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40年,但深圳卻有這麼多百年老校

2020-09-12 土生土長深圳人


一說到百年老校

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北京、廣州等地

很多人都不知道

其實在深圳也有許多百年老校!

她們孕育了一批批優秀人才



南山區

南頭中學


前身:鳳崗書院、鳳崗學校

始建:1801年


歷史:南頭中學前身為清朝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創立的「鳳岡書院」,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學校按新聲學校建制由「鳳岡書院」更名為「鳳岡學校」,從鳳岡學校到寶安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寶安縣立初級中學、寶安第一中學,至1958年更名為寶安縣南頭中學。



南頭中學從開始設立學堂開始算起已經有210年歷史,按新式學校算也跨越百年。它是第一所由書院延續至今的百年老校,曾是清代深港兩地最高學府,被譽為「深圳教育的根」。這所百年老校,跨越了百年滄海風雲,歷經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變遷,見證了中國近現代教育的轉型。


南山小學

距今99年


前身:南園小學

始建:1921年

歷史:南山小學前身為南園小學,始建於1921年8月,由南園村的華僑吳登良等人捐資修建,是當時寶安縣唯一的洋房小學。當時,當地華僑還捐錢從廣州請了老師來村裡教南園小學學生們詩畫、國語等。


1939年,日本侵華後,佔領寶安縣,將南園小學改為日本在寶安縣的「第三小學」;抗日戰爭勝利後,將校名改回「南園小學」;解放後,將校名改為「新南小學」;1972年,學校遷址北頭村東街,因學校劃歸南山大隊管轄,故將校名改為「南山小學」,沿用至今。


福田區


新沙小學

距今112年

前身:新洲南溪學校

始建:1908年


歷史:新沙小學創辦於清末民初(1908年前後),其前身為「新洲南溪學校」,其名係為紀念新洲開基祖簡南溪。因舊校址曾設在新洲祠堂村內,也叫祠堂小學。解放後更名為新沙小學。學校歷經百年風霜,幾經搬遷後,新校址於1996年由深圳市政府撥款重建,翌年夏天校舍落成後交付使用。


崗廈小學

距今96年

前身:崗廈村私塾、文蔚學校

始建:1924年

歷史:崗廈小學創辦於1924年,原為私塾,1943年改建成文蔚學校,1951年深圳各學校以自然村名命,「文蔚學校」改為「崗廈小學」。幾經遷徙,最後座落於現址。學校於1995年拆除重建,1998年6月交付使用。


崗廈村的村民是民族英雄文天祥的後代,來自崗廈村的學生多姓「文」,學子骨髓裡流淌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的文化血液。


羅湖區


深圳小學
距今109年



前身:雍睦堂

始建:1911年


歷史:深圳小學始建於1911年3月,由當時深圳墟張氏「雍睦堂」發展而來,幾經風雨變遷,迄今已逾百年。



水庫小學

距今100年


前身:黎圍小學

始建:1920

歷史:水庫小學始建於1920年,由當地村民和海外華僑捐資興建創辦,原名黎圍小學,後改名通福小學,於1958年因深圳水庫的建設搬遷至現校址,改名水庫小學。



1986年,水庫小學由政府投資改建成現代化學校。之後發展迅速,1994年評為羅湖區一級學校,1995年評為深圳市一級學校,1997年評為廣東省一級學校,並在2004年11月以高分順利通過省一級學校的複評。


龍華區

廣培小學

距今108年


前身:廣培高小國民學校

始建:1912年


歷史:清末民初的牛湖村遍布很多蒙館(即民間私塾),1912年辛亥革命成功,為響應孫中山先生「讀書救國」的口號,由當時旅居海外的牛湖僑胞陳兆南等打破宗族、地域局限,共籌集了三萬元銀元,於1912年冬在蒙館基礎上建成了廣培學校(原名廣培高小國民學校)。



廣培小學創建之初,就確立了「廣興教育新民氣,培就人才振國魂」的辦學宗旨。當時第一代受西方進步思想影響的華僑迫切期望通過教育改變國民素質,扶持家鄉發展。他們認為,振興中華的出路就是振興教育,振興家鄉的出路就是廣興教育,培就人才。


振能小學

距今106年


前身:永修小學、振能學校

始建:1914年



歷史:振能小學,與觀瀾中學同根同源,民國時期曾以首屈一指的辦學規模成為深圳「四大名校」之列,是深圳最早的由民間自主創辦的現代學堂之一。1914年,覺察到時代變遷的陳氏後人,將村中存在的9所私塾合併,由海外華僑捐資興建,成為新式學校,以其校址「永修齋」定名為「永修小學」。



振能學校得名於其所在客家古村的始祖——陳振能,陳氏族人歷代保持重視教育的傳統,提出「興門第先興學第,振書聲後振家聲」的主張,後秉承「崇文勵教、育人興邦」的校訓,不斷發展壯大。



1950年,振能學校被一分為二,中學由政府接管,小學遷回村中祠堂,改稱為「松元小學」。1982年,松元小學正式改回原名「振能小學」。



而振能中學於1959年改為寶安縣觀瀾中學,1993年更改為深圳市觀瀾中學。觀瀾中學與振能小學實為同宗同源。



坪山區


光祖中學

距今114年

前身:光祖學堂

始建:1906年



歷史:光祖中學前身為光祖學堂,位於坪山區坑梓聚龍山下。始建於1906年,系由南洋愛國華僑捐資,仿上海南洋公學(今上海交通大學)中院興建的一所當時全國首屈一指的新型學堂,它開南粵近代教育的先河 。



光祖學堂首首任校長是康有為嫡系弟子歐榘甲,他提出「家國之光」的辦學理念,矢志興學育才,為國爭光。該校知名校友有東江縱隊領導人曾生(開國少將)、原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葉鋒、寶安縣首任縣長黃國偉等。


坪山中心小學

距今106年



前身:坪山學校

始建:1914年



歷史:1914年,由本地鄉紳、海外華僑捐資,在坪山圩鎮東門地帶,創辦了坪山學校。1917年,坪山學校更名為坪山小學;1990年,學校搬遷到現址,新校園依據當時深圳市最高標準建設落成;2015年,學校原地重建。搬遷重建為坪山中心小學走向城市化、現代化辦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寶安區

西鄉小學

距今125


前身:錦庭書室

始建:1895

歷史:西鄉小學前身為林家私塾——錦庭書室。校內有錦庭書室、綺雲書室(市級文物)兩座古建築,是一所有著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的百年老校。錦庭書室原是林家私塾,為香港愛國人士林鈺斌的祖上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建置,比綺雲書室晚了10年。



從20世紀40年代起,錦庭書室的原共有人林鈺權、林永山、林鈺斌3人就將書室無償提供給西鄉小學使用至今。改革開放後,私塾被改作鄉辦小學,成為西鄉小學,成了西鄉教育的發源地。


1996年9月,由於形式發展的需要,由西鄉中心小學改名為西鄉第二小學,又於2015年改名為西鄉小學。


官田學校

距今98


前身:官田村私塾、靜天學校

始建:1922年


歷史:官田學校的創辦歷史可以追溯到1922年。當年,官田村民重視教育,集資創辦私塾,曾先後易名為靜天學校、太和學校、競新學校,解放後定名官田學校,1954年轉為公辦小學,名「官田小學」。1999年從舊校區搬到了新校區,2009年9月1日更名為官田學校,由原來的一所村辦小學升級為石巖街道第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


官田學校老校門及1998年前的學生合影


龍崗區

蘭著學校

距今90年


始建:1930


歷史:蘭著學校,創辦於1930年,是由龍崗回龍埔籍牙買加華僑捐資修建的一所新式學堂。新中國成立後,曾更名為「回盛第一小學」「回龍埔小學」,改革開放後,復名為「蘭著學校」,在1990年、2012年兩次遷址重建,並於2019年再度擴建,如今位於龍崗區回龍埔社區協同路1號。


蘭著學校之名,是為紀念回龍埔兩位祖先——餘廷蘭、餘廷著。清代康熙年間,他們由梅州遷徙到龍崗回龍埔,而後他們的子孫又為了討生活,前往加勒比海島國牙買加。雖然遠渡重洋,但餘氏族人始終心向故土,經濟稍稍寬裕後,便立即為家鄉籌建了一所學校,供子弟免費讀書。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蘭著學校是享譽惠州、龍崗、東莞的名校,也曾囊括四海志士,為抗日革命搖旗吶喊。



橫崗中心學校

距今105年


前身:橫崗學校

始建:1915年


歷史:橫崗中心學校始建於1915年,在新文化運動的背景下,一批海外華僑和地方鄉賢秉持「情系桑梓」與「崇文重教」的家訓,集資修建了橫崗第一所新式學堂:橫崗學校。以「學校」命名,本就開了風氣之先,還仿照西例,成立了校董,募集資金,聘請教師,維持學校的運轉。


1947年學生畢業照

百年來,學校經歷了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等關鍵歷史階段。期間,學校兩移其址,四度更名,從1915年的橫崗學校到1950年的「惠陽縣第三區第七小學」,再到1958年的「橫崗中心小學」,直至2014年的「橫崗中心學校」。





作為一個新興的超大城市

深圳更加輝煌的歷史還在路上

不過

特區雖然年輕

但深圳不年輕


在深圳

也藏著不少百年老校

為深圳的發展輸送了一批又一批人才

見證著深圳從一個邊陲小鎮

到大都市的發展

這裡面

有你的母校嗎?


(想了解更多關於深圳的歷史和往事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土生土長深圳人)

相關焦點

  • 2020年,多所高校百年校慶,咱盤點一下那些啼笑皆非的百年老校
    2020年,多所高校進行了百年校慶,其中最著名的是哈爾濱工業大學,燕山大學。哈工大起源於1920年的中俄大學校,不過那個時候並不是大學,所以哈工大追溯到2020年是不是合適,很多人是有異議的。公元976年的嶽麓書院,這麼一算湖南大學歷史可是一千多年了,湖南大學自稱「」我們說「千年學府」,可以別忘了後面還有一句「百年名校」!我們說得很清楚是百年名校!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講好深圳故事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為了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改革探索的經驗,為深圳改革探索提供學者的觀察和視角,深圳市社科院組織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深圳經濟特區4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十部著作,作為《深圳改革創新叢書》的特輯出版。《深圳改革創新叢書》作為深圳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此前已經出版了六個專輯,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遠舉:深圳經濟特區40年,從波鞋到華為的...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屆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由國務院提出的《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批准在深圳設置經濟特區。這一天,後來被稱為深圳經濟特區的「生日」。因為在波鞋興起的過程中,深圳乃至南方的那些民營小鞋廠的產品,無論從款式、質量還是價格上,都更富優勢。市場競爭之下,我媽媽所在的這個廠慢慢地衰落了,隨後一直陷於癱瘓的狀態,直到前幾年才徹底清理了負債、土地、工資。為什麼這個屬於大集體的鞋廠會衰敗?這個當年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如今,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答案:改革。
  • 經濟特區40年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歷史機遇論、地域優勢論、政策支持論、舉國支援論等,眾說紛紜。從社會演進的視角,我們勾勒出深圳與創新高度契合的基因特質和文化特徵,並以此透視40年深圳創新成長的基礎邏輯。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疾風知勁草 大地迎春暉
    40年前,深圳是毗鄰香港的一個嶺南小鎮。40年後,深圳已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速度被國外媒體評為全球第一。這裡開創的「深圳速度」「深圳奇蹟」,可謂氣壯山河、感天動地。40年,深圳從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化大都市敢為天下先 風正一帆懸2020,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波瀾壯闊,40年不辱使命,40年滄桑巨變。
  • 經濟特區40年再出發!深圳、珠海、汕頭提升治理現代化能力,助推...
    「在此開放過程中,經濟特區仍然扮演著重要的先行先試的作用,仍然扮演著開拓者的作用,仍然扮演著敢闖敢試敢幹、敢為人先的特殊作用。」  2020年8月24日,作為觸電新聞的記者代表,筆者參加了「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跟隨著專家去往深圳、珠海和汕頭,圍繞著如何提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題展開了一系列的採訪和調研。
  • ...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同濟大學...
    瀏覽: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吹響了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號角,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奮勇前行。面對當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高校是國之重器,要勇於承擔歷史重任。
  •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2020-10-16 18:42:02   《聯合報》報導以「放權深圳」為題,認為習近平講話顯示中央將賦予深圳更多改革自主權。此外,該報還提到講話中涉臺部分,將繼續引導臺胞赴深圳投資興業。習近平講話中提出,「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特區發展中作出新貢獻」。  《旺報》就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採訪了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王國臣。
  • 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從區位角度講,深圳的地理優勢在哪?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深圳經濟特區已經成立40周年了,40年時間裡,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漁村,到地級市、省轄市、副省級城市、計劃單列市、一線城市,可謂步步飛躍。特別是當前深圳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隔壁廣州,一躍成為國內經濟第三城市,僅次於北京、上海, 發展速度可謂火箭一般。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
    40年來,在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中,湧現出一大批勇立時代潮頭、銳意改革創新、敢於實踐探索的先鋒模範,為推動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範引領作用,是特區建設者的優秀代表。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市委和市政府決定對萬捷等40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 崑山百年老校竟有這麼多!校友中還走出過聯合國副秘書長
    一所百年老校就如一棵百年參天大樹,它紮根泥土,守望家園,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人的夢想,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學子。一百年的時光,經歷了多少的風霜雪雨。
  • 廣東省僑聯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會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黎靜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僑聯機關、下屬事業單位及直屬社團全體黨員參加了會議。會上,全體黨員幹部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汕頭經濟特區時,調研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小公園開埠區等地,就僑批文化保護與傳承、做好「僑」的文章等發表的重要講話、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 深圳這幾所百年老校,光靠歷史就能亮瞎你!你的母校上榜沒?
    一說到百年老校大家可能都會想到北京、廣州等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實在深圳也有許多百年老校!它們孕育了一批批優秀人才小編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深圳的百年老校有哪些▼南頭中學距今215年前身:鳳崗書院、鳳崗學校始建:1801年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走進深圳
    9月27日至28日,國新辦組織中外媒體記者赴深圳、珠海參加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  九月的鵬城暑熱漸消,道路兩邊桂子飄香、紅旗飄揚,洋溢著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喜悅。27日,中外媒體記者來到深圳,先後來到前海媽灣智慧港、利安建築事務所、前海展示廳、騰訊公司、平安金融中心,就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情況進行參觀採訪。
  • 國務院新聞辦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指出黨中央決定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為契機,支持深圳實施綜合改革試點,以清單批量授權方式,賦予深圳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更多自主權,強調「要著眼於解決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著眼於建設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需要,多策劃戰略戰役性改革,多推動創造型、引領型改革」,這為深圳經濟特區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改革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也為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提供了根本遵循
  • 印度擬設大型經濟特區 舉例深圳40年巨變
    (圖片來源:《印度斯坦時報》)海外網8月28日電 印度政府智庫「Niti Aayog」提出「3年行動計劃」並由財政部發表,舉例中國深圳的發展經驗,建議在印度東、西岸仿效中國,設置大型經濟特區,發展製造等產業,讓印度成功轉型。
  • 倍加珍惜、長期堅持十條寶貴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經濟特區會越辦越好」……連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廣大幹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深圳等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實踐,創造了偉大奇蹟,積累了寶貴經驗,深化了我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特區建設規律的認識。
  • 深圳十大高樓排行榜,見證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發展徵程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在這40年的風雨徵程中,深圳從一個落後的小漁村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大都市,深圳不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深圳奇蹟。而且刷新了一次又一次的深圳高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見證深圳發展速度的十座摩天大廈。
  • 深晚報導|獻禮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新·深圳·人「時光郵局...
    是寄望愛情的浪漫、親情的甜美、事業的平穩,或者是對深圳這個「大家庭」有著更加美好的期待?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工行深圳市分行聯合深圳廣電集團發起新·深圳·人「時光郵局」活動,在步履不停的今天,號召深圳市民循著光陰的腳步,把自己的期待與祝福釀成一首情歌,與十年後的深圳、十年後的自己來一次甜蜜「告白」,為深圳這座城市獻上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
  • 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經濟特區」英文這麼說?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紀念改革開放40周年:「經濟特區」英文這麼說? 2018-12-19 10:23 來源:中國日報網 作者:   經濟特區   special economic zone   經濟特區是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為探索改革開放(reform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