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港股,你會最先想到什麼呢?是鄭少秋的《大時代》還是《東方華爾街》?是97年與索羅斯的大戰還是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
以史為鑑,今天我們來聊聊港股都經歷了些什麼。
從馬路交易到港交所成立
港股的歷史,可追溯至1866年,那時沒有交易所,股票轉讓主要在英國商人之間私下進行。
1891年香港股票經濟協會正式成立,並在1914年改名為香港交易所。但那時的投資者仍以英國人為主。
遠東會的成立則打破了香港交易所對證券市場的壟斷,將企業融資和股票投資從一小撮英國人手裡解放了出來。遠東會向香港市民提供粵語交易、個人投資等諸多便利,迅速成為了香港成交額最大的交易所。
而隨著金銀會、九龍會的成立和政府立法限制成立交易所,香港股票市場迎來了四會並立時代。
我們現在熟知的恒生指數,是於1969年11月24日首次公開發布,基期為1964年7月31日.基期指數定為100。從下面這張恒生指數的歷史走勢圖中,我們可以窺見香港股市走過的波瀾歷史。
圖:恒生指數歷史走勢圖
四間交易所見證了香港股市第一波大牛市:1968年12月底,恒生指數是107.55點,到1973年3月9日,恆指已經到了1775點。那是港股第一個大時代,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正是在那個時候上的市。
是泡沫總會破滅。隨著第一次石油危機的到來,1974年12月恆指跌至150點,幾乎跌回起點。
1980年7月7日四間交易所合併而成香港聯合交易所。六年後,四間交易所於1986年3月27日收市後全部停業,全部業務轉移至聯交所。
1987和1997 港股挺過兩波股災
港股在1987發生過一輪大股災,兩天下跌41%,這個跌幅冠絕股票史。當時恆指也處於一個歷史高位,於10月19日單日下跌11%,晚上道瓊指數遭遇崩盤單日跌幅22%,聯交所主席李福兆隨即宣布股市停市四天。
休市四天,相當於四天的熔斷,這種政策幹預對自由市場來說沒有半點好處。10月26日星期一,恆指復牌大跌33%,創下有史以來全球最大單日跌幅。
經過那一波下跌,恆指從3900點跌到1900點。但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恒生指數已經來到16000點。期間,TVB拍了經典的《大時代》,第一隻紅籌股「海虹集團」和第一隻H股「青島啤酒」在香港成功上市。
1997年7月,香港回歸祖國,就在這歡天喜地之中,金融海嘯正在逼近。7月2日,泰銖受到以索羅斯為首的國際對衝基金的狙擊,誘發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危機。
圖:金融大鱷索羅斯
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從1997年10月開始,先後三次對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發起狙擊。10月23日,恒生指數大跌10.41%;10月28日,再次大跌13.7%,並跌破9000點大關。
這場戰役持續近一年,在危機關頭,時任香港財政司司長的曾蔭權決定放手一搏,動用外匯儲備幹預市場。
決戰在1998年8月28日爆發,當天市場創下790億元的成交記錄,最後恆指僅微跌93點,收市之後,香港政府宣布擊敗國際炒家,獲得了金融保衛戰的勝利。
東方之珠 明天更美好
此後十年,恒生指數從6000點漲到30000點。2008年的次貸危機又將股指拽回10000點。
此番回調過後,港股有望再次衝擊30000點。
這一次,港股市場的投資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2014年11月,滬港通開通,2016年12月,深港通開通,大陸資金通過陸股通源源不斷的投向香港這個價值窪地。
港股的公司結構也已經大不同,科技公司騰訊的市值遠超以往的金融地產巨頭;小米、美團等新經濟公司也紛紛赴港上市。港股市場,已經愈發開放和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