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月走完兩萬五千裡路 六旬翁隻身重走長徵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5日 11:00 來源:
燕趙都市報
花甲之年,本是與兒孫們共享天倫之樂的安詳之年。而他卻在長徵勝利70年後,沿著先人的足跡,重新踏上了兩萬五千裡的長徵路。一路艱險,一路高昂,雪山上留下他被困絕望時流下的淚水,草地上留下他遇巨蛇怦怦的心跳聲,山林裡留下他奮身救火的身影,烈士墓前有他吟誦詩詞的迴響。九個月的艱險徵途後,他挺過來了,他在紅軍長徵結束之地,向世界吶喊:長徵,我勝利了!
2月1日,61歲的馬瑞福老人經過9個月的跋山涉水,沿著當年紅軍長徵的路線成功完成了重走長徵路的目標後,回到了家鄉唐山市開平區。家鄉父老敲鑼打鼓地將這位「紅軍老英雄」接回了家。
勝利歸來的馬瑞福老人回到家鄉後,再次翻開一路收集珍藏的近800枚印章,從江西瑞金、於都、遵義,到達會寧、吳旗;一路拍攝的1200張照片留下了馬瑞福9個月的艱險經歷,一生的寶貴財富。
2月3日下午兩點,記者再次來到唐山市開平區四街祁家園子9號的馬瑞福老人的家。穿過窄小的胡同,記者走進了馬老簡陋的房子。一位老人身穿軍綠棉衣,瘦瘦的臉上略帶發白的胡茬,聲音有些嘶啞。他就是馬瑞福老人,見到記者進來,他匆匆迎了出來。在馬瑞福老人的房間裡,記者看到,陪他走過長徵路的行軍包正擺放在最明顯的位置,床上擺滿了長徵路上的各種見證物。此外,就是毛主席的畫像和一面裝滿書籍的書櫃。面對記者,他講述了長徵路上的「故事」。
老人還說,他將把9個月的長徵記錄成書,把當年紅軍長徵的歷程和長徵精神用自己的行動傳播給社會。
徵途:為烈士吟詩傳播長徵精神
2006年4月27日,經過精心的準備,馬瑞福老人在眾人的歡送下出發了。「開平區8個單位來為我餞行。」馬老說,得知他的情況,開平區交通局送來數位相機,司法局送來手機,還和公安局、稅務局、環保局一起準備了宣傳品2萬份。宣傳部、文明辦、文體局和街道辦事處等組織了群眾和花鼓隊來為馬老送行。
2006年4月29日,馬瑞福到達了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出發地———瑞金,開始了70年後的新長徵。「到達瑞金,我的第一項活動就是瞻仰革命聖地和烈士陵園,現場進行長徵精神的宣傳和各種法制宣傳。」馬老說,他的特長就是吟誦唐詩200首和毛主席詩詞,所以每到一處他都會先祭拜烈士,並在烈士墓前為英靈們朗誦詩詞。在他的行軍包裡,還保留著在雪山上為烈士朗誦詩歌的錄音。
在整個長徵途中,馬瑞福老人所到之處,不管是大山深處的村落、人煙稀少的學校,還是鄉鎮縣城,都留下了他激情澎湃的講述。「不僅要讓更多的人們了解長徵,學習長徵精神,也要讓人們了解我們唐山人的抗震精神,我要用我的行動去感染大家。」馬老感慨地說。
艱險:被困雪山流淚寫下遺書
2006年12月27日,是馬瑞福在「長徵」中最難忘的一天,是他與死神交鋒的艱難一天。「過雪山是當年紅軍最艱難的過程,對於我也一樣。」12月26日,馬老徒步到達了四川境內的達古山,這是紅軍徵服的第五座雪山。「當雪山在遠處『招手』時,我就下定決心要徵服它,但直到我真正朝它前進時,才感覺到這只是爬雪山最開始的一點點。」當時馬瑞福老人身背20公斤的行李,一步步地向前挪動。
一天過去了,馬瑞福穿過牧民的夏場,穿過一片片荊棘後終於來到了達古山的山腳下。「我把隨身的乾糧吃了,只剩了很少的一點,以為一天就能翻過山,但最後證明我犯了致命的錯誤,幾乎將自己埋葬在雪山。」在當地藏民的指點下,馬瑞福反覆打量了群山的無數埡口後,選擇了一個埡口向上「爬行」。「那真是走三步喘半天,根本無法呼吸。」五個小時後,馬瑞福終於踩著厚厚的積雪,肩扛大旗,背著行李爬上了埡口之顛。然而,當他想要從埡口下到山的另一面時,絕望了,那面山是直上直下的懸崖,埡口選錯了。而當他回頭看時,來時路卻已經消失了。此時的馬瑞福完全崩潰了,想到很可能被凍死在荒無人煙的雪山上,他流著眼淚用顫抖的雙手寫下九頁遺書:「淑芳,對不起你,今天我被困達古山,再也不能回來,你和我生活了一輩子,今天拋下你,真的對不起。再見,節哀!」讓馬瑞福放心不下的是他的老伴。
「當時已是傍晚,吃的沒有了,又下不了山,我只能在山上熬著。」馬老說,當時的高寒讓他體力不支,不斷咳嗽吐痰。夜裡,他一分一秒地數時間,盼天亮。「當年紅軍長徵時,很多戰士都在爬雪山時犧牲了。我真怕自己一睡就再也醒不來了。」為此,馬瑞福整夜與高寒做鬥爭,堅持著。幸運的是,馬瑞福最終挺過第二天,他沿著山體爬到了另一個埡口,並順利翻過達古雪山。
感動:全村200人十裡相送
9個月的長徵途中,馬瑞福不僅感動著別人,更多次被樸實的村民所感動。「我欠了他們的情啊。」說起從達古山下來後的情景,馬老眼中閃爍出淚光。其實在達古山上的夜裡,馬瑞福已患上肺炎。從山上下來,馬瑞福拖著疲憊而痛苦的身體來到了公路邊的一個村子———毛二蓋區下巴寨鄉。「那裡的老書記了解了我的情況後,給我買來熱乎乎的包子,還把我送到了衛生院。」經過診斷,馬瑞福患上了急性肺炎,鄉書記再三挽留他住院,馬瑞福老人拒絕了。鄉書記只得為馬瑞福買了幾天的藥品後將他送到了下一地點———草原鄉。在草原鄉,馬瑞福和政府幹部、鄉親們一起度過了2007年的元旦。「他們為我準備了十幾個菜,是我長徵途中過得最溫暖也最奢侈的一天。」元旦過後,草原鄉的嚴書記看到馬老身體很弱,便將他送了出去。此時,他便真正結束了雪山之行,而來到了草地的邊緣。
「途中,我常被鄉親們感動得大哭。」馬瑞福老人說,每到一個地方,只要知道他是重走長徵路的人,便會受到最崇高最熱烈的歡迎。說起讓他感動的事,他開始滔滔不絕。一次,馬瑞福走到貴州省望漠縣坎邊鄉楊架村時,全村人都非常激動地來聽他的講述。臨別,全村200人一起送他到十裡之外,一路嗩吶。「鄉親們,回去吧,只要你們把長徵精神永記心間,把長徵精神發揚光大,就是給我最好的禮物。」馬瑞福一邊擦著臉上的淚水,一邊向送別的村民作揖告別。
勝利:800多枚印章見證兩萬五千裡長徵之旅
1月16日,馬瑞福到達了紅軍長徵的勝利會師地———會寧。「當看到紅軍三軍會師的牌子時,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我終於勝利了。」馬瑞福將寫有長徵精神和抗震精神的旗幟插在了紅軍長徵的終點,見證了他70年後重新走過的兩萬五千裡的長徵之旅。
1月25日,馬瑞福又到達了紅軍長徵的落腳點———吳旗鎮(原吳起鎮)。
爬雪山,過草地,四渡赤水,二進遵義,9個月的徵途中,馬瑞福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歷盡千難萬險,終於在2007年1月25日勝利完成了長徵之旅。
訪談實錄:用我的行動讓更多的人不忘歷史
記者:您為什麼要重走長徵路呢?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想法呢?
馬瑞福:說起重走長徵路,源於我15年前的一個想法。1992年,我開始計劃在農村進行「五年法制宣傳」。因為我學過法律,到現在還在做義務訴訟代理,所以進行法制宣傳是我的一個夢想。當時我都買好了自行車,做好了鐵筐,準備離家到各個農村宣傳。但由於工作原因,這個計劃擱淺了。去年,我在報紙上偶然發現,崔永元正在徵集重走長徵路的志願者,我一下就激動起來。我決定一定要走一次長徵路。
記者:那後來為什麼您一個人走的呢?
馬瑞福:因為當時崔永元徵集20名志願者,有4000多人報名參加,很遺憾,我最後落選了。但沒關係,長徵路誰都可以走,我自己也照樣走。
記者:決心下好了,那有沒有做好一路艱辛和危險的準備?
馬瑞福:身體問題,我從沒有懷疑過。我想憑自己的意志一定能完成。
記者:做了哪些物質上的準備?
馬瑞福:300多元的睡袋我沒買,太貴,我買了一個170元的小帳篷,還買了軍用背包,軍用鞋,迷彩服和一些生活必需品。當地很多部門還為我準備了數位相機、手機和2萬份法制宣傳材料。
記者:家裡人同意了嗎?
馬瑞福:家裡當然不同意啊,怕我死在外邊。不過,我這個人決定了的事是絕對不會改變的。
記者:資金問題怎麼解決?
馬瑞福:我走的時候身上就帶了2600塊錢,但所有出發前準備的東西都是從這裡出的。不過,我女兒給我辦了一張卡,中途她會給我打錢,大概花了不到9000塊。
記者:一路有沒有人資助您呢?
馬瑞福:有啊,五元、十元的,大概資助了有1000多元。
記者:您憑一己之力能達到您的宣傳效果嗎?您覺得您的行為有價值嗎?
馬瑞福:我可以用我的行動來讓更多的人關注長徵。而價值則超出我預想的效果,至少能有2萬個人能看到我的宣傳材料。記得有一次我到貴州的一個鎮政府,表明來意,做好宣傳後就走了。可我走出不遠時,有一輛車突然追過來了,一個很漂亮的女士,說著說著就哭了起來,說她非常感動,要和我留影,還要我籤名。我覺得這就是價值。
記者:有沒有人質疑您的做法,有沒有擔心別人會說您做秀呢?
馬瑞福:至少我沒有聽到別人說我做秀,但有人說我傻,我在途中曾為這個問題和一個商人爭吵了起來,但最終我勝利了,呵呵。
記者:聽說您還和崔永元他們的隊伍會合了?
馬瑞福:對,我非常喜歡小崔,還和他留影了呢,我還為他們朗誦了詩詞。我和他們走了一段。
記者:後來又分開了?
馬瑞福:因為和他們一起走,會限制我的活動。他們不能因為我的活動而耽誤行程,我也不能不做我的活動。所以分開了。
記者:您和他們的不同是什麼?
馬瑞福:我是一個人,而且我沒有任何後勤保障。最大的不同是,我有自己的宣傳活動。很多當地人,都非常尊重我,他們都說我是真正重走長徵路的「老紅軍」。
記者:聽說您還要出書?
馬瑞福:對,這是我的個人目的,也是我走長徵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長徵,將經歷記錄下來,讓更多的人了解長徵。
記者:您在路上就做了很多場報告,回來後還準備做嗎?
馬瑞福:一定要做,這是最重要的,現在已約了很多場報告了,我要用我的行動讓更多的人來關注,讓更多的人不能遺忘歷史,遺忘我們走過的艱苦歲月。
責編:郭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