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立中表示,上海紐約大學不是富人大學,只是有錢並不能被錄取,品學兼優的寒門弟子擁有同樣的機會。學校還設立了基金會,全球籌集資金。
【對話俞立中】
高等教育的未來必須多元化
在昨天的成立儀式上,早報記者採訪了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他表示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必須是培養目標和辦學模式多元化。
早報:俞校長,在眾人的期盼中,上海紐約大學終於成立了,您的心情如何?
俞立中:正像我在成立儀式上發言時所說的那樣,今天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歷史性時刻。無論對上海紐約大學管理團隊的所有成員,還是對我個人,這都是一件大喜事、一個新起點。歡欣之餘,感激之情湧上心頭、強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早報:改革創新之路非常難走,您對於上海紐約大學可能碰到的困難有預期麼?
俞立中:的確,一切才剛剛開始,我們不敢說得太多。改革創新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有思想準備,也做好了打一場持久戰的準備,畢竟我們在進行的是前無古人的試驗,不僅在國內是最新的,在世界範圍內也是首創。
我們並不是把國外現成的模式拿來,而是在做一件完全創新的事,如果我們這條路探索成功了,今後的中外合作的模式也就有了可參考的先例。無論我們碰到什麼挑戰,我和上海紐約大學的同事們,一定會緊密依託紐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兩所母體學校,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
早報:上海紐約大學是最年輕的中外合作大學,要想招到優秀學生,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有什麼法寶?
俞立中:我們的目標是辦好一所高質量、有特色的大學。
我們會在招生評價方式、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學生事務管理、體制機制創新等各個方面做積極的探索,努力培養一大批具有全球視野、知識面寬、善於跨文化溝通合作、樂於求新探索的創新型人才。
早報:上海紐約大學被寄予了厚望,人們常把上海紐約大學與南方科技大學相提並論,您認為,這兩所高校是否代表了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俞立中:上海紐約大學和南方科大的成立,都說明了中國的高等教育正在進行多元化的探索。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必須是培養目標和辦學模式多元化。形成良性的生態結構,滿足社會對於人才培育的不同需求,今後這樣的多元化的新探索的學校會越來越多,包括即將成立的上海科技大學、蘇州崑山的杜克大學等。
上海紐約大學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試驗田」,是中美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的橋梁。作為紐約大學全球教育體系的組成部分,這是一個多語言、多種族、多元文化匯聚的平臺。無論從哪一方面講,上海紐約大學都是一項開創性的事業,面對這樣全新的挑戰,我和上海紐約大學管理團隊的各位同事深深地感受到了身上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