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是一個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的魚米之鄉,千年歷史厚重沉澱,讓吳江充滿了古韻的魅力,它經歷了動蕩起伏的風雨歷程,最終使吳江大地風光如畫,人文薈萃。
說到吳江的文化歷史底蘊
不得不提吳江的那些百年老校了
那麼你知道,在吳江,
百年老校有幾所嗎?
答案也許會讓你震驚
我們吳江
有24所百年老校!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
終身之計,莫如樹人。
一所百年老校,代表著更多的傳統與文化的沉澱,更多的理念與經念的積累,其獨特的發展基因和辦學理念,是學校發展的不竭動力。
吳江教育微信在《周末故事》欄目中,陸續對全區24所「百年老校」進行展示。
讓我們一起搶先感受一下幾所百年老校的風採~~
▼
同裡實驗小學(1905)
前身:同川學堂、麗則女學
創建人:金松岑、任傳薪
校訓:「誠、勤、樸、愛」
辦學特色:悅本教育
(1935年畢業生合影)
歷史沿革:
▷ 它有兩條發展脈絡——
脈絡一:同川學堂→同川兩等公學→吳江縣立第二高等小學→同裡小學→章家浜小學→同裡鎮中心小學→富觀街小學→同裡鎮第二小學
脈絡二:麗則女學→吳江縣立第一女子高等小學→同裡國民女子學校→南濠弄小學→南濠弄保國民學校→南濠弄小學→東溪街小學→同裡鎮第一小學
(民初教學樓)
▷ 1978年,同裡鎮第二小學與同裡鎮第一小學合併,定名為同裡鎮中心小學,校址設在南濠弄。
▷ 2004年8月,易地新建的同裡鎮中心小學啟用,校址在同裡鎮北郊九裡湖路(現名崇本路)9號。
▷ 2005年12月,通過江蘇省實驗小學考核驗收。
(如今的同裡實驗小學)
名人故事:1906年,金松岑的學生任傳新以退思園為校舍,創辦了麗則女學。辦學之初,困難重重,任傳新便捐贈家藏的五萬餘冊書籍建圖書館,開設自然實驗室。學校還購買大量新書和實驗設備,其中包括《大英百科全書》一套、自然實驗儀器全套、動植物標本一套、鋼琴一架。後任傳新出國考察時,還從德國帶回電影放映機一部,這些教學設備在當時的江南同類學校中是極為少見的。
(麗則女學校門)
百年老校的「今天」:近年來,學校開設了閱讀養性、習慣立德、運動健體、自主合作四大課程,同時積極發掘區域文化及師資優勢,開設了「水鄉小導遊」、「陳毅愛心圍棋」、「錫劇」、「剪紙」、「同川文學社」、「小記者」等社團,為學生提供多元成長平臺。
(學生在運動)
黎裡小學(1903)
前身:求吾蒙塾
創建人:倪壽芝姐弟3人
校訓:「求我養正」
辦學特色:心理健康教育
(求吾蒙塾舊址)
歷史沿革:
▷ 它有兩條發展脈絡——
脈絡一:求吾蒙塾→民立小學校→民立第一女校→第四區女子學校(夏家橋小學)→多級小學→建新街小學→黎裡鎮中心小學→九南街小學
脈絡二:第四高等小學→吳江縣第四小學(廟橋弄小學)→中心小學→南新街小學→鎮中心小學→南新街小學→鎮中心小學分部
▷ 2008年,鎮中心小學與九南街小學合併,整體遷至黎裡人民東路8號原黎裡二中校址,定名黎裡中心小學。
(黎裡女校舊址)
名人故事:著名的國際法學家倪徵(日奧)在一篇回憶文章中講述,1916年秋,他去黎裡就讀「四高」,住宿在校內,學校設在廟橋弄內的禊湖書院。當時的校長「確是一心為公,廢寢忘食,竭盡全力」,老師也很有名,「三年級任課教師是蘆墟的沈眉若先生,他和其弟穎若先生都是國學大師,名滿江南。」
(倪徵(日奧)先生晉謁姑母王倪壽芝的紀念亭)
百年老校的「今天」:新學年,黎裡小學自編教材《黎川書聲》開始使用,讓學生充分了解黎裡文化。另外,該校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且每一次實踐活動都有一個主題,例如「黎裡的弄堂文化」、「黎裡的廳堂文化」等,通過走街串巷,讓學生近距離地接觸黎裡的一草一木。
(黎裡小學)
吳江實驗小學(1904)
前身:私立愛德女子兩等小學堂、吳江縣立城區第一初等小學堂
創建人:王菼、費攬澄、沈天民
校訓:「愛德、求真」
辦學特色:科技教育
(「愛德求真」校訓石)
歷史沿革:
▷ 它有兩條發展脈絡——
脈絡一:愛德女校→城西小學→三多橋小學
脈絡二:第一初小→吳江縣立城區第一初高等小學→城中小學
▷民國28年,城中小學(原第一初小)併入三多橋小學(原愛德女校)。兩校合併後,更名為吳江縣立模範學校。
▷吳江縣立模範學校→城西小學→松陵鎮中心國民學校→城廂區首席中心小學→松陵鎮三多橋中心小學→下塘街小學→松陵鎮中心小學→松陵鎮工農五七學校→松陵鎮第一小學→松陵鎮中心小學→吳江縣松陵鎮實驗小學→吳江縣實驗小學→吳江市實驗小學
(吳江縣立第一高等小學的手工教室及屋內操場)
名人故事:1915年,4歲的沈同(沈叔明之子)成為吳江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最年幼的學童,7歲時與費孝通成為同班同學,兩人並排坐在教室的最前列。後來他倆都成了國之棟梁,一位成了中國生物化學界的權威,著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家,教育家,歷任西南聯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北京大學教授,另一位成了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
(沈同(左)費孝通(右))
百年老校的「今天」:學校重視開展教育教學科研和對外友好交流活動,與日本國河北郡內灘町大根布小學、新加坡聖加俾爾小學、澳大利亞達博南學校和惠靈頓學校建立友好學校關係,與俄羅斯莫斯科州巴拉什哈市綜合學校、中國臺灣薇閣學校確立合作意向。
(吳江實驗小學城中校區)
松陵小學(1911)
前身:盛厙初等小學
創建人:費攬澄
校訓:「自強、自學、自治」
辦學特色:綜合實踐活動
(「三自」校訓牆)
歷史沿革:
▷發展脈絡:盛厙初等小學→吳江縣立第二初等小學→吳江縣第二國民學校→省立第一師範農村分校附屬小學→蘇州中學鄉村實驗小學→江蘇省立吳江鄉村師範附屬小學→盛厙小學→江蘇省立教育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江蘇省立吳江鄉村師範附屬小學→蘇南吳江鄉村師範附屬小學→江蘇省吳江師範附屬小學→松陵鎮東方紅五七小學→松陵鎮第二小學→吳江縣教師進修學校附屬小學→松陵鎮中心小學
(學生在拔河)
名人故事:1934年,費贊九任校長。兒子費倫5虛歲時入附小上學。「當時的附小在南門外的一個叫做三天門的地方。校址坐北朝南,校門口有一條河。學校裡除了教舍還有操場、花園、假山、水池。」費倫在一篇文章中回憶道,學習方面他歸俞瑞鳴老師管教,俞老師很嚴厲,常查看學生的作業,發現內容敷衍應付的,就讓學生重做。1941年,俞瑞鳴被任命為校長。
(費贊九(左2) 俞瑞鳴(右1))
百年老校的「今天」:多年來,松陵小學注重對學生經典詩文誦讀的薰陶和培養,開闢「詩詞廊」,編印《經典詩詞集》,與別校開展詩歌教學觀摩,評比「詩歌背誦大王」、「校園小詩人」等稱號,邀請區詩協來校培訓指導。學生自己創作的詩歌,還被收錄進了學校自編的讀本《學生詩集》中。
(垂虹亭與孔子像)
吳江中學(1912)
前身:江震公立高等小學堂
創建人:薛鳳昌、費攬澄
校訓:「明德至善,時習日新」
辦學特色:人文立校,素質立身
(費攬澄雕像)
歷史沿革:
▷發展脈絡:江震公立高等小學堂→縣立中學→初級中學→縣立初級中學→縣立吳江中學→吳江縣立中學第二院→吳江縣中學→吳江市中學
(《吳江縣立中學校友錄》1948年)
名人故事:沈善炯是中科院院士、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31年他到縣城進吳江中學念書。吳江中學學風淳樸,校長開明愛國,勉勵青年要努力讀書不忘救國,三年的初中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記憶。
(沈善炯(左一))
百年老校的「今天」:吳江中學初中部9月1日啟用,位於高新路北、顧家蕩路南、230省道東、吳江中學(高中部)西。
(東太湖畔的吳江中學)
……
以下學校的介紹,敬請關注~~
來源:吳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