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40年 | 深圳創新成長的文化基因

2020-12-17 新華報業網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橫空出世。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在短短40年的時間裡奇蹟般地成長為一座創新之城,被描述為「史詩級巨變」。深圳為什麼能?歷史機遇論、地域優勢論、政策支持論、舉國支援論等,眾說紛紜。從社會演進的視角,我們勾勒出深圳與創新高度契合的基因特質和文化特徵,並以此透視40年深圳創新成長的基礎邏輯。

  憂患文化自帶匱乏基因,營造一個倒逼出來的城市

  幾乎一貧如洗、一無所有的境況,讓這個新生特區的命運充滿了不確定性。原寶安縣是薄田、漁火的世界,33萬人口中農民佔92%。1978年城區面積僅3平方公裡,只有豬仔街、漁仔街兩條小巷和一條200米長的小街。1979年全縣GDP僅1.9676億元,一個農民月平均收入約21元,而同期香港工人月平均收入1000元港幣。當時流傳的民謠是:「寶安只有三件寶,蒼蠅、蚊子、沙井蠔。十屋九空逃香港,家裡只剩老和小。」民謠背後是一組驚人的數字:1955-1979年,深圳共計56萬人(次)逃港,其中幹部183人。

  外在短缺激發內在動力,匱乏基因衍生憂患文化。深圳始終有一種時不我待、不進則汰、「狼來了」的緊迫感。1980年代「姓資姓社」的顏色之爭,1990年代「文化沙漠」的底蘊之責、「特區不特」的政策之憂,2000年代「難以為繼」的資源之慮、「被誰拋棄」的瓶頸之惑、「產業外流」的轉型之困等等,一次次把深圳捲入輿論漩渦、置於聚光燈下。深圳也因此養成了看淡光環、時時反省、自我革命的警醒與自覺。正如英國《金融時報》所言,深圳是中國最具危機感的城市。正是匱乏基因和憂患文化,倒逼深圳走出了一條人才密集、知識密集的創新發展之路,五位一體、錯位平衡的協調發展之路,高附加值、低碳環保的綠色發展之路,融入世界、互利共贏的開放發展之路,以人民為本、共同富裕的共享發展之路,創造了劣勢逆襲、邊緣崛起的精彩樣本。

  移民文化是外源基因,帶動一個重組出來的城市

  「深圳不是你的故鄉,卻是你夢想的主場」。40年來,千萬心懷夢想、渴望奮鬥的人移居於此。截至2019年末,深圳人口約2400萬,較特區成立之初人口增長了約65.67倍,其中常住人口為1343.88萬,有超過4成的非常住人口在深圳工作、學習、生活。有什麼樣的人群,就有什麼樣的基因。移民是文化最活躍的載體,作為當代中國最完全、最徹底、規模最大的移民城市,突髮式、浪潮般、全方位的移民把各地區、各民族的源文化移植到深圳,在碰撞融合後孕育開花,形成了千帆競發的移民文化景觀,讓深圳成為「一片獻給可能性的土地」。輕裝上陣的新移民擺脫了舊思維的束縛,求新求變的個性鑄就了勇於創新的開拓精神,海納百川的胸懷營造了深圳兼收並蓄的社會氛圍。正如著名跨文化研究學者霍夫斯泰德研究發現的那樣,類似深圳這樣「不確定性規避意識」極低的文化群體,往往具有強大的繁衍和重組能力。外源基因的代代重組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深圳成為一個極富創造力的新興城市。

  多元文化塑造包容基因,催生一個「變異」出來的城市

  「什麼都有,但什麼都已經不是原來的味道」,這是對深圳包容基因的最好描述、最生動表達。2006年,深圳出臺國內首部改革創新法《深圳經濟特區改革創新促進條例》,以立法形式規定創新失敗可予免責,向全社會宣示了深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決心、恆心。深圳之「容」在於「容人」,「來了就是深圳人」,不論身份、財富、地位,每個人都能在深圳擁有一席之地,在這裡追夢、圓夢,實現人生理想、個人價值、社會追求;深圳之「容」在於「容錯」,「寬容失敗」「向失敗取經」「向失敗致敬」,營造了以失敗為財富的良好社會氛圍;深圳之「容」在於「容異」,鼓勵「別具匠心」,不欣賞「沉默是金」,摒棄「槍打出頭鳥」陋習,讓獨具特色、富有創新力的人群不會顯得格格不入。深圳人這種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包容豁達、灑脫不羈的個性,不僅為創新提供了低成本的「溼地生態」系統,更養成了創新發展必備的「遺傳變異」能力。

  協商文化塑造平等基因,成就一個「規則說了算」的城市

  深圳不問出身、不問學歷、不問官階、不問貧富,是平等基因培育出來的城市。自1992年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6次會議賦予深圳特區立法權以來,深圳制定了200多項涉及經濟發展、城市建設、公共管理、社會文化、生態發展等各個領域的地方性法規,更使深圳成為一個不折不扣「規則說了算」的城市。這裡不信奉傳統等級觀念,更多「按規矩辦」的行事邏輯;這裡沒有一些老城市人情社會、「圈子」文化的羈絆,更多協商合作、公平交易的契約意識;這裡沒有錯綜複雜、縱橫交錯的利益鏈條,更多依法辦事的「親清」政商關係。主體間的平等對話、平等交易、平等協商,使自由得到深化、誠信得到踐行、公平得到保證,共建共治共享得以可能。在這裡,恪守公共秩序已是人們的普遍共識,遵守國際規則成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高揚法治精神更是創新深圳的突出優勢,深圳也因此被譽為中國營商環境最好的城市之一。

  競合文化塑造開放基因,打造一個享受競爭的城市

  「深圳與世界沒有距離」。作為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急先鋒」,深圳是中國主動擁抱世界、主動融入世界,率先與國際接軌的前沿陣地。依託毗鄰港澳的地理區位、依靠市場經濟的制度框架,深圳人敢於競爭、善於合作,形成了獨特的競合文化。競合文化又鑄就了內部經濟與外部經濟雙向循環、內部發展與外部發展互相成就的良性狀態。深圳努力超越「零和博弈」,積極尋找各方利益的契合點,追求最大公約數,形成了差序發展、容融共生的競合思維,發展成為經濟全球化鏈條中的重要一環,更是躋身全球金融中心十強,成為吸引國際資本、人才技術和跨國公司的「強磁場」。深圳,一個鼓勵競爭、鼓勵創新的城市,在獨特競合文化的驅使下,自我加壓、主動提升,化被動為主動,成為開放式創新的發源地和競合中成長的受益者,不斷創造出發展的新奇蹟。

  使命文化鑄造特區基因,塑造一個持續超越的城市

  沒有終極追求,就沒有恆久力量。深圳每天都在變,但萬變不離其宗,這個「宗」就是特區基因。1980年,中央創辦經濟特區的決策如同「點火機制」,賦予深圳獨特的「特區基因」。從改革開放的「窗口」「試驗田」,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排頭兵」「尖兵」,再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深圳始終以強烈的歷史主體意識和捨我其誰的責任擔當,將時代賦予的使命鐫刻在自己的「精神旗幟」上,以「大我」成就「小我」。回望40年,深圳創造了千餘項具有歷史意義的全國第一:拍賣國有土地使用權「禁區」、放開市場的價格體制改革「雷區」、打破「鐵飯碗」的勞動工資制度改革「難區」與實行股份制的國有企業改革「盲區」,深圳都闖了;基建招投標是從沒搞過的,深圳建國貿大廈不僅招了投了,更以「三天一層樓」的紀錄成為「深圳速度」的象徵。

  深圳以頑強意志挑戰了諸多「不可能」,實現了從一個「科技荒漠」向一座「創新之城」的華麗轉身,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貢獻了諸多「深圳智慧」「深圳實踐」。「只有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才能收穫別樣的風景。」正是先行一步的特區基因和追求卓越的使命文化,使深圳以「使命型城市」的持續超越,實現了世所罕見的創新發展,向全世界昭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勃勃生機和光明前景。

  40年的滄海巨變充分證明,深圳的成功有外部因素,更在於內因驅動,是多重要素交互作用的結果。特別是基因與文化的協同演進,共同成就了深圳作為創新之城的「達爾文適合度」,最終實現了一個城市的「羽化成蝶」。「凡是過往,皆為序章。」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深圳將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展現世界級創新之城的新作為。

相關焦點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講好深圳故事既是時代所需,也是中國學者的責任。為了總結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來改革探索的經驗,為深圳改革探索提供學者的觀察和視角,深圳市社科院組織市內外的專家學者對深圳經濟特區4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路徑進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十部著作,作為《深圳改革創新叢書》的特輯出版。《深圳改革創新叢書》作為深圳推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成果,此前已經出版了六個專輯,在國內引起了一定的關注。
  • 「我與深圳經濟特區40年」深圳,是一座伴隨著紅色基因成長的美麗城市
    每當聽到那首膾炙人口的歌曲《春天的故事》,每當看到深圳經濟特區經過40年高速發展,從一個小漁村蛻變成我國的一線城市,畫面仿如人間仙境,忽然想起了我曾在改革開放之初去過深圳,相隔近40年又兩次去深圳採風,最終讓我感悟到:深圳,這是一座伴隨著紅色基因成長的美麗城市。
  • 評說深圳四十丨評論員劉遠舉:深圳經濟特區40年,從波鞋到華為的...
    因為在波鞋興起的過程中,深圳乃至南方的那些民營小鞋廠的產品,無論從款式、質量還是價格上,都更富優勢。市場競爭之下,我媽媽所在的這個廠慢慢地衰落了,隨後一直陷於癱瘓的狀態,直到前幾年才徹底清理了負債、土地、工資。為什麼這個屬於大集體的鞋廠會衰敗?這個當年很多人無法理解的問題。如今,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年後,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答案:改革。
  •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
    40年來,在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中,湧現出一大批勇立時代潮頭、銳意改革創新、敢於實踐探索的先鋒模範,為推動深圳經濟特區建設作出了傑出貢獻,發揮了突出的示範引領作用,是特區建設者的優秀代表。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市委和市政府決定對萬捷等40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徐揚生教授當選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
  • 北大光華EMBA校友高雲峰上榜「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
    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之際,為表彰先進、鼓舞鬥志,進一步激發全市人民幹事創業熱情,全面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深圳市委和市政府決定對40名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創新創業人物和先進模範人物進行表彰。其中,光華EMBA校友、大族雷射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雲峰榮列其中。
  • ...紀念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暨企業精神高峰論壇」在深舉行
    「回顧深圳經濟特區的發展道路,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深圳的成功是有說服力的!改革、開放、創新、包容,和敢闖敢試,是深圳和深圳企業最核心的精神。」當國家發展改革委原副主任、深圳市原市長李子彬擲地有聲地說出這句話時,臺下掌聲如雷,在場眾人無不為深圳特區40年敢為天下先的企業精神所震撼。
  •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2020-10-16 18:42:02   《聯合報》報導以「放權深圳」為題,認為習近平講話顯示中央將賦予深圳更多改革自主權。此外,該報還提到講話中涉臺部分,將繼續引導臺胞赴深圳投資興業。習近平講話中提出,「要繼續鼓勵引導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充分發揮投資興業、雙向開放的重要作用,在經濟特區發展中作出新貢獻」。  《旺報》就深圳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的角色採訪了臺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學者王國臣。
  • 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深圳經濟特區科技創新發展掃描
    國際科技研討會、競技機器人、當下流行的黑科技口罩……經過40年的發展,深圳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創新之都。106.3件,從「三來一補」到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的旗幟,40年來,幾乎從零起步的深圳已成為國際知名的創新之都。
  • 深圳40年40人語錄 l 王衛:紮根深圳 有利於順豐發展
    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隆重舉行。40名受表彰人士中有36人來到慶祝大會現場。他們來自經濟、科技、文化、醫療、教育等領域,涵蓋從特區建立之初的老一輩改革先鋒,到新時代各行各業的創新奮鬥者,既體現特區精神的傳承,又足見創新發展的深圳基因和力量。
  • 經濟特區40年再出發!深圳、珠海、汕頭提升治理現代化能力,助推...
    40年篳路藍縷、艱辛探索,一家家特區企業、一批批特區建設者勇立潮頭,披荊斬棘闖新路,讓邊陲小島、落後漁村走上了世界舞臺。「不惑之年」,站在新起點的經濟特區肩負著更多新的使命,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中也需要闖出新路子。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疾風知勁草 大地迎春暉
    40年,深圳從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化大都市敢為天下先 風正一帆懸2020,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波瀾壯闊,40年不辱使命,40年滄桑巨變。1980年,中央決定,將出口特區改為經濟特區,在這場改革大潮中,深圳一馬當先,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走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國務院新聞辦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徐想 攝)10月14日黨中央在深圳隆重舉辦了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高度評價深圳經濟特區取得了五大歷史性跨越的輝煌成就,深刻總結經濟特區40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積累的十條必須堅持的寶貴經驗,對新時代經濟特區的改革發展作出了重大戰略部署。
  • 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走進深圳
    9月27日至28日,國新辦組織中外媒體記者赴深圳、珠海參加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採訪活動。  九月的鵬城暑熱漸消,道路兩邊桂子飄香、紅旗飄揚,洋溢著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喜悅。27日,中外媒體記者來到深圳,先後來到前海媽灣智慧港、利安建築事務所、前海展示廳、騰訊公司、平安金融中心,就深圳經濟特區發展情況進行參觀採訪。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舉辦大型書展
    原標題: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舉辦大型書展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8月7日訊(晶報記者 餘梓宏)從8月9日起至10月31日,由深圳報業集團出版社和深圳書城龍崗城實業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
  • .| 郭萬達、廖令鵬:深圳特區40年—促進企業家創新的七大因素
    【摘要】 深圳經濟特區的40年,是科技創新的40年,是企業家創新的40年。企業家創新精神是「深圳奇蹟」的主要動力,是深圳成為高科技城市的「密碼」。影響和促進企業家創新的因素,包括觀念變革、產權制度、產業生態、協同創新、人才流動、法治環境、金融制度七個方面。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 新時代文旅融合與創新發展」論壇
    為推動「文創+旅遊」深度融合發展,打開龍華區文化創意產業和旅遊發展的新局面,「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新時代文旅融合與創新發展」論壇於2020年9月9日在深圳成功舉行,本次論壇由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深圳市文化金融服務中心主辦,深圳市龍華區文化創意產業協會、深圳市龍華區旅遊交流促進會和深圳知與愛信息諮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深圳市文化產業園區協會協辦
  • ...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同濟大學...
    建築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湯朔寧表示,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充滿磅礴偉力,震撼人心、催人奮進。黨中央對深圳改革開放、創新發展寄予厚望,同濟設計人責無旁貸。改革開放以來,同濟設計集團一直致力於華南地區的建設服務,相繼設計了深圳騰訊濱海大廈、廣東(潭洲)國際會展中心、光明科學城、橫琴科學城等項目。
  • 廣東省僑聯召開會議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
    會議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和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省僑聯黨組書記、主席黎靜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省僑聯機關、下屬事業單位及直屬社團全體黨員參加了會議。會上,全體黨員幹部共同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重溫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汕頭經濟特區時,調研汕頭開埠文化陳列館、僑批文物館、小公園開埠區等地,就僑批文化保護與傳承、做好「僑」的文章等發表的重要講話、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桃源人」大沙河生態長廊歡樂開跑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王麗英)8月29日清晨,伴隨一聲響亮的發令槍聲,「桃源街道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沙河生態長廊健康跑」活動在大沙河公園歡樂開跑。清晨7時,來自桃源轄區各行業、各領域的140多名跑者齊聚大沙河畔,用一場健康跑活動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結合國際化街區建設,以自己的方式獻上對深圳的美好祝福。他們沿著大沙河生態長廊東岸,用腳步丈量這片熱土,用速度釋放激情,用活力展示健康,用汗水詮釋成長。沿途大沙河風光旖旎、早晨空氣清新,為參跑者帶來了一次怡人的「換肺」之旅。
  • 深圳服裝設計40年
    來源:經濟日報↑深圳時裝周(攝影:劉伯良)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40年裡,有許多時裝品牌在這裡紮根、成長,走向國際。40年的深圳服裝史,是中國時尚的覺醒史,也是中國時尚從來料加工到文化自信的生動濃縮和鮮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