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順31所「百年老校」名單出爐,快看有你的母校嗎?

2021-02-28 富順熱線

富順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

當然也有很多百年老校

時光荏苒

這些學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

更是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蔥歲月


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

富順這些建校百年以上的學校都有哪些~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前身:富順縣官立中學

始建:1903年

校訓: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創新人才

歷史沿革:富順第二中學校是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首批重點中學,簡稱富順二中,學校源於1903年(清光緒29年)創建的富順縣官立中學一堂,1953年,正式定名為富順第二中學校;截止到2018年11月,學校佔地面積339畝,建築面積5.7萬平方米;在校學生6700餘人,教職工493餘人。

前身:富順私立贛省西城小學校

始建:1913年

校訓:踏踏實實做人,勤勤懇懇做事

歷史沿革富順縣富世鎮城西小學校始建於1913年,位於富世鎮鍾秀街東段佔地面積為13000多平方米,一共有兩棟教學樓,分別是善思樓和敏行樓,呈「Z」字形分布。學校現有小學班29個,附設幼兒班4個,有學生、幼兒1900多人,在職教職工87人,其中,有中學高級教師12人,省骨幹教師1人,省特級教師1人,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1人。

前身:富順縣官立高級小學堂

始建:1902年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

歷史沿革1979年被確定為四川省首批重點小學。經市教育局推薦,入選《中國名校六百家》,是富順縣唯一的小學。1999年經省、市檢查驗收,被確定為自貢市首批辦好的示範小學。

前身:鄧井關公立小學堂

始建:1905年

辦學特色:三生教育

歷史沿革富順縣富世鎮鄧井關小學校,開辦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原名鄧井關公立小學堂,為兩校,分設在小河街觀音閣及大河街文武殿,民國元年(1912年)並為一校;1929年更名為鄧井關示範中心國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更名為鄧井關鎮小學,後易名為鄧關小學;1984年更名為鄧井關鎮小學校。1988年鄧井關建鎮,更名為鄧井關鎮中心小學校。2001年4月,鄧井關鎮併入富世鎮,學校更名為富世鎮鄧井關小學校,沿用至今。現學校佔地4800餘平方米,設置4個學前班、13個小學教學班,有音樂、美術、信息技術、實驗室等10間功能教室和儀器器材室。學生900餘人,在職教師37人。

前身:丁海壩川主廟新學堂

始建:1905年

校訓:一勤天下無難事

歷史沿革富順縣富世鎮共和九年制學校,位於富順縣城北3.6公裡處。是2014年由「富順縣富世鎮共和初級中學校」和「富順縣富世鎮共和小學校」合併而成。佔地面積33.6畝,建築面積18620平方米。學校辦學歷史悠久,原共和小學始辦於1905年,由家住本地的王仲甫藉助「川主廟」為校舍辦班,最初名為「丁海壩川主廟新學堂」。幾經更名,一直到1984年更名「富順縣共和鄉中心小學校」。1994年學校分為「共和中學」 和「共和小學」兩所學校。共和中學發展迅速,1998年譚敏擔任校長,用七年時間將辦學條件不及一個村民小的共和中學改變成辦學條件、辦學質量、辦學效益聞名全市的農村學校。

前身:東街桂花寺蒙養學堂

始建:1905年

辦學宗旨:讓每一個孩子擁有成功和自信

歷史沿革東湖小學創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的東街桂花寺蒙養學堂,民國29年,改為津浦鄉中心國民小學校。解放後,先後更名為東街第一小學、城關鎮第二小學、新東路小學、東湖公社第一小學、城郊區中心小學,1983年改名為東湖鄉第一中心小學,1995年機構改革更名為東湖鎮中心小學校。2005年定名為富順縣東湖小學,校名由原四川省委張學忠書記親筆題寫。東湖小學擁有一支團結務實、博學專能、進取創新的教師隊伍,現有教職工105人,38個小幼教學班,學生2100餘人。

前身:琵琶場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3年

辦學理念:讓教育充滿陽光

歷史沿革學校始建於1903年,初名琵琶場初等小學堂,民國29年改名為琵杜鄉第二國民學校;1958年琵琶鄉更名為琵琶公社,學校隨即更名為琵琶公社小學;1993年因新辦鄉中形勢發展需要,學校分為琵琶鄉中心小學和琵琶鄉初級中學兩個法人級單位;1995年琵琶鄉和杜快鄉合併設立琵琶鎮,學校即改名為琵琶鎮中心小學、琵琶鎮初級中學。2002年,根據富順縣教育局調整學校布局、整合校點精神,原中、小學又合併為琵琶鎮九年制學校,此校名一直沿用至今。

前身:杜快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5年

校訓:優秀做人,成功做事

歷史沿革學校始建於1905年,原名為杜快初等小學堂,校址在杜快鋪場南端的廟字禹王官。民國11年(1922),「壬戌學制」頒布,學校改名為杜快鋪小學校。民國29年(1940)建立中心國民學校,因當時杜快與琵琶合併為一個鄉,故學校更名為琵杜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開辦初、高兩級。1949年12月,富順解放,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 劃歸14區 農勝鄉。1955年, 14區撤消,農勝、沙河、石牛三鄉和協和鄉一部分合併為杜快鄉劃歸童寺區管轄。學校更名為杜快鄉小學。1982年,恢復建立鄉中心完小,定名為富順縣杜快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93年,鄉政府集資於政府後修建小學新校區,1996年峻工後學校整體遷入。1995年,因行政區劃調整,原杜快鄉撤消與琵琶鄉合併為琵琶鎮,故學校更名為富順縣琵琶鎮杜快小學校。

前身:黃葛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5年

辦學宗旨:誠信 樂學 篤行 感恩 美善

歷史沿革富順縣東湖鎮黃葛小學校位於水天一色、風景秀美的沱江之濱——東湖鎮黃葛村二組,創辦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即1905年),在琵盧寺(現黃葛糧點)辦黃葛初等小學堂;民國十六年(1927年)黃葛以興隆街公房三間整修作為校舍,學校命名為富順縣黃葛公立小學;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更名為富順縣黃葛鄉中心國民學校;1946年新學校建成於黃葛街尾(即現黃葛小學校址);1981年洪水淹塌學校,1983年政府撥款全部新建磚木結構新學校;2009年4月新建成教學樓1643m2;2013年9月新建成實驗樓743m2、教學綜合用房220m2。學校佔地面積5260m2,建築總面積2871m2,所轄完小1所、村小3所(即共興、沿江和方元村小),現有教職工66人,教學班31個,學生1047人。

前身:板橋書院

始建:1812年

校訓:六年影響一生,關注孩子每一天

歷史沿革學校始建於清朝嘉慶十七年,即公元1812年,取名「板橋書院」。開辦地點板橋壩孔聖廟(原板橋區公所,現板橋鎮政府所在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書院更名為「富順縣西區區立第一高等小學堂」。地點由孔聖廟遷到現址「程家祠」。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學堂更名為「富順縣板橋區中心小學校」,並沿用清朝舊制,實行春秋兩季招生,低級班學制兩年,高級班學制四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革新舊制,板橋設鄉,學校因此更名為「富順縣板橋鄉中心小學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學校更名為「富順縣板橋公社中心小學校」。1974年,公社把觀音寺擴建成「富順縣板橋公社第二中心小學校」,又把學校更名為「富順縣板橋公社第一中心小學校」。1984年取消「公社」又改稱「鄉」,相應更名為「富順縣板橋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95年撤鄉並鎮,再更名為「富順縣板橋鎮中心小學校」。2019年8月,富順縣教育和體育局對五所直屬初中與同鎮的中心小學校進行整合,合成一所學校,於是正式成立「富順縣板橋鎮九年制學校」。

前身:富順縣縣立福善鄉從善場初級小學

始建:1906年

校訓:善學勤思,篤志尚行

歷史沿革學校始於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6年),陳運昌、鄒稷光、歐陽鑄同編的富順縣鄉土志第十一章記載:「下西區從善場有初級小學一所。」校址幾經變遷,學校正式成立於1929年4月,原名富順縣縣立福善鄉從善場初級小學,地處富順縣福善鎮街村的西南面山坡上,即現在的地址,1941年改名為福善鄉中心國民學校,1942年2月改名為富順縣福善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2月27日,富順縣人民政府54號文件將學校再次改名為富順縣墳山嘴學校,後歷經(福善鄉、福善公社、福善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96年至今名為富順縣福善鎮中心小學校,2009年經富順縣教育局批准命名為富順縣福善鎮九年制學校。

前身:觀音橋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3年

辦學宗旨:以德治校、依法治校、以人為本

歷史沿革學校前身為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觀音橋初等小學堂,地點觀樂街上。1912年時更名為「富順縣立觀音橋小學校」。1942年更名為「富順縣立觀音橋中心小學校」。在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改稱「富善鄉第二中心國民學校」。學校在觀音橋街上燒後遷至高殿(現在的觀九校完小部址)。1950年12月17日學校改訂為「富順縣觀音橋小學」。1958年學校改為「富順縣福善公社第二小學」。1962年學校改訂為「富順縣觀樂公社小學」。 1984年,學校改為「富順縣觀樂鄉中心小學校」,轄熊山、熊壩、燈山、象鼻、張衝5個村小。同時成立「富順縣觀樂鄉第二小學校」(校址:均平村的均房)轄彭灣、張衝2個村小。1990年,成立「富順縣觀樂鄉初級中學校」(校舍於1989年12月竣工),將原觀樂小學的初中班全部搬遷到了新校舍。2001年7月,富順縣進行教育機構改革,觀樂中學、觀樂小學、均平基點校三校合併,成立富順縣福善鎮觀樂九年制學校。

前身:李橋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3年

辦學理念:以人為本,全面育人

歷史沿革學校始創辦於1903年,最初為李橋初等小學堂,1927年在李橋場橋頭廟宇觀音閣辦學,1935年建立李橋鄉中心國民學校,1940年更名為喜雨鄉第一中心國民學校。1951年遷觀音閣鎮溪河對門五美莊更名李橋小學校(富順縣十區中心校),1953年遷新建校址李橋場尾槽土頭(即今校址),更名李橋鄉小學校。1958年,人民公社化後,改名李橋公社第一小學校。1969年開始招收初中班,1977年辦高中班(畢業一屆後停辦)。1984年公社改鄉,稱富順縣李橋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95年李橋鄉、新雨鄉並鄉建李橋鎮,名為富順縣李橋鎮中心小學校。2001年縣教育結構調整,李橋鎮初級中學校併入,更名李橋鎮九年制學校,沿用至今。

前身:中和場小學堂

始建:清光緒二十一年前

校訓:嚴謹、勤奮、求實、創新

歷史沿革板橋鎮中和小學校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前。創立時名為:「中和場小學堂」(因僅有初小班而無高小,古縣鄉土志上記為中和場半校),經費由國撥。解放後,1950年11月27日改為「富順縣中和場小學」。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與富和鄉並為富和人民公社。故此校名為「富和人民公社第二小學」。1960年原中、富和鄉分兩社,故此校名為「中和人民公社小學」至文革時。一九六七年貧下中農管理學校,故校章用「中和人民公社貧下中農管理學校委員會」。1970年秋學校成立革命領導小組,校章則為「中和人民公社學校革命領導小組」。1984年6月,人民公社更名為鄉,校名即更為「富順縣中和鄉中心小學校」。1995年12月,中和鄉、白房鄉合併入板橋鄉合稱板橋鎮。校名即更為「富順縣板橋鎮中和小學校」。2013年更名為「富順縣板橋鎮中和九年制學校」至今。

前身:天后小學

始建:1905年

辦學特色:三為靈動教育

歷史沿革1905年(清光緒30年),代寺小學由兩位鹽商始辦,改原天后宮寺廟為學堂,教師兩人,學生29人,取名為天后小學。1938年,國民政府四川省主席劉湘新組建的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在川南剿匪,天后小學被迫遷址於學堂灣(今代寺鎮政府對門),至1941年。1949年12月,富順解放,原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駐代寺部隊起義後叛變,並槍殺中國人民解放軍駐七十二軍代表二十七人,天后小學作為公審場地停辦一年,眾匪56人被槍決於今代寺小學自行車庫,匪首曾思成被槍決於今代寺糧站門口,屍體至今仍在糧站門口公路之下。文革時期,代寺小學校長夏天,力排眾難將原代小僅存的天后宮舊址往東擴展近三千平方米,並代帽初中教學至1982年,更名為富順縣代寺區中心小學校。1989年,代寺小學新建三層教學樓,開始改變教學用磚瓦房狀態。1994年底,因撤區並鎮,改名為富順縣代寺鎮中心小學校,並沿用至今1996年,聯合國401項目進駐代小,新建兩棟教學樓。2003年,代小與原代寺鎮鍋蓋山小學合併,並轄方碑、明星兩個村小。2004年,代小校長周良與政府協調,將原代寺鎮新油房酒廠納入代寺小學,並在英國政府貸款支持下新建教學樓。2011年,汶川地震後新建綜合樓,原有教學樓加固維修。2012年,代小校長李東華與政府協調,將原代寺建材廠納入代小並新建夥食團、幼兒園、新校門,至此,代小面積擴大到56畝,教育教學用房達80餘間。

前身:中心場初級小學堂

始建:1905年

校訓:做大寫的人、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做有移動能力的世界人

歷史沿革中石鎮九年制學校前身為中心場初級小學堂,始建於1905年,1953年遷址中石鎮麻柳村五組程萬山,曾命名中石一校、中石鎮中心小學校,2008年為中石鎮九年制學校。學校現轄4所村小,中心幼兒園1所,有初中班11個,小學班36個,幼兒班7個,在校義務段學生1846人左右。學校現有教職工94名,學歷均達到專科及以上,其中高級教師24人,一級教師20人,市骨幹教師3人。

前身:懷德鎮中心小學校

始建:1905年

辦學理念:學會學習、走向未來

歷史沿革自1905年2月在禹王宮開辦至今,富順縣懷德鎮中心小已有104年的歷史,歷經過清末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時期的演變。前身懷德鎮中心小學校為私塾,稱「懷德鎮小學堂」,民國11年命名為「懷德鎮小學校」。民國29年為「懷德中心國民學校」,後恢復為「懷德鎮小學校」、「富順縣懷德鎮中心小學校」,一直沿用至今。

前身:慶恩書院

始建:1862年

辦學理念:理解學生 教在心靈;理解教師 勤學奮進;理解自己 塑造人生。

歷史沿革「蜀山俊秀,沱江東流,千年古鎮,魅力長灘」——富順縣長灘鎮九年制學校在厚重的歷史背景下孕育成長。學校始建於1862年(同治元年),原為慶恩書院,經過多年變遷最後更名為「富順縣長灘鎮九年制學校」,距富順縣城64公裡,瀘州市區20公裡。學校佔地面積17117平方米,運動場面積9200平方米。現有教學班27個,學生993人。 

前身:騎龍場初級小學堂

始建:1903年

校訓:團結、勤奮、誠實、文明

歷史沿革富順縣騎龍鎮九年制學校位於富順縣城東北16公裡的騎龍鎮社區。前身為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之騎龍場初級小學堂,民國時期升為完小,名為騎龍鄉中心國民學校。解放後更名為騎龍鄉小學。1984年更名為騎龍鄉中心小學校。1995年更名為騎龍鎮中心小學校。2009年行政機構改革定名為富順縣騎龍鎮九年制學校,至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學校佔地面積10005平方米,建築面積9636平方米。現有教職工 97 人,其中省級骨幹教師2人,市級骨幹教師6人,縣優秀校長2人,縣二星級校長1人。學校教學班級現有初中12個班級,小學25個班級,幼兒園6個班級,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共計2200多人,是一所規模較大的農村九年制學校。

前身:獅子場初級小學堂

始建:1903年

校訓:博聞、廣識、超越、奮進

歷史沿革獅市鎮中心小學校位於獅市場。前身為創辦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之獅子場初級小學堂,系清政府頒布《癸卯》學制後,富順境內興辦的首批學堂之一。民國24年(1935年)升為完小,民國38年(1949年)稱獅市鄉中心國民學校。1952年由天后宮遷富隆灝新建校舍,1995年原址拆除重建,改平房為樓房,學校佔地6920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2019年學校整體搬遷至九臺山(原獅市鎮中校址),學校佔地13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83平方米。2019年8月,獅市小學和獅市中學合併為獅市鎮九年制學校。現有學生1283人,教師69人。學校現有階梯教室1間,電腦106臺,電子白板26臺,200標準運動場。

前身:黑市場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3年

辦學理念:在快樂中學習,在進步中快樂

歷史沿革富順縣騎龍鎮永勝九年制學校 在黑市場。前身為建立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之黑市場初等小學堂、民國31年升為完小,曾名石龍鄉中心國民學校分校、富安鄉中心國民學校。民國38年定名回龍鄉第二中心國民學校。1950年後,更名黑市場小學永勝公社小學校,1984年更名為富順縣永勝鄉中心小學校,2014定今名。距縣城區25,學校佔地面積9300平方米,建築面積9860平方米,學校擁有2232平方米標準化操場,各項功能室、實驗室齊備,現全校有25個教學班,1400餘名學生,附設幼兒園有5個班,在園幼兒200餘人,現有教職工77人。

前身:寺廟私立小學堂

始建:1904年

歷史沿革富順縣童寺鎮中心小學校,歷史悠久,始建於1904年。由最初的寺廟私立小學堂演變為今天的硬體設施一流,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質量在鄉鎮同類學校中獨樹一幟的標杆學校,整整經歷了115年的風雨變遷。校名經過多次更名,先後更名為童寺小學、童寺鄉初級中學校、童寺鎮中心小學校,2019年8月更名為童寺鎮九年制學校。

前身:富順縣天佛鄉小學堂古佛分部

始建:1906年

辦學理念:為學生教師的自主發展奠基鋪路

歷史沿革富順縣古佛鎮九年制學校是由原古廟白象寺改建而成,座落在古佛場尾白象寺山上。它創建於清朝光緒32年(1906年),創建之初名曰富順縣天佛鄉小學堂古佛分部。民國31年(1942年),更名為「富順縣古佛鄉國民學校」。1962年,全部拆廟建校。1970年,古佛鄉中心小學戴初中班帽子。1977年增辦高中,1979年,高中班撤銷。1995年撤鄉並鎮,學校更名為古佛鎮中心小學校。2014年學校更名為古佛鎮九年制學校。

前身:富順縣芝溪小學堂

始建:1912年

校訓:自律成人,自強成才

歷史沿革學校創建於民國初年(1912年左右),創建之初名曰富順縣芝溪小學堂,只有兩間教室,一位教師。1952年,全部拆除古廟神像,改建為教師宿舍、辦公室,廚房和六間串架平房教室。1964年,名稱為芝溪公社小學,增設半農半讀班,招收大齡少年學生,開設了一點初中課程。1970年,新平地基近五百平方米,建土木結構教室二間,操場一個,芝溪公社小學戴初中班帽子,公辦民辦兩條腿走路辦學,有農中班2個。1983年撤銷初中招生,農中與公辦合併。1984年更名為富順縣芝溪鄉中心小學校。1985年芝溪鄉中心小學校恢復初中招生,附設初中。

前身:龍硐場公立初級小學堂

始建:1905年

辦學理念:翰墨載道,礪字立人

歷史沿革富順縣龍萬鄉龍硐九年制學校位於富順縣城以東約10公裡,是龍萬鄉轄設的一所九年制學校。學校創建於1905年,至今已有114年的辦學歷史,最初校址設在銅鑼廟,名為「龍硐場公立初級小學堂」;1922年,遷至龍硐場天后宮,更名「龍硐場初級小學校」;1951年秋,拆除文昌宮廟宇,學校遷至今校址,列名「龍硐小學校」;2014年,教育布局結構調整,定名為「富順縣龍萬鄉龍硐九年制學校」。學校環境優美、設備設施齊全,是教書育人的好場所。

前身:文昌書院

始建:1875年

辦學理念:傳承先賢精神,弘揚誠·愛文化

歷史沿革富順縣趙化鎮中心小學校始建於光緒元年1875年,,趙化古鎮文昌官改為文昌書院,趙化始辦公立學堂,書院講授四書五經八股典籍。光緒三十年(1904),改書院為趙化鎮高等小學堂。民國初年,更名為趙化高等小學堂,民國十二年(1923),改為趙化高初兩級小學校,實行四.二制(初小四年高小二年)。民國二十四年(1935),改為富順縣立第二小學校。民國三十年(1941),改為趙化區示範中心國民學校。解放後命名為十二區中心小學校。大躍進後即改民為趙化小學校,此校名沿用至今。學校坐落在「光第故裡,千年古鎮」趙化鎮的中心地帶,學校現有教師51人,其中副高級教師8人,在校學生1200餘人。

前身:富順縣飛龍場初等小學堂

始建:1908年

校訓:重德 博學 健體 尚美

歷史沿革富順縣飛龍鎮九年制學校,位於富順、南溪、江安三縣交界,地處飛龍鎮新勝村十三組,距富順縣城50公裡。前身創辦於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由神會基金會、釐金會資助創建啟蒙學校,命名為富順縣飛龍場初等小學堂。1921年冬無產階級革命家惲代英率川南師範寒假講演軒來飛龍時曾下榻於學校。民國二十二年(1934年)春由文昌宮(現老供銷社旁)遷至清水壩,更名為富順縣富南江聯立中心校,解放後更名富順縣飛龍鄉小學校,1984年命名富順縣飛龍鄉中心小學校,2009年再次更名富順縣飛龍鎮九年制學校。學校佔地面積21.4畝,建築面積24461㎡。

前身:石灰溪一堂

始建:1905年

辦學理念:習君子品行,得和美人生

歷史沿革安溪小學校學校始建於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當時名「石灰溪一堂」,清宣統元年(1909年)升為高級小學堂。民國29年(1940年)更名為「安溪鄉中心國民學校」。1950年更名為「安溪鄉小學校」,1956年更名為「富順縣安溪鄉一小學」。1977年被宜賓地區行署評為「文教系統先進集體」,1978年5月被縣確定為全縣唯一一所農村重點小學。1985年,其初中部分獨立為縣屬初級中學——富順縣安溪初級中學校。2001年撤區並鄉後更名為「富順縣安溪鎮中心小學校」。2019年4月與富順縣安溪中學合併為富順縣安溪鎮九年制學校。

前身:玉皇觀學堂

始建:1916年

歷史沿革富順縣安溪鎮毛橋九年制學校的前身是1916年地方政府在豐樂鄉(現安溪鎮毛橋街村)成立的玉皇觀學堂。1952年,搬遷至玉皇觀對面葫蘆坡(現地名庫兒坡),更名為富順縣豐樂鄉第一小學校,興辦初小和高小(1—6年級)。1979年,豐樂鄉第一小學校在原有基礎上興辦初中。更名為富順縣豐樂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83年,調整區劃,學校更名為毛橋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90年,學校停辦初中,成為一所完全小學,原初中整體遷到毛橋鄉中(五家口,原富順師範舊址)辦學。1995年,毛橋鄉第一中心小學校與毛橋鄉中(不再辦學)合併,更名為富順縣毛橋鄉九年制學校。2001年,撤鄉並鎮,更名為富順縣安溪鎮毛橋九年制學校,建校距今已有一百零三年。學校佔地面積20280平方米,現有教職工46人,學生783人。

前身:永年鄉第一中心小學校(1984年)

始建:1903年

辦學理念:快樂學習、儒雅做人

歷史沿革富順縣永年鎮中心小學校位於富順縣永年鎮街村學苑街1號。從1903年創辦至今,已有116年歷史了。其間經歷了清末(1905-1911)、中華民國(1912-1949年11月)和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12月至今)三個時期。建國前,以管教嚴格聞名縣內。新中國成立後,學校辦學規模變化之大、發展之快是以往任何時代望塵莫及的。

前身:彭廟芭蕉萹學館

始建:1901年

辦學理念:樹己樹人、求道求知

歷史沿革清末廢科舉、倡新學。1901年,彭廟芭蕉萹學館轉為官辦,命名為「彭家場新學堂」,解放初期遷入禹王宮(今校址)。因生源增加,校園狹小,1986年在臨近的碉坡徵地13畝,於1992年建成彭廟鎮初級中學校,2000年,中小學合併為富順縣彭廟鎮九年制學校。

看完這些介紹,作為富順人

相關焦點

  • 富順這所百年老校的珍貴老照片首次曝光!看看有您認識的嗎~
    富順這所百年老校的珍貴老照片首次曝光!看看有您認識的嗎~ 2020-09-11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快看!建德這所百年老校亮相浙江衛視,是你母校嗎?
    Hey 小夥伴們看了嗎?
  • 富順這所118歲的百年老校,如今變成這個模樣
    富順城南小學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清朝頒布《欽定學堂章程》,定名為解放後,校址遷至文廟後學(現址,原為歷朝富順學子學習之苑),先後命名為城南小學、城關區中心小學、前進路小學。1984年定名為富順縣城南小學至今。
  • 吳江的24所百年老校,有沒有你的母校…
    說到吳江的文化歷史底蘊不得不提吳江的那些百年老校了那麼你知道,在吳江,百年老校有幾所嗎?答案也許會讓你震驚我們吳江有24所百年老校!一所百年老校,代表著更多的傳統與文化的沉澱,更多的理念與經念的積累,其獨特的發展基因和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吳江教育微信在《周末故事》欄目中,陸續對全區24所「百年老校」進行展示。讓我們一起搶先感受一下幾所百年老校的風採~~▼同裡實驗小學(1905)
  • 富順竟藏著31所百年名校,最大的已經207歲,有你的母校嗎?
    富順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城市,當然也有很多百年老校,時光荏苒,這些學校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更是見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蔥歲月。今天,小編就帶你看看富順這些建校百年以上的學校都有哪些~(以下排名不分先後)前身:富順縣官立中學始建:1903年校訓:以人為本,和諧發展,創新人才
  • 自貢「最美家庭」名單出爐,富順多個家庭上榜,你認識嗎?
    自貢「最美家庭」名單出爐,富順多個家庭上榜,你認識嗎?) 一個人的素養往往和家庭密不可分好的家教家風會讓後代更加優秀也會促進社會文明進步人傑地靈的富順就有著許許多多的「最美家庭」
  • 深圳這幾所百年老校,光靠歷史就能亮瞎你!你的母校上榜沒?
    一說到百年老校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北京、廣州等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在深圳也有許多百年老校!它們孕育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深圳的百年老校有哪些▼南頭中學距今215年前身:鳳崗書院、鳳崗學校始建:1801年
  • 2019年家庭教育示範校名單出爐!寶山區17所學校入選,有你的母校嗎?
    2019年家庭教育示範校名單出爐!寶山區17所學校入選,有你的母校嗎? 在學校自評、各區教育行政部門推薦、專家評估等基礎上,市教委研究決定授予211所學校
  • 崑山百年老校竟有這麼多!校友中還走出過聯合國副秘書長
    一所百年老校就如一棵百年參天大樹,它紮根泥土,守望家園,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一百年的時光,經歷了多少的風霜雪雨。
  • 2019年高考,廣東粵西地區高考成績最牛4所高中,有你的母校嗎?
    文|茵茵2019年高考成績全部出爐,今天是填報志願的倒數第二天,同學們都填好志願了嗎?今天茵茵通過數據整理出4所最牛的高中,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2019年廣東粵西地區幾所高中吧,一起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母校哦!第一名,湛江一中,以質取勝。湛江一中的高考成績一直雄踞粵西榜首,甚至能夠排在廣東省前10名。湛江一中在幾乎沒有復讀生的情況下,每年保持著將近100%的升本率,這是它最成功的因素之一。
  • 廣州十大百年中學,裡面有你的母校嗎?
    廣州作為一座傳統文化名城,除了有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這些全國赫赫有名的高等學府之外,同樣有著很多聞名全國的中學學府,單單是擁有過百年歷史的就有11所之多,下面我們一起來回顧廣州歷史最悠久的幾間中學,看看裡面有沒有你母校?
  • 漢川12所學校上榜!看看有你的母校嗎?
    2019年度孝感市「平安校園」名單公布漢川市共有12所學校上榜!名單出爐經各地各校主動申報、材料初審、現場考核,結合平時專項檢查臺帳情況和有關方面意見嚴格審查後,76所學校獲評市級「平安校園」。其中有你的母校嗎?快為你的母校打call吧!
  • 開州這3所學校被重慶市教委點名了,快看有你的母校嗎?
    近日,重慶市教委公布了重慶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教育實踐基地學校名單開州3所學校榜上有名!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母校!具體名單看這裡▼▼重慶市開州區漢豐中心幼兒園(幼兒園)重慶市開州區漢豐第五小學(小學)重慶市開州中學(中學)
  • 這所百年老校要改擴建啦!
    近日從無錫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得知新吳區這所百年老校新安實驗小學馬上要改擴建啦!新安實驗小學始建於1913年2月,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學校由一所簡陋的庵堂小學發展成為優質資源集聚、辦學特色鮮明、具有現代氣息的江蘇省實驗小學。
  • 駐馬店11所學校上榜!快看有你的母校嗎?
    駐馬店11所學校上榜!快看有你的母校嗎?河南省教育廳關於首批河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特色學校評審結果的公示根據《關於開展首批河南省中小學勞動教育試點學校創建活動的通知》(教辦體衛藝〔2020〕212 號)要求,省教育廳組織專家組,按照規定程序,對申報單位進行評審,評選出的中小學校有特色、有亮點
  • 百年老校「滑坡路小學」欲改名
    滑坡路小學是一所有著近百年歷史的老校,多年來憑藉優良的教學質量和鮮明的體育特色聞名於市、區,是武漢的「名小」之一,也是武漢的一張「教育名片」。然而,這所名校也有著尷尬,每每外人調侃校名,師生、家長們只能「呵呵」。
  • 你所不知道的北京百年老校!
    你知道一百年前甚至更久遠的時候,北京已有小學開始使用原版英語教材了嗎?你知道老舍先生還當過兩年校長嗎?你知道「故事爺爺」孫敬修曾在哪所小學教過35年書?……北京的那些百年老校裡,藏著許多你所不知道的秘密!9、10月份,北京市很多歷史悠久的老校迎來了自己的百歲生日,包括清華附中、附小百年校慶、北京市第二十一中學150周年校慶等。
  • 【注意】富順這些地方將連續兩天停電12.5小時,快看有你家嗎?
    【注意】富順這些地方將連續兩天停電12.5小時,快看有你家嗎?鎖天線計劃停電檢修,包含10KV線路(10KV天永線、天白線、天龍2線、天李線、天福線、天木線、天鎮線) 停電戶數:36561戶停電範圍:板橋鎮、李橋鎮、永年鎮、福善鎮紅巖村、東南村、老頂寺村、龍乘村、板橋供水有限公司(木橋溝電站)、富順縣宏源竹種植專業合作社、富順縣佳明傳動配件廠、木橋溝水庫管理所、內宜高速公路自貢管理所、
  • 四川自貢聲名顯赫的4所高中,富順二中上榜,你還知道哪幾所?
    一、富順二中這是一所著名的百年老校,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是省內重點中學,國家級的示範中學。在2019年,富順二中的一本線上人數、一本率均佔全市第一,2人考上北大、清華預測線,重本線上有370餘人,本科線上1000餘人,另外全市理科前十富順二中就佔據了6個席位。可以說這所學校是自貢市名副其實的第一名。
  • 2018重慶市大學排行榜出爐,2所高校進入全國百強,有你的母校嗎
    你的母校位居第幾名呢,快來看看吧!2018重慶市大學綜合實力排行榜根據2018重慶市大學排行名單,第一名是重慶大學,第二名是西南大學,第三名是西南政法大學,第四名重慶醫科大學位居,第五名是重慶郵電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