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被疫情耽誤了大半年之後,各級學校終於全面複課,全國的家長們也因「神獸回籠」而落下幸福的眼淚。
今天是教師節,在真誠感恩老師們教育培養「神獸」的敬業辛勞之外,也讓我們一起通過數據來看看我國教育事業的現狀。
今年年中,教育部發布《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統計公報》),匯總了全國各級學校、學生以及教職工數據,也反映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趨勢。
可點擊文末「擴展連結」查看完整《統計公報》
全國總體情況
學前教育
幼兒園及幼師數量保持增長
註:毛入園率,是指某一級教育不分年齡的在校學生總數佔該級教育國家規定年齡組人口數的百分比。
根據2018年的《統計公報》,全國幼兒園及專任教師數量比上年分別增長4.60%以及6.14%,而再往前一年的數據分別6.31%和8.96%。同時毛入園率也在穩步提高至83.4%,而這一數字在2000年僅為46.1%。
圖:學前教育在園幼兒和毛入園率
義務教育總體情況
註: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即初中畢業班學生數佔該年級入小學一年級時學生數的百分比
小學
學校數量連續42年減少
註: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指小學教育在校學齡人口數佔小學教育國家規定年齡組人口總數的百分比,是按各地不同入學年齡和學制分別計算的。
2017年下降5.98%,2018年下降3.11%,再加上2019年,這已經全國小學數量連續第42年下降。根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從1976年到2016年的四十年間,共減少了91.6萬所小學,而大部分是農村小學。
近年來小學教育城鎮化率快速提升,農村孩子有機會享受更好的教育水平,但家庭所需付出的成本也更高。地區間、城鄉間的教育發展不均衡的仍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圖:小學在校生和淨入學率
初中
毛入學率恢復1.7個百分點
經歷了從2017到2018年的下降之後,初中毛入學率在2019年有所回升。教育部統計初中學齡人口的年齡範圍是12-14歲,但現實中的學生年齡會由於各種原因超出這個區間,因此毛入學率會出現超過100%的情況。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司長劉昌亞介紹,出現低齡或超齡初中學生,說明有勸返的學生回來上學,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控輟保學工作有所成效。
圖:初中在校生和毛入學率
值得注意的是,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高達1426.96萬人,其中在小學就讀1042.03萬人,在初中就讀384.93萬人。如何保障這部分學生在城鎮有學上、不流失,還需要教育部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特殊教育
仍需更多關注和投入
其中,除39.05萬人的隨班就讀在校生外,還有17.08萬人的送教上門在校生,佔特殊教育在校生21.50%。這讓不便出門的殘疾人也能夠接受教育。
根據2006年第二次(也是最近的一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全國殘疾人總數超過8000萬人,其中6-14歲學齡殘疾兒童為246萬人,而15歲及以上殘疾人文盲人口達到3591萬人。十餘年過去了,殘疾人數量一定還在增加,無論是殘疾人的教育就業,還是醫療康復、社會保障、扶貧扶助,都需要我們更多關注、更多投入。
註:該調查數據為全國加權推算總體數據,與樣本直接匯總計算的結果有所不同。
圖:獻身貧困地區教育的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校長 張桂梅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記者陳欣波攝
高中階段教育總體情況
圖:高中階段在校生和毛入學率
普通高中
中等職業教育
佔高中階段學生數量40%
自2003年以中等職業教育(包括普通中專、職業高中、技工學校和成人中專)的分類進行統計以來,整體學校數量已從1.47萬所下降到1.01萬所;而學生數量在近幾年的連續下降之後有所回升。作為普通中學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補充,中等職業教育接收了很多年輕人、輸出了大量職業化人才,但近年來的發展又難免有些尷尬。如何根據時代特點進行轉型,更好地做好教育和就業間的平衡與銜接,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表:中等職業教育學生情況
高等教育總體情況
註:包括研究生、普通本專科、成人本專科、網絡本專科、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本專科等各種形式的高等教育。
圖:高等教育在學總規模和毛入學率
普通高等教育
本科與專科各佔半壁江山
表:普通本專科學生情況
粗略計算2019年高中階段教育的畢業生人數,大約有近1300萬人(含高中、職中、成人),而普通本專科的招生人數為915萬,佔比約70%。對比剛開始高校擴招的1999年,高中階段畢業生人數約為620萬,普通本專科招生人數近160萬,佔比近26%。擴招20年,普通高等學校數量增加1617所,招生人數比例提升了44個百分點,可謂效果顯著。
研究生
數量持續增長,光環不再
對比2000年的數據,全國研究生培養機構增加了90個,其中高等學校大幅增加了178個,而科研機構減少了88個;研究生招生從51.09萬人增長到91.65萬人,幾近翻倍。以前碩士、博士畢業生都是「香餑餑」,而現在,尤其是在高新科技行業中,研究生學歷已經失去了光環,要求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不斷提升學歷之外的實力。
民辦教育
有增長有潛力,但需引導和規範
可以看出,民辦教育仍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尤其是民辦高中和民辦本專科的招生數量在2019年都有兩位數的高增長。但是,民辦教育是否能夠不僅有量還有質,是否能給社會帶來普惠性價值,而不只是創造商業價值,也影響著民辦教育的未來。
圖:民辦教育在校生規模結構(TalkingData製圖)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僅影響著每個人的發展路徑,更影響著國家的發展前景。尤其在當下,面對全球格局的不斷變化,教育能否加速升級轉型,為推動社會整體發展積蓄能量,可以說挑戰很大而責任更大。
今年疫情下,教育事業也受到不小影響,尤其是對民辦教育來說。究竟影響有多大,有待明年的《統計公報》來揭曉。
參考資料:
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
中國殘疾人聯合會: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主要數據公報http://www.cdpf.org.cn/sjzx/cjrgk/200711/t20071121_387540.shtml
網易數讀:過去40年,中國消失了91.6萬所小學http://news.163.com/18/0811/10/DOU0874Q000181IU.html
數據圖表來自《統計公報》,封面圖及部分圖片來源於Pexels,其他圖片來源參考文中標註
↓↓↓查看完整《統計公報》,請點擊「擴展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