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開策略:政治局會議傳遞了怎樣的市場信號

2020-12-17 金融界

來源:粵開崇利論市

作者:殷越

大勢研判:政治局會議將助力市場企穩

儘管本周的金融數據和通脹數據存在一定利好,但市場表現較為低迷,指數整體回調,量能出現萎縮。行業方面多數下跌,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電氣設備呈現結構性行情,市場的賺錢效應較弱。周五大盤放量下挫,震蕩較為明顯,而在本周的指數的反彈過程中,量能也沒有得到有效釋放,體現出當前市場的情緒相對低迷,短期指數依舊存在震蕩整固的需求

下方空間相對有限,指數有望企穩。儘管短期指數依舊存在震蕩的可能,但下方空間較為有限,從基本面來看,下周即將公布11月經濟數據,經濟大概率延續較強復甦,進一步夯實市場的上漲基礎政策面來看,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財政和貨幣政策大概率回歸常態、穩中有退,財政政策注重穩健,貨幣政策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結構性調整,強調擴大內需、科技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消費和科技創新相關領域的投資邏輯進一步明確,有利於提振市場情緒情緒面來看,當前臨近年末,在基本面和政策面利好的共振之下,跨年行情有望逐級展開;技術面來看,滬指下方具備60日和120日均線雙重支撐,繼續大幅調整的空間較為有限,短期或以震蕩整固的形勢消化上方風險,若後續量能配合釋放,大盤有望企穩回升。

配置方向:關注需求側改革、產業鏈自主可控、新能源三條主線。

一、需求側改革,重點關注擴內需的主要動能消費領域。細分領域重點看好受益於政策補貼、消費升級、需求持續釋放的家電板塊,新能源頂層規劃政策支持及需求回暖的汽車板塊,業績表現較為穩定的白酒板塊。

二、產業鏈自主可控,重點關注科技創新相關領域,如晶片、計算機、新材料等。進出口數據表明我國集成電路國內自給率較低,到2025年晶片自給率目標是由目前的30%提高至70%,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晶片領域將迎來加速發展期。我國計算機行業安全可控產業鏈在資料庫、辦公軟體等領域已具備一定的成熟度,但是在CPU、存儲器、作業系統、信息安全軟體等關鍵領域尚有替代空間。新材料一直是我國重點建設領域之一,重點關注三方面:一是高溫合金材料,二是碳纖維複合材料,三是MLCC

三、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目標設定,提升空間較大,利好新能源主題投資機會。12月12日,國家領導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到2030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止9月底,我國風電裝機2.23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23億千瓦,未來提升空間較大,相關項目有望逐步落地。

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一)「穩中求進」是2021年經濟工作總基調。強調「六穩+六保,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強調擴大內需、科技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對於未來的政策方向,明年或持續增加對內需的提振,鼓勵科技創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化監管,重點抓手在防範金融風險;財政及貨幣政策雖然此次會議並未做具體規定,但大概率回歸常態、穩中有退,財政政策注重穩健,貨幣政策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結構性調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於房地產的調控趨緊有望延續,但節奏或較為溫和。

(二)注重需求側改革,關注消費板塊投資機會。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注重需求側改革的核心在於擴大內需,未來的政策重點或在於進一步暢通國內內循環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渠道,「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當前經濟增長引擎正逐漸由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消費將是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來,消費市場蓬勃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提升,2019年市場規模達41.16萬億,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約60%,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消費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國消費需求逐步回暖,市場銷售持續上升,居民消費需求旺盛。家電補貼政策逐步落地,為擴大汽車消費,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即將開展,預計後續進一步促消費政策將陸續開啟。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及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相關制度改革有望推動,利好消費板塊投資機會

(三)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相關領域迎來發展良機。會議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對於自主可控,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智慧財產權自主可控;二是技術能力自主可控;三是發展的自主可控;四是國產資質的自主可控。政策方面,在構建雙循環的新格局之下,產業鏈將進一步暢通,未來國家鼓勵創新及自主科控的政策紅利有望持續釋放,對電子、計算機、新材料等相關領域形成利好。

(四)強監管將是明年的「關鍵詞」之一。會議提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對於金融風險的防範是重點方向。央行曾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會議還提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重點在於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監管。在《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體現了監管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從嚴監管的態度。

風險提示:政策推進不及預期、經濟超預期下行、外圍環境超預期走弱

01

本周市場情況

(一)本周市場表現

本周市場整體回調,創業板指跌幅相對較小。上證指數收於3347.19點,本周累計下跌2.83%,終結此前的三周連漲;創業板指收於2687.78點,本周累計下跌1.58%。

成交方面,本周兩市成交較上周減少0.47萬億。兩市成交3.80萬億元,其中滬市成交1.68萬億元,深市成交2.12萬億元。

本周中信風格行業均出現下跌,消費風格跌幅相對較小。消費風格本周下跌1.5%,成長、周期、穩定、金融的單周跌幅均在3%以上。

(二)本周行業表現

行業方面,本周行業多數下跌,部分行業呈現結構性行情。本周申萬一級行業中食品飲料(+1.19%)、休閒服務(+1.06%)、電氣設備(+0.75%)三個行業上漲,非銀金融(-6.32%)、傳媒(-6.01%)、交通運輸(-5.42%)領跌。

(三)本周行業估值

本周行業估值方面多數出現回落。從當前PE(TTM)在歷史十年的分位數來看,食品飲料(99.59%)、家用電器(98.56%)、休閒服務(98.31%)排名前三;農林牧漁(0.58%)、房地產(2.43%)、建築裝飾(4.56%)估值相對較低。

(四)北上資金動向

北上資金本周累計淨流入69.59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73.27億元,深股通淨買入-3.67億元,滬強深弱格局延續。北上資金交易佔比由上周的12.48%略降至11.56%。

行業方面,本周北上資金主要流入電氣設備、非銀金融、醫藥生物板塊,主要流出房地產、建築裝飾、電子板塊。

02

下周重要事件

03

中央政治局會議傳遞了哪些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主要有四大看點

(一)「穩中求進」是2021年經濟工作總基調

會議對2021年經濟工作定下「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強調「六穩+六保,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強調擴大內需、科技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首次提出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

對於未來的政策方向,明年或持續增加對於內需方面的提振,鼓勵科技創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強化監管,重點抓手在於防範金融風險;財政及貨幣政策雖然此次會議並未做具體規定,但大概率回歸常態、穩中有退,財政政策注重穩健,貨幣政策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結構性調整;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對於房地產的調控趨緊有望延續,但節奏或較為溫和。

(二)注重需求側改革,關注消費板塊投資機會

會議要求「要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注重需求側改革的核心在於擴大內需,未來的政策重點或在於進一步暢通國內內循環及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渠道,「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當前經濟增長引擎正逐漸由投資驅動向消費驅動轉變,消費將是擴內需的重要抓手。「十三五」以來,消費市場蓬勃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穩步提升,2019年市場規模達41.16萬億,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約60%,超過投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消費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動力。目前我國消費需求逐步回暖,市場銷售持續上升,10月社零總額同比增長4.3%,增速比9月份加快1.0個百分點,市場銷售連續三個月同比正增長,其中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10月金銀珠寶類和化妝品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分別比9月份加快3.6和4.6個百分點,汽車類商品連續四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顯示居民消費需求旺盛。家電補貼政策逐步落地,為擴大汽車消費,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活動即將開展,預計後續進一步促消費政策將陸續開啟。在《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及破除妨礙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和商品服務流通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體系,相關制度改革有望得以推動,利好消費板塊投資機會

(三)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相關領域迎來發展良機

會議提出「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自2013年自主可控概念被提出後,近幾年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發酵的背景下,自主可控與突破核心技術的重要性頻頻被強調。

對於自主可控,主要包括四個層面:一是,智慧財產權自主可控;二是,技術能力自主可控;三是,發展的自主可控;四是,國產資質的自主可控。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不僅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能,也是我國由製造業大國向製造業強國邁進的必然路徑。政策方面,在構建雙循環的新格局之下,產業鏈將進一步暢通,未來國家鼓勵創新及自主科控的政策紅利有望持續釋放,對電子、計算機、新材料等相關領域形成利好。

(四)強監管將是明年的「關鍵詞」之一

會議提出要抓好各種存量風險化解和增量風險防範,對於金融風險的防範是重點方向。央行在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明確,要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防範化解金融風險,要健全貨幣供給量管控體制。既維持流通性有效充足,不許銷售市場急需用錢,又果斷不搞「大水漫灌」,不許銷售市場的錢溢出來,要健全金融風險預防、預警、處置、問責制度體系,強調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同時關注海外持續貨幣寬鬆累計的金融風險影響。

會議還提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重點在於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監管。在《關於平臺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中,擬將「二選一」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構成限定交易行為,將「大數據殺熟」定義為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差別待遇,體現了監管對於網際網路企業從嚴監管的態度。

04

大勢研判:政治局會議將助力市場企穩

儘管本周的金融數據和通脹數據存在一定利好,但市場表現較為低迷,指數整體回調,量能出現萎縮。行業方面多數下跌,食品飲料、休閒服務、電氣設備呈現結構性行情,市場的賺錢效應較弱。周五大盤放量下跌,震蕩較為明顯,而在本周的指數的反彈過程中,量能也沒有得到有效釋放,體現出當前市場的情緒相對低迷,短期指數依舊存在震蕩整固的需求

下方空間相對有限,指數有望企穩。儘管短期指數依舊存在震蕩的可能,但下方空間較為有限,從基本面來看,下周即將公布11月經濟數據,經濟大概率延續較強復甦,進一步夯實市場的上漲基礎政策面來看,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穩中求進」的總基調下,財政和貨幣政策大概率回歸常態、穩中有退,財政政策注重穩健,貨幣政策根據市場需求進行結構性調整,強調擴大內需、科技創新、高水平對外開放,消費和科技創新相關領域的投資邏輯進一步明確,有利於提振市場情緒情緒面來看,當前臨近年末,在基本面和政策面利好的共振之下,跨年行情有望逐級展開;技術面來看,滬指下方具備60日和120日均線雙重支撐,繼續大幅調整的空間較為有限,短期或以震蕩整固的形勢消化上方風險,若後續量能配合釋放,大盤有望企穩回升。

配置方向上,重點關注需求側改革、產業鏈自主可控、新能源三條主線。

一、需求側改革,重點關注擴內需的主要動能消費領域。未來消費行業的配置節奏,主要考慮經濟環境和企業自身業績驅動等方面。細分領域重點看好受益於政策補貼、消費升級、需求持續釋放的家電板塊,新能源頂層規劃政策支持及需求回暖的汽車板塊,業績表現較為穩定的白酒板塊。

二、產業鏈自主可控,重點關注科技創新相關領域,如晶片、計算機、新材料等。進出口數據表明我國集成電路國內自給率較低,據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19年我國晶片貿易逆差超過2000億美元,自給率較低。根據《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到2025年晶片自給率由目前的30%提高至70%的目標,未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晶片領域將迎來加速發展期。我國計算機行業安全可控產業鏈在資料庫、辦公軟體等領域已具備一定的成熟度,但是在CPU、存儲器、作業系統、信息安全軟體等關鍵領域尚有替代空間。新材料一直是我國重點建設領域之一,但是數據顯示我國關鍵材料供給嚴重缺失,在新能源、電子信息、船舶、汽車鐵路、節能環保等重要領域的關鍵材料仍有廣闊的替代空間。重點關注三方面:一是高溫合金材料,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領域;二是碳纖維複合材料,可被用於製造關鍵結構部件,被廣泛用於航空航天、汽車工業、醫療和建築等領域;三是MLCC,用於各種軍民用電子整機和電子設備等。

三、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目標設定,提升空間較大,利好新能源主題投資機會。12月12日,國家領導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到203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止9月底,我國風電裝機2.23億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23億千瓦,未來提升空間較大,相關項目有望逐步落地。

相關焦點

  • 4季度政治局會議傳遞重大信號
    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重大信號。1、經濟運行恢復常態,但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730政治局會議稱,「經濟穩步恢復,二季度經濟增長明顯好於預期」、「當前經濟形勢仍然複雜嚴峻,不穩定性不確定性較大」。
  • 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
    原標題:政治局會議五大信號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前瞻——國君宏觀周報(20201213)   導讀:
  • 定調2021年經濟工作 政治局會議釋放六大信號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1年經濟工作。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的關鍵時點,此次會議在分析研判當前形勢的基礎上,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劃出重點。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表示,從會議對明年經濟工作的部署來看,包括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注重需求側改革;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都是值得關注的新提法,此外在強化國家戰略科技水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房地產市場發展、風險化解和防範等方面也釋放出重磅信號。「此次政治局會議把發展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 政治局定調明年經濟工作 釋放八大信號
    這次政治局會議,如何總結即將過去的2020年各項經濟工作?對新一年的經濟工作又作出了哪些部署?2021年,哪些領域、哪些重點議題將成為決策層關注的「重中之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為您梳理出了此次會議透露出的八方面重要內容,包括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具有高度信號意義的重要精神。
  • 中央政治局會議首提「六保」,釋放了什麼信號?
    記者 樊旭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在重申「六穩」的同時,政治局首次提出「六保」——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財政政策方面,赤字率、特別國債、專項債依然是會議強調的三大手段。相較於3月27日的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在表述赤字率時刪除了「適當」二字,並將「特別國債」的用途定位為「抗疫」。分析師指出,這表明特別國債將主要用於幫扶救助中小微企業和家庭,即受疫情衝擊最大的兩個經濟主體,而不是基建領域。貨幣政策方面,政治局會議年內首次提出「降息」,這意味著貨幣政策發力空間加大。
  • 政治局會議透露微妙信號:首都特區呼之欲出?
    研讀5月27日中央政治局公報,「北京」與「首都」或許已經分離,在目前北京城六區基礎上打造首都特別行政區,屆時,首都是首都,北京不再是首都,而只是中央政府的一個直轄市。  2016年5月2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研究部署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進一步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工作。
  • 粵開策略 期權專欄:基差持續走強 行權價無偏度-0219
    來源:粵開策略聊作者:粵開策略聊 粵開證券研究院策略組負責人 譚韞琿粵開證券研究院新三板研究負責人、策略分析師 殷越一、期權講堂期權講堂後續還將分享交易術語、基礎指標、分析指標、交易策略等方面的內容,每日復盤部分的分析指標將隨期權講堂逐步豐富。下一講《期權交易術語》,盡情期待!
  • 政治局定調2021經濟工作,釋放八大信號,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
    這次政治局會議,如何總結即將過去的2020年各項經濟工作?對新一年的經濟工作又作出了哪些部署?2021年,哪些領域、哪些重點議題將成為決策層關注的「重中之重」?《每日經濟新聞》第一時間為讀者梳理出此次會議透露出的八方面重要內容,包括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具有高度信號意義的重要精神。
  • 5月市場策略前瞻:A股納入MSCI臨近傳遞四大信號 機會大於風險
    5月市場策略前瞻大盤會不會漲?A股納入MSCI臨近傳遞4大信號核心提示◆ 從估值來看,A 股市場估值無論大盤小盤仍處於歷史上相對不高的水平◆ 中國擴大對外開放,包括海南自由貿易港以及在金融、汽車、醫藥領域的一系列舉措,需要繼續關注未來進展◆ MSCI指數會議將在5月14日召開
  • 券商策略:市場最恐慌階段已過去 見底信號漸明
    安信策略:市場最恐慌階段已過去 風險資產將反彈近期A股市場表現受到外圍波動影響較大,我們認為,一方面投資者需要看到海外金融市場近期的急跌實際上有相當部分是來自流動性和恐慌情緒影響,而當前流動性問題和恐慌情緒已經開始出現邊際改善跡象,這使得全球風險資產在急跌後有望出現短期反彈修復
  • 粵開策略:「十四五」助力資本市場騰飛 A股受益解析(附回測圖)
    來源:粵開崇利論市作者:李興 月底重要會議前瞻及行情回顧中央政治局9月28日召開會議,決定十九屆五中全會於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召開。五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毛昊:中央政治局這次集體學習,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數量和規模擴張讓位於質量和效益提升。為主動適應國家發展階段、條件和環境變化,必須實施系統性設計,實現前瞻思考。
  • 政治局會議定調明年經濟工作,整體推進改革對衝不確定性
    來源:一財網政治局會議首次提出了「需求側改革」、「反壟斷」、「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等,傳遞了哪些重大信號? 臨近年底,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在此關鍵時點,12月11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明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為「十四五」開局劃出重點,令人關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之後,2021年將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 重要會議召開前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有深意
    撰文 | 餘暉按慣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中旬召開。政知君注意到,每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都會開會分析次年工作,這也是外界觀察高層布局明年經濟的一個窗口。今年也不例外。
  • 六大重點工作,釋放八大信號!政治局定調,中國經濟明年這麼幹
    圖片來源:新華社三、首提「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此次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記者注意到,這是政治局會議層面首次出現類似表述。從近期政策信號看,「強化反壟斷」已開始穩步推進。
  • 券商策略:調整便是布局良機 明年牛市由基本面+情緒面驅動
    M1同比、M1-M2增速差回升,並帶動PPI加速上行,對應上遊原材料盈利有望進一步改善;宏觀政策方面,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需求側改革,意味著傳統加槓桿的投資發展路徑或發生改變,長期來看有利於資本市場風險溢價率下降;市場結構方面,上周順周期板塊、漲價主線內部結構分化,蘊含著產能變量不同背景下的投資邏輯差異。
  • 新京報社論:「政治局帶頭」釋放整風從嚴信號
    中央近期緊鑼密鼓的會議,無疑是在傳達極其重要的信號——對一些不正之風要動真格了,各級官員也許應該提早拋卻幻想,別再想著虛與委蛇、打馬虎眼。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2日至25日召開專門會議,對照「八項規定」,討論研究深化改進作風舉措。
  • 政治局會議公報快讀:針對房地產少了幾個字?
    按慣例,12月上旬的政治局會議,是為隨後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所以,12月11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可以看到明年經濟工作的主調。 會議公報指出,明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即建黨100周年。這是大主題,也是明年經濟工作的定海神針。
  • 重大信號!「四化」變「五化」,政治局會議首提「綠色化」
    【學習小組按】 3月24日的政治局會議,有一個概念讓人耳目一新:「
  • 淡化去槓桿和樓市調控,保障民生著墨多,看政治局會議怎麼說?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3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19年經濟工作。通常12月初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具有一定領先性,那麼本次會議究竟釋放了什麼信號,又該如何解讀呢?我們解讀如下:一、經濟穩字當頭,重提合理區間。首先是對經濟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