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EMBA邀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談國際化教育道路

2020-08-20 海涯觀天下

作為對管理學專業課程的補充,「君子知道」復旦大學EMBA人文商道講堂秉承「商道人文,融匯貫通」的目標,讓學生從人文中汲取力量,擁有大智慧、大視野、大情懷。「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講堂依託復旦大學強大的師資力量,遍邀名師,為EMBA學生校友分享商道、人文和政經等熱門話題。

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博導。俞立中在高等教育領域奮鬥40年有餘,曾任華東師範大學校長、上海師範大學校長。2012年4月,俞立中出任第一所中美合作舉辦的國際化研究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經過8年發展,上海紐約大學匯聚了來自約8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15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俞立中說:「上海紐約大學從無到有,從新生到成熟,它的價值和意義越來越顯現,探索、改革、創新的精神已經在這裡紮下了根。」

以下為根據講座整理的部分內容。

首先強調一點,國際化教育不等同於歐美教育。很多人一聽到國際化教育就想到歐美,因為現代教育體系是從歐美發展起來的。顯而易見,歐美的一流學校比我們走得更早、更快。對於如何規劃好學生國際化教育的路線,可以有不同的思考。出國學習是一種方式,在國內高校學習,通過交換去國外學習一段時間也是一種選擇,中外合作辦學也是國際化教育的一種方式。

我們首先要思考為什麼要讓孩子去接受這樣一種類型的教育?有的家長會說,我的孩子不適應或不喜歡應試教育模式;也有的家長希望孩子通過出國留學留在國外發展。我的體會是,國際化教育首先是文化理解、文化融合。我們要理解這個世界是由多元文化構成的,文化、教育背景不一樣的人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會產生不同的看法。能理解這種不同,並且求同存異,在不同文化之間找到共同點,並且很好地融合起來,認識一個完整的世界,這是人類社會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礎。國際化教育是在提升跨文化溝通、交流、合作能力的基礎上,面對和處理人類社會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我們要教育年輕一代,讓他們能夠看到完整的世界,這是國際化教育的價值之一。

我在上海紐約大學工作了8年,實際上我也是學習者。學生選擇了上海紐約大學,在某種程度上是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道路和學習方式,充滿挑戰,但也有很多驚喜。主動學習會有更多的自我選擇,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意外的效果。國際化教育幫助學生在更寬的視野下思辨,在比較、思辨的基礎上構建積極的世界觀、人生態度和價值取向。國際化教育強調的是興趣驅動下的學習模式、重視實踐,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人文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等等,這些都是國際化教育在努力探索的方面。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的話,家長應該支持孩子在不同階段出國看看,學習一段時間,能夠在不同的文化環境裡學習成長,對孩子的眼界、處事的能力、成熟度都有一定的好處,前提是孩子要喜歡,要願意,千萬不要逼著他們去做。

也有家長會問我,什麼時候孩子出去是最合適的?每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不一樣,稟賦也不一樣。我個人認為當孩子紮下了中國文化的根,再選擇出國學習可能更合適。面對多元文化,心裡有了本土文化的根基,才會有比較的基礎,能夠更好地認識世界的發展。

在全球疫情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加上中美之間政治和貿易的摩擦,家長們對留學前景有很多顧慮。我個人認為,今年下半年到國外去學習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但是學生的跨國流動、出國留學的趨勢在相當一段時間裡不會改變。如果發生大的改變,一定有某種根本性的變化,如中國教育有了重大的變化,或者國外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

我的判斷基於以下三方面的考慮。

首先,學生有需求。美國考試中心的負責人告訴我,每年準備出國留學的學生有幾十萬。這個數量很驚人的。有些孩子從幼兒園、小學就走了不同的道路,就是在雙語環境下面培養起來的。這些家庭做了這樣的選擇,是因為對目前國內教育體制的不適應、不喜歡,現在要改變方向是比較困難的。

其次,學校有需求。在歐美的一些學校裡,中國留學生所佔比例是很高的,對學校預算收入的貢獻也很可觀。很多一流大學已經明確表態,歡迎中國留學生。

其三,美國大學,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有自己的辦學理念和價值取向,會積極捍衛辦學自主權,不會輕易受政府影響。

如果中美對抗持續多年,留學情況會發生怎麼樣的變化?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中美摩擦會長期存在,無論中方如何努力,試圖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減小摩擦,但美國當政者對當代中國發展是有警惕性和恐懼感的,無論是誰上臺,只是程度問題,策略問題。理性分析,中美兩國關係很難回到改革開放之初,但也不會完全脫鉤。

我不是地緣政治學方面的專家,只是覺得當下中美教育的合作越來越重要了。如果兩國政治、外交上發生對抗,經濟、貿易上出現摩擦,那麼人文交流這條底線就越來越重要。而人文交流的兩個主要方面是文化和教育。我們應該讓兩國青年學子有更理性的認識,應該有更多的交往,相互理解和尊重,求同存異,這是未來世界和平的希望。從出國留學來看,我認為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的影響不會很大,博士生的研究領域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相對而言,公費留學的影響會更大一點。這個看法建立在目前美國政府不斷變化的態度和政令之上。

至於留學國別的變化,是否越來越多的學生選擇不出國等問題取決於內因(留學目的、經濟狀況、國內教育改革和教育質量等)和外因(各國留學政策、地緣政治形勢、國家穩定安全等),我們需要拭目以待。今年申請國外大學的高中學生會遇到一些變數,除了全球疫情的影響,地緣政治的影響,家長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我想說的是,還有一段時間可以觀察、可以考慮,不要過於焦慮。今天這個世界,「變」是絕對的,「不變」是相對的,審時度勢,再做出理性的決定。

至於怎麼理解出國留學的「溢價」?如果沒有「溢價」了,為什麼還要去規劃孩子的國際化教育道路?我認為,光從經濟上的投入和產出看「溢價」,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如果指望孩子出國留學,可以在國外找個理想的工作,或者回國得到一個高回報的職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不是在每位留學生身上都能體現的。但出國留學的目的遠遠不止於此,如:拓寬視野、提升跨文化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強人的幸福感;又如,對國內教育體制的不適應或不滿意等。因為收穫的目標不同,所以收穫的價值也不同。這是價值取向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復旦EMBA邀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談新形勢下的國際化教育道路
    作為對管理學專業課程的補充,「君子知道」復旦大學EMBA人文商道講堂秉承「商道人文,融匯貫通」的目標,讓學生從人文中汲取力量,擁有大智慧、大視野、大情懷。「君子知道」人文商道講堂依託復旦大學強大的師資力量,遍邀名師,為EMBA學生校友分享商道、人文和政經等熱門話題。
  • 俞立中卸任 童世駿接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
    6月1日電(記者 陳靜)上海紐約大學第一任校長俞立中1日正式卸任校長及上紐大理事會理事長職位。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終身教授、前校黨委書記童世駿接棒成為第二任校長。  童世駿說:「從我個人經歷中,我深知教育事業尤其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深知國際和平和中美友好的重要性。」  2011年1月17日,教育部正式批准華東師範大學與紐約大學合作設立全球第一所中美合辦研究型大學——上海紐約大學。
  • 對話上海紐約大學創始校長俞立中:再會,俞校長(上)
    而俞立中校長——作為陪伴上海紐約大學從建校至如今跨過第八個年頭的創辦人之一,功不可沒。寥寥數筆,無法記錄俞立中校長為這所嶄新的大學、為其中的學生、家長、教師以及職工做出的巨大貢獻。今年6月1日,在得知俞立中校長將不再擔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的職位後,圍爐有幸與俞校長進行對話,帶大家一起走近這位高等教育的探索者。
  • 教師節|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俞立中:我也曾被老師傷過自尊
    近日,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俞立中現身深圳一場以「未來教育:在不確定性中成長」為主題的教育論壇,他笑聲爽朗,精神矍鑠,整個人狀態看起來要比他實際年齡年輕很多。恰逢教師節即將來臨,對談中俞立中也回憶了那些令他難忘的老師。俞立中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俞立中今年71歲。
  •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宣布卸任,童世駿接任新校長
    俞立中 圖片來自上海紐約大學官網5月29日晚,上海紐約大學舉行2020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這也是該校首次在線舉辦畢業典禮。校長俞立中在致辭中宣布,他即將正式退休離任,本屆畢業典禮也是他作為上海紐約大學校長參加的最後一屆。他講道:「同學們畢業了,我也將和你們一起畢業。三天後,我將正式退休,今天是向大家告別的時候了。從上海紐約大學的籌建、設立到發展,我的心一直和這所獨特的國際化大學連在一起,一直和同學們的心連在一起。」
  • 上海紐約大學首任校長俞立中:疫情後留學教育的思考
    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教育現狀產生了巨大影響,留學教育受到的衝擊尤其大。疫情結束後,留學教育格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留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海外留學要注意什麼事項?這些都是目前許多家庭和學子關心的問題,也是中國教育界需要思考的問題。在「全球名校長論壇——疫情後的留學教育」期間,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發表主題演講。
  • 對話上海紐約大學創始校長俞立中:再會,俞校長(上)| 圍爐 · NYUSH & OCA
    上海紐約大學從初期創辦的鮮為人知到如今建校八年後的名聲遠揚,坐落於上海世紀大道上一座十五層高樓裡的這所中外合辦大學,不僅僅是中美兩所高學的教育合作平臺,更是兩個國家、兩個民族人民交流的舞臺。而俞立中校長——作為陪伴上海紐約大學從建校至如今跨過第八個年頭的創辦人之一,功不可沒。寥寥數筆,無法記錄俞立中校長為這所嶄新的大學、為其中的學生、家長、教師以及職工做出的巨大貢獻。
  •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新時代」本科教育改革探索
    論壇現場 中國教育在線 徐明磊/攝  11月3-4日,「2018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寧波召開。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教授在發言中提到,大學的根本任務是人才培養,而本科教育是人才培養的基礎。他說,中國本科教育的改革,既要立足於中國高等教育現狀,也要借鑑世界一流大學的經驗,更要關注時代發展的特徵和趨勢。
  • 對話上海紐約大學創始校長俞立中:再會,俞校長(下)
    我們將展示俞立中校長的另一面——一位與學生平起平坐的溝通者。在過去的數年間,俞立中校長如同照片裡一樣,坐在上紐的食堂流與同學、教職工們一起用餐(圖源:上海紐約大學2020屆畢業生 凌昱恆)C|您也說到在這樣的中外合作大學裡更容易和學生走得近,您覺得跟上海紐約大學裡的文化氛圍有關係嗎?Y|實際上這是一種教育理念,這種教育理念催生了學校的文化。
  • 上海紐約大學中美校長:後疫情時代,國際化教育何去何從?
    還有一個月,上海紐約大學將迎來秋季學期的新生入學。 2020秋季學期無疑是特殊的一個學期。入學的學生中,有的來自上紐大的本校,也有來自紐約大學其他校區的中國籍學生。
  • 上海紐約大學成立 校長俞立中:不是富人大學(二)
    俞立中表示,上海紐約大學不是富人大學,只是有錢並不能被錄取,品學兼優的寒門弟子擁有同樣的機會。學校還設立了基金會,全球籌集資金。 【對話俞立中】高等教育的未來必須多元化在昨天的成立儀式上,早報記者採訪了上海紐約大學校長俞立中
  • 專訪俞立中:全球化受阻,國際化教育還有價值嗎?
    在這個迎接2021年的節點,我們重溫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的專訪,發現他的論述非常具有前瞻性。他說:「全球化趨勢不會停止,雖然可能會有些調整,比如更加強區域合作,最終人類會意識到,今天世界上面臨的很多問題需要各國人民共同來解決。」「如果家庭有條件的話,我還是建議孩子到國外學習一段時間。
  • 上海紐約大學中美校長:後疫情時代,國際化教育何去何從?|為上海服務貿易打call
    還有一個月,上海紐約大學將迎來秋季學期的新生入學。2020秋季學期無疑是特殊的一個學期。入學的學生中,有的來自上紐大的本校,也有來自紐約大學其他校區的中國籍學生。受疫情影響,出入境困難,三千多名學生無法按計劃前往各自校區就讀,他們將與1700名上紐大學生共同踏入上海校區的大門,開啟新學期。為此,上紐大在師資力量和後勤保障方面已經做好準備,迎接挑戰。
  • 上海紐約大學俞立中:教育交流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
    9月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的2020年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分享了他對國際教育的思考。俞立中認為,中外合作辦學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文化的交流。他舉例,在上海紐約大學,一名來自北京的學生和一名來自土耳其的學生,在同一間寢室裡共同生活了兩年。在這個過程中,兩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圍繞「絲綢之路」互相交流、尋找機會,臨畢業之時,二人在上海自貿區註冊了一家公司,從事中東地區和中國之間的貿易,除了物資貿易以外,還有很多智慧財產權的貿易。
  • 上海紐約大學俞立中:教育交流是連接中國和世界的紐帶
    9月5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召開的2020年國際教育服務貿易論壇上,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分享了他對國際教育的思考。疫情對出國留學的影響或是短時的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是全球最大留學生源地國,出國留學人員約有160萬人,目前在海外約140萬人。
  • 如果家長也有「開學第一課」,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有這些話想對你們說
    如何教育孩子,才能讓他們擁有快速適應甚至領跑的能力,是很多家長熱切思考的問題。新學期就在眼前。重新出發之前的思想準備格外重要。應上觀新聞之邀,上海紐約大學創校校長俞立中教授專門整理了自己近來關於青少年教育問題的思考與心得,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啟示。
  • 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童世駿:對話中的人生
    如今,在這份求索動力的引領下,童世駿來到了一所獨一無二的「具有兩重性」的院校——上海紐約大學。他於6月1日起從創校校長俞立中手中接過「帥印」,就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及理事會理事長。在童世駿看來,他早年對當代生活兩重性的興趣源於其獨特的成長經歷。
  • 人生沒有標準答案 年輕人要會學習會選擇——專訪上海紐約大學校長...
    人民網上海3月2日電 (陳晨)從上師大到華師大,再到上海紐約大學,這已是俞立中第三次做大學校長。 相比於之前的兩段校長經歷,這一次俞立中任職的學校有點不一樣——這是一所由華師大與美國紐約大學合辦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中美合作大學。 而此前,中美合作大學在國內並沒有先例,「工作沒有成熟的樣本可供參考,很多事情都在摸索中前行。」
  • 對話上海紐約大學創始校長俞立中(上)
    而俞立中校長作為陪伴上海紐約大學從建校至如今跨過第八個年頭的創辦人之一,功不可沒。寥寥數筆,無法記錄俞立中校長為這所嶄新的大學、為其中的學生、家長、教師以及職工做出的巨大貢獻。今年6月1日,在得知俞立中校長將不再擔任上海紐約大學校長的職位後,圍爐和OCA有幸與俞校長進行對話,帶大家一起走近這位高等教育的探索者。今天推送的是訪談稿上篇,下篇將於明天推送。
  • 上海紐約大學昨成立 大陸生學費每年10萬
    東方網10月16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上海陸家嘴高樓林立,在這塊喧囂的金融貿易區,明年一座「象牙塔」將聳立其中,它就是上海紐約大學。昨天,上海紐約大學宣布正式成立。明年開始面向全球招生,第一屆本科生300名,其中中國大陸(內地)學生151名,國際學生149名。第一屆中國學生的學費暫定為10萬元人民幣一年。