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許氏兄弟最後一次合作,上演一齣好戲「雞鴨之爭」

2020-12-16 大話港片

周星馳的電影是一代人童年的回憶,一系列經典喜劇成就他喜劇之王的名號。但鮮少有人知道,上世紀70-80年代的香港有一位人送外號"冷面笑匠"的許冠文。他是香港電影界第一代喜劇之王,與周星馳無釐頭的電影風格不同,許冠文的喜劇多以小人物為主角,講述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事情,讓人捧腹大笑中又驚覺諷刺,十分有共鳴。

許冠文早期在邵氏電影公司效力,當年不滿足當演員的他,拿著《鬼馬雙星》的劇本找到邵逸夫,想要以合作的方式拍攝電影。邵逸夫以劇本差的理由拒絕了他,此時嘉禾的鄒文懷看準時機,邀請許冠文加盟嘉禾,並幫助他創立許氏影業,後來《鬼馬雙星》上映,一舉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許冠文也成為了嘉禾的王牌。

《鬼馬雙星》之後,許冠文和三位弟弟又聯手打造了《天才與白痴》《半斤八兩》《賣身契》《摩登保鏢》等多部叫好又叫座的經典影片。許氏四兄弟,老二許冠武專注幕後,其他三位負責演出,許冠文負責自嘲、許冠英一貫衰仔,最小的許冠傑自然是扮帥,《摩登保鏢》之後幾兄弟分開發展,直到1988年《雞同鴨講》再次合作,不過影片中許冠傑只是客串一把,本色出演自己,幫大哥許冠文的「對手」店鋪剪彩,這也是許氏三兄弟80年代最後一次合作,而1990年的《新半斤八兩》是許氏兄弟最後的絕唱,因為許冠英已經不在了,再也沒有機會合作了。

《雞同鴨講》主要講述了開燒鴨店的老許面對丹尼炸雞的同業競爭,如何在困境中找到出路,守住燒鴨店的故事。初看下,這是個無甚新意的題材。但在當時的環境下,80年代的香港,正面臨著中式傳統與西式理念的衝擊。故步自封、不求創新最終只能為時代所淘汰,求新求變,在保留傳統與創新改革中如何保持平衡,需要多加探索。

有個最為直觀的例子便是老許與夥計猩猩在燒鴨秘方上的鬥智鬥勇,猩猩在老許做燒鴨時絞盡腦汁想要偷師,而老許則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讓猩猩無從下手。

影片中的這一段鬥智鬥勇堪稱經典,讓人拍案叫絕。一個千方百計怪招頻出,一個嚴防死守更勝一籌。在充滿諜戰風格的背景音樂襯託下,更加妙趣橫生,讓觀眾大呼精彩。老許將秘方中的最後一味香料藏在衣袋中的細節更是神來之筆。

老許這般作為,也無非就是應了那句古話,"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中國師傅在教授弟子時總會留個一兩手,免得讓徒弟全學了去,甚至還有傳男不傳女的刻板規矩。這些陳規陋習對於傳統技藝的傳承無疑是百害而無一利的,諷刺的是,老許這一手絕妙的燒鴨手藝,也是早年偷師而來的。

面對丹尼炸雞的來勢洶洶,老許也不是沒有嘗試過改變,他將丹尼炸雞那一套西式的經營理念生搬硬套,最後卻只是東施效顰,讓生意更加慘澹。

老許由最初的不以為意,到後來心灰意冷,他覺得自己做的燒鴨又不是不好吃,為什麼會沒有生意呢?此時的老許還是沒有看到問題的關鍵。

他苛待員工,加班費只有10塊錢,仿佛現世的葛朗臺;無視店裡髒亂差的環境,鴨骨頭隨地都是,就連湯碗都有缺口裂縫,讓慕名而來的客人怨聲載道。這些都與街對面寬敞明亮、店員還禮貌的丹尼炸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就像我們走在街上覓食,首選的餐廳必然都是看起來乾淨衛生的,如果走進餐廳看到蒼蠅亂飛蟑螂橫行,進食的心情也會消滅大半。

所幸老許終於看到生意慘澹的癥結所在,在嶽母的投資下,大刀闊斧整改燒鴨店。他將秘方傳給了猩猩,不再擔心秘方外洩,新招的學徒們也獲得傾囊相授,同時開闢了保守秘方的新道路,他們讓新員工歃血為盟(實際上是喝鴨血),在關公面前立誓保證不讓秘方外傳。這樣的做派,不禁讓新員工們吐槽,這裡是否是黑社會。這段情節雖然搞笑,卻也表明老許拋棄了舊俗,將秘方教授給其他人,也能讓這門手藝繼續傳承發揚光大,他們在傳統與創新中尋到了平衡。

許冠文的電影笑料百出,又不乏對社會現狀的思考,在他的電影中,沒有純粹的好人和壞人,每個人都有缺點,但也不乏優點。如同他扮演的老許,生活精明小氣,對待員工吝嗇至極,會在深夜裡就著街邊的燈光縫衣服,只為了省那一點電費;會剋扣員工的補貼,加班費只給10元。

但也會重新接納出走的店員,會為了救人奮不顧身衝入火海。老許就像是最常見的那一類老闆,刻薄吝嗇,讓觀眾們能立刻產生共鳴,深入到電影情節中。

這種充滿自嘲式的表演風格正是許氏電影中一貫傳承的。他讓每個人物變得生動立體,充滿人情味,讓觀眾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在開懷大笑後又能從中獲得些感悟。許冠文曾經5次獲得香港電影年度票房冠軍,這也說明其作品的受歡迎程度。在他的影片中,能感受到上世紀香港各行各業的風貌人情,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與地域色彩,為港片的發展起到了助推作用。

如今的許冠文幾乎不拍電影了,其風格也在慢慢變化,笑料在減少,對人性的思考則在增多。這也讓他失去了一部分觀眾。也許有人會覺得他江郎才盡,但他的回應卻是"在創作的道路上是永遠不會山窮水盡的,因為上帝永遠不會給你山窮水盡的,只會辛苦一點而已"。就像是燒鴨店的老許,許冠文至今仍在創作,他在對待電影時就像是老許在面對燒鴨時一般溫柔且充滿熱情。

相關焦點

  • 許氏兄弟,星爺之前的香港喜劇之王,稱霸七八十年代喜劇影壇
    說到香港喜劇,很多年輕人都會直接想到周星馳,在90年代的時候星爺的電影確實非常的牛掰,是很多人都跨不去的標杆,但在星爺之前,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喜劇卻是許氏兄弟的天下,許冠文是出了名的冷面笑匠,他不靠表情也不搞怪,就能製造出讓人捧腹的笑果來,這在當時很難得的,可見他的喜劇功夫就是天生的
  • 許氏兄弟集團經典電影之《半斤八兩》
    七十年代有許氏兄弟電影集團的鬼馬喜劇,八十年代有新藝城與嘉禾的喜劇火併,九十年代有周星馳的無釐頭,但如果非要在香港的喜劇電影裡挑一部經典中的經典電影,我會毫無疑問的選擇這部《半斤八兩》。香港喜劇電影自成一派,同功夫電影一道,是屹立與世界影壇的兩朵奇葩。雖然周星馳的電影天馬行空,黃百鳴的賀歲片喜氣熱鬧,但最能體現香港草根文化的還是許氏兄弟集團的電影。
  • 許氏兄弟的天才白痴夢
    這首歌曲出自1975年的香港經典電影,導演是許冠文,演員裡面許氏兄弟都在列。說到許氏兄弟,他們在70到80年代對香港電影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拍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好電影。許冠英自己更加喜歡唱歌,但是他所扮演的角色太過讓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才並沒有在唱歌這條路走的長久,當然也可能是冠英長相併沒有冠文和冠傑好看。
  • 三種不同風格的喜劇電影,許氏兄弟、吳耀漢力壓周星馳
    香港電影,曾經是華語電影的驕傲,它不僅為華語電影圈創造出非常多的經典作品,還為華語電影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巨星。在上世紀80,90年代,那時的香港電影發展到了一個巔峰時期,不僅電影作品年產量多,而且電影類型多,電影風格各有不同,電影質量十分高。其中,喜劇片,武打片和槍戰片方面十分受到觀眾的喜愛,就以喜劇電影來說。
  • 許氏四兄弟最後一個票房冠軍:老爸客串出演,助力許冠文斬獲影帝
    就這樣,作為影片導演兼主演的許冠文以其風格獨特的「鬼馬喜劇」,與他的三個弟弟造就了一個輝煌的「許氏四傑」的喜劇時代。值得一提的是,《摩登保鏢》是許氏四兄弟集大成之作,也是他們的最後一個票房冠軍。一、開啟港產喜劇新時代的「許家四傑」提到香港喜劇片,如今很多人只知周星馳的無釐頭,卻不知在星爺之前香港喜劇最輝煌的時代,獨屬於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許冠傑兄弟四人。
  • 許氏兄弟創建「中國數碼版權集團」的樂與路
    在這個市場上,音樂人的收入來源有二:一是自己的作品在一些音樂網站播出之後收取一定的版權費;二是通過幾大電信商的通道,作品作為彩鈴或手機鈴聲被下載,從而收取一些費用。從理論上來講,中國巨大的音樂市場應該為音樂人帶來可觀的回報,但事實並非如此。2011年,中國網絡音樂市場總規模超過300億元,而音樂人最後能得到的不超過5%,網絡音樂每首歌的平均版權收入僅50元。
  • 如果還有一種電影叫搞笑的話,許氏兄弟一定功不可沒!
    在70年代的香港說到喜劇周星馳還排不上號呢,那時候喜劇屆也是你爭我搶,所以那個年代也就產生了很多喜劇類別,但是唯獨許氏三兄弟的電影最賣座,今天看他們的電影仍不過時。許氏兄弟是指許冠文、,凡是看過許氏喜劇的朋友,無不對其機智諷刺的詼諧風格印象深刻;凡是熟諳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影的朋友,皆深知許氏兄弟昔日冠絕一時的影壇地位、成就影響!
  • 【香港電影傳奇】許氏兄弟列傳
    許冠傑原本叫「許冠雄」,四兄弟的名字合起來是「文武英雄」,從事歌劇事業的許媽媽覺得難聽,就改成「傑」,所以許氏一門,文武英傑。 許冠文憤而離開邵氏,帶著弟弟們成立許氏兄弟電影公司,許氏兄弟的電影大多由許冠文、許冠英、許冠傑出演,都是香港電影的老熟臉,二哥許冠武則一直負責幕後。
  • 許氏四傑:一代笑匠許冠英,飾演林正英徒弟,曾拒絕金像獎提名
    「許氏一門,文武英傑」,許氏四兄弟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許冠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影壇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能導能演能唱歌,兄弟四人完全可以不藉助任何外力,將一部電影從編劇到導演到演員再到主題曲全部搞定。
  • 許氏一門四傑,撐起香港半個娛樂圈
    有一家人,家裡四個親兄弟,一個妹妹,除妹妹是圈外人,四兄弟都在香港娛樂圈打混,是香港娛樂圈歷史上最有才華的兄弟團,為香港娛樂圈上世紀80,90年代的輝煌作出了不菲的貢獻,這四兄弟就是「許氏四傑」: 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許冠傑。
  • 半斤八兩 80年代許冠傑經典之作,至今無法超越
    上世紀70-80年代 香港影壇出了三傑 就是許冠文 許冠英 許冠傑 他們三個人對香港影壇樂壇的貢獻功不可沒 雖然身在大西北 但我是從小看著港片長大的 對香港老電影有著很深的情結 而我對電影的熱愛也是從香港電影開始~~對香港電影的認識就是從「許氏三兄弟」開始了
  • 邵氏兄弟內耗,逼出嘉禾另立山頭,成龍與許氏兄弟就這麼火起來的
    本文作者: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1980年,是Cult片大師桂治洪的豐收之年。這一年裡,他出片了口碑爆好的《邪》,然後又推出了武俠佳作《萬人斬》。《萬人斬》也是他一生唯一的一部武俠片。《邪鬥邪》上映於1980年,距離《邪》才不過幾個月,明顯是倉促趕工的圈錢之作,自然沒有什麼藝術價值。也許是這兩部藝術性大片消耗了太多精力,《邪鬥邪》顯得有點玩世不恭,沒羞沒噪。但《邪鬥邪》啟用了邵氏金牌編劇司徒安,拍出了後現代周星馳版的爆笑喜劇,其中緣由,是有內幕可以挖掘的。這一切要從邵氏打工仔大佬鄒文懷另立門戶說起。
  • 許氏四傑:喜劇之王許冠文,第一代歌神許冠傑,連創電影票房神話
    「許氏一門,文武英傑」,許冠文、許冠武、許冠英和許冠傑四兄弟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香港電影圈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能編能導能演能剪能唱,兄弟同心齊力斷金,許氏四傑可以不用藉助外力,打造出一部完整的電影。許氏四傑是香港影壇被人熟知的龍虎兄弟,大哥許冠文編、導、演俱佳,二哥許冠武專注幕後,三弟許冠英鬼馬搞笑,四弟許冠傑唱、演全行,對於年輕一代來說,可能對許氏四傑有些陌生,但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許氏四傑就是電影票房的保證,可以和九十年代的雙周一成相媲美。
  • 香港娛樂圈成功的兄弟代表——許氏四傑
    許氏兄弟20世紀七八十年代,許氏三兄弟的喜劇電影幾乎和票房保障是同義詞。他們的風格被稱為「鬼馬喜劇」。之所以有這樣的稱謂,主要源自許冠文自編、自導、自演的電影創業作《鬼馬雙星》。此後,許冠文開始身兼編、導、演三職,在當時可謂新一代的喜劇電影創作人。實際上,許氏兄弟共有4人。
  • 電影最後現徐崢彩蛋,演技開掛喜神附體,果真一齣好戲!
    這次黃渤執導的電影《一齣好戲》中迎來了許多好友們的支持,除了自己的兄弟藝興和顏王等人有參演之外,好友徐崢也來湊了個熱鬧。不過令大家沒想到的是,黃導居然把這些好朋友的戲份差不多剪了,除了藝興以外其他人好像都被剪光了,連崢哥也是在彩蛋裡出現的。
  • 盤點那些兄弟姐妹一起進入娛樂圈的,最出名的還是許氏四兄弟
    齊豫 齊秦他們姐弟兩個人在歌壇裡都非常有名氣的,他們的歌在喜好音樂的人口中經常唱出來比如《橄欖樹》、《大約在冬季》等等,並且他們姐弟兩個人的感情非常要好,這份友誼在娛樂圈中都是出了名的好。胡兵 胡東他們兩個兄弟都是以模特的身份出道,然後轉行進入的娛樂圈,他們兩個兄弟不論是唱歌還是演繹都是樣樣精通,但是身為哥哥的胡東在大眾的名聲裡面沒有作為弟弟胡兵大,但是這兩個兄弟的感情也確實不錯,沒有產生仇恨什麼的。
  • 最後時刻肯定還有好戲上演
    導語:要說嵐淵大會已經進入到了白熱化階段,不管是風戀晚還是桑冉,她們都在為最後的勝利做準備。不過嵐淵大會真的是積分制嗎?最後時刻肯定還有好戲上演。要說《風起蒼嵐》這部漫畫,現在桑冉和風戀晚之間的仇恨馬上就要結束了,因為嵐淵大會上即將分出勝負。不過這種勝負是積分上的勝負,並非是戰鬥。不過嵐淵大會所有人都在獲得積分,並且想要贏得前十名,那麼大會真的是以積分的形式來對決的嗎?其實在最後時刻,必然還有其他好戲上演。
  • 北大臺灣校友對話臺青:科技變革在大陸上演了一齣好戲
    【同期】京東雲副總裁 陳仲儒  科技的變革在大陸這個肥沃的土地裡面上演了一齣好戲,各個不同玩家都在裡面,很過癮,真的很過癮。  【解說】7月14日,在北京的一場講座上,京東雲副總裁、來自臺灣的陳仲儒向參加2019年暑假中華文化研習營的臺灣青年學子們分享了自己在大陸網際網路企業打拼多年的經歷與感悟。
  • 一齣好戲彩蛋精神病人是什麼意思 看似荒誕實則細思恐極
    由黃渤首次擔任導演的電影《一齣好戲》一經上映就收穫了超高票房,與此同時,電影正片之外的彩蛋也得到了觀眾的熱烈討論。彩蛋中出現的精神病人是什麼意思呢?    據網友分析,這部電影就是一部劫後餘生的精神病人分裂出來的「一齣好戲」,可以把它歸類為驚悚片。黃渤處女作不會就只想拍荒島求生人類簡史人性探索這麼簡單,不然為什麼要放個這麼詭異的彩蛋,且還有那麼多荒誕的細節。
  • 他稱:精彩好戲將上演
    有「打扁英雄」之稱的前臺「立委」邱毅昨(20日)在臉書上驚爆,他秘密到英國調查蔡英文的「大弊案」,指此案將摧毀蔡英文形塑的人設,並預告「精彩好戲準備上演」!接著,他提到蔡英文的博士學位和論文漏洞百出,「處處貓膩,根本禁不起考驗」,更驚爆自己上月秘密去了英國一趟,檢視了一些數據,也詢問了幾位知情人士,「這個『大弊案』將摧毀蔡英文所形塑的人設,精彩好戲正準備上演!」 邱毅表示,蔡英文及其家屬成員曾組成「華麗炒地團」,專門炒作島內精華地段的重劃區土地。單單臺北市就有內湖、南港、松山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