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蹬腳,哭鬧,吐奶,大多是肚子不舒服,家長做好這幾點可緩解

2020-12-20 菁媽育兒

月月的寶寶剛滿月,但是月月發現小寶寶經常會出現雙手雙腳總是使勁蹬使勁伸,甚至在半夜睡覺也會這樣,還經常伸著伸著把自己伸醒了,之後就開始哭了起來,而哭鬧之後還會吐奶出來,孩子到底是怎麼了,月月諮詢到了菁媽,而其實不少孩子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極可能是因為肚子不舒服。

而肚子不舒服的原因有以下三種:

1、消化不良

腸道消化能力是比較弱的,孩子的消化液比較少,孩子的腸道的蠕動能力也會比較慢,但我們孩子喝完奶之後,沒辦法完全消化吸收,所以出現肚子不太舒服的症狀。

2、腸脹氣

吃奶的時候家長沒有使用正確的餵養方式,比如說孩子在哭鬧的時候餵養,孩子容易喝進較多的空氣,空氣佔地方多會讓孩子覺得肚子不舒服。

或者是母乳媽媽吃了一些容易脹氣的食物也容易導致孩子腸脹氣,又或者是沒有及時拍嗝也會產生這樣的情況。

3、腸絞痛

腸絞痛的原因和孩子神經系統發育不完善,消化功能不完善有一定的關係。

腸絞痛會比脹氣對孩子來說難受程度會更嚴重一些,所以孩子不但會蹬腿蹬掉,可能還會哭鬧,或者要連續哭上半小時,每天都會哭好幾次。影響孩子的睡眠甚至是生長發育。

除了孩子肚子不舒服後還要注意可能是神經過於興奮引起的,而中國營養學會和國家衛計委建議嬰兒出生數天後就進行維生素d的補充,維生素d可以促進孩子鈣的吸收,防止因為缺鈣引起的神經興奮的症狀。所以還要注意補維生素D。

對於孩子這樣的情況要怎麼處理?

1、餵奶之前:儘量在孩子不要太餓時餵奶

餵奶之前孩子的神情相對比較穩定,儘量不要等孩子餓的哇哇大哭,因為孩子餓的時候吃奶會比較急,而且因為哭的時候空氣容易進入口腔,容易導致腸脹氣。

2、餵奶時:注意銜接姿勢

媽媽乳頭的銜接不正確的話也會導致孩子吸入更多的空氣,建議孩子的嘴唇至少要含著乳暈的2/3,孩子上嘴唇外翻,可以聽到喝奶的聲音。

3、餵奶後:注意拍嗝

拍嗝就是把我們喝奶時不小心喝進去空氣給拍出來,防止引起腸脹氣甚至腸絞痛。

4、乳母少吃脹氣的食物

比如說豆類,牛奶以及十字花科:捲心菜,西蘭花,還是薯類等食物。少吃過於油膩的食物加重寶寶消化的負擔。

5、人工餵養:警惕孩子有牛奶蛋白過敏

現在過敏的孩子很多,建議如果孩子體重不長,吐奶嚴重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是不是牛奶蛋白過敏,或者給孩子買奶粉時就購買一些含有部分水解蛋白的奶粉。

6、排氣操要經常做

放孩子平躺在床上,然後輕輕的順時針按摩孩子的腹部,之後可以給孩子兩腳蹬單車了,大概3分鐘左右就把孩子的屁股抬起來,如果有放屁的話,說明孩子氣體排出來了,孩子也會覺得舒服一些。

7、飛機抱可以緩解腸絞痛

讓孩子趴在大人的手臂前側,像飛機起飛姿勢,慢慢的讓孩子趴一會兒,會讓孩子有肚子不舒服得到緩解。

話題:你家孩子有過這樣的情況嗎?你是怎麼處理的?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培訓師,多平臺原創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師,藥師,營養師,心理諮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諮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如何緩解寶寶吐奶?寶寶吐奶的原因有哪些
    寶寶吐奶,對於寶媽來說應該很熟悉,第一寶寶吐奶寶媽肯定不知道該怎麼辦?寶寶這樣吐會不會影響健康?經歷過第一次寶寶吐奶後,寶媽就知道怎麼回事了,不會再像第一次手忙腳亂了,那麼寶寶為什麼會吐奶呢?寶寶吐奶該怎麼辦?如何緩解寶寶吐奶?下面我就來看看關於寶寶吐奶的哪些事?
  • 寶寶總是吐奶,怎麼辦?餵養中做好這4點,有效緩解吐奶
    如果寶寶吐奶頻次不高,只是偶爾發生,且吐奶後,精神狀態正常,沒有其它不舒服,那就不用擔心;但如果寶寶吐奶次數較多,且表情痛苦,那最好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下。其實大部分寶寶小時候都有過吐奶的情況,而寶寶吐奶一般都是生理性吐奶,這是寶寶自身原因造成的。
  • 寶寶經常吐奶,家長怎麼操作才能緩解呢?
    寶寶吐奶,確實是件挺讓人著急的事情。寶寶難受,家長看著更難受,還找不出什麼原因,真不知如何是好。  很多新手爸媽搞不清楚寶寶吐奶和嘔吐的差別,吐奶主要發生在1歲以下的小寶寶身上,是胃內容物輕微地反流到口腔中,吐奶前經常伴著打嗝,家長注意拍嗝能有效減少寶寶吐奶。
  • 寶寶肚子脹氣哭鬧,媽媽做到以下這幾點,寶寶不再腸脹氣
    小敏的寶寶3個月大了,最近晚上總是哭鬧,而且準時9點左右,剛開始小敏以為寶寶是餓了,衝奶,寶寶不喝;以為是尿了、拉了,結果也不是。就是哭,小敏很著急,去看了醫生,但緩解不明顯。真是逼得沒辦法了,於是小敏的婆婆就開始迷信了,認為這是「撞邪」了,甚至搞起了封建迷信,在屋裡擺一碗米,要「叫一叫」,結果「叫」了3天也不管用。
  • 為何寶寶拍嗝後還吐奶?可能是這幾點沒做好,媽媽要找對原因!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寶寶吐奶是很正常的,但是新手媽媽遇到寶寶「吐奶」不止,肯定會手足無措,就算知道拍嗝可以有效緩解,但是自己對拍嗝的技巧不熟練,寶寶打不出嗝;另一種情況則是寶寶即使打嗝了
  • 寶寶經常肚子鼓、哭鬧,可能是有脹氣,5招「排氣操」輕鬆搞定
    若是家長沒有這方面嘗試、糾正方法不正確,嚴重點的寶寶每天會到了晚上哭鬧、睡不好,不僅孩子遭罪,也折騰大人,這是讓不少家長頭疼一個育兒問題。寶寶有這些表現,家長就要考慮「寶寶是不是肚子脹氣」,並且要正確的幫助寶寶緩解。
  • 六大方法快速緩解寶寶肚子脹氣? 這幾種方法簡單易行
    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是很完善,在生活護理方面如果不注意的話,可能會引起肚子上的脹氣,當寶寶肚子脹氣的時候會非常的不舒服並且哭鬧不止影響吃飯
  • 嬰兒夜裡哭鬧 嬰兒夜裡哭鬧吐奶是什麼原因
    嬰兒夜裡哭鬧吐奶是什麼原因嬰兒的身體健康是父母非常關心的,但是嬰兒出現一些狀況不懂得如何表達給家長,所以家長很難理解嬰兒出現一些症狀,那麼家長在護理嬰兒上面有什麼可以注意的嗎,我們建議家長要多學習一些關於嬰兒症狀的知識,一旦嬰兒出現一些疾病,才能及時的發現並且進行必要的處理。
  • 寶寶肚子咕咕叫,寶媽別傻傻的以為他餓了,他這是不舒服了
    有時候給娃餵飽了還不省事,如果餵得太飽或者吃奶太急,寶寶就會有吐奶的情況。小寶寶的腸胃還比較弱,很容易有腸脹氣的情況。小寶寶腸脹氣的時候會哭鬧的更厲害,珍珍剛開始養娃的時候就鬧了個笑話,有次寶寶剛喝完奶肚子就咕咕叫了,珍珍還納悶來著,怎麼剛給娃餵完奶他就肚子餓的咕咕叫了。後來才發現娃肚子咕咕叫不是餓了,其實是娃肚子不舒服了。寶寶有這幾種表現,說明他腸胃脹氣了,這些方法能有效緩解。
  • 秋季寶寶腸道疾病怎麼辦?做好這幾點可以有效緩解
    通常當寶寶出現下面幾點表現的時候,就說明脹氣了:1、肚子咕咕叫,放屁多,有時候還挺響,放屁有時會嘣屎;2、大便帶泡泡,大便次數異常,可多可少;3、和自己較勁,用力,打挺的表現,小胳膊小腿亂蹬,有時小臉憋得通紅;
  • 寶寶腸絞痛哭鬧不止,一招教你緩解
    1、讓寶寶趴在手臂上,飛機抱是有利於寶寶排除胃裡面的空氣的,一般用來緩解嬰兒腸絞痛。 2、當寶寶吃了很多但是又不停的做出吮吸的動作時,別以為他是沒吃飽,他哭鬧很可能是肚子脹氣,用這個姿勢可以停止哭鬧,寶寶也很舒服,避免過度餵養。
  • 2個月寶寶一直哭鬧,如何分別"腸痙攣"和"脹氣"?怎樣緩解?
    記得布布剛出生那幾月,肚子一直鼓鼓脹脹,姥姥說她肚裡有氣。月子裡時還好,不哭不鬧。可剛出月子,她就經常尖叫大哭,而且越哭越兇,厲害的時候,嘴唇都發紫,急得我們團團轉。醫生說,這是腸痙攣引起哭鬧,但又因哭鬧吸入了大量空氣,導致脹氣,脹氣進一步促使腸痙攣疼痛。
  • 這4種原因或導致寶寶肚子脹氣,這3種緩解方法,讓寶寶更舒服
    每天後半夜都要哭很久,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了?明明已經很注意很小心呵護了,為什麼還會脹氣?初為人父人母的家長一時間亂了陣腳,變得手足無措,那麼寶寶肚子脹氣到底是什麼原因呢?3、大哭寶寶在哭鬧時大量空氣會「趁虛而入」,寶寶哭鬧時都具有一定的原因,家長不能擔心怕慣壞寶寶而任由哭鬧,應當及時抱起寶寶哄哄制止其哭鬧。
  • 緩解寶寶吐奶的5種方法
    「病理性吐奶」寶寶會比較用力的將奶噴出,吐奶量較多,嘔吐物顏色不正常,呈棕色、綠色、黃色等,吐完寶寶也表現的不舒服。這可能是腸梗阻引起的胃食管反流,或是幽門狹窄所導致,需要及時帶寶寶看醫生。【怎樣緩解寶寶吐奶?】
  • 新生兒吐奶、打嗝、放屁,媽媽早回應早處理,寶寶哭鬧次數更少
    看著她嘴角溢出的奶,姥姥就皺起眉頭心疼起來:"你個小不點,也不知道珍惜糧食,這可都是你娘辛辛苦苦用氣血給你一點點熬出來的啊。"雖然姥姥心疼女兒,不過我倒是沒多在意,小嬰兒吐奶是常有的事,放平心態就好。其實她吐的也沒有那麼多,只是灑在衣服上看著有一大片而已。
  • 寶寶總是吐奶怎麼辦?爸媽做好這5件事,能讓娃少遭罪
    做家長的,多多少少都遇到過寶寶「吐奶」的情況:剛吃下去的奶轉眼間就「吐」了出來,有時候甚至會大口大口地往外嘔奶……寶寶為什麼特別容易吐奶?是不是生病了?吐奶了要如何正確處理?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個話題。這種生理性吐奶通常會在6月齡後逐漸好轉,對於1歲以內的寶寶,如果吐了奶,但是寶寶精神好,也沒什麼不舒服的表現,爸媽們就不用太擔心。
  • 寶寶長牙不舒服,家長試著做到這幾點,可以輕鬆緩解
    「別人家孩子都長好幾顆牙了,我家寶寶還沒長牙,是不是有問題啊?」於是寶寶何時長牙就變成了一個家長擔心的事情,還可能引起攀比心。其實每個孩子長牙的時間都是不太一樣的,據美國兒科學會的數據,大多數嬰幼兒在6個月開始長牙,出牙期會延長至12個月,也就是說寶寶在12個月前長牙都是正常的。不過,如果孩子過了一歲多還沒開始長牙,家長就要重視起來了,儘早帶孩子去醫院就診。
  • 寶寶哭鬧難哄,可能是腸絞痛?怎麼緩解?找對方法很關鍵
    寶寶腸絞痛有這些表現寶寶突然出現無法安撫的哭鬧,有時還會尖叫;哭時臉憋得通紅,肚子可能會脹大甚至鼓起;雙腿向上蜷起,握拳蹬腳;哭鬧可能持續幾小時或陣發性發作,常在傍晚至夜間加重,到最後哭得力竭、排氣或排便才停止。
  • 寶寶吐奶、打嗝、放屁正常嗎?會影響哭鬧時長,媽媽早知道早輕鬆
    腸痙攣哭鬧每次吃奶,寶寶都會嗆著並咳嗽以上這些吐奶現象,就可能說明寶寶不太舒服了,媽媽們不可大意。寶寶吐奶,就跟我們吐食一樣,也會感覺不大舒服。那我們怎樣安撫他們,能減少他們的吐奶次數呢?幫寶寶拍嗝,不僅能緩解寶寶不舒適感,還能防止他吐奶。我們除了將寶寶豎抱在胸前,用手輕輕拍之外,還可以讓他坐在你大腿上,背對著你。然後一手撐住他肚子,另一隻手輕輕由下往上在他背部輕拍。
  • 腹瀉、腹脹、腹痛、便秘、嘔吐,寶寶腸胃5大症狀,如何緩解?
    寶寶為什麼會腹脹、腹痛、腹瀉、便秘、嘔吐?分別可以如何緩解?如何做好腸胃保健?寶寶腸胃狀況多,爸媽別擔心,聽聽醫生怎麼說。許多爸媽誤以為「如果寶寶的肚子鼓鼓、圓圓的,吃完肚子比較大,這就是腹脹」,但即使寶寶的肚子圓圓鼓鼓的,卻吃得好、睡得好,沒有特殊不適症狀、成長狀況也正常,其實不是真正的腹脹;真正有問題的腹脹,是拒食、體重成長狀況不佳(偏離生長應有曲線)、或是吃完後因腹脹而感到不舒服(寶寶可能會哭鬧),或是甚至有嘔吐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