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資本市場中,提到索羅斯的名字,相信沒人會不知道。他曾經因為做空泰銖和英鎊而聞名。那麼,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塊看一下索羅斯狙擊香港的原理,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索羅斯狙擊香港原理:
1997年10月國際遊資首次衝擊香港金融市場,造成香港同業拆息高企,恒生指數和期貨指數大幅下挫,投機者滿載而歸。國際投機者食髓知味,10月風暴過後,又多次小規模狙擊港元,利用匯市、股市和期市之間的互動規律大肆投機,狂妄地將香港稱為他們的「超級提款機」。
從1998年8月5日起,數家歐美投資銀行和對衝基金同時向香港匯市、股市和恆指期貨市場大舉進攻,在香港瘋狂拋售港元和恆指期貨。「精銳部隊」就是華爾街大炒家喬治·索羅斯麾下的美國最大的對衝基金——量子基金。5日,向香港市場上拋售200多億港元;6日,又是一個200多億港元。
按照索羅斯等人的計劃,先在匯市上拋空港元,迫使香港金融管理局(以下簡稱金管局)不得不採用提高利率的老路子,並藉此打壓股市。利率抬高,股市勢必下跌。恆指期貨也會同步下滑,然後炒家便可在期貨市場上以較低的價格沽空恆指期貨,匯市股市雙雙獲利。醉翁之意盡在恆指期貨。
但慶幸的是,香港雖然損失慘重,但是港幣匯率被暫時保住。首戰久攻不下,索羅斯開始轉戰外圍,韓國、日本、俄羅斯、墨西哥、巴西相繼被斬於馬下,而幾個月前發生在香港的戰鬥似乎只是個前奏,一場更大的暴風雨正在襲來。
索羅斯到底是勝了還是敗了?
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中,索羅斯一路攻擊,摧枯拉朽。但只有香港,如果說索羅斯在香港勝了也是慘勝。當時港幣的隔夜拆借利率暴漲,就是港府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對索羅斯的阻擊,當時還包括港交所對賣空恆指以及股票的限制導致索羅斯在恆指期貨上的收益基本上都因為賣空港幣平倉而交納的短期拆借利息了。最後客觀講,索羅斯慘勝。
索羅斯在亞洲金融危機前對英鎊的阻擊一戰成名,英格蘭銀行對索羅斯恨之入骨。而香港一戰,無論對索羅斯還是對港府,不管誰贏,都是慘勝。經濟上講可能還是港府贏了,但當時全球財經媒體包括西方政府紛紛譴責港府放棄自由市場經濟的宗旨。因為港府是因為改變遊戲規則而保住了香港的財富,違背了政府不幹預的基本原則,但相比較亞洲其他地區。港府是贏了的,如果不幹預,香港的情況將遠比亞洲其他國家悲慘。
產生的影響?
股市市值,縮水三分之一,使得香港市值損失了400億美元;經濟下滑,樓市價格降低近半,導致大量業主負資產;通貨膨脹、失業率增加、市場蕭條,由於政府干涉市場,在國際上造成了極不好的影響,削弱了西方外資的融資。
香港出臺的金管7條、金管30條,遏制了遊資力量的攻勢,迫使很多投機家撤出香港,另外,很多西方國家開始重視金融監管,收緊對衝基金信貸,以防危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