的同情已經慢慢的變成了平等,變成了敬佩。自強的他們有太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了。你會變得無時無刻不再為他們著想,想盡一切可能的辦法來幫助他們。
我個人認為學習手語是從興趣中來,隨著學習的加深,又將這種興奮已經升華到了另一個高度。
記得剛開始的手語入門知識,讓更多的朋友了解到手語的發展,特點,對手語在整體上有個一個感觀的認識。從手指字母到手語詞彙再到句子,所有新學員都急切想動起手來,迫切的想學到更多的手語打法。這個時候是大家興趣最濃烈的時候。也是學習手語最急切,最渴望的時候。
但隨著一段時間的學習,新的困擾出現了。任何剛開始學習手語的人都會在這個時候出現學習上的停滯期或者是怠慢期。為什麼會這樣呢?可能剛開始時的好奇.興奮已經漸漸變淡,轉為平淡。而且因為手語也是一門語言,有著自己的普遍而又不同的特點。既然是語言就要勤加練習。剛開始學習時,對手語的不習慣再加上沒有一個完整的語境來幫助大家記憶,所以遺忘的頻率也很大。
另一方面,我們學習手語的目的當然是想更好的和聾人朋友交流,這是因為大家在有了一定詞彙的積累後,卻發現和聾人交流起來非常吃力。手語存在的方言和聾人們習慣的打法是最大的阻礙。所以這時,在我們學習的中國手語基礎之上,要更多的跟聾人交流,體會他們習慣打法、語序和語言環境。讓我們以一名聾人的身份來和他們交流。不要害怕膽怯。
圖文 | 於朋君
排版 | 於朋君
審核 | 李羽辰 徐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